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新型且高效的英語教學方式,通過課堂教學主體的轉變,以充分滿足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各類需求,進而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本文在高中英語品質課堂教學實踐中結合項目式學習,深入探討項目式學習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并針對有效落實工作提出針對性策略,為高中英語教學體系創造新理論基礎。
關鍵詞:高中英語;項目式學習;品質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沈玲文,蘇州市吳江區青云實驗中學。
國際化發展趨勢使英語教學在教育系統中始終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英語教育教學工作已取得一些成績,但是在品質課堂教學實踐中,對項目式學習的應用仍存在許多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中,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趨向于向學生單一灌輸知識,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很多學生的英語能力無法有效提升。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制訂并實施一套行之有效的、能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英語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對此,本文筆者在研究中將項目學習方式運用于高中英語品質課堂教學實踐中,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進行分析,以此深入推動項目式學習模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發展。
一、品質課堂與項目式學習概述
品質課堂主要是指將落實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將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素質教育等觀念作為基本教育理念,基于新課標,將提高學生核心素養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同時深度融合學科育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提升教師綜合素養以及建立多元評價體系等,促進師生在英語教學活動中共同進步與發展。
項目式學習即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為PBL,主要是指借助探究分析具有真實性和復雜性的問題,從中學習的過程,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參與項目式學習并完成項目任務,以及掌握相關專業知識與技能,最終實現項目式學習目標。在實踐活動中,學生能夠將在項目學習中掌握的相關知識應用于實踐之中。因此,在高中英語品質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創新融入項目式教學,開展形式豐富多樣的項目實踐活動,讓學生學會自主探究、創新合作、解決問題,以此有效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深度促進學生學習效果和英語教學順利進行。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助力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模式及提升學生關鍵能力的有效教學模式。通過對教學實踐的調查與分析不難發現,項目式學習是集合了實踐性、情境性、目的性于一體的教學模式,這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有效設計出能夠激發學生潛能的學習體驗項目。這樣,學生在不斷拓展技能和知識的基礎上能有效提升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和綜合語言運用能力。
二、項目式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意義
第一,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明確提出,學生學業的質量以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時要求學生向多方面綜合發展,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不斷加深對知識的了解與掌握程度,提高自身交際能力等等,教師在課堂上運用項目學習法,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使得課堂氛圍不再乏味。新課標主張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進行融合合作與體驗的學習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學習感受和學習效果。在項目式學習中,師生要合作完成教學任務,教師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轉變,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感受,這符合新課標對教學的要求。
第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項目式學習存在較強實踐性,學生能夠通過項目式學習,有效獲得實踐體驗,并從中成長與發展。充分掌握英語知識并能在實踐中有效應用是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自主學習能力,幫助學生形成團隊合作意識。
第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中英語教學活動中結合項目式學習模式,能夠有效實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英語學習提出的要求,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借助合作學習途徑,針對課堂教學有關內容開展溝通交流活動,最大限度地完成學習任務。對高中英語品質課堂教學而言,項目式學習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讓學生進一步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同時在學習時能夠發揮自身作用,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三、高中英語品質課堂教學中項目式學習實踐策略
本文主要以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Project板塊為例進行實踐策略研究與分析,該模塊英語課程的設置結合了項目式學習理論和新課標要求,對此,教師應該如何運用Project板塊在品質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英語能力是教學關鍵所在。筆者主要從以下三個層面探討項目式學習實踐策略。
(一)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學生轉變學習方式
作為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更新、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同時還要引導學生熟悉并了解學習目標,在掌握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的基礎之上合理開展英語學習活動,并且注重轉變學習方式。對于教師而言,應該打破傳統教師“一言堂”的教學模式限制,創新改進教學模式,在新型品質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譯林版高中英語教材中針對Project板塊教學過程中,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主體角色,進一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第一模塊Unit3 Project“Making a booklet on keeping fit”的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通讀本課文章,讓學生在通讀文章的過程中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并在通讀后能夠針對文章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進行復述。復述期間,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從文章中找出各個段落的關鍵詞或關鍵語句。然后,可以向學生提出幾個有關文章內容或主題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進一步梳理文章脈絡,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內容結構,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活動,鼓勵學生在同學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并深入參與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通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自主閱讀和合作討論等豐富多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已經學習的英語專業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深層次地了解文章。最后,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創新發展教學理念,從而在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過程中,提供科學合理的積極指導幫助與支持,實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對項目學習方式的實踐目的。
(二)深入研究教材內容,科學制定教學設計
新課標對學校教育和教師教學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教師具備對課程資源探索研發的能力,也要求教師充分掌握教材內容。教材作為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教學資源,教師應深入研究教材內容,以此制訂科學的教學設計,努力滿足學生對學科知識的學習需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結合當前教學環境和教學條件,實時關注教學狀況,并針對存在問題的部分及時進行優化與改進,創新形式順利完成新課標規定的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教師在深入掌握教材內容之后,應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狀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項目活動完成Project部分的教學。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第一模塊教學為例,這部分共包括三個單元,其中每個單元的Project分別為“Staring a new school club”“Writing a report on growing pains”“Making a booklet on keeping fit”。教材中設置的這三個項目課程都能夠引起學生學習熱情與興趣,有助于促進學生提高團隊合作能力。對于教師而言,在深入了解本模塊內容后,能夠對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內容和可行性較高的教學任務有所了解,有利于幫助教師在未來項目活動中更加高效地選擇教學項目。同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也應該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取舍部分教材內容,例如可以不用在課堂教學中完成所有Project中的A、B兩部分內容。教師開展Project板塊教學活動約需兩個課時,這兩個課時教學重點分別為教材文本內容方面的教學活動以及實踐活動的相關教學。在本模塊的第一個課時中,教師能為學生提供有趣的方式引入本課教學主題,具體引入主題的方式可以包括相關話題、句型、詞匯等。然后,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小組形式進行班級討論活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在第二課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加強學生實踐練習,引導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充分應用項目式學習模式。
此外,教師在深入研究教材時,能夠及時發現其中問題,并能及時進行調整與優化。以譯林版高中英語第九模塊Unit2 Project“Writing a proposal for saving a building”的教學為例,本單元要求學生認識并了解明清的皇陵相關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實踐活動限制,導致學生在學習明清的皇陵理論知識后進行實踐活動時,面臨的難度較大,為了幫助學生克服這一學習困難,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主題,例如將本課教學主題改為“Peking University and Tsinghua University”,將對明清皇陵的實踐活動轉變為對兩所高等學府的實踐活動,并進行探究與學習。然后,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學生組成實踐小組,并給組內成員明確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針對教學要求和教學目的展開實踐探究,在實踐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查找資料、收集相關信息等多種途徑深入了解這兩所高等學府的信息資料。最后,將實踐調查結果在班級中進行展示,教師和其他學生可以對此進行相關評價,同時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進行指導,進一步打造高品質課堂。
(三)加強學生合作學習,打造品質課堂
為了打造高中英語品質課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加強學生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方式在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和合作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構建學生合作學習體系也對學生有所要求:第一,要求學生之間具有積極依賴性,同時向學生說明合作學習的重要性。第二,要求參與合作學習的全體學生需具有責任心,不僅對自己負責,也要對所在團隊負責。第三,要求學生進行的合作學習活動具有實際價值,相關合作團隊及其成員能夠給學生帶來積極作用。第四,要求學生在合作交流活動中加強有效交流力度,同時對其他團隊成員產生信任感。第五,要求各個合作小組進行評價活動,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以譯林版高中英語第一模塊Unit2“Sports events”的教學為例,其中本單元Reading部分的文章為“The histor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Olympic Games”,這是一份演講稿。教師在對這一板塊進行教學時,首先,應該引導學生從文章中提煉段落關鍵詞,對演講稿的基本框架結構進行歸納總結,同時還可以針對自己總結出的關鍵語句進行小范圍討論,初步建立本課合作學習模式。本單元Project部分的主題為“Entering a new sport into the Olympics”。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運動項目如何進入奧運會的文章。教師在進行本課教學活動時,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形式開展學習討論活動,以小組為單位收集、整理一個運動項目申請進入奧運會必須滿足的條件,經過團隊合作調查探討后發現,運動項目進入奧運會需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第一,該運動項目要建立有自己的國際協會。第二,對于男性而言,從事該運動項目的國家和地區數量應該達到75個國家、4個大洲;對于女性而言,從事該運動項目的國家和地區數量應該達到至少40個國家、3個大洲。第三,為了維持成本,在奧運會中只要進入一個新的運動項目,就要淘汰一個現有的運動項目。之后,開展針對具體應該在奧運會中加入哪個運動項目進行合作探究活動,教師可以將班級全體學生劃分為多個小組,讓每個小組收集與整合相關信息,并得出最終結論。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整個流程和結論以演講稿的形式進行表達。
四、結語
高中階段是學生有效進行英語學習的最佳時期,對此,教師應該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相關教學。教師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采用項目式學習法,有利于強化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于教師而言,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項目式學習的教學優勢,為學生提供感興趣且可行性較強的項目活動,引導學生有機結合理論知識和實踐活動,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于實踐之中。通過實踐調查分析發現,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采用項目式教學法,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確保班級全體學生有效進行課堂學習活動,同時還有利于增強學生在實踐中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進一步擴展知識面、拓展眼界,更有利于推進品質課堂教學工作順利進行。在未來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持續深入落實項目式學習模式,積極打造品質課堂。
參考文獻:
[1]井育民.項目學習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中學生英語,2020(4):11.
[2]原華平.基于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牛津高中英語》Project教學實踐[J].校園英語,2021(36):208-209.
[3]戴陸懷.淺談新課標下牛津高中英語教學策略[J].科學中國人,2015(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