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玉琴 關金福
一、樹立好理念——創福潤特色
響應寶安區推進教育現代化的號召,結合我校特色,秉持“福潤生命·養正篤行”的辦學理念,堅持“以生為本,以師生為重”,著力打造學生幸福度高、綜合發展有特色的現代化學校,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課程體系,培養具有“福德、福慧、福創、福美、福康”等福永底色的“福氣”好少年。
二、建設好隊伍——壯福潤根基
(一)研學共振促提升
1.打造發展共同體。每個學年初,都由德育處牽頭、年級組領航、老帶新搭班,組建德育師徒結對,“德育處—年級組—班級”的三級管理梯隊為孵化計劃提供了有力支持。師傅們將自身的德育經驗傾囊相授,幫助新教師快速進入教師角色。
2.打造學習共同體。由學校德育處統籌安排,每周五下午第一節課固定為德育團隊業務學習時間,各年級組、各工作室采取集中學習和分散學習的方式,積極參與各級各類學習活動。通過共讀一本書、期刊分享、青年教師沙龍等,每周定下研討主題,通過主題式研討,老師們凝聚共識、共同思考、共同評析、共同進步,大大促進了業務水平的提升。
(二)協同育人共發展
為了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學校還致力打造好家長隊伍,從班級層面組建家委會、年級家委會、學校家委會三個管理層級,進一步完善“家委會會議”“年級家長會”“家長志愿者”等制度建設,堅持做好家訪、家長會、家長學校的“三家”工作,多渠道向家長宣傳學校的辦學理念、實績和成果;利用學校公眾號、家校釘釘群、班級微信群、校園悄悄話等促進家校溝通;通過校園開放日、家長沙龍、親子同游等活動促進學校、家庭、社會有效鏈接。
三、整合好課程——強福潤內核
好課程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核心內容,彰顯了育人使命。我校構建具有福永小學特色的“五福課程”體系,遵循兒童認知規律,實現課程的“序列化”和“系列化”,形成了“境·美”幸福生態呵護工程,“人·愛”幸福生命滋養工程,“學·樂”幸福生長綻放工程三項主體工程,努力培育“有愛、智慧、健康”的幸福少年。
在課程設置上,我們以兒童認知能力為半徑,不斷在深度、廣度上擴展,在難度上提升,逐漸形成縱橫交錯、系列發展的校本課程體系;而悄悄話信箱、國旗下展示、個性中隊角等硬件設施配合“校長伯伯講故事”“心理小講堂”“同上一節思政課”等欄目完美交織,共同形成特色德育課程體系。
四、打造好課堂——鑄福潤之魂
(一)備課重質量。每周一節的班隊會課,老師們都會在學校的大主題下進行思考:這個主題是否適合我們班現狀?有沒有更好的更適合當下學情的主題?明確主題后老師們會整合各平臺資源,然后再根據班級學情,綜合使用。
(二)課堂重效果。把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不僅僅是班隊會課,其他學科也都會有機滲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動中。
(三)課后重溝通。定期進行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家校溝通的技能技巧等培訓。在當下這個大環境中,更是重表揚、重鼓勵、重溝通,學生的個別問題均能私下談心、輔導,遇到問題及時上報,家校聯席會議均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四)評價重激勵。根據學生在家表現、課堂互動情況、作業完成情況、運動和勞動等,實行量化考核,班級評選碳積分運動達人、光盤達人、文明之星、福潤少年等,每年還聯合福永商會、社區推出“百優少年”評比。
五、推出好活動——增福潤之彩
(一)課堂活動。扎實開好國旗下講話、道德與法治課、班會隊會課,并充分挖掘其它學科教學的育人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揮育人功效,努力建設好我校德育的主戰場。
(二)主題活動。按照《福永小學學生一日常規》的要求,抓實“生活德育”和“養成教育”兩大主課題,結合學生的實際,以“主題教育月”“主題教育周”活動對學生進行基礎文明養成教育,努力使學生的行為規范外化為行為,內化為素質。
(三)品牌活動。以常規教育為主線,積極推進每月一事,堅持“一班一策”,抓實學校德育和班級德育兩大主題活動。如入學禮、入隊儀式、換大號紅領巾、十歲禮等,針對各班的實際情況,穿插理想、愛國、禮儀、感恩等各類主題教育。
責任編輯? 鐘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