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
隨著高職教育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不斷變革,高職英語教學也面臨著許多挑戰。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本論文探討如何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有效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法和策略,并對其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表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文化認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通過培養學生的中華傳統文化素養,高職英語教學能夠更好地滿足社會需求,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高職院校作為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階段,英語教學在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往往過于注重語言的表面技能,缺乏對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這與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目標相矛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還可以增加學生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因此,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職英語教學,已經成為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1 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1.1 重要性分析
(1)文化認知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哲學、倫理、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和價值觀念。融入高職英語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認知和理解中國文化的獨特性和傳統價值觀念。首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幫助學生建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通過學習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感受到自己作為中國人的身份認同。這種認同感和自豪感可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使他們更愿意主動參與和展示自己的文化特色。其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于高職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學生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相似之處,學會尊重和理解其他文化,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展現靈活性和包容性。這種跨文化交際能力將使他們在國際交流和合作中更加成功。此外,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中華傳統文化以其獨特的審美標準和思維方式聞名于世。通過學習和欣賞中國古代文學、藝術和哲學作品,學生可以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鑒賞能力。同時,中華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創造力,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的經典著作和思想,學生可以開拓自己的思維方式,激發創新和創造力的潛能。
(2)增強學習動機和興趣
首先,與學生自身文化背景相關的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的情感認同感和歸屬感。當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接觸到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和內容時,學生會感到更親近、更熟悉,因為這些文化元素貫穿于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學生會意識到自己所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外語,而是與自己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知識。這種共鳴和情感認同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中。其次,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可以為學生提供具有深度和內涵的學習內容,使學生感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通過學習和探究這些文化元素,學生能夠獲得更廣闊的視野和更深入的思考,學生將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進而激發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也會認識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之處和其對現代社會的影響,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動機。
1.2 可行性分析
(1)豐富教材資源的大力支持
豐富教材資源的大力支持是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育部門和學校可以積極開發和收集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教材資源,并將其納入英語教學的體系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傳統文化經典著作、名人傳記、歷史事件等作為教材的一部分,讓學生通過閱讀和解讀這些材料,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背景、價值觀和思想體系。例如,可以選擇中國古代詩詞作品,如李白、杜甫的詩歌,讓學生欣賞并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達。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入中國傳統故事和寓言,如《孔子的故事》《愚公移山》等,通過講述這些故事來傳遞中華傳統文化的智慧和道德觀念。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入中國傳統藝術和文化符號作為教學素材。例如,可以介紹中國的傳統繪畫、剪紙、京劇等藝術形式,讓學生了解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文化內涵。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征與符號,如中國的龍、鳳、紅色等,讓學生理解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意義和象征性。
(2)校園文化氛圍的有效渲染
校園文化氛圍的有效渲染對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關重要。學校可以通過舉辦文化活動、開設文化課程和設立文化角落等方式,營造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例如舉辦詩詞比賽、書法展覽、戲曲表演等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音樂、視頻、圖片等多媒體手段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3)教育體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對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教學方法能夠滿足這一需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素質和國際視野,使他們成為適應時代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教育部門和學校應積極推動相關政策和措施,為融入中華傳統文化提供支持和保障。
2 文化強國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文化教育的薄弱性
傳統的高職英語教學主要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對學生文化認知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更注重語法、詞匯和聽說讀寫等語言層面的教學,而對文化知識和文化交際技能的傳授比較薄弱。這導致學生在國際交流和合作中缺乏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適應能力,限制了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發展。
2.2 文化教材的匱乏性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存在文化教材的匱乏性問題,主要表現為現有教材往往缺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素材。傳統的高職英語教材通常側重于語言技能的培養,注重詞匯、語法和聽說讀寫等語言層面的訓練,而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介紹和探討相對較少。由于缺乏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容和素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獲取有關傳統文化的知識和理解。他們可能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知之甚少,無法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背景和獨特之處。同時,缺乏相關教材和材料也會限制教師在教學中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活動和任務,無法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討論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影響。
2.3 學生學習動機的不足
學生學習動機的不足是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常見的問題。由于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學生對學習英語的動機和興趣不高,對學習的積極性和投入度有所影響。一方面,學生可能缺乏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對于許多學生來說,他們更加熟悉和接觸的是當代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相對有限。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了解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對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動力。另一方面,學生可能難以將中華傳統文化與英語學習有效地結合起來。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學生主要關注英語語言技能的學習,對于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的重要性理解不足。因此,他們可能無法認識到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對于英語學習的價值和意義,從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3 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措施
3.1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
教學內容的選擇與設計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起著關鍵作用。教師可以選擇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和話題,如中國傳統節日、中華文化符號、中國傳統藝術等,將其作為教學內容的核心,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和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
例如,教師可以選擇中國春節作為主題,通過介紹春節的由來、傳統習俗、舞龍舞獅等活動,引發學生對春節文化的興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究春節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和影響,并引導學生與中國同學開展文化交流,了解不同地區的春節習俗和慶祝活動。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和演繹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如京劇、中國書法等,通過實踐和表演,使學生親身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學內容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注重與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需求相結合。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和材料,如音頻、視頻、圖片、文本等,以及實地考察和實踐活動,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入游戲化教學的元素,設計有趣的角色扮演、小組競賽和創意項目,增強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性,使學生在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學習體驗。通過選擇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主題和話題,以及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和任務,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提高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這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積極投入和學習效果的提升。
3.2 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新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新至關重要。通過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策略,教師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的文化認知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首先,小組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相交流和分享觀點。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成小組,讓他們就特定的中華傳統文化主題展開討論,如中國傳統音樂、中國傳統美食等。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以互相傾聽、學習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觀點和見解,從而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其次,角色扮演是一種生動有趣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中華傳統文化。教師可以設計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中國古代名人、民間故事中的角色,通過模擬演繹來深入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例如,學生可以扮演孔子、李白等歷史人物,通過對話和表演,展現他們的思想和個性,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此外,文化體驗活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傳統工藝品展覽、傳統音樂演出等文化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實地體驗,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和精神,加深對其的興趣和認同。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新可以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度,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中。通過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和文化體驗活動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培養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提高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知。這將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促進學生在高職英語學習中的全面發展。
3.3 教材的開發與改編
為了解決高職英語教學中缺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的問題,教師可以積極開發或改編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材和教學資源。這樣做可以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首先,教師可以與教材編寫團隊合作,開發新的教材,其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這些教材可以包括有關中華傳統節日、中國古代文化和哲學、傳統藝術形式等的相關知識。通過這些教材,學生可以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起源、發展和影響,培養對其的興趣和認同感。其次,教師還可以改編現有的英語教材,將其中的話題和素材與中華傳統文化相結合。通過增加相關的文化背景和案例,教師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中華傳統文化。例如,在教授關于食物和飲食習慣的單元時,可以引入中國傳統菜肴和餐桌禮儀的內容,讓學生了解中國飲食文化的獨特之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如網絡資料、視頻、音頻等,以及與中華傳統文化相關的文學作品、電影和音樂等,豐富教學內容。通過引入多樣化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資源,幫助學生深入了解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通過教材的開發與改編,教師可以為高職英語教學提供更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內容。這樣的教材可以使學生接觸到更多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知識,加深對其的認知和理解。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多樣化的學習機會,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也能得到提高,從而促進學生在高職英語學習中的全面發展。
3.4 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
為了進一步促進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可以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傳統節日慶祝、文化展覽、藝術表演等,旨在營造濃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氛圍,為學生提供參與文化體驗的機會。首先,學校可以組織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中華傳統文化有許多重要的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學校可以在這些節日期間組織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包括舞龍舞獅表演、傳統音樂演出、傳統手工制作工坊等,這些活動不僅能讓學生親身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了解和認同。其次,學校可以舉辦文化展覽和展示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如傳統繪畫、書法、剪紙等藝術形式以及中國古代文化、歷史人物和傳統民俗等。通過展覽和展示,學生可以近距離觀察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增強對其的認知和興趣。此外,學校還可以組織藝術表演和演出活動。這些活動可以包括傳統音樂演出、舞蹈表演、戲劇演出等,展示中華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通過欣賞和參與藝術表演,學生可以深入體驗中華傳統藝術的情感和美感,培養對傳統文化的喜愛和熱愛。通過組織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參與文化體驗的平臺。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近距離接觸和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加深對其的理解和認知。同時,通過參與文化活動,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也能得到激發,進一步推動他們在高職英語學習中的積極參與和全面發展。
3.5 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
為了有效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的專業發展與培訓是至關重要的。學校可以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和教學能力,以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首先,學校可以組織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題培訓。這些培訓可以由專家、學者或具有豐富經驗的教師主講,內容涵蓋中華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如中國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等。通過這樣的培訓,教師可以系統地學習和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概念、核心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其次,學校可以提供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培訓。教師可以學習如何有效地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認知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培訓可以包括教學案例分析、教學設計和評估方法等方面的內容,旨在幫助教師掌握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此外,學校還可以鼓勵教師參與學術交流和研究活動。教師可以參加學術會議、研討會和研究項目,與其他教師和學者分享經驗和研究成果。通過與同行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為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提供更多的創新思路和實踐經驗。通過教師專業發展與培訓,學校可以提高教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到英語教學中。這將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機會,幫助學生更好地認知和理解中華傳統文化,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新思維,促進高職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果的提升。
3.6 教學評價與傳統文化融合
教學評價是高職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對于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和教學質量的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在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中,教學評價也需要與傳統文化融合,以全面反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應用能力。首先,教學評價可以設計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評價項目和任務。例如,可以要求學生完成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研究報告、文化展示或藝術創作等,以評估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評價項目可以涵蓋傳統文化的知識掌握、批判性思維、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以多角度全面評估學生在傳統文化融入英語教學中的學習成果。其次,教學評價可以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表現。傳統文化融入的教學活動通常具有互動性和體驗性,教學評價也應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和表現。教師可以采用觀察記錄、口頭表達或小組討論等方式,評估學生在文化體驗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程度、表達能力以及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此外,教學評價還可以借助傳統文化的評價標準和價值觀。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價值觀和道德準則,可以用于評價學生的品德和情感發展。教師可以關注學生在傳統文化融入的教學中展示的道德品質、責任感、團隊合作等方面的表現,以此來評估學生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綜合素質發展。此外,教學評價還可以借助學生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寫作、展示、互評等方式,評價自己在傳統文化融入的教學中的學習成果和個人發展。同時,學生也可以相互評價和給予反饋,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交流和合作。這種評價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批判性思維,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4 結束語
總之,高職英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廣闊的前景。通過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可以促進學生的文化認知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也有助于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為培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做出貢獻。因此,高職學校應積極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融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機會,助力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和國際交流。
本文系吉林省高教科研課題“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及優化路徑探究”,課題批號:JGJX2022D821。
(作者單位:延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