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娜
[摘要]新形態一體化系列教材建設推動了教材向學材轉變、教師向導師轉變、教法向學法轉變的三教改革,踐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進教材,厚植“類型”職教特色,深化產教融合,書證融通。讓學生在校所學、所練即企業所用,滿足學生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基于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材建設成果,從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的背景和意義、建設內容、創新解決教學問題、推廣應用效果等方面進行闡述,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職業教材體系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內容;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7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1654(2023)06—091—005
基金資助2022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類型教育視角下天津市職業本科建設模式、機制與路徑研究”(課題編號:CJE220071)。
一、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的背景和意義
高等職業教育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一直致力于教材育人質量的提升,在十幾年的《管理會計》《財務報表分析》等二十多部教材建設歷程中,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縱深發展,“互聯網+教育”的全新育人空間正在生成,教材作為教與學的重要媒介,必須跟上時代的變化,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和為誰培養人”形成強大支撐[1]。自2011年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致力于教材建設,教材形式從紙媒到紙數融合的融媒體新形態不斷迭代[2],從單純二維碼技術到融入微課、慕課(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再到個性化的專屬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教材在交互式、智能化方面不斷提升,為使用者提供了可聽、可視、可互動的學習空間,能夠對學習者的學習軌跡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和統計分析,對學習過程進行綜合評價,為學習者提供學習過程的精準畫像。新形態教材利用教學空間和教學工具打造了教學資源、教學過程、教學管理的數字化。教材內容的呈現形式從傳統章節式迭代到模塊化、項目化、任務式,基于會計學科教學標準,打造了職業技能等級螺旋上升的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教材體系。
近十多年來,教材編寫團隊主編出版、再版了《基礎會計》《會計基礎實訓》《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財務會計分崗實訓》《管理會計實務》《財務報表分析》《會計綜合實訓》等二十多部“立德樹人、書證融通”的新形態一體化教材,緊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新趨勢和會計準則、財經法規的變化,結合教學實踐不斷更新再版,逐漸成型為具有全新理念、適應時代發展所需的會計專業融媒體教材。
融媒體教材的開發,讓學生一書在手,會計無憂。學生在校所學、所練即企業所用,滿足了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的需要。系列教材的編寫促進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推動了專業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內容
職業教育是一種教育“類型”,承載著職業理念、技術變革、前沿動態的研究與實踐,教材建設是國家事權,職業教育的教材建設在教學過程和人才培養質量中作用重大。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內容融合了數字化、網絡化、富媒體性和交互性等現代信息技術,具備了知識更新及時、學習內容豐富、學習環境可交互的特點,已基本形成了滿足財會轉型發展、數字化時代對財經職業人才寬口徑新要求的特色教材。新形態系列教材的使用,為培養學生嚴謹的核算、歸納、判斷、溝通等綜合財務能力,良好的人文素養、創新意識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教材以“立德樹人、堅持準則”為主題,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程思政是教材建設之魂。新形態系列教材以“立德樹人、堅持準則”為主題,在引導案例、任務驅動、操作訓練中融入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思政元素。教材以“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為職業操守,拓展思政教育的內涵與外延,促進教材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形成協同育人。例如《財務報表分析》教材,在每個模塊下設置能力目標、知識目標和價值目標,結合知識內容凝練“思政園地”,突出思政引領,培養學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教材以“新時代職業教材規劃、教學標準、職業標準”為編寫依據,厚植職教“類型”特色
系列教材以新時代職業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為指導,以高等職業院校職業規劃教材、財會類專業教學標準為依據,以會計準則、會計規范、指引體系等為綱領,厚植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例如《管理會計實務》教材以“析案例—引知識—帶項目—做任務—講成果”的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理念進行設計實施,讓學生掌握每個項目的重點、難點,夯實了所學技能,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鍛煉了演講口才,實現了會學、會做、會用的人才培養目標。
(三)基于“能力本位、學做合一,理實一體”搭建整體架構,淬煉技能,提升實踐能力
系列教材遵循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以“模塊劃分、案例引導、任務驅動”布局教材內容,搭建“能力本位、學做合一、理實一體”的整體架構。在管理業務較強的課程中,教材的每個模塊下均設置引導案例—任務驅動—技能訓練等系列內容,倡導學生做中學、學中做,理實一體,提升能力。例如,《管理會計實務》教材的每個模塊都是按照“以案例引出問題、以問題引出項目、以項目帶入知識、以知識完成任務”的閉環進行設計,案例選擇那些貼近學生實際、利于課程實施和學生發展的內容,使學生在具體業務中學習知識,淬煉技能,提升實踐能力。
(四)基于“工作過程、崗位職責、職業學情”設計選擇教材內容,激發學習興趣,培養核心能力
系列教材立足于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理念,按工作內容設計基礎理論,按崗位要求設計能力目標,理論引入遵循職業學情,突出技能操作訓練。系列教材以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崗位職責為突破口,選取典型工作任務設計教材內容體系。例如《財務報表分析實訓》教材全部以中小企業和上市公司的實例資料為案例來源,在教材的第一個模塊以“財務人員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和“某集團財務分析崗位招聘書”為開篇案例,引導學生認知工作過程、崗位職責,了解崗位需求,激發學生學會報表分析方法的熱情,提升分析能力,培養可遷移、能跨界的核心能力。
(五)教材對接“新準則、新技術、新需求”及時更新迭代,提升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內涵
系列教材自出版以來,內容及時跟進產業轉型升級、信息技術迭代、財稅體制改革步伐,對接“新準則、新技術、新需求”。例如,營改增前后增值稅稅率、稅收優惠政策多次變化,企業所得稅、印花稅優惠政策不斷變化,《財務會計分崗實訓》和《企業會計綜合實訓》兩本教材及時修改,調整案例稅率、發票格式、報表列報項目等,以呈現最新財稅知識。專業名稱調整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后,在系列教材中適時增加大數據與稅務、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大數據與報表分析等教學資源,提升專業升級和數字化改造內涵。
(六)教材形式紙數融合迭代,建設個性化課程生態環境,打造智慧教學模式
新形態教材紙數融合,通過紙介質教材和數字化資源的一體化設計,充分發揮紙介質教材體系完整、數字化資源呈現多樣和服務個性化等特點[3],并通過二維碼、python等技術以及新穎的版式設計和內容編排,建立紙介質教材和數字化資源的有機聯系,形成兩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撐的知識體系,同時支持學習者利用移動終端進行學習,提高了教材的適用性和服務課程教學的能力。
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迭代了1.0、2.0、3.0、4.0版本。1.0版本在紙媒上標注學習網址,為學習者提供擴展知識的鏈接;2.0版本應用二維碼技術隨掃隨學,知識點碎片化呈現;3.0版本的特點為引入平臺,打造配套的在線開放課程,形成“教材+微課+ MOOC”形式;4.0版本為智慧教學,打造一書一課一空間,形成“教材+微課+MOOC+SPOC”的教學空間[4]和虛擬仿真的個性化教與學的生態環境。在紙媒的呈現形式上,教材內容編排科學合理、梯度明晰,文字準確流暢,圖文并茂,生動活潑,形式新穎。
三、新形態教材建設以創新解決教學問題
新形態系列教材建設聚焦立德樹人,凝練素材,注重教材的育人導向和育人功能,用全新的理念、實用的內容,把脈時代發展,育新時代財經專業人才。
(一)踐行課程思政,知識體系與價值體系并建,有效解決教材建設與課程思政兩張皮問題
系列教材編寫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體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項目、案例、技能點和知識點中。字里行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培養學生樹立堅持誠信、守責創業、守正創新、守法奉公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教材充分發揮育人作用,提高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系列教材以“價值目標”為引領,選用學生身邊的故事作為引導案例,設計拓寬學生視野的技能訓練項目,將知識點、技能點一一鋪展開來,將課程思政與知識傳授和技能提升相融合,讓學生在學知識、練技能的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財稅的知識體系有機融合,進而實現教材育人的目標。
(二)建設新財經“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有效解決了教材內容與財經法規更新不同步問題
我國經濟從健康發展向高質量發展進程中,財經法律制度適時變更,推動經濟發展,傳統財經類紙質教材受制于更新時間的限制,不能隨制度變更而實時更新。新形態一體化教材既保留了符合傳統閱讀方式的紙媒形式,又融合了交互性好的課程平臺,通過平臺中的知識圖譜等工具讓學習者及時獲取最新財經法規調整、區域稅收制度變化、智能財稅技術升級等資源,保證了教材內容與新規范、新技術、新業態的同步性,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支撐。
教材形式不斷創新,實現了紙質教材與數字資源、在線開放課程的“新形態”一體化設計,利于教師、學生開展“互聯網+”式教學互動。為新時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教育深度融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新時代財經人才,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三)厚植“類型”職教特色,“崗課賽證”一體化設計,有效解決教材內容選取與崗證賽脫節問題
教材編寫以就業為導向,以工作崗位、工作流程、工作任務為體例,對接“1+X”證書標準、會計職業資格證書標準、會計相關技能大賽賽項要點,崗賽證交融性一體化設計,引領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重構和創新。建立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會計初級、中級、高級螺旋上升的理實一體模塊式、項目式、案例式課程體系,構建了“識記基本技能+應用核心技能+拓展實踐落地”三進階崗位能力,打造了“證書獲取+大賽獲獎”疊加的增值評價體系,有效解決了教材與行業工作崗位脫節,與證書資格、大賽獲獎適應性不高的問題。
教材讓學生學校所學即為就業所用,提升了學生對崗位技能的自信心。以會計大賽、智能財稅大賽、1+X證書、會計職稱考試等項目內容引領教材對接新規范、新技術,讓學生感知產業風向,把握企業動向,引領高端技術進入教材,讓大賽成果賦能所有學生,促進學生取得技能等級證書,讓崗課賽證相互促進、協調發力。
(四)“新”“實”結合,有效促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深度
“新”和“實”是職業教材的特點[5],新形態教材的“新”“實”體現在把企業的工作搬進教材。校企組建“雙元”編寫團隊,將協同建設新形態教材作為合作框架協議的一項內容,校企合作單位據此向院校專業提供職業崗位工作內容脫敏后的第一手業務資料,把企業一線的管理、核算、決策活動搬進課堂,院校教師則結合教材開發、教學實施和企業實踐等經驗落實教材編寫任務,保障了新形態教材的內容新、業務實,形成了產業導師、學校教師的“互補、互動、互助”,促進了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深度。
四、新形態系列教材推廣應用效果
(一)教材被廣泛選用,思政育人效果顯著
教材自出版發行以來,使用院校覆蓋多所“雙高”院校,每本教材的銷量達到20000冊以上。使用單位反映教材以模塊劃分、案例引導、任務驅動的形式呈現,利于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知識、練技能的興趣和能力。教材案例中、知識點下隱含思政元素,培育學生經世濟民、誠信服務、德技并修的職業素養。教材是“教書”與“育人”的統一。
(二)推動教材向學材、教師向導師、教法向學法的三教改革
新形態一體化系列財經教材的編寫突出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以激發學習興趣、轉變學習方式、養成主動探究和合作學習的習慣為目的[6]。教材中根據知識點穿插設計討論、提示、拓展、思政園地、知識鏈接、二維碼、微課、在線開發課程等欄目,引導學生主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在呈現形式上做到以新穎吸引學生,在結構編排上注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推動教材向學材轉變。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去理解知識,運用技能,推動教師向導師轉變。教師通過引導案例有效實施啟發式教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構建知識體系,體會知識、技能的獲得過程,推動教法向學法的轉變。
(三)全面立體化和數字化教學資源助推使用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系列財經教材采用“線上線下互動、新舊媒體融合”的形式呈現,教材中內置二維碼資源,學生通過手機隨掃隨學。課程提供在線網站,學員通過申請可進入平臺系統學習課程視頻、下載課程資源,進行問題討論等線上活動。教學資源豐富齊全,方便教師、學生使用,推動使用院校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
(四)崗課賽證融通,提升職教賽道育人質量
系列財經教材編寫對接會計崗位,內植新財經規范、大數據技術、技能大賽等項目,提升了學生的職業能力水平。近年來,學習系列教材的學生在天津賽區乃至全國會計類大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等優秀成績。其中,獲天津市一等獎13次,全國三等獎4次,多次代表天津市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會計技能賽項,累計獲獎學生100余人次,其中有25名學生因取得天津市一等獎,被保送至本科院校繼續深造。
參考文獻:
[1]黃明東,藺全麗,李曉鋒.高校新形態教材的特征、發展態勢與建設路徑[J].出版科學,2022,30(02):32-39.
[2]鐘啟泉.從“紙質教材”到“數字教材”——網絡時代教材研究的課題與展望[J].教育發展研究,2019,39(06):1-7.
[3]紀富貴.高職新形態教材開發策略探究[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5(02):46-50.
[4]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職業教育新形態教材建設經驗交流會[C].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
[5]譚文芳.高校新形態教材建設淺談[J].科技與出版,2022,(09):86-92.
[6]王鑒,單新濤.論教材驅動教學變革的邏輯與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2,42(03):78-85.
The Practice of Lead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Big Data and Accounting Professio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Form of Series of Teaching Materials
Wang Na
Tianjin Binhai Vocational College,Tianjin,300451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eries of new forms of integrated teaching materials has promoted the reform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to teaching materials,teachers into tutors,and teaching methods into learning methods,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to integrate documentary evidence,so that what students learn and practice at school can be used in enterprises,to meet the needs of higher qua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of students. Based on the big data and the accounting specialized teaching material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this paper sums up and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form series of teaching materials,the contents of the construction,the innovative solution of teaching problems,and the effect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etc.,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som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vocational teaching material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New Form,Series of Textbooks,Construction,Content,Innovation
(責任編輯:吳茳、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