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然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技術被運用于教學之中。大數據與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學需要。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基于互聯網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實現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靈活性引導和因材施教的目標,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符合社會要求的人才。文章以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路徑,以期為我國相關領域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20
[中圖分類號]F230;G712;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061-03
0? ? ?引 言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是近幾年新興的一個專業,是一門新型交叉學科。該專業主要培養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并能將其應用于實踐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為了滿足這一需求,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要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讓師生共同參與到知識獲取、共享以及創新能力形成的過程中來,充分挖掘和發揮各自優勢,達到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目的。
1? ?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概述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是近年來在高職院校中逐漸興起的新興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大數據分析技能和會計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通常包括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數據分析、財務管理等方面的課程[1]。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獲得數據分析和會計專業方面的知識,并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在實驗室建設方面,針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學生,高職院校會建設專門的實驗室,提供先進的大數據分析軟件和計算機設備,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實踐環境。在就業前景方面,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畢業生可以在大型企業、銀行、會計師事務所等單位工作,也可以選擇從事相關的數據分析和大數據開發工作。總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開設,旨在培養具備數據分析和會計專業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以滿足現代社會對數據分析人才的需求。
近年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由于充分利用線上和線下教學的優勢,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所以受到廣泛關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應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則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部分理論課程可以在線上完成,實踐性教學可以線下完成,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和針對性。一方面,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更多的教學資源,如網絡課件、網絡視頻、網絡案例等,這些教學資源可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方面,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現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可以隨時提問和回答問題,而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回應學生的問題和答案,從而提高互動性和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線下教學中,學生可以親自參與實踐活動,鍛煉實踐能力,增強知識應用能力。
2? ?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屬于理論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在大數據環境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必須要適應新時代發展的需要,及時進行改革創新,這樣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但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過于重視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性教學
當前,部分院校在進行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時,還存在注重理論教學而缺乏實踐性教學的問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分析已經成為會計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傳統教學中,過多的時間被用于講解會計原理、會計準則等理論知識,缺少對數據分析技能的教學[2]。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是以“死記硬背”為主,無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習效率低下。除此之外,一些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在教學時過多考慮如何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卻忽視了會計實務操作方面的訓練,導致學生期末考試成績較高,但是知識實際應用能力較差,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
2.2? ?教師的綜合素養不足
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開展過程的主導者,其個人素質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3]。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各種數據分析工具和技術層出不窮,將這些技術運用于課堂教學,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而且能幫助學生快速獲取相關信息資源,并對其進行分析和處理,從而提升學習效率。但是,當前部分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信息綜合素養不高,在會計教學中往往忽略了這些新技術和新工具的應用,致使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時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學生無法學到新知識。
2.3? ?學生缺乏良好的數據處理能力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數據整理、歸納與概括能力。但是,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很多學生習慣了使用各種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缺少對數據進行自主分析處理的能力。加之一些學生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學習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時習慣以背誦、做題等形式來鞏固所學知識,過分注重個人試卷成績及等級考試成績,對數據處理能力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這一情況造成部分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學生畢業時數據處理能力不強,不能很好地勝任崗位
工作。
2.4? ?教師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意識不足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問題日益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4]。信息泄露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并嚴重損害了員工的合法權益,這為企業信息安全管理敲響了警鐘。然而,在當前的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數據隱私和數據安全意識認識不足,往往將“數據安全”等同于“個人信息保護”或“數據丟失后的處理方法”。因此,其在教學時沒有教給學生正確的數據隱私保護辦法。這就使得許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學生不知道如何保證隱私安全和數據安全。這有可能導致學生以后在實際工作中因數據泄漏而引起損失。
3? ? ?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路徑
3.1? ?結合企業需要完善教學計劃,調整課程體系
大數據環境下,各地區經濟發展速度存在差異,致使企業的種類、運營方向迥異,此種情況將直接影響到企業對會計人員的能力要求[5]。高職院校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中,應與地方知名企業合作,建立會計實訓基地,或與兄弟院校開展線上線下交流,共同探索大數據與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之路。高職院校還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實際要求有重點地改變教學計劃,調整課程體系,使得教學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在課前借助互聯網教學平臺或者教學App,如利用慕課、云課、雨課、學習通等網絡平臺進行課前準備。課中,教師要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知識點進行詳細講解,或者在線上給學生播放一些案例,使其更好地理解教材內容,從而提升學習效果。另一方面,針對市場對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崗位人才工作技能的要求,學校要不斷調整課程體系以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明確各年級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教學重點,保證學生在校期間能全面提高綜合素養。例如,對于大一新生來說,高職院校可將理論課程作為教學的重點,需要教師在對基礎知識點進行講解時,逐漸對學生進行大數據思想的灌輸,力求大一學生奠定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為以后學習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和開展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大二的學生來說,高職院校可適當開設實踐類課程,以校內實踐為主線,如每周給學生開設會計學實踐課,請教師帶學生到計算機房進行操作訓練,或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專業競賽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對于大三和大四的學生而言,高職院校則可以利用暑假時間安排學生到當地企業實習,并通過學分制等形式鼓勵他們主動參與,“零距離”接觸會計工作環境,使其了解和掌握企業相關會計業務處理方法、技能,促使學生能在實習任務結束時具備一定的實際操作
技能。
3.2? ?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
隨著高職院校擴招,畢業生數量增加,導致就業競爭壓力增大。因此,各大院校紛紛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學生綜合能力以應對這一問題。在此背景下,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需要改變應試觀念,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為此,高職院校開展大數據與會計專業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時,要根據教育發展的趨勢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主體,豐富教學方式,將大數據貫穿于教學全過程,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在大數據與會計專業課程中,教師應該講授數據分析的基本理論,如數據挖掘、數據可視化、機器學習等。利用線上資源,如網絡課程、在線資源庫等,為學生提供相關資料,方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查閱和使用,從而讓學生了解數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典型的案例,如企業財務分析、投資分析、成本分析等的案例,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的方式掌握數據分析的實際技能,在此過程中也可以設置在線課堂或論壇,以鼓勵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和交流[6]。
3.3? ?提升教師綜合素養
教師是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順利實施的重要保證。因此,為了高效落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培養出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首先,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所教授課程的知識體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計劃,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利用現代化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如在線互動教學、課程錄制和在線作業等。其次,作為大數據專業的教師,教師需要具備數據分析的能力,能夠使用數據挖掘技術、機器學習等方法,對大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掌握各種數據處理和可視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將這些方法和內容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數據分析的重要性,學會相關技巧。最后,隨著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的不斷發展,教師需要持續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了解最新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為學生提供最新的學科知識和實踐技能。另外,作為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教師,一方面要利用各種途徑積極了解信息技術的最新發展情況,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增強信息檢索、分析和整理的能力;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探索更加適合大數據與會計專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3.4? ?動態追蹤教學過程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讓教師在課堂上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往往只是被動地聽講,而教師也難以準確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則可以結合線上和線下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線上進行預習和自主學習,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互動[7]。這樣一來,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為了促進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體系,教師還應動態追蹤教學過程,以評估教學效果。一方面,教師可通過線上方式,包括學生學習平臺、教學管理系統和教學數據分析系統等,收集到學生在線上學習的數據,如學習時長、課程進度、學習成果等,以評估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和效果。同時,教師還要通過數據分析和挖掘技術,對學生的學習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以發現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數據分析技術發現學生學習的時間段、學習偏好等信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采用教學觀察法,對線下教學過程進行觀察和記錄。教師可以記錄每節課的教學內容、學生的參與情況和課堂效果等信息,以評估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采用教學反思法,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測試、布置作業和組織考試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教師可以統計學生的平均分、及格率、優秀率等數據,以評估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從而對教學過程進行改進。
4? ? ?結束語
互聯網是時代變革帶來的必然產物,它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且對我國高職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豐富教學資源,提升教學質量,還有助于培養復合型人才,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健康長遠發展。但就目前而言,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在實施該模式的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需要進一步改進。高職院校有必要通過完善教學計劃、調整課程體系、轉變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手段、提升教師綜合素養、動態追蹤教學過程等方式落實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提高會計人才培養質量,滿足社會和企業的需求。
主要參考文獻
[1]王維,華秋紅.高職大數據與會計專業核心課程混合式金課教學實踐研究:以《納稅實務》課程為例[J].商情,2022(24):139-141.
[2]羅國濤,余紅.“大數據處理”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31):121-124.
[3]賈舒宜,王海鵬,唐田田,等.高校大數據課程教學運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21(22):14-15.
[4]張彬,文志杰.大數據背景下地方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軟件,2022(4):91-93,180.
[5]張歡歡.大數據背景下高校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究[J].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 教育,2021(11):277-278.
[6]吳修國,李亞琪,汪思鵬.基于教育大數據的混合式精準教學模式構建與應用[J].計算機教育,2022(11):142-145,150.
[7]覃海煥,蘆立華,呂品,等.大數據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探索與實踐[J].福建電腦,2022(3):110-113.
[收稿日期]2023-04-04
[基金項目]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項目“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徑研究”(XYB2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