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英 孔鸞 陳建妃
摘 要:城市審美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不同維度上影響著城市居民。隨著我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當代市民的城市審美意識覺醒,舊有的城市設計理念已難以適應當代人的審美取向。針對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高鐵南站某地塊的開發與利用,采用城市倫理審美的城市設計理論,將倫理審美引入城市設計的實踐中,并針對長沙“退二進三”“健康雨花”的多重上位指導,從文化維度、自然維度、人本維度、精神維度為重塑高鐵南站某地塊的城市面貌開展設計實踐。
關鍵詞:倫理審美;城市設計;公共空間
當前,我國城市建設由高速階段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由增量時代變為存量時代,同時長江中游城市群隨著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第二產業門類齊全飽和,城鎮化進程步入后半程。基于此,長沙提出“退二進三”的發展戰略,以第三產業服務業為未來發展的導向,具體表現為城市建成區的急劇擴張。然而,用以滿足人類生活需求的城市空間卻在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何重構真正符合人們生活需求的物質實體、如何再塑容納生產生活的城市空間,成為目前中國眾多城市發展所面臨的重大現實問題。
一、長沙雨花區高鐵南站地塊的問題梳理
通過對雨花區“十四五”規劃內容的分析,目前雨花區的總體定位問題如下:第一,面對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地區經濟亟待激活與復蘇;第二,為促進公共服務創新發展,全面提升服務效能,文體產業發展亟待重視;第三,重污染天氣消除及臭氧污染防治問題,應作為長期發展所要持續關注的內容。通過對周圍已建成環境的可達性、便捷性、舒適性、觀賞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走訪觀察,了解了該場地的現存問題。
(一)文化維度問題
通過對現場基地的實地考察,該場地位處近郊,是順應城鎮化發展而建設成如今模樣的。該用地周圍夜晚活力不足,相應的服務潛力亟待挖掘。同時,雨花區有長沙高鐵南站及汽車南站兩大交通樞紐,由于地塊先前并未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人群活動內容也是基于交通樞紐而展開工業生產,與文化中心的老城區相比,其缺乏傳統文化活動的肌理,文化潛力有待挖掘。此外,根據對附近現有住宅區的觀察,其周圍住宅區文化活動匱乏,社區鄰里關系平淡,缺乏自發性的活動組織。
(二)自然維度問題
場地地處郊區,景色一般,距離國家級森林公園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有6公里。總體綠化較為隨意,缺乏統一的規劃布局,現有的綠化是自然生長下的遺留物,稀疏不齊,品種單一。此外,其位處京港澳下沉式高速路旁,路旁煙塵大,空氣質量問題亟待解決。
(三)人本維度問題
首先,現有社區居民較多,但缺乏公共活動的廣場,難以滿足居民跳舞、交流等日常活動的需求。其次,市民健身意識高漲但場地存在健身設施不夠完善、相應的公共服務需求未被及時響應等問題。研究表明,體育對于民眾提升身體素質、緩解壓力有顯著作用。最后,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但適老化空間設計與需求未落實到新建項目的各處,未能滿足老齡人群的空間訴求。
(四)精神維度問題
首先,場地舊有工業遺址及其精神價值被忽視,許多工業遺產變為廢墟,老一輩員工的集體記憶被逐漸淡忘。其次,高鐵作為交通運輸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代表。場地毗鄰長沙高鐵南站,交通便捷卻未被充分利用,其創新發展的時代精神未得到響應。
二、基于倫理審美四維整合的地塊問題解決策略
倫理審美四個維度對應城市設計中的自然、文化、人本、精神。城市設計倫理審美的四個維度雖各有內涵與外延,彼此卻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和諧共存關系。在同一時空下,四維度的合力就代表了這一時代背景下基于倫理審美的城市設計水平,并通過解決相關問題的技術手段來實現,最終實現“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八字方針目標。通過此四個維度,以倫理審美的角度重新審視當前的城市設計實踐并進行問題解決對策探討(圖1)。
(一)文憶織補,活力煥新
針對文化維度存在的問題,需要積極創新,充分挖掘場地文化潛力。首先,允許地攤合法經營,創建地攤文化,激活社區經濟活力。夜市文化是一座城市文化與生活的縮影,一個城市的夜市文化與經濟活動相互配合、映襯,能夠使城市形成獨特的形象和感召力,并為城市提供創造財富的機會。其次,結合現代性文化,以城市客廳理念構建網紅空間、網紅地標,這樣不僅能夠吸引高鐵人流聚集,還能夠增強當地市民的文化自信。
(二)詩意棲居,回歸自然
首先,遵循生物多樣性原則,對植物物種進行科學合理搭配,加強植物豐富性,提高城市綠化質量,營造良好的自然環境。同時,科學開展生態修復,對原有自然生態系統進行保護。其次,高速路旁采用喬木、灌木、草坪合理配置,以達到較好的滯塵效果,從而起到控制污染物沉積和擴散的作用。最后,基于綠色設計理念,利用軟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風環境、建筑開發密度、建筑布局、建筑遮擋角分析,以進一步優化調整建筑方案,提升居民居住舒適度。
(三)樂有所屬,老有所依
面向人本維度的方案策略需要盡可能考慮滿足不同人群多樣化的需求。首先,在功能布局中需要創建便捷可達、舒適安全、具有觀賞性的開放空間,并于場地內完善醫療衛生設施、公共交通和通信設施、體育與休閑設施等公共服務設施,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其次,針對健康文體的上位指導,在場地打造15分鐘立體健身圈,以滿足居民健身活動的需要。創造連續性路徑,并與自然綠植相組合,以達到身心康養、健身提質的作用。再次,基于老年人日常生活類型,配置必要的環境元素,以達到康養目標,可以打造老年活動中心,加強適老化設計。最后,需要建有醫療衛生場所,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醫療服務。
(四)集體記憶,精神再現
首先,集體精神代表著該場地空間的歸屬性質,設置良好的集體記憶空間,能夠激發場地的精神活力。可以結合當地情況設置小型工匠精神展覽館,喚醒老工人的集體記憶,同時通過設置一些宣傳標識,進行一些場景的再現,打造專屬于該地塊的網紅空間,為高鐵站長時換乘人員提供短期的休閑打卡場地。這樣能為積聚文化口碑提供物質條件。其次,在整體城市設計中運用現代前沿技術與綠色建筑理念,在滿足節能環保要求的同時還能體現現代科技的進步,反映時代精神。
三、長沙雨花區高鐵南站某地塊的城市設計實踐
場地位處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香樟東路某一地塊,東面毗鄰下沉式京港澳高速,近1公里處是長沙南站,具有得天獨厚的物流條件,西面是舊有工業遺產區,南北兩面片區是大片待出售的商品房,預估該場地有較大的人流聚集潛力。本設計參考TOD模式的發展目標,預通過提高建設強度來增加土地使用效率。周圍較大的居住環境和就業密度為交通線路提供了必要的客流量,故而通過標記場地周圍現有的交通站點,以5—10分鐘的步行長度作為人流可達距離,在以公共交通站點為圓心、半徑400米左右的范圍內,得到匯交五個站點以上的潛力廣場,并通過調整使得該廣場靠近居民區,保證市民快捷可達。再以廣場配合立體交通形成15分鐘立體健身圈,并將此作為該地的網紅空間或者網紅打卡地,以吸引高鐵站附近人流,使其既可作為長沙南站的城市客廳,又可作為離開長沙的最后打卡點。
(一)以綠植康養為導向的自然維度設計策略
首先,依據預設的廣場空間,使得建筑優先退讓,響應社區老年人和其他成員的需求,劃分出老年活動中心用地和社區活動中心用地,根據場地東西向道路軸線,在軸線左右布置功能。由于嘈雜熱鬧的氛圍會將渴望交往的行人“驅趕”,故在場地內設置了一定的低可達性的“社會向心空間”以滿足社區自發交流的活動訴求。其次,將綠植系統遍植該空間周圍,達到高綠視率,以形成康養效果,植物的圍合還自然劃分了空間界線。因考慮京港澳高速路毗鄰場地,故在場地東側植以闊葉喬木、灌木、草坪,以達到較好的滯塵效果(圖2)。
(二)以15分鐘健身圈為導向的人本維度設計策略
大眾步行健身時,對無中斷、無擁擠、平路、寬闊、無車、有大量燈光照明的步行健身環境偏好顯著。首先,通過搭建立體跑道交通,按照連續性原則優化路徑。其次,使立體交通下部形成的遮陽空間與首層的步行系統相互配合,為戶外活動者提供躲避雨水、遮擋太陽照射的空間,以保證該立體跑道系統滿足不同年齡使用者跑步和散步的需求(圖3)。
(三)以夜市文化為導向的文化維度設計策略
在廣場上,為便捷的夜市攤車預設相應的空間。通過規范化的管理使得夜市活動有序開展,并激活社區活力,適當地聚集人流并帶動該地區的經濟消費,為該片區創造良好的經濟循環系統(圖4)。
(四)以工匠精神為導向的精神維度設計策略
在地塊內設置小型的工匠精神展覽區或者展覽墻,保留附近的工業遺產遺跡,還原場地周圍舊有工業風貌,設置相應雕塑,努力再現集體記憶(圖5)。
總體而言,時代特色體現于城市設計倫理審美“四維要素”整合下的技術創新與發展,用自然體現生態性,用文化體現地域性,用人本貫徹市民性,用精神傳達國家性,最終通過技術實現時代性(圖6)。
四、結語
本文從四個維度入手展開對問題的梳理,針對問題提出基于倫理審美四維整合的設計策略,并通過具有時代性的技術手段串聯整合起自然、文化、人本、精神四個維度。基于倫理審美的當代城市設計多維方法,對城市設計具有實踐意義。
參考文獻:
[1]景泉.基于倫理審美的當代中國城市設計策略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2017.
[2]WITTEN K , EXETER D , FIELD A .The quality of urban environments: mapping variation in access to community resources[J].Urban Studies, 2003(1):161-177.
[3]譚敏,魏曦.TOD模式下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地區規劃設計實踐探索:以廣珠城際軌道“中山站”片區規劃設計為例[J].建筑學報,2010(8):101-104.
[4]舒平,張冉,汪麗君.既有住區“社會向心空間”自發參與性探究[J].建筑學報,2020(2):50-55.
作者簡介:
張強英,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孔鸞,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
陳建妃,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