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水勝
摘? 要:新課改為教師提供了教學的方向和目標,為教師教學革新和教學模式的重構提供了動力。初中生物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習生物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地球以及地球生物的奧秘和本質的科目,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文章對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找到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影響教學的問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一步得出了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路徑,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生物:評價維度
新課改的提出體現了我國教育方面對教師的要求逐漸增多,教師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多。初中生物作為初中教學的基本科目之一,在初中生的學習中具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使命。學生能否在此階段學好初中生物,會對學生下一階段相關知識的學習產生直接深遠影響。因此,初中生物教師如何適應新課改、調整教學模式、幫助學生學習生物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初中生物教學的教學現狀
(一)教學資源不足
初中生物作為認識世界以及認識世界本質的科目,是神奇而獨特的,因為初中生物包含了認識生命、生物體結構、生物圈、生命的延續和演化、生物與環境以及生物技術等多方面的知識和內容,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多,但是沒有細致了解的內容。這就容易導致學生雖然知道生物,但是卻不了解生物本質,與生物這門科目之間就會有較大的溝通障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認為生物的教學資源局限于有限的課堂、教材和實驗器材中,沒有讓學生將知識融入生活實踐中,這很容易導致學生在本就比較枯燥的生物理論學習過后,對生物不感興趣,也難以理解消化生物知識。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生物、學好生物、利用生物、拓展與生物相關的其他知識,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和全面發展。
(二)教學方式單一化
教學方式作為教師教學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初中生物教學中,依舊存在部分教師教學方式單一的問題。教師教學方式的單一主要表現在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引入生物學習,采取“一講到底”、簡單的學生小組討論和利用書本和課件直接念讀不進行知識的講解等不利于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的教學方式。
這些方式體現了教師的教學態度不端正、教學水平的低下,以及對初中生物教師的責任和義務的不重視,降低了初中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減少了學生對學習初中生物的熱情,阻礙了學生學習、掌握和學好初中生物知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導致學生上課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的出現,甚至會導致學生厭煩初中生物,影響學生生物知識的長遠學習,不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和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三)教學評價單維性
針對目前初中生物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也能了解到部分教師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還存在教學評價單維性的問題。所謂教學評價單維性,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單一地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及評價學生的方面也比較單維。初中生物教師一般以學生的測試和考試結果為導向,進行單維的教學評價。大部分教師也會在初中生物小結、單元、綜合教學結束后,給予學生終結性評價,且評價思維單一,沒有明確教學評價的多維性,甚至可能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給予學生片面、主觀和非成長性結果的評價。
這樣的評價容易導致學生欠缺學習積極性,導致學生學習生物和學好生物的信心遭受打擊,甚至會導致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總而言之,教學評價單維性不利于教學評價發揮其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影響作用,還會導致教學評價失去了本來的指導性和鼓勵性,導致教學評價的作用變得消極。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路徑
(一)開拓教學資源
針對上文初中生物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和新課改背景的影響下,本研究提出了初中生物教學應該開拓教學資源的優化路徑。教師要想開拓教學資源,可以從生活中尋找教學資源出發,也就是將初中生物知識融入生活中。這一點是目前許多教師容易忽略的,但生物本身就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融入生活能夠讓學生更加準確清晰地理解教材理論知識點。從生活中尋找教學資源主要是為了幫助教師有效整合資源,減輕學生學習負擔,幫助學生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生物的方式。
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種子萌發形成幼芽”一節時,為了幫助學生更加容易地學習這一部分知識,教師可以采用生活中常見的月季花、梅花、杏花、梨花、山茶花等種子幼芽的圖片和逐漸從種子到發芽的視頻來幫助學生學習,也可以進一步讓學生在生活中去觀察,讓學生直接深入地去感受這個神奇的過程。然后教師進一步將學生在生活中沒有發現的細節和相關的知識教授給學生。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讓學生觀察大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進一步指出單子葉和雙子葉種子結構上的不同,以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獨立思考等能力。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去進一步了解種子結果,去深入了解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比如學生觀察到了大豆的種子有種皮和芽胚等,但是對種臍這部分知識不了解,教師就應進一步讓學生明確種臍的相關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如此就是將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與生物教學聯系在一起,這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新學生的學習思維,培養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二)改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教師開展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最能夠展示教師教學水平、教學能力以及教學態度等多方面能力的一個重要評估標準。
首先,改善單一的教學模式,創設教學情境。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沙塵暴和霧霾天氣等人工造成的天氣災害的圖片和相關資料,引發學生思考產生沙塵暴等情況的原因,這一步就是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創設情境導入課程,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綠色植物在生物圈的作用。創設情境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的好奇心,幫助學生在初中生物教學時集中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生物的能力。
其次,合作實踐教學也是初中教師進行生物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初中生物教師可以通過合作實踐教學法,幫助學生學習生物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發酵技術”一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合作實踐。在這節知識的學習中,主要是了解米酒、酸奶、泡菜和腐乳等發酵食品的發酵原理。這些發酵技術所需的材料比較簡單,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實踐,以此幫助學生提高動手能力、實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學習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師可以讓四個學生為一組,讓各個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發酵實驗。各個實踐發酵技術的學習可以讓學生了解到泡菜的發酵原理就是蔬菜中含有有機物,在無氧環境下乳酸菌會將其轉化為乳酸;還能了解到腐乳發酵原理主要是豆腐中的蛋白質為有機物,在毛霉、酵母菌的作用下產生的氨基酸而形成;而酸奶的發酵原理就是乳糖加入乳酸菌,加熱到一定程度,在無氧狀態下轉化為乳酸。這樣讓學生自己動手與同學進行實踐,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為學生自主學習生物創造條件,也能夠進一步鞏固學生的生物相關知識。
最后,教師還可以采用游戲、比賽教學法,來幫助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知識。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動物的主要類群”一節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四組,讓學生進行比賽。如讓學生明確說出動物名稱以及動物是屬于無脊椎動物還是脊椎動物,這可以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相應生物知識的了解,也能幫助教師及時糾正學生對這些動物的錯誤理解,幫助學生減輕死記硬背的學習負擔,在輕松學習中記憶。在對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進行了解后,教師也可以進一步將學生分成四組,讓學生比賽回答這兩類動物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征。這樣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不同類別的動物有著不同的特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學習生物、學好生物。
(三)增加評價維度
首先,增加教學評價對象的多維,建立生生、師生、生師的評價模式。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發酵技術”一節時,除了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應該進行評價,學生也應該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增強對教師教學的監督,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學習監督。例如學生在進行米酒發酵技術的實驗過后,小組外的其他學生可以對其進行理論知識的掌握、發酵過程和發酵結果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模式有利于學生之間相互補充不足的知識,幫助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習合作的創建,為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利條件,有利于給學生營造初中生物的學習氛圍,促進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發展,有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和持續發展。
此外,教師還應該增加評價角度的多維性,從學生生物的學習成長、學習效果以及綜合各方面的能力進行評價,并給予學生這一步學習方法的總結以及下一步學習方法的指導。例如教師在教學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種子萌發形成幼芽”一節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然后給予相關基礎知識的測試來明確學生的預習效果,在正式上課前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基本水平,然后給予相關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時,教師應該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等進行評價,讓學生在學習這節知識時,可以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態度和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學習完相關知識以后,教師也應該從預習、學習和鞏固三個方面來對學生進行過程性和成長性評價,讓學生明白自己在學習初中生物時,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誤,并及時更改。在學習完相關知識后,教師還應該給予學生一個鼓勵性的評價,發現學生的優點,給予學生針對性的評價,提升學生學習初中生物的能力,尊重學生學習初中生物時的差異性。
總而言之,在進行教學評價時,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個性出發,從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出發,選擇對學生最優的教學評價來幫助學生從教學評價中明白自己的優劣和進步方法,以促進學生提升初中生物的學習興趣,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學生學好生物、運用生物,將生物融入生活營造良好的基礎條件。
三、結語
綜上可知,改善目前實踐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學的問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是教師要開拓教學資源,將初中生物教學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將初中生物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學生鞏固初中生物知識提供助力;其次,初中生物教師還應改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模式,采用情境教學法、實驗教學法和合作實踐教學法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升學習生物的興趣,幫助學生減輕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為學生學習生物、學好生物、運用生物做好準備;此外,教師還應該重視增加初中生物教學的評價維度,改善單維評價思維和方式,讓學生明確評價作用,形成生生、師生、生師評價維度。教師評價除了對結果進行評價,還應該對學生學習生物的過程中的成長、結果等各方面進行多維評價,以此幫助學生提升生物學習的學習效果,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張石堅.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學的優化路徑[A]∥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 2023年課程教育探索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 2023:375-377.
[2]陳秀艷. 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優化初中生物教學的方法[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02):45-46.
[3]韓燕. 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A]∥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 2023年教育教學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一[C]. 2023:332-334.
[4]賴乾鋒. 新課改背景下構建初中生物高效課堂的有效途徑[J]. 試題與研究,2022(36):4-6.
[5]韓己慧.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構建的有效策略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3):38.
(責任編輯:張涵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