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敏
(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 云南 昆明 650000)
隨著全國高校擴招,大學生數量不斷增加,2023 屆全國高校畢業生的規模再創新高,達到1158 萬。受疫情、經濟預期難以確定、逆貿易全球化發展加劇等因素影響,市場需求與學生人數增長不匹配,就業競爭壓力較大,許多大學生在面對畢業后的就業前景感到焦慮和不安。大多數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專業技能與實際工作需求不匹配,導致就業質量不高,職業發展空間受限。部分大學生對于職業選擇存在偏好過高,過分追求所謂的“熱門職業”或高薪、高福利的工作,而忽視了自身的興趣和能力,也增加了就業的難度。另外,許多大學生在就業準備方面存在不足,缺乏足夠的求職技巧和職業規劃意識。他們對于簡歷制作、面試技巧等方面了解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生涯教育在我國的開設時間最早可追溯到20 世紀80年代。它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個體自我規劃生涯意識與技能的培養,提高綜合素質能力,促進生涯發展的活動,同時也是以引導落實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1]。
職業成熟度是一個人在特定職業發展階段中,具備該階段應有的知識、技能、態度、行為等方面的整體狀態。它反映了個體在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準備程度。這一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生涯專家舒伯(Super)在1955 年提出的,用來描述個體在生涯發展的連續線上所達到的水平。他認為一個人的職業發展是終生的過程,且呈現階段性特點,每一個階段都存在不同的目標和任務,只有完成了才是職業成熟的表現,而個體成熟度越高,就會有更好的狀態對未來職業做出明智的選擇[2]。
本次研究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了昆明醫科大學海源學院大學一年級接受“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學生1084 名。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采用自編問卷,包括性別、專業、年級、生源地、父母親學歷情況、收入情況等內容。
1.2.2 職業成熟度量表
選用由張智勇等修訂的大學生職業成熟度量表,包括職業目標、職業自信、擇業價值、職業自主、親友依賴和職業參照6 個維度,共34 個條目,采用Likert5 點式評分,得分越高,表明職業成熟度越高[5]。
于課程開課前發放問卷,并說明調查目的,做好解釋工作和填寫說明。課程結束后再次發放問卷。
應用SPSS 24.0 統計軟件進行項目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Pearson 相關分析、t 檢驗、方差分析等。
參與課程的學生全部為大一新生,其中男性327 名,女性757 名;護理學專業379 名、臨床醫學專業183 名、醫學影像技術173 名、醫學檢驗技術93 名、助產學專業65 名、財務管理專業42 名、康復治療學專業58 名、其他91 名。
在參與課程前,參與學生對于專業的滿意度平均值為3.65 分(滿分5 分),而職業成熟度平均值為3.15(滿分5分),在參與課程后,參與學生對于專業的滿意度平均值為4.06分(滿分5分),而職業成熟度平均值為3.19(滿分5分)。
在參與課程后,學生對于職業成熟度顯著高于課程前(t=10.97,p<0.001),見表1。

表1 課程前后的專業滿意度差異檢驗結果
2.4.1 課程前后職業成熟度差異比較
在參與課程后,學生對于職業成熟度顯著高于課程前(t=10.97,p=0.029),見表2。

表2 課程前后的職業成熟度差異檢驗結果
2.4.2 課程前后職業成熟度各維度差異比較
在課程后,學生的職業目標顯著高于課程前(t=3.34,p=0.001),職業價值顯著高于課程前(t=2.35,p=0.019),而親友依賴也顯著高于課程前(t=2.77,p=0.006),表明課程有利于學生的職業目標、職業價值以及親友依賴。
但是對于職業自信、職業自主、職業參考在課程前后并沒有顯著差異,表明課程對于這些維度沒有影響,具體見表3(p145)。

表3 課程前后的職業成熟度各維度差異檢驗結果
生涯教育可以增強職業規劃能力、提高職業技能和素質、增強職業心理素質、建立職業人脈關系以及增強個人職業競爭力,提升學生對專業的滿意度。通過生涯教育的學習和實踐,個人可以更好地實現自我價值、適應職場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從而取得更好的職業成就和發展。
學生對專業滿意度,有助于其制定明確的職業目標和規劃,并為之付諸行動。并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技能和素質,以適應職場環境的變化和發展。加強專業教育的質量,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和實踐機會,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專業知識和職業發展路徑。同時關注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和發展空間,有助于提高學生專業滿意度,促進其職業生涯的發展和成熟,實現自我價值。
生涯教育對于提升學生的職業目標、職業價值以及親友依賴具有積極的意義。通過生涯教育的學習和實踐,可以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和發展方向,提高職業技能和素質,增強職業心理素質,建立廣泛的職業人脈關系。這些方面的提升將有助于學生在職業生涯中更加有針對性和有計劃地發展自己,實現自我價值。同時,生涯教育對學生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和職場發展具有促進作用[4],從而幫助學生取得更好的職業成就和發展。因此,生涯教育對于學生的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綜上所述,學校應盡早開展生涯教育,以不同形式來提升學生的職業成熟度。特別是要開展專業認同教育,注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特點,在學生成長的各階段,給予全方位、針對性、專業化的教育和指導,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