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美英
青少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群體。在中小學階段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是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迫切需要。我們立足于新時代、新理念,構建橫向拓展、縱向遞進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確保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時代新人培育的鮮亮底色和硬核元素。
一、層次性目標的設定
結合廣州市花都區中小學生不同階段的成長特點和多元化需求,并依托花都區地域文化和人文特色的基礎,我們精心構建了一套以立德樹人為目標,以家國情懷為方向的中小學一體化愛國主義教育課程體系。該課程體系采用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道德觀念和文化素養,引導學生堅定“四個自信”,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小學階段課程以道德情感為重點,培養“愛國情”。幫助學生建立“我愛祖國”“我愛家鄉”的基本情感,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愛國“是什么”(體現感知性的特點)。初中階段課程以政治素養為重點,樹立“強國志”。引導學生學會理解 “為什么愛國”,幫助中學生逐漸樹立為國家、為人民、為民族奮斗的志向(體現感悟性的特點)。高中階段課程以使命擔當為重點,立足“報國行”。幫助學生理性認知中小學愛國教育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該“怎么辦”,以實際行動報效祖國(體現思考性的特點)。“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三個維度的課程目標相互銜接,我們把它們融入到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的課程目標之中,實現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課程的內涵式發展。
二、區域性內容的統籌
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涵蓋多個方面,從歷史教育到國情教育,從愛國情感到使命擔當,各個學段都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我們緊扣花都地方區域,突出地方革命歷史,地方傳統文化,按照學生的不同年齡階段和理解接受能力,尋找適合學生教育的生長點,經多方取證和研討,最終確定花都區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分為三部分:一是鄉土情懷:讓學生了解花都區的革命歷史和鄉土文化,激發他們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二是文化自信:弘揚花都區的傳統文化和民俗風情,讓學生了解和傳承花都區優秀的文化遺產,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三是時代擔當:向學生展示新時代花都區在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偉大成就,讓他們感受到花都區的繁榮和發展,增強他們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三、階梯式課程的實施
(一)花都革命傳統及鄉土歷史課程
我們成立課程研發小組,選取花都區42所中小學校作為試點。根據花都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鄉土歷史文化等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資源,重點對它們的課堂價值、交通狀況、基地支持意愿、學生的關注度等進行逐一篩查,確定以花縣革命烈士紀念碑、花縣第一屆農運會舊址、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成立大會遺址、洪秀全故居、洪秀全紀念館、資政大夫祠、三華村、黃花崗烈士、塱頭村、港頭村等作為革命傳統及鄉土歷史教育課程資源點。
1.課程資源的分配。(1)尋根革命搖籃。①走進花都紅色革命的搖籃——花東鎮九湖村王氏大宗祠,探尋農民自衛軍總部遺址,追憶花縣革命那段艱苦崢嶸的歲月;②走進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成立大會遺址,全景展示紅四師不畏艱難、砥礪前行的壯麗歷程,感受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精神。(2)拜謁英雄史跡。①瞻仰花縣革命烈士紀念碑,追思花縣革命英烈事跡,弘揚革命英烈英勇頑強、忠誠為民的偉大精神;②聆聽三華村和五華村黃花崗18烈士的歷史事跡,領略花縣義士徐維揚率領先鋒隊(敢死隊)為辛亥革命英勇獻身的無畏精神;③走進洪秀全故居和紀念館,了解洪秀全傳奇一生,探尋太平天國運動的起源與發展,領略洪秀全、馮云山、洪宣嬌、洪仁玕等太平天國領袖的少年風采。(3)領略古村古韻。①探尋三華村、塱頭村、港頭村;②品鑒資政大夫祠:體驗嶺南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花都璀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2.三階推進的體驗。小學生以研學的形式參與到課程中來,通過參觀、學習和制作研學手賬,形成對家鄉歷史文化的初步印象。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親身感受了花都紅色革命的艱苦歷程,對革命英烈產生敬仰之情,領略家鄉古村落的歷史韻味和文化魅力。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形成初步觀感,達到道德啟蒙,培養愛國之情。初中生則通過撰寫歷史故事或歌頌歷史人物的方式,學習歷史名人的精神,深入了解花都英雄所展現出的無畏精神和英勇事跡,在探尋黃花崗起義的歷史軌跡和太平天國運動的起源與發展過程中,感受到歷史的厚重感和民族的凝聚力。這一階段的重點是形成良好品格,樹立強國之志,培養責任感。高中生開展行動研究,編寫研學課程。他們通過實地考察、調研和課題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家鄉的歷史文化和現代發展。
(二)優秀傳統文化課程
1.“花”香浸潤——花都傳統文化的啟蒙與體驗。主要在小學階段進行,側重簡單的讀、寫、聽、看、做、演,培育學生對花都傳統文化的親切感和感受力。例如,新華五小的書法特色課程,新華三小的扎染課程,圓玄小學的蛋雕藝術課程,冠華小學、育華小學的皮革皮具課程,華南小學的盆景課程,棠澍小學的粵劇課程等,從視角感官和入門體驗的方式,了解本土傳統文化,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感受本土傳統文化的魅力。
2.“花”語探秘——花都傳統文化的實踐與深化。主要在初中階段進行,側重實踐感悟,增強對鄉土文化理解力。例如,實驗中學的琺瑯課程、培新學校的釘金繡課程、雅瑤中學的陶瓷彩繪課程、雅正學校的花燈課程等,以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課堂學習、課外參觀、研學活動等多元化教學模式將傳統文化與生活融合,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等得到不同程度的鍛煉,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達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領略傳統、感悟匠心和感受非遺魅力”的目的。
3.“花”韻流傳——花都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主要在高中階段進行,側重理性認識和踐行能力,提高想象力、創造力、鑒賞力,提增強文化保護意識。例如,圓玄中學的灰塑課程、剪紙課程,雅正學校的押花課程等,以實踐活動與設計、鑒賞相結合,感受其藝術魅力。學生在制作中,學習了工匠精神,踐行和傳承本土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技藝不絕如縷,薪火相傳。
(三)花都區域成就教育課程
1.“花”漾年華——美麗鄉村與環境。探尋花都區竹洞村、國泰村、馬嶺村、紅山村、瑞嶺村等美麗鄉村的建設歷程。小學生以“山水經”“草木經”為切入點,通過攝影記錄美麗鄉村的點滴變化;初中生以“城市化”為切入點,通過繪畫描繪美麗鄉村的變遷,體驗城鄉融合的現代之美和村民生活的美好;高中生則以“科技化”為切入點,通過參觀考察和調查研究,深入了解鄉村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提升種植產業和旅游產業的競爭力。
2.“花”香滿徑——交通樞紐與經濟。空鐵樞紐是花都打造廣州北部增長極的最大優勢。小學生實地參觀花都9號地鐵、廣州北站、白云機場航站樓等交通樞紐,親身感受其繁忙的運作場景。初中生學習空鐵樞紐的運作方式,認識交通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并增加一些空鐵樞紐的規劃和設計原理知識的學習。高中生則在文化課和戶外實踐課程的基礎上,加入職業規劃、創業教育等內容,提前了解未來的政策和就業形勢,例如航空大學、交通學院。
3.“花”開滿園——產業發展與科技。在小學階段,學生參觀綠沃川智能蔬菜工廠和風神汽車產業園區,參與簡單的自動化作業、智能化控制、無土化培植的科技制作活動,培養興趣和動手能力。在初中階段,學生深入恒泰公司了解數字經濟和現代農業科技,學習氣霧栽培技術相關學科知識,參與科技實踐,培養綜合素質和實踐能力。在高中階段,學生深入悅業、大疆漁、五龍崗公司,研究使用生態水基、陸基循環水養殖技術,了解人工智能“芯片魚”技術研發和流水式智能控溫控速孵化系統。學生們通過參與科技創新項目,培養創新能力和團隊精神。
四、科學性評價的推進
區域性的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課程為花都區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提供了藍本。在評價維度上,一體化愛國主義教育評價強調對中小學不同學段學生的愛國主義認知、行為、情感等要素進行全面而細致的過程性記錄,以實現動態性追蹤和過程性評價。在小學階段,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對花都主要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識和了解,例如“花縣農民運動的地點在哪里?” “你和家人去過這個地方嗎?”在初中階段,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對花都的歷史發展、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等問題的理解和判斷,例如“你了解花都的歷史嗎?” “你愛家鄉嗎?”在高中階段,評價的重點在于學生對家鄉歷史文化和國家發展進步的關注度和責任感,例如“你希望為家鄉和祖國做點什么?”通過這些評價維度,我們可以全面而準確地考查學生的愛國愛家情感與水平。
【注:本文系廣東省2021年度中小學德育課題“ 新時代背景下花都區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一體化課程的開發與實施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21ZXDY012)】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