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依?唐海波
摘 要|朋輩心理互助工作的開展,有助于激發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成長方面助人助己的內部驅動力。高校通過朋輩心理互助隊伍模式的體系建設,在補充高校心理育人隊伍、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朋輩身份的獨特優勢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本文聚焦當前我國高校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建設現狀,意圖總結其成功經驗,發現其可能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途徑,為進一步完善高校朋輩心理互助會隊伍模式的體系建設提供幫助。
關鍵詞|高校;朋輩心理互助;心理育人
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1]2019年,教育部對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的提案《關于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質量的提案》答進行答復,表示會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快提升高校心理育人質量;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的《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主導思想是要發揮各育人體系的融合作用;[2]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培育學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保證每個在校的學生都得到健康的成長”[3];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重視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2023年4月,教育部等17部委聯合發布的《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明確指出,要在“三全育人”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健康教育、監測預警、咨詢服務、干預處置“四位一體”的學生心理健康工作體系,營造學生健康成長環境[4]。
為貫徹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意思指示,中南大學堅持把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切實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危機預防干預、師資隊伍建設、朋輩心理隊伍構建等工作,著力構建具有自身特色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務體系,洞察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培育學生自尊自信、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
1 朋輩心理互助的闡述
“朋輩”是指年齡相仿、具有相同志向和需求的群體。格雷和霆多爾在1978年時提出朋輩心理咨詢的概念,將其定義為由非專業工作者為需要幫助者提供人際關系幫助。馬歇爾進一步提出朋輩心理互助的概念,將其定義為非專業人員經過選拔和培訓,在督導下為年齡相仿的受助者提供心理咨詢方面的人際幫助。
2 高校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建設的價值
2.1 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有益補充
教育部等十七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要求高校按師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備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且每校至少配備2名。[5]并且,在各種社會壓力下,高校大學生的心理輔導需求與心理老師所能提供的咨詢數量不平衡的情況愈發突出。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引入朋輩心理互助隊伍輔助高校開展心理育人工作,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高校專業咨詢力量不足的困境,擴展其人員構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注入活力、補充力量,將心理育人工作從“專員”變成“全員”。
2.2 突顯學生的主體作用
“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大學生是高校構成的主體部分,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服務對象。吸納有愛心、有熱情、有能力的同學加入高校心理健康隊伍不僅助力于隊伍的建設與完善,也能增強其對心理健康工作的參與度,調動其助人的積極性,將學生從被動地位轉移到主動地位去接受心理教育。加入朋輩互助隊伍后,通過專業的培訓,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加心理知識儲備,掌握心理助人技能,從而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進而實現助人、助己、互助,形成全員參與的工作模式。
2.3 朋輩身份的獨特優勢
首先,朋輩心理互助隊伍成員有著與大學生年齡相當、價值觀念和生活經驗相似的獨特優勢。其次,朋輩互助隊伍人員與大學生處于一個環境中,能夠更加及時地關注到同學存在的心理問題并提供幫助。在對大學生實施助人活動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有效縮短關系建立的時間,營造一個安全、互信、舒適的溝通交流氛圍,在心理和情感上同感理解和互相接納,更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提升同學們團結互助的精神,為高校開展心理育人添磚加瓦。
3 高校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建設的現狀——以中南大學為例
3.1 隊伍龐大,體系完善
當前,中南大學已建立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院心理專干—朋輩心理互助會—年級朋輩互助團隊—班級朋輩互助員”和“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學院心理專干—年級輔導員—心理委員—寢室長”兩個工作網絡工作格局。[6]兩個網絡相輔相成,共同構建了一支隊伍龐大,體系完善,人員精干的朋輩互助隊伍。
3.2 多元主體共同開展大學生心理動態監察工作
充分發揮朋輩隊伍主體作用,定期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監察,在“學校—校心聯—各二級學院心助會—班級”的多元監察體系中,中南大學朋輩心理互助會創設性設計了“半月報”,由各班心理互助對隊長每月定時上報,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信息報送制度。“半月報”以學業情況、情感狀況、人際關系等內容為主干,通過科學的量表和規范性的等級評定標準及時、有效地掌握每個學生的動態心理健康狀況。本著“重預防,重干預”的原則,在建立健全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機制后,以半月報為載體進行實時監察,進一步開展工作,進而提高工作實效。
3.3 舉辦豐富多樣的心理教育相關主題活動
以中南大學心理健康中心為主要活動場所,開展團體輔導、心理評估測試、心理咨詢等多樣的心理育人活動,同學們溫馨舒適的氛圍中感悟自身心靈動態、品味趣味心理知識。同時,更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南大學搭建積極心理體驗館,引入VR等現代技術輔助情境教學,用“心理+科技”賦能心理育人,讓學生在玩樂中享受心理學的熏陶。此外,中南大學也積極利用校園為高校大學生的心理成長提供積極樂觀的生活學習環境,通過開辦校園心理劇大賽、心理知識競賽、心理微電影大賽、校園心理天使評選、“5.25健康節系列活動”等形式多樣、內容充實、意蘊深厚的心理主題文化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提升對健康心理的關注度、學習基礎心理知識,培育健康心態,促進大學生和諧健康發展。
4 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存在的問題及優化路徑
4.1 存在問題
我國高校朋輩心理互助起步較晚,發展程度不高,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一是人員更新換屆快,連續性差,專業性有待提高。心理互助會人員通過選拔后一般任期一學年,除少數人員持續留任晉升外,大部分組成人員為新加入的“新鮮血液”。多數同學因個人規劃退出隊伍,但其通過一學年的任職,積累了一定的互助經驗后,缺乏連續的助人工作的機遇,不利于心助會整體工作技能的提升。二是心助會組成人員重能力培訓輕相應考核制度。任期初期,校方和院方會對其專業心理知識和助人能力進行培養,但幾次的培訓課程僅停留在教育教學,缺乏相應的課后測試和在工作期間的考核和督查制度。三是以線下互助為主,對線上互助渠道的重視程度不高。新時代,互聯網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平臺,在心理育人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當前大部分高校對線上的心理互助平臺建設的重視程度不高,網絡渠道仍需擴展,形成與線下心理互助相輔相成、相互補充的工作格局。
4.2 優化路徑
4.2.1 強化對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能力建設
當前以面試為主的高校朋輩心理互助隊伍人員選拔機制下,存在著選拔人員自身素質和專業知識參差不齊的情況。此外,當前高校朋輩心理互助人員大多以非心理專業學生構成。基于這樣的現狀,就需要我們以理論教育和實踐教學出發,通過專業課程教學、專家講座、模擬演練、實操訓練等形式,理論與實踐并重,提升其專業的心理互助技能和互助技巧,豐富其心理學基礎知識,提前體驗實際互助過程。
4.2.2 完善對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建設和管理的制度建設
管理提升,制度先行。為進一步優化對朋輩心理互助隊伍的建設和管理,可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制度完善。
一是要完善對朋輩互助隊伍的留任和選拔制度。在人員體系中增設“部門骨干”崗位,擴充留任名額,鼓勵持續留任,并通過更高的綜測、學分加分制度和榮譽稱號吸引其繼續留任,提升工作的連續性和實效性。在人員選拔方面,要根據不同崗位指定科學規范的選拔標準量表和制度,將自主報名和老師推薦相結合,全方面對選拔人員進行評估,從思想政治素養、心理知識素質、心理健康素質、助人意愿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也可在必要情況下在選拔過程中增設筆試環節。
二是完善對朋輩互助隊伍的培訓和考核制度。朋輩隊伍人員的主要服務對象、工作職責與內容各不相同,要對其分主體、分類別、有側重的進行培訓。例如,校心聯的同學的服務對象為全校大學生,其工作內容更多的是組織學校的各類心理健康相關活動,這就要求對其組織、策劃等能力進行重點培訓;而班級心理委員的主要服務對象為班級成員,需要更細致地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去為同班同學提供幫助,這就要求我們對其心理危機干預能力,傾聽、溝通的技巧,心理觀察能力等進行重點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對不同主體設置不同的培訓課程去提升去任職和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培訓制度的專業性和規范性。此外,培訓后還要對其培訓效果通過筆試、模擬操作等形式進行考核,優化培訓效果,忌重形式、輕效果。
三是完善對朋輩互助隊伍的督察和激勵制度。在人員工作過程中,通過同伴互相督導、指導老師督導、工作經驗分享會、干預案例分享交流會等形式對隊伍人員的工作效果進行定期督察,及時發現問題并尋求幫助,也在工作的探討中提升不同主體的工作協同性。同時,也不忘通過例如加分機制、評獎評優機制、定期團建等激勵制度提高隊伍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高校就可進一步完善共同參與、權責明晰、統一指導的朋輩心理育人制度,充分發揮朋輩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4.2.3 在朋輩心理互助隊伍中增設專職心理輔導員崗位
高校心理教師掌握專業的心理育人知識,承擔著心理知識講解、心理助人技能傳授、健康價值觀念引導、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等方面的職責,在構建朋輩心理互助隊伍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部分高校雖有指導老師輔助朋輩心理互助隊伍開展工作,但時有指導老師兼任數職的情況發生,對心理教育工作的投入精力有限,并且多數指導老師非心理學相關專業出身,主要依靠工作經驗指導學生開展工作,專業助人能力有限。基于此,為構建一支專業水平更高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就需配備至少一名心理學相關專業出身的專職心理輔導員老師,引領朋輩心里互助會開展工作。未來要著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優化專職心理輔導員的能力:第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價值觀引領,堅定政治立場和方向,牢牢把握好思想政治工作這條“生命線”。第二,不斷提升自身的本職業務能力,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第三,增強自身履職意識,真正走到學生身邊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和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第四,增強調查研究能力,多關注時事和社會現狀,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
4.2.4 積極利用互聯網搭設線上朋輩心理互助平臺
中共教育部黨組于2017年12月頒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強調,心理育人是高校十大育人體系構建的基本任務之一,“要充分利用網絡、廣播、微信公眾號、App等媒體,營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圍,提高師生心理保健能力”[7]。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已經成為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平臺。同時,網絡交往具有開放性、隱蔽性、互動性的特點,搭建如“心靈樹洞”“心晴空間”等線上溝通平臺可以一定程度緩解同學們線下溝通的心理壓力,通過款語溫言的話語使傾訴方放下戒備,更好的袒露心扉,滿足部分同學的個人傾訴需要。此外,互聯網具有覆蓋面廣、信息傳播快的特點,能夠幫助高校及時關注不同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動態變化和社會情感需求,也可以助力高校開展線上心理育人工作,拓展教育教學渠道。
5 結語
朋輩群體對大學生的成長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高校通過朋輩心理互助隊伍模式的體系建設,組建一支規范化、專業化、年輕化的朋輩心理互助隊伍,補充了高校心理育人隊伍,構建體系龐大的工作網絡模型,突顯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并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助人助己的內生動力和學習心理知識的主動性,發揮了朋輩身份的獨特優勢,在廣大學生中起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隱性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馬存芳.聚焦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 構建育心育德融合新路徑:狄文婧著《大學生積極心理資本培養研究》評介[J].青藏高原論壇,2020(4):2,133.
[2]丁閩江.“全員育人”視角下的心理育人工作隊伍建設研究[J].北京教育(育),2022(6):87-92.
[3]左路平,吳學琴.習近平關于意識形態論述的社會心理意涵[J].湖北社會科學,2021(11):15-23.
[4]教育部,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等17部門關于印發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專項行動計劃(2023—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4-27)[2023-05-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43/moe_946/202305/t20230511_1059219.html.
[5]陳虹.新時代高校心理育人價值實現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2.
[6]蔡圳陽,張江華,胡小清,等.大學生朋輩心理互助及其基層工作體系的構建[J].創新與創業教育,2023,14(4):141-145.
[7]中共教育部黨組,中共教育部覺組關于印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實施綱要》的通知[EB/OL].(2017-12-15)[2022-07-03].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College Peer Psychological Mutual Aid Association Team Mode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Path
—Tak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 Jiayi Tang Haibo
School of Marxism,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peer psychological mutual aid is helpful to stimulate the internal mo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help others an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quality growth.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eer psychological mutual aid team mode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important value in supplementing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ea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lighting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and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unique advantages of peer identity.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peer psychological mutual aid te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intends to summarize its successful experience, find out its possibl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optimization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help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 model of peer psychological mutual aid associ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 Peer psychological mutual support; Team 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