張亞群 張旭雯

[摘要]新西蘭在國家資格框架下實行普通教育成就證書考試與大學自主招生相結合的招考制度,形成考試與招生分離、學業評價方式多樣、大學招生多元選擇、社會化招考服務完善、入學標準動態調整等特點。其考試招生制度適應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人力資源開發和終身學習的需要,提高了教育對新西蘭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的貢獻。借鑒其招考經驗,我國應加強教育立法保障,調整考試評價的功能與方式,促進升學選擇的多樣化,加強中、高等教育銜接,提升高考評價的國際認可度。
[關鍵詞]新西蘭資格框架;國家教育成就證書;高校考試招生改革;特征;啟示
[中圖分類號]G42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654(2023)06—025—010
當今發達國家教育考試評價改革中,新西蘭普通教育考試與高校招生制度頗具特色。作為澳洲小國和英聯邦成員,新西蘭全國總人口約為500萬,卻擁有發達的學校教育和嚴格的學業測試制度,教育質量處于世界前列。據歐洲經合組織(OECD)的考察評估和國際比較,新西蘭學生的平均學習成果表現良好[1]。其8所國立大學①在2023年有6所進入QS排名前500位、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前500位;其中,奧克蘭大學在QS排名第87,在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第139。新西蘭實行國家資格框架下的多元選擇,中學學業考試評價與教育教學、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形成良性循環。其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適應了高等教育普及化、人力資源開發和終身學習的需要,提高了社會對教育成就的認可及教育對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的貢獻。從制度變遷和實踐層面,探究新西蘭高校考試招生變革的動因、特點和經驗,能夠為我國高考招生改革提供有益借鑒。
一、新西蘭資格框架建立的動因、內容及與功能
新西蘭資格框架(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簡稱NZQF)是根據“1989年教育法”相關條款建立的資格認定體系,旨在為各級各類教育質量保障資格提供確切的信息來源。就其動因而言,新西蘭資格框架的建立主要受社會經濟變革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推動。
新西蘭早期大學招生考試受英國高等教育模式影響,具有精英選拔的特征。20世紀80年代中期之前,只有大學能夠提供學位課程、頒發學位,入學門檻高,主要服務于精英階層。考試招生由各大學招生辦公室和大學入學委員會負責,采用中學學業考試成績評估學生升學的資格水平。
20世紀七八十年代新西蘭經濟陷入困境,高通貨膨脹與高失業率并存。1984年新西蘭第四屆工黨政府上臺后,開始采用新自由主義的經濟理論,實行市場開放、自由競爭和私有化的政策。隨著經濟政策的調整,迫切需要開放高等教育市場,增強高等教育機構的多樣性、靈活性和公平性[2]173。政府圍繞構建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制、提升新西蘭學歷的全球競爭力,實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89年修訂的教育法令重新規定高等教育機構的職能,允許私人培訓機構參與舉辦高等教育,推動高等教育多樣化發展;以市場競爭為基礎,擴大高等教育受益面,增加學生的自主選擇。在教育行政管理上,開展“卓越管理”和“明日之學校”的改革。新的教育法確立了學校的自主管理權,由校董事會負責學校管理。為了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的要求,新西蘭政府開始推動教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調整對高校招生的宏觀管理和監督。
新西蘭教育行政管理機構分為六個職能部門:教育部、教育理事會、新西蘭資格認證部門(The 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Authority,簡稱NZQA)、高等教育委員會、新西蘭職業部門、新西蘭校長委員會。其中,資格認證部門的主要職能為:審查學校和高等教育領域資格標準的制定;維護資格框架和評估標準;確保學校和高等教育機構在提供項目或培訓計劃時擁有公平一致的評估審核程序。據此,開始制定資格框架,規范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學歷認證,統一標準,以滿足高等教育發展的需求。
從內容來看,自1991年推出資格框架以來不斷加以調整和更新,適應經濟變革、教育發展的需要。2010年7月,NZQF首次作為一個單獨的統一框架出現。2011年8月,教育法修正案將其全部納入。它為資格和計劃提供一個簡單的結構,確定畢業生在廣泛背景下承擔一系列角色所需要的基礎技能、知識和特質,其范圍涵蓋從初中到高等教育的所有資格,包括所有對國際學生開放的資格。資格框架的設計基于以下五項基本原則[3],以適應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的發展要求。
一是基于需求。資格的有用性、相關性和價值取決于其與個人、學習者、雇主、社區所要求的勞動力和技能的關系。由此,它要求提供證據,以證明這些勞動力和技能需求。資格明確承認了毛利人、環太平洋島國人和/或其他適用社區的文化和社會愿望。
二是關注結果。明確的結果規定使該資格的目的透明,確保它能夠與其他資格認定(國內和國際)進行比較,并增加了國際資格的可替換性;明確的結果說明了獲得某一資格的畢業生能夠“做到、成為以及了解”的程度,還表明獲得進一步教育、就業和對貢獻社區的途徑。質量保障的評價強調結果應與重要利益相關者,特別是學習者的需求和期望相關。
三是具有靈活性。資格可以在不同的環境中獲得,包括工作場所和教育機構。允許學習者在學習或工作培訓中,以最適合其教育、工作或文化需要的方式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包括正式或非正式的文憑資格。
四是適于終身學習。資格認證認可從多種方式中獲得的學習成果。學習可以發生在一個人生活中的任何階段,無論是全日制或非全日制的學習,各種方式包括在職、教育機構、電子學習、在線學習、遠程學習、混合式學習,資格框架不會對人們在哪里或如何學習做出限制。
五是基于信任和問責。資格是在與廣泛的利益相關者合作開發的相互信任和問責的環境中發展起來的。這些當事方之間的關系,例如政府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基于良好的溝通和協作。締約方可以信任資格評估過程和信息呈現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在資格的類型和水平上,資格框架分為10個等級。各等級取決于學習的復雜程度,每一級資格確定獲得者所應具備的知識和經驗,并指向下一步的教育或就業機會。具體指向包括:指出畢業生通過某一資格所獲得的技能、知識和特質;要求制定符合個人、團體、行業和社區需求的綜合和連貫的資格;支持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途徑;增強新西蘭資格在質量和國際比照中的信心;通過認可和推進毛利人本土教育,促進毛利人教育的成功;資格等級代表物有所值,是可持續和強有力的。該框架現包含十七個領域及眾多學科[3]。
從功能來看,國家資格框架的建立為國家教育證書考試和高校招生提供了指導方針和規范的標準,促進了高校招生考試制度的變革。作為一個基于學習結果并對知識、技能和屬性及其應用進行描述的框架,資格框架奠定了新西蘭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的基礎。在教育政策方面,資格框架是綜合性高等教育體系的基礎。政府高等教育的資金補貼、學生貸款和津貼只適用于獲得NZQF認可的資格;國際學生的學生簽證和研究生簽證也只有在學習中準備取得資格和已取得資格的基礎上授予。在教育評價和招生標準方面,自推出資格框架以來,調整評估體系和頒發教育證書程序,建立國家教育成就證書(N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NCEA)制度。資格框架的等級、名稱及其與國家教育成就證書的對應關系,包括博士、碩士、本科后文憑和證書及榮譽學士學位,學士學位和本科文憑、國家文憑、國家證書10個等級;其中,國家證書1-3分別對應的是NCEA的1-3級。
新西蘭資格框架的設立促進了中學學業評價和大學招生的多元選擇。2002年至2004年間,國家教育成就證書作為新西蘭本土設計的高中畢業證書考試開始在全國試行。所有中學開始實施NCEA系統,廢除以往以考試為主的傳統評價模式,創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相結合的評定方式,認證學生成績,頒發證書。大學招生相繼以NCEA1、NCEA2、NCEA3取代學校證書考試、六級證書考試、大學入學考試和大學助學金考試,但仍保留大學入學獎學金考試,由政府有關部門頒發獎學金。
二、高校招生考試的基本特征
新西蘭高等院校包括8所公立大學、21所技術和理工學院、4所師范院校、3所毛利大學以及不斷增加的私營培訓機構[2]171。高等教育招生以國家資格框架為基礎,實行普通教育成就證書考試與高校自主招生相結合,入學途徑多樣,與基礎教育形成良性循環。其考試招生制度具有如下特征。
(一)實行普通教育成就證書考試,發揮學業評價的雙重功能
普通教育成就證書考試作為新西蘭高校招生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中學課程標準、基于標準的教育考試(學分)、學業成績評價、高中畢業證書考試等內容。全國8所大學招生主要依據三種普通教育成就證書考試,即NCEA、國際文憑(簡稱IB)和劍橋國際考試(簡稱CIE)。新西蘭政府對普通教育考試和高校招生進行宏觀調控,三項考試都有專門的考試認證機構進行管理。
資格認證部門作為決策機構,負責國家資格框架設計和教育成就證書考試標準的制定、實施和監督等。一是根據社會每一領域發展所需的知識水平和技能要求,組織相關專家和評估人員制定統一、協調的國家評估標準,注冊認證為全國統一的官方標準;二是制定考試方針,審查各種考試的標準,監督考試運行;三是制定統一的大學入學標準和考試內容,作為國內學生申請大學需達到的最低共同教育標準,大學招生依據申請者的NCEA成績。此外,高校招生也可依據國際通行的IB和CIE教育證書。基礎教育提供學業成績評價,為高校錄取新生提供重要依據。專業化的考試機構統籌國家政策和大學招生要求,承擔測量、評定考生知識和能力的工作。高校充分利用考試機構的專長,發揮招生主體的選擇作用。NCEA作為新西蘭政府組織的考試,其考試性質、評價方式和功能與我國高考存在較大差異。
首先,它是水平考試,以國家資格框架建立的教育標準為依據,弱化了考試淘汰功能,注重考試的教育測量作用,兼具資格認證與升學選擇的功能。高中學生畢業獲得的NCEA1-3級證書,等同于國家資格框架下的1-3級資格。國家教育成就證書反映個人的學歷和技能,既作為申請大學入學的成績參考,也可作為就業的資格證明,為雇主招聘提供了統一的衡量標準。
其次,國家教育成就證書的獲得并非由一次考試所決定,而是經過一個動態的評價過程。該證書不只是記錄學生各科考試成績排名的成績單,而是詳細記錄學生選修每科的學習成績、社會技能及掌握知識和技能的程度水平,顯示是否達到一定的教育標準、成績等級及位次,讓家長或雇主清楚了解該學生各項成績及其學習背景。
再次,國家教育成就證書的實施不是一項革命性的改變,而是漸進調整,學生可按照自身能力調整學習步伐。大學發布的招生專業對應NCEA的等級和學分要求,對學生選修課程具有指導作用。高中學生可提前了解所選專業的成績標準,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發展要求,選擇、修讀所需要的科目,以取得NCEA的相應等級證書,由此促進了中、高等教育的銜接。通過內外結合的學業評價,可激勵學生更好地達到課程標準,推動中學教學。
(二)中學學業成績評價方式靈活多樣,評價過程客觀公正
新西蘭政府和高校招生認可的多種教育證書考試的共同特點“就是制定嚴格的課程標準并建立起與之相適應的考試”[4]。作為基于普通教育標準的學業成績評價,NCEA、IB、CIE均采用學校教師內部評價與考試機構的外部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主體多元,評價內容廣泛,評價方式靈活多樣;包括總結性考試和形成性評價,實施過程受到外部機構的有效監督和審查,保障了學業評價的客觀公正。以NCEA考試為例,其評價方式具有以下特點。
從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來看,NCEA分為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種類型、成績標準和模塊標準兩種標準。一般而言,內部評價由授課教師開展,受資格認證部門的質量保障監督,參考成績標準。成績標準以新西蘭課程和毛利課程為基礎,考察學習過程。內部評價主要考察技能,評價手段包括考試、平時成績及實驗,以合格/不合格進行評分。學生若在某個“要求標準”不及格,學校允許其在本學年度再考一次,但僅限于內部評價的標準。
外部評價由學校或校外高等教育機構、單位負責,以書面考試形式為主,參考基于職業技能的模塊標準進行評價。外部評估的考試題型包括隨筆、結構性問題、簡答題、數據分析題、論述題、個案研究、多項選擇題等,具有高度的客觀性和可信度。資格框架或相關行業制定和檢查模塊標準,按N(“未達成”)、A(“達成”)、M(“優秀”)和E(“卓越”)四級評分。外部評價每年底通過全國統一考試或提交課程報告進行,由資格認證部門運作,一年一次。此外,還有其他專業測試或評鑒等,也可記入成績(學分)。
為了保障學業評價的公平公正,從微觀方面的單科課程成績評定到宏觀層面的政府監督,都在公開透明的程序下進行。對于學生學業評價、國家教育成就證書考試的命題和評卷過程的每一環節以及大學入學標準的年度審核,都有專門工作人員進行監督和審查。在實施程序上,資格認證部門每學年提前公布NCEA考試日程,于年底組織學科考試。學生根據課程修讀情況在網上選擇報考。NCEA考試在課程修讀、學分累計和學習場所等方面,具有高度靈活性。
中學開設范圍廣泛的學習科目,其中NCEA認證科目有60門。學生選課時,教師介紹每門課程的內容、標準及評價方式,每學年有單科結業考試。評價等級、類型因課程和國家教育成就證書的水平而異,學生成績取決于所修讀課程。高中教育每個標準分為3級,分別對應一定學分。各標準還細分不同水平,達到其水平,可獲得3至6個學分。NCEA3級共有80個學分,其中20個學分來自NCEA2級或3級,其他60個學分為NCEA3級課程,學分修滿可獲得NCEA3級證書。國家教育成就證書評價適用于所有人群,學分累計不限時。學生在校或畢業后通過更多學習,或在工作中學習新技能,均可獲得學分。通過校外實際工作經驗或其他來源,施展其專長技能或知識,全面反映學生的能力。每名學生都有一個網上檔案,記錄所得學分。申請工作或入讀高等院校時,其教育成就證書成績顯示所獲得的資格級別和表現良好的課程類型。
為了保障外部考試的有效實施,資格認證部門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系統和操作流程,命題與評分組織嚴密,環環相扣。命題由六大職能人員分工負責。出卷人、考試內容開發人員命題,國家評估推動人員主導并負責選拔審核人員,獨立審查員和考試內容審核員進行外部監督。命題人員、監督審查人員實行培訓上崗。經過18個月三輪出卷與審查后,由國家評價推動人員批準試卷投入使用。評卷過程持續14個月,由五大職能人員參與試卷評改審核,包括考官、國家評價推動人員、評卷領導小組、評卷人和評分審查人員。評閱試卷前,資格認證部門根據命題人員制定的評價計劃,選擇評卷領導小組,組建地域性評分小組,進行統一培訓,并分發試卷評分冊。資格認證部門將考試成績與解答反饋給學生后,還對本次評卷做出反思和總結,分析考試的信效度[5]。
(三)高校自主招生多元選擇,入學途徑多樣
新西蘭高校享有充分自主權。高校自主認可入學的教育證書考試類型和等級分數要求;在資格認證部門制定統一的最低入學標準的基礎上,可根據本校發展實際及各專業課程要求,決定招生政策、招生人數及學位課程的錄取標準。各校依據申請人提交的國家教育證書考試成績或其他同等級資格證書的考試成績,結合綜合考評,選擇錄取新生。
大學招生標準兼具統一與多元。資格認證部門公布統一的入學最低標準,作為招生基本依據;定期審查大學入學標準,確保其符合教育目的和各方利益。大學可根據不同專業學習項目,制定更高的入學要求。以NCEA考試為例,根據申請人在NCEA3級或更高級別學習科目所獲得的80個學分中最好成績計算,再按每組學分獲得的成績水平,優秀為4分,良好為3分,及格為2分,乘以學分后,所得相加即為“等級分數”。申請人需達到大學入學標準的讀寫能力。根據大學入學課程修讀列表,至少修讀其中4門NCEA2級科目,且每科至少獲得14個學分。此外,還需符合其所選擇課程學位的課程、學分等要求。
通過訪問新西蘭8所大學招生網站,匯總學生申請入學需滿足的各項標準如下(見表1)。此外,對于大學沒有限制課程修讀要求的專業,需有42個學分,包括至少在2門大學先修課程中修讀14個學分;對于某些限制性大學專業,對修讀課程有特殊學分要求,申請入學要求的80個學分中,需有42個學分從某三門課程中獲得至少14個學分。
在入學途徑上,大學充分考慮申請人的年齡、學業成績表現、種族等實際情況,提供多種入學途徑選擇。
一是自由選擇入學。對于年齡不滿20歲的申請人,可通過NCEA、IB、CIE三種教育成績證書申請。每所大學招生政策和錄取標準不盡相同,但對本國學生而言,均要求符合最低入學標準。大學根據申請人的學術背景和中學校長推薦進行評估。根據學生三種教育成績證書成績,算出最終“等級分數”,衡量學生是否達到修讀某類課程的分數要求。申請人若離校一年或更長時間,需接受大學合作辦公室課程顧問面談。本國申請人最近一年內須在新西蘭學習。
二是特殊入學。對于20歲以上申請者,可通過特殊方式申請入學,包括特殊入學、自由裁量入學等方式。針對擁有IB、CIE、NCEA組合成績的申請人或來自海外的申請人,大學提供入學資質評估方式;對于高于大學入學水平的申請人,可進行資格評估。各大學制定獨特的入學途徑。如申請人已完成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基金會的研究計劃,即可獲得惠靈頓維多利亞入學資格。對于不滿20歲而成績優異的申請者,若為新西蘭或澳大利亞公民或永久居民,雖未達到大學入學的一般標準,也可通過自由裁量方式申請入學。為了有助于大學評估申請人的學習適應能力,申請人通常需提供相關信息,如:工作經驗和其他活動簡歷;一篇500-600字的主題論文;第一語言非英語或毛利語的申請人,還需證明達到大學入學的語言要求。
適應不同群體的學習狀況,各大學招生政策具有靈活多樣性。政府秉持全納教育理念,實施特殊入學政策,為毛利人、太平洋島國人和弱勢群體提供更多升學機會。新西蘭政府制定《解除障礙(Ka Hikitia)——加速成功2013-2017年》,提出幫助毛利學生順利過渡到高等教育:一是指導學生選擇NCEA課程要與大學或職業教育機構的專業學習相關聯;二是讓學生適應標準化考試;三是幫助學生獲得來自父母和部落親屬的建議、鼓勵和期待[6]。在《2017- 2020年的環太平洋島國人教育計劃》中,政府提出利用信息技術,促進高等教育和就業的轉變,幫助環太平洋島國學習者與其群體中有影響力的人對話,獲得正確的信息和支持條件,更好地接受高等教育。政府也與環太平洋島國學習者及其主要影響者(家長、家庭和社區)合作,培養他們對不同教育途徑的認識和理解。
高等院校積極回應毛利學生關于升學、教育、就業等方面的需求。如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為弱勢群體提供大學入學機會。若毛利學生和環太平洋島國學生通過大學入學的一般要求,但未達到某專業的擔保性入學分數,大學將為學生提供咨詢課程顧問,以保證所選專業和課時量是合適的,并保障學生參加額外課程輔助計劃,以完成該專業修讀。對于殘疾群體申請者,大學則實施一對一的量身定制課程,確保申請者完成大學學業[7]。
(四)政府注重招生政策引導,完善社會化招考服務
在新西蘭資格框架下,高校招生受國家教育發展戰略、產業政策和招考服務等因素影響,形成鮮明的招生服務特色。
首先,政府制定高等教育發展戰略,協調和引導大學招生政策,促進學生升學與就業。各政府機構根據“1989年教育法”和“2004年官方實體法”的要求,共同參與高等教育發展戰略的實施[8]。2017年新西蘭制定《更好的公共服務》議程,提出增加支持學習選擇的信息供給,支持社會性、非盈利機構為學生提供咨詢與指導。“確保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所有人都有機會通過高等教育實現他們的才能”,是新西蘭政府引領高等教育發展的出發點。為此,政府積極推動各行業部門、高等教育機構與社區、家庭及毛利部落合作,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向或開發新的職業道路[9]。
其次,高等教育機構與中學、社會機構合作舉辦招生宣傳、咨詢活動,有效發揮招考社會化、信息化服務的功能。大學招生一般委派第三方機構配合開展招生錄取工作。新西蘭高中招生辦公室設有專職人員,負責學業生涯規劃咨詢服務,學生從中學就開始尋找、選擇大學專業方向。高中每年至少舉辦一次升學就業指導會,各高等院校招生負責人前往發布招生相關信息。各大學每年設立“信息日”和“開放日”,專門為中學生提供入學各類信息。一些非營利性機構為高中生提供個人發展咨詢服務。以青年保障機構為例,其網站為申請者提供個人簡歷生成器,學生借此可查到其已修讀學分的NCEA等級以及可能的升學就業路徑,為其規劃人生方向指明路徑。中學生與大學雙向選擇。申請者根據個人意愿,通過網絡等途徑,獲取招生信息,結合學習成績,注冊目標院校的個人賬號,提交相關證明材料。大學設立錄取辦公室,依據申請者的成績記錄和綜合表現,結合其專業申請,經過3至4周審核,評估其大學入學資格。
(五)教育管理部門重視招生信息反饋和數據分析,定期審查修訂入學標準
大學入學標準是反映學生在研究型大學的學位課程中獲得成功機會的一項重要指標。資格認證部門每五年對大學入學標準進行評價,廣泛征集社會大眾、大學及利益相關者對大學入學標準的修訂意見;組織專家組收集往年信息,包括外部咨詢小組成員的意見和學生的學業成績數據,如過去五年NCEA3級和大學入學通過率、高等教育課程通過率等,反思現行大學入學標準是否符合學生在研究型大學學位課程中獲得成功機會的指標要求,為調整大學入學標準和招生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為適應中等教育變化及高等教育發展需要,資格認證部門從2010年至2011年開始對大學入學標準進行重大調整。通過分析2014年、2015年大學入學數據,考查學生NCEA的不同成績水平及其與大學第一年學業成績的相關性,并結合大學利益相關者的廣泛反饋和意見,回顧入學標準變革后各方面影響,發布大學入學標準的討論與修訂意見。2016年至2017年又進行大學入學標準審查。在2017年開展的大學入學標準修訂中,有關部門圍繞三大熱點問題,即大學入學標準能否反映學位學習成功率、大學入學標準是否應以中學畢業證書為根據、大學入學標準能否促進中高等教育間的過渡,展開適用性討論。通過與外部咨詢小組成員的廣泛交流和對大學入學率等相關數據的多項調查,總體來看,現行入學標準選拔的學生在大學學業表現良好;修讀大學入學標準認可的廣泛課程,并獲得NCEA3級證書,仍是預測學生在學位學習中獲得成功的良好指標[10]。
在討論與修訂新西蘭大學入學標準過程中,教育管理部門充分調動利益相關者參與討論。資格認證部門建立外部咨詢小組,在內部項目工作組與教育部的幫助下,為大學入學標準提供專家建議,并列出調整后可能產生的影響。外部咨詢小組由資格認證部門領導,成員來自教育部、第三級教育委員會、新西蘭大學聯盟、兩所大學、理工學院、毛利學堂、私立培訓機構、中等教育等部門。資格認證部門還為學生設置獨立評估機制,便于其參與討論。
三、對我國高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啟示
為了適應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和終身學習的評價需要,我國加快了高考改革步伐,迄今已有29個省份分批實施高考新方案,建立“兩依據、一參考”的多元錄取模式。全面推進高考綜合改革,構建具有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需要廣泛借鑒國際經驗。就新西蘭教育考試招生經驗而論,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重要啟示。
其一,以教育立法和政策規章為保障,指導和規范高校考試招生活動。新西蘭政府推進考試招生改革的首要經驗就是通過修訂教育法令條文,成立統一的資格認證部門,制定國家資格框架,管理和規范教育考試評價制度和大學招生標準。這就啟示我們,教育評價與高校招考制度改革須立法先行。“只有通過立規建制,有效執行,建立社會誠信和招生誠信體系,才能減少隨意性、盲目性。”[11]近十年來,我國先后實施《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2014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2019年)、《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2020年)四份綱領性文件,為國家教育評價與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提供了總體要求、政策指導和實施保障。其中特別提出:“建立全民終身學習的制度環境,建立國家資歷框架,建立跨部門跨行業的工作機制和專業化支持體系。建立健全國家學分銀行制度和學習成果認證制度。”[12]在考試管理方面,應進一步加強考試立法工作,維護教育考試的公平公正。
其二,調整普通教育考試評價的功能、標準與方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新西蘭教育體系具有高度靈活性,將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聯為一體,以國家資格認證標準為基礎,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從動態視角評估學生的學業成就,充分考慮其學習生涯的各種表現。國家教育成就證書考試弱化考試的淘汰功能,加強考試在甄別資質、學術與職業分流上的功能。借鑒新西蘭經驗,我國高考需轉變考試觀念,樹立為學習而評價的信念。落實“雙減”政策,實施基于普通教育標準的多元評價,引導學生選修多樣化課程,發展興趣愛好與專長,規劃職業發展藍圖。應建立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考試內容體系,推動多種形式學習成果的認定、積累和轉換,實現不同類型教育、學歷與非學歷教育、校內與校外教育的互通銜接,暢通終身學習和人才成長渠道[13]。
其三,在多元評價導向下,促進升學選擇和入學路徑的多樣化。新西蘭考試評價由資格認證部門管理和實施,實行招考分離,各司其職,兼顧普通教育考試評價的統一性與高校招生的多元選擇。其高等教育囊括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崗培訓等多種形式。大學、理工學院和毛利高等教育機構的辦學定位不同,實行不同的招生標準和多種入學路徑,促進了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9]。我國高等教育普及化發展需要加強教育評價專業化建設。國家制定的改革方案提出:“構建政府、學校、社會等多元參與的評價體系,建立健全教育督導部門統一負責的教育評估監測機制,發揮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作用。”[13]因此,應當通過改革考試評價制度,適應不同類型、層次院校的辦學需要,進一步擴大招生選擇性。
其四,加強中、高等教育銜接,完善考試招生的社會化服務。新西蘭國家教育成就證書考試在引導中學課程教學、協調中高等教育關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考試內容與《新西蘭課程》標準銜接,相互制約,促進教與學的改革。考試評價活動及時提供學生學業信息和教學課程績效的信息,激勵教師調整課程設計,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內外部結合的學業評價方式,促進了多種形式的學習。在統一的資格認證部門管理下,學生個人學習檔案和國家教育成就證書考試評價,記錄學生中高等教育的學習歷程,確保其學習成就的連貫性,有利于學生在學歷教育中的過渡與晉升。在升學、發展過程中,學校和社會機構為學生提供大量的考試招生咨詢服務。我國推進高考綜合改革,在課程改革、學生成長評價、考試科目選擇、升學指導和職業發展咨詢等方面,迫切需要改善中、高等教育的銜接。加強中學與高校的合作互動,“一方面能增進雙方的信任與了解,促進綜合素質評價機制的有效運轉,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材料造假與走后門的概率”,起到監督作用[14]。
其五,明確入學考試的科學定位,促進我國高考評價的國際推廣。考試是教育測量與評價的重要工具,也是國際高等教育招生認證的基本要求。新西蘭國家教育成就證書考試兼具升學與資格認證的雙重功能,為各國及頂尖學校所認可。2008年,新西蘭簽署了《歐洲地區承認高等教育資格公約》(通稱《里斯本認可公約》,LRC),并加入了歐洲信息中心(簡稱ENIC或ENIC-NARIC,國家學術認可信息中心),這一網絡為共同理解各國學歷資格提供了可能[15]。其資格認證部門作為國家學術認可信息中心的一部分,為本國教育體系、中學、大學資格及對海外學歷資格的認可提供了參考依據。NCEA成績可換算為國際高等教育入學排名系統(ITARS)的成績,為其中學生申報海外大學提供便利。經過四十多年的改革實踐,我國高考制度逐漸形成品牌效應,高考成績成為國際學歷互認、出國留學申請的重要依據。新西蘭是中國以外第一個所有公立大學認可高考成績的國家,接受高考成績申請本科課程。澳大利亞、英國一些名校、美國舊金山大學等高校和亞洲各地的頂尖大學,也參考高考分數招收中國內地學生[16]。英國劍橋大學校長斯蒂芬·圖普在北大演講時指出:“我們之所以接受高考的結果,是因為我們希望使用盡可能多的信息來衡量劍橋大學的申請者,但高考的結果并不是唯一的參考指標。”[17]這也反映出我國高考評價影響的擴大。
總之,推進我國高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既要借鑒國際教育考試的先進經驗,也應堅持和發展自身的特色與優勢,揚長避短。新時代教育改革和發展要求,“積極開展教育評價國際合作,參與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教育目標實施監測評估,彰顯中國理念,貢獻中國方案”[13]。通過完善我國教育評價制度,提升高考評價的國際認可度,可擴大跨國學歷互認的范圍,為國內學生申請國外知名大學以及國際學生來華接受高等教育提供高質量的標準和便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Nusche,D,et al. OECD Reviews of Evaluation and Assessment in Education:New Zealand 2011. OECD Publishing,2012 [EB / OL]. http://dx.doi.org/10.1787/9789264116917-en.
[2]蔣曉萍.跨文化化:全球化環境下的文化生態[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3] NZQA. The 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 [EB/OL].[2017-10-15]. http://www. nzqa. govt. nz / studying-in-new-zealand / understand-nz-quals/nzqf/.
[4]張旭雯.新西蘭NCEA學業考試評價制度的創立及其功能評析[J].教育與考試,2018,(3):51-57.
[5] Minister for Tertiary Education. 2013-2017 KH Tertiary Accelerating Success[EB / OL]. [2017-10-15]. www. minedu. govt. nz / KaHikitia.pdf.
[6]張旭雯.新西蘭大學招考制度研究[D].廈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8:45-47.
[7]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Guide to Undergraduate Study:2018 [M]. Wellington:2018:26.
[8] Minister of Education New Zealand. Tertiary Education Strategy Monitoring 2014-19 [EB / OL]. [2017-10-15]. http://www. minedu. govt. nz / NZEducation / EducationPolicies / TertiaryEducation / PolicyAndStrategy/TertiaryEducationStrategy.pdf:22.
[9]張旭雯.新西蘭《高等教育戰略規劃2014–2019》述評[J].大學(研究版),2019,(1):69-77.
[10] NZQA. Review of University Entrance 2016 [EB/OL]. [2017-10-15]. http://www. nzqa. govt. nz / qualifications-standards / awards / university-entrance / review-of-university-entrance-requirements-2016–2017.pdf.
[11]張亞群.高考綜合改革最終要走法治之路[N].中國教育報,2016-03-09.
[1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02-23).http://www.gov.cn/zhengce/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13]中共中央,國務院.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 OL].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nt_5551032.htm.
[14]鄭若玲,孔苓蘭.綜合素質評價方案的特征、困境與突圍——基于對第三批新高考綜合改革方案的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19-27.
[15] Ministry of Education. New Zealand Education System Overview [EB/OL]. [2017-11-3]. http://www.education.govt.nz/assets/ Uploads/NZ-Education-System-Overview-publication-web-format.pdf.
[16]伊麗莎白·雷登.美媒:更多美國高校認可中國高考成績[N].崔曉冬,譯.環球時報,2019-06-18.
[17]劍橋校長:接受中國高考成績不是“搶生源”有其他底線指標[N].澎湃新聞,2019-03-25.
Multiple Choices under the 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Characteristics and Enlightenment of New Zealand University Examination Admissions
Zhang Yaqun1Zhang Xuwen2
1 Institute of Education,Xiamen University,Xiamen,Fujian,361005
2 Shenzhen Qingping Experimental School,Shenzhen,Guangdong,518125
Abstract:Under the framework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qualifications,New Zealand implements an admission system that combines the high school education achievement certificate test with independent university admissions. It has features as separation of examinations and admissions,diversity of academic evaluation methods,multiple choices for university admissions,sufficient social admissions services,and dynamic adjustment of admission standards. Its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system meet the needs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lifelong learning,and improve the contribution of education to New Zealands economic,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Drawing on its experience in recruiting,China needs to strengthen education legislation,adjust the functions and methods of examination evaluation,promot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hoices for further education,strengthe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ondary and higher education,and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Key words:New Zealand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Nation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College Examination Admissions Reform,Characteristics,Enlightenment
(責任編輯:吳茳)
①包括奧克蘭大學、奧克蘭理工大學、懷卡托大學、梅西大學、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坎特伯雷大學、林肯大學、奧塔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