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 旸
(黑龍江藝術職業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150036)
“一帶一路”(The Belt and Road)倡議提出于2013年,是我國提出的國家級合作倡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隨著“一帶一路”倡議推行,我國與各國在教育領域的合作也更加頻繁,包括藝術職業教育在內。藝術職業教育強調通過教育活動培育藝術行業有關的中級、高級專業人才[1]。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不斷趨于國際化,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分析其國際化現狀、不足以及對應的優化策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的實錄得到擴展。從發展歷程上看,職業教育以及藝術職業教育在我國出現的時間較短,辦學經驗比較匱乏,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目眾多,包括歐洲地區國家以及亞洲發達國家以色列,這些國家在藝術職業教育方面更重視內外合作,我國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加強與此類國家的教育合作,使藝術職業教育的國際化思路進一步擴展,不再局限于與亞洲國家、鄰國的區域化合作,以更開闊的思路尋求國際化建設[2]。
“一帶一路”倡議使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空間得到提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藝術職業教育可合作的國家數目增加,二是基礎合作之外的其他國際化項目擁有了開展基礎。“一帶一路”倡議下,沿線國家共計66個,這些國家均可作為開展藝術職業教育合作的對象,不同國家藝術職業教育的差別,為合作空間的擴展提供了基礎。如歐洲國家藝術設計大多引入了天主教文化元素,東南亞國家則關注佛教元素運用,中亞國家對游牧文化較為熱衷,這為藝術職業教育合作提供了多元化的空間[3]。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也可獲取經驗方面的幫助。如中歐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與奧地利為近鄰,而奧地利維也納是藝術文化繁盛、歷史悠久的國際化大都市,捷克、斯洛伐克與奧地利開展的藝術職業教育合作,積累了豐富經驗,我國與捷克、斯洛伐克進行的藝術職業教育合作,可以直接吸收其藝術職業教育經驗,也可以獲取上述國家與奧地利等國家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合作的經驗,直接推動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理念方面,“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普遍追求國際化。在此前學者研究中,我國目前40%-45%的藝術職業教育相關院校組織、參與過國際性交流活動,大約25%-28%的藝術職業教育相關院校擁有至少1名國外留學。部分藝術職業教育院校負責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為學校發展提供了良機,有助于學校吸收境外學員,而國際化辦學則能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在招生、財政補助方面享有一定優勢。同時,國際化發展有助于吸收國外藝術職業教育的積極經驗,較自行摸索、探尋而言,效率高得多[4]。也有部分藝術職業教育院校負責人表示,其所屬院校還會進一步擴大國際交流合作的規模、豐富合作方式,以擴展國際化發展思路。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理念得到普遍關注,是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之一。
從方式上看,“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呈現,一是互派留學生,二是參與國際交流活動,三是組織國際間項目研究,四是高端人才的直接引入。
互派留學生是一種較常見的藝術職業教育合作方式,我國或(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部門、學校,互相派遣留學生進行文化學習,形成比較簡單的國際合作。國際交流活動的規模往往較大,通常由大型學校或政府部門主導,兩個以上國家的藝術職業教育院校參與,就一些學術、教育方面的問題開展交流與合作,促進雙方的國際化發展。國際間項目研究是指以一個或若干藝術職業教育有關的項目為核心,由兩個以上國家共同參與研究,以項目為中心形成合作。高端人才的引入,在各地藝術職業教育國際中比較多見,也是應用較早的一種合作方式,如我國曾多次引入西方國家人才指導本校的藝術職業教育課程設計,推動本校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從趨勢上看,“一帶一路”為我國以及沿線66個國家提供了發展良機。包括教育領域的合作在內,更多學校開始嘗試國際化發展。此前學者針對陜西省各地進行過研究,2015到2021年,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藝術職業院校數目和比重明顯增加,數據如下:

表1 陜西省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藝術職業院校數目和比重變化
結合數據可知,陜西(“一帶一路”陸上起點)各地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藝術職業院校數目和比重持續增加,除2020年受到新冠感染影響少有下降。與此類似,其他地區參與國際交流合作的藝術職業院校數目也持續增多,且互派留學生、高端人才引入、項目合作態勢也帶有類似變化特點,這表明“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趨勢穩定[5]。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尚不完善,存在教學模式比較單一的問題。以捷克、波蘭、斯洛伐克等歐洲國家為代表,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藝術職業教育模式與我國不同,如捷克部分職業院校自大一年級就組織基于項目的教學,理論教學并不作為重點,而我國依然偏重在大一階段向學生提供藝術設計以及思想教育有關的理論知識,直到大三年級才系統組織實踐,這導致我國學生入學早期往往缺乏藝術設計方面的實踐能力,不能匹配國際化教學和發展的具體需求。
從課程設置的角度出發,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也有不足之處,國內很多相關院校關注課程設置的規范性,以國家、地區規定為基礎,由學校教務部門具體確定課程設置的具體形式,有可能脫離學生實際需要,不能最大限度發揮教育作用。以以色列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往往更多課程設置的靈活性,校方出具藝術職業教育的基本計劃,具體的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課程計劃,由師生共同探討后決定,學生擁有比較大的學習主動權,學習過程的控制、意愿保持情況也更理想,相比之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仍需要尋求完善,才能實現與發達國家接軌。
基礎設施不完善的問題,直接困擾我國職業教育,包括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在內。如我國部分職業院校資金不足,不能建設實訓基地和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實驗室規模較小,不能滿足大量學生參與藝術職業教育實踐學習、實驗研究的需求。“一帶一路”倡議下,各沿線國家與我國的教育合作頻繁,但在國際合作、項目研究活動中,這一類院校因基建情況不佳,往往難以獲得其他國家院校、學生的青睞,制約其國際化建設和發展。
從合作方式上看,盡管我國藝術職業院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與其他國家相關院校達成合作、推動教育國際化,但很多院校可采用的合作方式有限,不利于國際化發展,甚至使“國際化”浮于形式,難以真正發揮作用。如某職業技術學院2015年即開始國際化建設,并做國際化宣傳,但其在多年的建設中并未取得實質性突破,僅在每年引入少數留學生和少數藝術職業教育人員,作為“國際化”方式,并不能真正有效提升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此類問題在各地藝術職業院校均不少見,相關學校無法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契機謀求高質量、國際化發展。
國際交流規模小,是指.“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部分院校的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交流不深入、規模有限,僅通過一些小范圍、小規模的交流合作,尋求國際化方面的突破,作用和價值難以最大化發揮。如部分職業院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就藝術設計達成項目合作,但項目規模小,撥款僅有數萬元,難以為雙方的持續發展提供足夠支持。小規模的交流也導致學校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有名無實,不能真正推動教育事業進步。
“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應首先關注教學模式的改善,建議在保留一般理論教育的基礎上,適當調整實踐教學比重、予以增加,以匹配國際化發展需求,實現與國際的接軌。
考慮到我國職業教育相對關注思政指導、課程思政建設,大一年級的基礎理論教育不能過度削減,可在大一下學期開始引入實踐內容。具體方式上,可以參考發達國家經驗,以本校實訓基地、企業提供的見習項目為核心,組織學生通過在實訓基地、見習崗位參與工作、進行實踐學習。實踐教學的比重方面,也可參考國際經驗,適當作出調整,可參考表2標準:

表2 三年制模式下實踐教學比重參考(單位:%)
除大一上學期應關注理論教育、為學生打下學習基礎外,大一下學期、大二和大三均應強調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以契合藝術職業教育實踐要求較高的基本特點,也接軌國際,促進學校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
未來各地應重視“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契機,積極進行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建設,在課程設置方面,主張加強對學生訴求的關注,以學生訴求為中心,集合國家和地區規定、學校計劃,合理進行課程設置。
每個學期開始前,應由學校、學院與學生、一線教師進行交流,同時參考國際經驗,組織與國際藝術職業教育有關學校的合作交流,請師生就課程結構、課程內容和課程計劃提出看法、給出訴求,在此基礎上吸收國際經驗,對課程設置調整。如學生希望增加實訓比重,國際先進高校的藝術職業教育也比較重視實訓工作。本校也可對應作出調整,尊重學生訴求的同時,以國際標準作為基準,推動本校的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發展。
基建方面的完善,重點強調藝術職業教育實驗室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各地未來可以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加強國際教育交流,重視對職業教育的管理,資金條件較好、規模較大的職業院校,可根據本校教學需要、國際化發展需求,獨立建設藝術職業教育實驗室,建立綜合性或專業性實訓基地,用于藝術職業教育。一些規模較小、資金不足的職業院校,則可以形成院校聯盟,與本地同類院校、國際院校合作,按比例出資,共同建設藝術職業教育實驗室或實訓基地,共享實驗室和實訓基地內的資源,一方面改善本校基建水平,另一方面也直接通過校際合作提升國際化建設效果,為本校發展和學生成長提供幫助。
“一帶一路”倡議下,教育合作更趨頻繁,各學校在藝術職業教育方面的合作也更趨完善,其方式的增加并無固定要求,原則上建議各地學校結合本校需求和特點,組織國際間合作,政府部門給予必要指導即可。如目前大部分學校缺乏針對項目進行大范圍合作的能力,政府部門可發揮牽頭作用,針對本地藝術職業教育特點,建立大型項目,號召本地多所高校共同參與,再通過項目吸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學校參與,提升合作深入性、擴展合作層次、豐富合作方法,為雙方學校藝術職業教育發展和國際化建設提供助力。
未來各地藝術職業教育學校應重視“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契機、優勢,積極尋求國際化發展,在交流合作過程中擴大交流規模,原則上主張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增加投資力度,以資金促發展,包括建設大型項目、擴大實訓基地規模等。各地也可以發揮教育管理部門作用,推動更多不同等級的高校、職業院校參與合作,就藝術職業教育模式、方法、課程設置等工作展開合作,共同探討藝術職業教育優化方法、國際化思路,實現交流規模的擴大化。
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的現狀大體良好,當仍存在一些問題,有必要也有空間進行優化。“一帶一路”倡議關注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綜合交流,這為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思路和空間、經驗。當前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理念得到較多關注,方式上比較多樣,趨勢良好,但存在教學方式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基礎設施不完善、合作方式不豐富、國際交流規模小等問題。為予以應對,主張在未來工作中強調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的進一步完善,首先改善教學模式、優化課程設置,在此基礎上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合作方式,最后還應擴大交流規模,做到多措并舉,利用“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契機,積極提升我國藝術職業教育國際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