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青
《黃帝內經》:“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倶生,萬物以榮。”春季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對兒童來說也是生長增速的關鍵時期。WHO的一項研究證實:兒童的生長發育有顯著的季節性,其中,春季長得最快,身高的生長速度是秋天的2~2.5倍,而尤以春季5月份身高增長最明顯。
一、肝脾腎皆旺,身高有希望
那么,應該如何利用好春季的黃金季節幫助孩子快速生長呢?根據中醫理論,兒童身高與肝、脾、腎等3個臟腑關系密切—具體來說:
①腎主骨生髓:在中醫學領域,自古便有“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腎主骨,生髓,通腦”等記載。腎氣是生命的原動力,骨骼的健康發育取決于腎氣是否旺盛,骨骼的精華在于骨髓,養腎就能養骼。
②肝氣升發主筋:肝氣與春氣相應,主疏泄而藏血,其氣升發,喜條達而惡抑郁。只有肝血充盈,才能益氣榮筋養目,使關節筋膜得到濡養,從而維持正常的運動。
③脾主肌肉四肢:“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旺盛,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在人體長高的過程中,四肢、骨骼與肌肉的生長發育以及脾胃功能的強弱有直接關系。氣血充足則腎精充足,腎精充足則骨髓充足,骨骼壯健。
結合上面講述的肝脾腎與身高的關系,對于以下幾類兒童,需要重點關注:
(1)身高增長緩慢,且身高、體重明顯低于同齡人的兒童。
(2)睡眠差、容易驚醒,或習慣趴著睡的兒童。
(3)反復呼吸道感染、易生病、體質過敏、體質較弱的兒童。
(4)脾胃虛弱的兒童,或平素身體瘦弱、胃口不佳、厭食、挑食者。
(5)患有遺尿癥等泌尿系統疾病,引起身材矮小的兒童。
(6)早產兒或低出生體重兒。
二、兒童要長高,用對這三招
中醫藥幫助兒童長高的方法順應大自然春生夏長的規律,幫助兒童在春夏之交把身體調整到最佳狀態,抓住這個長高的“黃金期”。對此,主要有三招:①健脾開胃,讓孩子吃好;②疏肝助眠,讓孩子睡好;③補腎強骨,讓孩子玩好。
第一招:健脾開胃,讓孩子吃好
為了幫助兒童長高長壯,日常飲食方面的調理很重要。在春天,健脾益胃可用茯苓、山藥、芡實、蓮子等藥食同源之品,安神斂陰潛陽則可用龍骨、牡蠣等(亦可提供鈣質與膠質)—通過膳食調理給兒童補充營養、豐富飲食,為長高打好基礎。
以下是中醫藥專家推薦給不同年齡段寶寶的藥膳食療方,其材料在普通藥店、超市都能買到,大家不妨一試。
(1)6個月以上寶寶。
茯苓糕:粳米70 g,糯米30 g,蓮子肉、芡實、茯苓、山藥各20~30 g,共研為粉,加適量白糖拌勻,蒸成糕食用。
【功效】開胃、健脾、益氣,強壯身體。
(2)1周歲以上寶寶。
①八珍糕:茯苓、山藥、扁豆、薏仁、蓮子肉、芡實各30 g,加糯米粉100 g,白糖100 g,拌勻蒸熟即可。
②山楂粥:山楂40~50 g,粳米100 g,白糖10~15 g。先用山楂煮汁去核,再與米煮粥,粥成后,加糖調和即成;也可與白蘿卜100 g同煮粥。
【功效】消食,適合于消化不良的寶寶。
(3)2周歲以上寶寶。
八寶豆腐:嫩豆腐100 g,香菇5 g,松子仁、葵花子仁各10 g,雞肉絲50 g,火腿絲25 g。同入濃雞湯中煮熟即成,加適量調味品。
【功效】強壯、健腦,易于消化。注意:寶寶食積、腹瀉或咳嗽時暫停食用。
(4)3周歲以上寶寶。
鵪鶉羹:鵪鶉肉25 g,先切丁與淀粉拌勻,后入油鍋內煸炒,另加姜、蔥、醋調和煮羹;也可用香菇、木耳同炒煮羹;或用鵪鶉蛋代肉,即鵪鶉蛋2枚,加白蜜50 g、姜1片,煮熟即成。
【功效】增進食欲,助長發育,益神健腦。注意:寶寶食積或拉稀時不宜食用。
(5)5周歲以上寶寶。
蓮子豬肚:豬肚1個,蓮子40粒,麻油、鹽,蔥、姜、蒜少許。豬肚洗凈,蓮子去芯,放入豬肚,以線縫合后放碗內,隔水蒸熟。取出后切成絲,與蓮實同放盤內,拌入調料,即可食用。
第二招:疏肝助眠,讓孩子睡好
春季是肝氣舒發的季節,此時應順應自然,舒暢情志,曬曬太陽,放松身體,從而保證睡眠時間,提高睡眠質量—對于兒童長高來說,充足的睡眠是尤為重要。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兒童生長激素的分泌遵循一定的規律,一般來說晚上11~12時后的幾個小時,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那么,應該如何幫助兒童提高睡眠質量,為長高助力呢?
今天,藥師就為各位家長介紹兩個簡單易行的方法。
(1)將艾葉、紫蘇、生姜三味中藥制作成足浴粉泡腳:先將以上三味中藥放進水里煮10分鐘,然后加水,直至水溫可以讓兒童接受,睡前20分鐘左右泡腳最好。或者煎煮青皮、佛手等中藥給兒童飲用,幫助舒肝。
(2)按揉三陰交穴,可以幫助兒童安眠、入睡。同時,配合按摩命門穴,可以幫助兒童更快進入深度睡眠,以及改善半夜容易醒、睡不踏實的情況。
①按揉三陰交穴:三陰交位于內踝尖直上三寸(圖1),脛骨后緣;每天按揉2分鐘。顧名思義,三陰交為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交會之處,因此應用廣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調肝補腎,同時有安神之效,可幫助睡眠。
②按揉命門穴:命門(圖2)在腰部正中線上,肚臍的正對面,它是“生命的門戶”,命門能激發和推動各臟腑正常運轉,補腎壯陽,提升陽氣。按揉命門時,雙手掌心相對,搓熱后上下摩擦命門,也可以上下左右旋轉按摩,當命門受熱,就能為身體補充陽氣。
第三招:補腎強骨,讓孩子玩好
腎精充足,骨髓就能得到充分滋養,身體生長發育的力量充足,兒童自然就長得高、長得壯。但是,如果兒童天生腎氣就不足,又該怎么辦呢?
中醫常講“春夏養陽”“動則生陽”,讓孩子進行戶外運動,激發身體的陽氣,借助太陽的能量,促進胃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幫助長高。另外,跳繩、跳皮筋、縱跳摸高等彈跳運動可使下肢得到節律性的壓力,同時,還可刺激腳板前方的補腎穴位“涌泉穴”(圖3)。
需要注意的是,兒童運動不要過度,以每天1~3 次、每次5~10分鐘為宜。
除此之外,要想讓孩子長高,還可以通過安全可靠的推拿、針灸、穴貼、特定部位拔罐等方法進行干預。
一年之際在于春。此時春光大好,正適合通過中醫藥調理,激發小兒體內的陽氣,幫助兒童健康生長,讓我們一起加油吧!
溫馨提示
(1)對于脾胃不好的兒童,常見表現為偏食挑食、脾氣不好、經常煩躁等,家長可以嘗試“捏脊”(圖4)加以改善。捏脊時,孩子俯臥,背部裹露,家長涂抹適量滑石粉,將雙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對準食指前半段,然后頂住患兒皮膚,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時向上捻動,自尾椎兩旁(即脊柱兩側)雙手交替向前推動至大椎穴(脖后突出位)兩旁。每天睡前給孩子捏3~5遍,對調理孩子的消化系統、增強抵抗力都有好處。
(2)按揉足三里穴(圖5),調理脾胃、補中益氣。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建議每天按揉3~5分鐘。中醫養生認為,按摩足三里穴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