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鑫
摘? 要:教學做合一為當前教育體系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更加科學的借鑒意義,有助于推動教學的更新與改革工作。其理念強調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讓教師圍繞學生來開展有利于其個人發展的各項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證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及學習興趣的不斷發展。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師及時踐行和貫徹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不僅能夠對幼兒教育產生深刻的影響,還會對幼兒今后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教學做合一指導下的幼教推進,應當積極探尋情境創設、主動實踐等多個維度,文章提出了該理念踐行的措施和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教學做合一;教育理念
陶行知率先提出了教學做合一思想,提出“做”是重要的實踐過程,應當依靠深入的實踐來積極開展學習,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實現更加符合預期的教育效果。幼兒教育任重道遠,并且幼兒因為自身年齡較低,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們會對學習產生自己獨特的見解,并且能夠大膽地去嘗試各種新鮮的實踐事物。但是幼兒自身身心健康并不完善,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家長的角色變得尤為關鍵,他們需要提供適當的引導,讓幼兒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學做合一理念的不斷貫徹和發展之下,為幼兒教學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條件,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主動配合交流,在實踐中完成學習的更新和發展,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發現問題。
一、教學做合一在幼兒教育中的特點分析
陶行知提出,在實踐中能夠找到一切知識的深層意義,因此對教與學的完美結合,應當有充分重視。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讓幼兒能夠自主地進行探索和分工合作,不斷為當前的整體教育做出深刻的貢獻。只有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和發展的空間,才能夠讓學生激發出更加深遠的探究欲望。針對傳統的教育方法,陶行知提出有必要考慮更加全面的措施,以針對傳統的教育方法實現良好的優化效果,基于教育的基礎需求,采取合理的引導措施,讓學生根據自身的喜好來選擇把生活和教育聯系起來。傳統模式對這些問題未能建立充分的重視,因此,很多幼兒階段的學生對抽象化的知識并不理解,甚至產生了厭學現象,為了更加高效地解決此類切實存在的顯著問題,在后續的教學發展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該教育模式的基礎特征,充分關注教育與實踐之間的聯系。
二、教學做合一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策略
(一)創建合適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習興趣
1. 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觀察興趣
該理念強調知識不是脫離實際、高高在上的抽象概念,而是根植于生活,通過將幼兒置于充滿生活氣息的實際情境中,不僅可以激發他們探索未知的內在動力,還能不斷地優化學習環境。這讓幼兒今后不斷產生對生活的興趣以及實現生活情境的創造后,也能夠對實際生活有著更加深刻的感悟和體會。在幼兒的學習階段,全方位地培養其認知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幼兒在這一時期大腦相對活躍,此類更加貼合實踐的模式,一方面可以增進其對環境的認知,另一方面還能夠刺激他們的好奇心,進而加強對他們觀察和思考能力的培養。為了確保幼兒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一個與實際生活經驗緊密相連的知識體系,教育者應當深度開發相關資源,保障其符合基本需要,從而幫助幼兒建立起一個扎實、全面并且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的知識體系。
例如,關于垃圾分類的教學,應通過合理的措施來創設情境。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搜集有關垃圾分類的相關圖片和視頻,讓學生能夠體會到當前地球所面臨的嚴峻狀況,以及垃圾分類對社會的有利影響。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與學生進行一定的溝通和互動,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與教師和周邊的同學進行討論和分析。借助這類生活情境畫面,讓學生認識到垃圾分類對當前社會生活產生影響的嚴峻程度,激發了幼兒合作探究的相關能力,并且積極鼓勵了他們參與到垃圾分類的過程中。
2. 創設活動情境,激發操作興趣
各種有趣多樣化的活動情境,能夠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到教學做合一的學習過程,其具有較為開放的基本特征。因為不同的活動會對幼兒產生很強大的效果,針對幼兒教育的各項內容以及教學想要達到的目標,教師創設了很多豐富的活動情境,并且不斷開發新的活動,各類活動形式較為豐富,其中含有實驗交流、訪談以及座談會等,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創作,進行社會調研等等。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能夠激發和提升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參與到創新探索的過程中。
例如,在學習地心引力這類科學活動前,教師可以依托相關實驗活動,為學生創設優質的學習環境,幼兒也能夠為教師舉出有關地心引力的例子,聯想生活的實際狀況,從而建立了更為深刻的認知。教師舉起一個蘋果,然后松開手,讓學生觀察到蘋果自由落到地上,這一疑問讓幼兒紛紛都想要動手,親自嘗試舉起其他的物品,放開手也會落到地上,那么到底是什么促使這些物品會自由地落到地面上。通過這類實驗情境的創設,激發了幼兒參與教學中的各項興趣,并投入了探索中。
(二)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1. 教師創造教學條件,奠定實踐基礎
針對教育的實際情境,教師不僅要考慮現有的教學條件,更要巧妙地利用各種資源,致力于營造一個優質、有益于學習的環境,使之成為幼兒心之所向,從而讓其在參與中提升動手能力。學校是開展相關教育活動極為關鍵的影響因素,所以學校在該模式的推進過程中,應當通過合理的措施增加相關投入,保障提供充足的資源。針對實際心理發展,也應當結合幼兒的需求,采用針對性的激勵方案,從而協助其建立科學的認知,進而培養出自信的性格,使他們更為積極地參與各種與學習相關的活動。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探索、發現自己的興趣點,這個過程不僅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知識,還能夠大幅增強其自信心,從而更加熱衷于實際操作和動手實踐。從物質視角來分析,教師還應當提供豐富的材料支持,并結合當前的教學環境進行調整和優化,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學習需求,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各類活動中。
例如,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在教室內部創設讀書角,從家中帶來自己喜歡的一些圖書,在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引導之下,為其他同學介紹自己所帶的書籍,并且參與到閱讀分享和討論的過程中,探索書籍背后的深層價值,體驗探索知識的樂趣。幼兒在選取自己喜歡的書籍進行閱讀時,也會不斷豐富自身的心靈,在與其他同學交流時將自己所體會到的各項情感表達出來,開辟了屬于自身的天地。教師應積極創設環境,并且指導學生如何全面閱讀書籍以及打造良好的學習閱讀氛圍,幼兒在不斷了解書籍中的價值時,也能夠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自然以及社會存在的奧秘。
2. 教師提供學習方法,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技巧
實踐是檢驗學習成果的唯一途徑,因此只有讓學生主動投入實踐中,其才能夠表達出內心的深層感情。在參與學習時,學生可以和附近的同學開展交互,進行積極的提問。該過程中,幼兒的動手能力極為關鍵,但是由于幼兒的教學認知水平較低,各項能力較弱,所以教師可以給予他們恰當的提示和點撥,讓幼兒在創新思考的同時,掌握教育的各個方法,并依托這些方法找到問題的各項突破口,收獲到有關教學實踐的相關技能。
例如,垃圾分類教學中,針對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以及其他垃圾各自所代表的顏色,教師在進行方法點撥之后,可以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例子,讓學生首先背誦各項口訣,之后再投入操作和實踐的過程中。在幼兒完成這類活動時,教師可以糾正并且給予指導。之后,幼兒能夠在教師的倡導下制作垃圾分類小卡片,參與到垃圾分類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組織有關垃圾分類的相關競賽。通過教師的點撥和提示,幼兒掌握了有關教學實踐的操作技巧和方法,奠定了提高教育綜合能力的基礎。
(三)激勵學生動手探究,參與教學過程
1. 鼓勵創新思考,完善學習方法
實踐為教育的關鍵構成部分,所以通過采取合理的措施,可以持續提升學生的學習素養,取得理想實踐教育成果的基礎。教師在積極優化教學的環節中,應鼓勵幼兒正確意識到實踐的關鍵性。在幼兒進行自我更新和發展時,不能完全忽略其自身的短板,必須由教師發現幼兒的不足之處,并且提供良好的創新思考氛圍,讓幼兒能夠在材料支持以及相關技術支持的過程中,主動投入各項實踐內容,激發創新思考,強化創新創造能力。
例如,在進行美術折紙活動時,幼兒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參與到實踐的過程中。首先,幼兒取出一系列的卡紙,通過教師所給出的各個參考,能夠選擇自己所喜歡的圖案以及顏色,在顏料和草稿紙的輔助之下,進行折紙活動,將各種紙片折出不同的形狀,有蘋果、蝴蝶、小鳥等各類配合型裝飾工具,這樣可以讓學生投入個性創作的過程中。部分學生由于創意設計以及風格的獨特性,激發出了自己的實踐興趣,因此在進行創意個性設計時,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各類型的參考和豐富,讓其在參與做與學的過程中互相討論,培育了其基礎的創新思想,這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很深刻的意義和影響。
2. 了解生活細節,獲取知識結構方法
教學做合一的相關理念,認為學習和教育是當前教學過程的核心,因此應該引導學生在做中進行學習,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創新創造能力,并將動手操作與生活實踐巧妙地結合。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幼兒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不僅能夠讓幼兒體驗到生活中常見的各種現象,也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教師選取各種生活中的物質作為教學研究的重點,能夠讓幼兒體會到日常生活的獨特之處,并積極進行探索和研究。
例如,在進行水資源的保護活動過程中,教師組織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水資源浪費的各種現象,并且自己動手操作節約用水,從而確保個人用水行為與國家的節水標準相一致。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合作至關重要,他們需要共同收集和準備教學資源,這樣才能確保幼兒能夠積極參與,通過親身的實踐體驗,幼兒認識到了節約用水的重要性。通過與日常生活經驗的結合,教師幫助幼兒理解了各種資源的類別,引導他們積極地投入對生活習慣的創新和深思中,這對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
(四)鼓勵總結與應用,以教學成果作為考核標準
幼兒在參與教學做合一之后,會有自身的理解、領悟和體會,因此可以與同伴和教師進行討論和分享,幼兒在實踐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有益于其深化情感,也有助于強化學習水平。為了實現更加理想的效果,教師應支持學生加入各類活動。通過鼓勵其積極參加活動,不僅有利于幼兒對當前研究的成果產生更加豐富的理解和更加深刻的認知,也會對該項目的發展產生積極意義和影響。教師在鼓勵幼兒融入生活的同時,也為幼兒提供了符合當前生活狀態的各項條件,鼓勵幼兒在生活的同時,參與到實踐過程中,解決實際問題。
例如,開展水的溶解實驗時,應當增加交流環節,讓幼兒分享在實驗過程中所得出的各項經驗,以供其他學生參考,并且讓幼兒觀察各項物質放入水之后溶解的情況。這類型溶解現象并不是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溶解,因此幼兒在討論時也可以將水中的物體拿出來進行觀察,很多幼兒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能夠想到其他的方案和方法,因此,在教學做合一時,幼兒可以對這類型的成果產生更加深刻的感悟和體會,這可以促進幼兒今后的素養發展和能力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做合一思想以學生為重點,并且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體會到各項情感的激發,此類情感和綜合素養的提升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基于教學做合一思想的指導并采取合理的教學措施,不僅對學生今后的發展有著合理的影響,也激勵了學生在生活中積極動手實踐,為合作和探究奠定良好的基礎。從長遠來看,其對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有很大的價值。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時代對教育的需求,教師有必要積極推廣該方法,并進行更加深刻的研究,以促進新時代教育體系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謝冬英. 大班幼兒幼小銜接中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策略研究[J]. 亞太教育,2022(05):136-138.
[2] 王曼妮. 在幼兒教育中滲透“教學做合一”思想[J]. 基礎教育論壇,2022(31):80-81.
[3] 李婷. “教學做合一”理念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探究[J]. 新智慧,2022(05):82-84.
(責任編輯:汪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