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基于思維型課堂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通過語篇分析、創設語境、設計問題鏈、應用思維導圖以及推理、概括和評價等多種思維活動,著力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能力。本文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依托創新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案例解析,探究基于思維型課堂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
關鍵詞:思維型課堂;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
作者簡介:陳晶,福州鰲峰學校。
一、探究基于思維型課堂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的意義
思維型課堂著重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初中英語聽說課除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更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現階段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聽前環節設計與學生現實生活脫節,并未從學生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出發;聽中環節僅是播放聽力錄音,學生跟讀,機械重復操練對話,著重對語言知識點進行講解;聽后環節則是進行課文跟讀和角色朗讀,導致學生的語言輸出層次低,思維品質得不到有效發展。因此探究基于思維型課堂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模式很有必要。
二、思維型課堂的理念
林崇德和胡衛平認為,思維型課堂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展為核心目標的新型課堂教學形態,學生或習得新的思維技能,或拓展已有思維技能的應用情境,實現對學科知識的更深入理解以及對思維技能的更熟練運用。思維型課堂的核心是學生的思維活動,強調以誘發認知沖突為特征的教學引入、以自主建構為特征的教學過程、以思維監控為特征的教學反思和以靈活運用為特征的教學遷移。通過課堂上對多種思維方式的訓練,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構建知識體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挖掘貼近學生思維水平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思考過程問題化。另外,要有民主的課堂環境,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建構知識體系,使思維能力不斷提升。
三、初中英語思維型課堂聽說課教學策略
(一)聽說課文本的深度解析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把聽歸為理解性技能,要求學生通過聽從語篇中提取主要信息和觀點,借助語境克服生詞障礙,理解語篇的信息和意義。能獲取和梳理事件的主題和因果關系,圍繞相關主題口頭表達個人的觀點和態度,并說明理由。聽說課的文本材料可以從what、why、how三個方面進行解讀,幫助學生理清文本的結構。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4 Topie 3 Section A“The Internet makes the world smaller.”為例,首先可以從when、what、how三個方面對文本進行分析。“When did the Internet come into being?What can the Internet do?How does the Internet work?”,通過這三個問題讓學生理清文本結構。
(二)創設語境,引入生詞與文本,讓學生身臨其境
問題情境是思維發展的依托。情境理論認為,知識是情境性的,學習是知識與情境相互作用的過程。思維型課堂重視情境的創設,聽說課重視對真實語境的創設,建立起學生和文本交互的橋梁,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中感知文本。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1 Topic 1 Section B“I am going to play basketball”為例,從“Were there any sports in ancient times?”對古代的運動進行拓展,再到“China won 38 gold medals, 32 silver medals and18 bronze medals in Tokyo in 2020 Olympic Games.”,與時事相聯系,接著展示各項體育活動,討論體育的重要性“Why do people do sports?”,引導學生回答“It's a good way to make friends and know each other. It helps us to keep a fine figure.”。教師在聽說課創設了真實的語境,通過師生問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學生的思維。
(三)巧用問題鏈,梳理文本和結構,實現批判性思維教學
問題鏈就是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由淺入深地挖掘文本信息。課堂活動主要設置三個層次的問題,第一層次主要是展示型問題,還包括分析性和參閱性、綜合評價性以及批判性的問題,第二層次是邏輯性和思維型問題,最深層的是與文本主體相關且又能超越文本的問題,關注文章的主題層面,創造性地遷移和應用。問題鏈要做到讓思維順延,達到交際的目的。教師應當基于學生思維開展教學活動。可開展對話式教學, 教師不斷提問、反問、追問,學生始終處于思維的應激狀態。
(四)思維導圖引領,激發創造性
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或者表格的繪制幫助學生梳理文章的脈絡。可視化的實質是將人們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以某種方式呈現出來,形成能夠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外在表現形式,從而促進兩個或兩個以上人之間的知識創造與傳遞。通過關鍵詞的提煉讓學生對文本主要信息進行提取、梳理、分析、整合,形成結構化思維再引導學生繪制多樣的思維導圖,發展其思維能力。
四、初中英語思維型課堂聽說課教學實踐
本文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6 Topic l Section A的教學設計為例,探究初中英語思維型課堂聽說課教學新模式。
(一)教學設計思路
What:本節聽說課依托“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以文學作品人物為話題的文本,以對《西游記》和《哈利·波特》主要人物的討論為主線,學習用關鍵詞和定語從句來描述自己喜歡的中外文學作品人物的英文表述方式,并強調了teamwork和friendship的重要性。
How:本課通過定語從句以及強調句來表達人物的觀點和看法,訓練學生在語境中恰當展示個人傾向、態度的表達方式,訓練學生就文學作品人物話題與他人進行交談的聽說能力,結合話題內容增強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學修養。
Why:通過學生對心目中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人物以及這一人物取得成功原因的討論,來引導他們總結teamwork和friendship的重要性。
(二)思維型英語課堂USE模式在聽說課中的應用
思維型英語課堂USE模式包括Understanding(輸入理解)、Sharing(梳理分享) 、Expressing(遷移表達)。U是學生將語言信息輸入并解碼加工的環節,也是理解性語言輸入、訓練邏輯性思維的過程。S是學生在文本語言輸入、加工、理解之后,與同伴進行口語交流的環節。E是把經過理解、分享的口頭表達內容輸出的環節。本節課將USE模式加以應用,從低階到高階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通過討論兩部小說的共同之處并運用思維導圖,發展學生英語核心素養中的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
(三)教學過程
Step 1: Lead-in
呈現一段關于《西游記》的動漫英文視頻,接著詢問學生“What's the video about? Yes, Journey to the West.We will talk about what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how to describe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and tell the reason why you like him/her.”。通過三個與本話題相關的問題,將學生引入情境。三個問題為“1. What is your favorite Chinese literature? 2. Have you read the four Chinese classic novels? What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3. What about the western literature?”。
設計思路:本節課圍繞文學作品人物這一主題,構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型課堂,通過有關《西游記》的視頻引入本課話題,創設情境,詢問學生喜歡的西方文學作品和是否讀過中國古代四大名著,激活學生已知,建立起學生和文本的聯系,并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Step 2: Understanding
(1)在聽前環節,呈現《西游記》的主要人物,讓學生用定語從句來討論主要人物的特點。“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the book? Why?”。
(2)Watch a video about Harry Potter.Have you read the book Harry Potter? How do you like him?
設計意圖:讓學生簡要討論《西游記》中自己最喜歡的角色,試著用關鍵詞和定語從句簡單描述文學作品人物。觀看有關《哈利·波特》的小視頻,并討論喜歡某人物的原因,為下面的聽力環節作鋪墊。
(3)Choose the main idea.聽1a的對話,獲取文章大意。接著通過挖空練習引導學生理解其細節。
設計意圖:從大意到細節,設置不同的任務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主要信息,為下面的思維活動作鋪墊,發展學生的識記和理解性思維能力。
Step 3: Sharing
讓學生思索這兩部作品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形成批判性思維。學生回答后,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方式來歸納總結:
通過歸納總結發現這兩部作品都突顯了友誼的主題,教師可拓展相關的諺語,提問“Which sayings are concerned about friendship?”,并提出以下問題:
Q1. What made the monkey king and Harry Potter succeed?
Q2. 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One tree can't make a forest?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鏈的形式引導學生理清文本深層含義,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引導學生思索這兩部作品的異同之處,以及為什么兩部作品的主人公會成功,分享各自的觀點,并分享總結了討論文學作品人物特點的句型。最后總結teamwork、friendship的重要性,對文本主題進行升華,并拓展有關友誼的諺語,注重思維的發散與拓展。
Step 4: Expressing
We will have a reading sharing meeting. Interview each other about their favorite literature like this:
A: What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
B: My favorite character is ...What about you?
A: My favorite character is ...Why do you like it?
B: In my view, he is not only..
As we know, When different people read the same book, they will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We will enjoy the fun of reading.
設計意圖:通過表達環節讓學生了解《哈利·波特》作者的相關信息。讓學生用本節課所學的定語從句開展讀書分享會,討論自己最喜歡的文學作品人物并闡述原因,引領學生領悟到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閱讀感想。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應用目標語言,達到了交際目的,也提升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五、結語
基于思維型課堂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和語篇理解能力,通過創設情境、設計問題鏈、應用思維導圖和USE模式來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崇德,胡衛平.思維型課堂教學的理論與實踐[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1.
[2]馬昌順.思維型課堂中概念教學的實踐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9(22):100.
[3]張振新,吳慶麟.情境學習理論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5(1):125-127.
[4]吳云開,江志彥.問題—思維—活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著力點[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8(12):38-42,51.
[5]趙國慶.知識可視化2004定義的分析與修訂[J].電化教育研究,2009(3):15-18.
[6]黃遠振,蘭春壽,黃睿.英語文學體驗閱讀READ教學模式建構研究[J].外語界,2013(1):11-19.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州市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課題“初中英語思維型課堂聽說課教學模式研究”(課題編號:FZ2021GH063)的階段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