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守娟 何永韻
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護理干預中應用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健康教育護理,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并發癥發生情況、心功能、護理滿意度和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健康知識總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情感智能、軀體疼痛、生命活力和總體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相較于常規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中,可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率、護理滿意度,且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健康教育;生活質量
急性心肌梗死在急診科、心血管內科較為常見,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病的發作機制主要是冠狀動脈粥樣斑塊破裂導致冠狀動脈栓塞后,人體各個組織缺乏供血,從而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缺血、壞死等表現。該病的發生主要與心臟疾病史、吸煙、糖尿病、肥胖、飲食不規律等因素相關,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冒冷汗、呼吸困難、胸痛等[1]。患者確診后,需立即對其進行治療,若治療不及時,將會誘發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病癥,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
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升,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方法也漸趨成熟,通過臨床治療能夠有效延緩急性心肌梗塞的發展,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然而,由于患者普遍缺乏對于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易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臨床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預后[2]。因此,需在有效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同時,輔以有效的護理干預。研究表明,健康教育護理不僅能強化患者對健康教育的認知,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其疾病、生活質量等方面的影響。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3~42歲,平均(37.50±1.50)歲;文化程度:小學13例,初中9例,高中6例,本科7例。觀察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1~40歲,平均(35.50±1.52)歲;文化程度:小學11例,初中10例,高中7例,本科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急性心肌梗塞臨床癥狀;知曉本次研究且同意,積極配合;資料齊全,升高能夠自理。
排除標準:患有糖尿病;認知、行為障礙;心肺功能不全。
1.2 方法
1.2.1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
完善各項檢查,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指導患者規范用藥;為患者介紹急性心肌梗塞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及注意事項;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預防不良事件的發生等。
1.2.2 觀察組應用健康教育護理
(1)制作健康教育卡片。提前收集與疾病相關的健康知識,評估患者對疾病的認知,根據個體差異性為患者制定專屬健康教育卡片,內容包括心肌梗塞的誘因、臨床癥狀、疾病的危害、治療措施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教育卡片上的語言應簡潔明了、通俗易懂。護理人員結合卡片的內容,面對面為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對患者存在疑問的地方進行反復講解,糾正患者錯誤觀念。(2)用藥指導。向患者說明合理用藥的作用、服用方法、禁忌證、不良反應等;告知患者需遵醫囑用藥;向患者說明服藥后的不良反應,提高其用藥依從性;指導家屬掌握急性心肌梗塞藥物的服用方法,并告知其如何觀察藥物帶來的不良反應。(3)心理干預。護理人員需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加強溝通交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關系,獲取患者的信任。向患者說明,支架或造影應用的必要性;舉例說明以往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樹立患者治療信心;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支持,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向患者說明心態與疾病轉歸之間的關系。(4)飲食干預。了解患者的飲食喜好,為其制定飲食方案。前期,患者飲食以半流質食物為主,低鹽、低脂。待患者病情有所恢復后,適當調整飲食,從半流質飲食過渡到普食。囑患者多喝開水,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避免刺激性食物。(5)運動干預。患病3 d后,患者需絕對臥床休息,協助患者完成洗漱、進食等;4 d后,患者病情逐漸穩定,可先在床上進行活動,每次20 min,每天3~4次;協助病情較重的患者翻身,按摩其受壓部位,防止壓瘡。(6)出院干預。記錄即將出院患者的聯系方式,告知其自護方法、注意事項、預防措施等。引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以有氧為主;囑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每天保證8 h以上的睡眠,不可熬夜,合理飲食;定期隨訪,了解患者疾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采用本院自制急性心肌梗死知識問卷調查對患者進行評判,分值為0~100分,90分以上為完全掌握,60~<90分為基本掌握,0~<60分為未掌握。總掌握=完全掌握+基本掌握。(2)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3)比較兩組心功能:包括LVEF(左心室射血分數)、LVEDD(左心室舒張末期內徑)和LVESD(左心室收縮末期內徑)指標。(4)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使用問卷調查法,依據問卷調查結果分為3個等級。非常滿意,85~100分;基本滿意70~74分;不滿意0~69分,總滿意=非常滿意+基本滿意。(5)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SF-36生活質量表進行評估,分值越高則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結果
2.1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觀察組健康知識總掌握率為97.1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7.14%(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5.71%(P<0.05)。見表2。
2.3 兩組心功能比較
干預前,兩組心功能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為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8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急性心肌梗塞在心血管內科中較為常見,在臨床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急性心肌梗塞起病急驟,病情發展迅速,如不及時進行干預,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甚至導致死亡。該病多發于老年群體,但是近年來的調查結果顯示患病人群逐漸趨于年輕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可快速疏通患者閉塞的血管和梗死的動脈,從而控制疾病的發展,治療效果較好[3]。臨床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需配合有效的護理干預。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健康知識總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經過健康教育護理后,患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護理滿意度均顯著提高。健康教育護理可通過為患者普及疾病知識、治療知識、健康管理知識等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糾正患者錯誤認知。不僅讓患者意識到不良生活習慣對身體的危害,還加強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識[4]。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及時了解患者對疾病的掌握程度。通過健康教育卡片,為患者講解重點疾病知識,讓患者進一步提高健康知識掌握程度。通過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指導,能夠平穩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緒,提高治療的依從性,從而改善預后效果,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可度。
此外,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觀察組LVEF顯著高于對照組,LVEDD、LVESD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康教育護理的應用可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標和生活質量。健康教育護理中,護理人員引導患者進行運動康復訓練,有利于其心臟康復。
綜上所述,相較于常規護理,健康教育護理應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護理中可顯著改善患者心功能、生活質量,提高患者健康知識的掌握率、護理滿意度,且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參考文獻
[1]郭春苓,朱惠連.分析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塞護理干預中的運用效果[J].中國保健營養,2021,31(29):170.
[2]陳旭光,王俊祥,李艷芳.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護理中采用健康教育后的效果分析[J].養生保健指南,2021,3(3):271.
[3]魯曉萍.分析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中實施健康教育的干預價值[J].養生保健指南,2021,9(8):248.
[4]王芳,汪媚,孫小霞,等.護理干預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實施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