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仕焱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歷史;史料研習;策略
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運用史料輔助教學,能促進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提升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史料本質,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習思維,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提供史料來引導學生主動閱讀與思考,讓學生相互之間進行交流,從而來掌握歷史教學重難點。如學生在學習秦朝相關知識時,針對秦朝所創立的中央集權制度,教材中僅僅是對制度內容進行簡單的理論性介紹,這導致學生對于抽象性制度知識的理解不夠全面。基于此,教師可以選擇一段關于中央集權的文字史料:“郡縣的官吏都由中央任免和考核,規定俸祿,從而改變和廢除了過去的世襲制和封邑制(分封制),保證了中央政令貫徹到基層[1]?!边@樣學生針對教師所呈現的史料進行閱讀,相互之間交流,對于課文內容也有相應的了解,掌握在中央集權之下,官員的任免以及考核等都是中央做主。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地方集權到中央之后,那么中央是如何進行決策的呢?教師可以繼續拋出史料: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史記·秦始皇本紀》),學生結合這句史料來進行分析,從而來深入了解專制主義的內涵,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提高。
新課改下初中歷史教學要重視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歷史課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情來進行史料的選擇,保證史料能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閱讀熱情,讓學生在史料學習中深入理解歷史本質,并且在史料的研習中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對于史料的選擇要能結合教學目標及其策略,能讓學生在史料的研習中了解到教師所講的教學重難點,明確學習的目的。以“江南地區的開發”課程知識教學為例,本課內容以經濟史為主,內容較為抽象,學生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基于此,教師要做好對課程內容的整合,設置合理的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史料來供學生閱讀。如教師可以選擇《史記》以及《宋書》中的兩段文字:地域遼闊而人煙稀少;稻米和魚是主要食物,人們還可以從山澤中采集植物果實和貝類為食;放火燒荒,耕種水田;不需要商人販賣貨物,沒有非常富裕的人[2]?!妒酚洝?。江南……民戶越來越多,土地遼闊,物產豐富;百姓勤勞,努力耕種,如果一年大豐收,就可以解決好幾個郡的糧食。……絲錦布帛產量很高,可以供應天下人穿衣?!端螘?。利用這兩段文字讓學生加以閱讀,在閱讀之后找出兩本史料對于江南區域所描述的差異性以及相同之處,以此來充分促進學生對江南地區經濟發展的深入理解,掌握其相關變化,從而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史料的研習中,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探究,并結合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進行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學生提升自身的歷史思維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形成。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效利用史料研習的方式開展歷史教學,激發學生歷史學習熱情,拓展學生歷史知識視野,以此來促進學生歷史學習效率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桑秀芬.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史料教學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3,(08):154-156.
[2]郭云.“雙減”背景下巧用史料提升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索[J].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2023(09):142-144.
(作者單位:湖北省利川市柏楊壩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