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薈遙
摘? 要:初中生物因學科特點,向學生滲透安全教育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必要性,文章介紹了初中生物滲透安全教育的教學策略,并通過向初中兩個班級發放“個體安全認知量表”,了解學生安全教育現狀,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對照班和實驗班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結果表明教師充分挖掘教材,通過多途徑和策略滲透安全教育,實驗班級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等均有提高,且對照班與實驗班期末平均成績無顯著差異,說明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并不會影響學生生物成績。
關鍵詞:初中生物;安全教育;個體安全認知
一、初中生物教學滲透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年時期,具有特定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其安全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如何對這一時期的學生進行教育與引導不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更是一名教師的責任。據報道與統計,每年均有不少青少年因食品、自殺、事故、中毒、疾病、兇殺、溺水等原因死亡。尤其是近些年來,各種校園事故更是頻頻發生。因此對中學生在生活和教學的各個方面和領域中進行安全教育滲透十分有必要,初中生物的課程教學也不例外。《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進行深入分析并不斷改進,對提高生物教育教學中滲透生命觀念有明確的要求。各個版本的初中生物教科書中內容的編寫、排版的方式、探究實驗的選取、語言的表達等都體現了這一內容。科學教育的課程資源從性質上可分為人、物、環境三大類,從空間上包括學校資源、家庭資源和社區資源三大類。由此可見學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識層面,更應開展有效且合理的學生安全教育。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應從生物教學實際出發,在生活和教學的各個方面和領域中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滲透,讓學生的人身安全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
二、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要點和策略
(一)在生物教材講解中滲透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的開展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讓學生了解生命的本質,從而可以更加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的主要場所,在生物課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則是十分有效且直觀的教育方式。例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這一節課,就可以作為教師開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優秀資源。處于青年階段的學生往往為了追求美麗采取不科學的減肥節食等行為,但由于不了解正確的飲食結構,常常會造成身體機能下降甚至造成嚴重的生命后果。同時許多疾病如高血壓、高血脂、癌癥等都與不健康的飲食息息相關。在這一節內容中,學生要學習并掌握平衡膳食寶塔,了解早、中、晚三餐的能量配比以及常見食物的成分組成。同時教師會在課程中滲透學生應在一天的生活中攝取不同的食物種類,使其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拒絕食用不干凈、不衛生、沒有安全保障的食物等。
又如,教師在講解“用藥和急救”這節內容時,可以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用藥安全的重要性,而在講解急救知識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時刻關注常見疾病的發生原理,提升其預防疾病的能力,注重個人的健康與安全。同時,教師應向學生傳授新知識,使其積極引導身邊的人做好疾病的預防工作。再如,教師在講解傳染性疾病時,可以在課前將熒光粉涂在手臂上充當傳染源,課上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接觸,最后在本節課將要結束時進行揭曉,學生查看有多少人被“傳染”上熒光粉,進而分析被傳染的原因有哪些,同時,學生也可以參與討論為什么有的同學沒有被傳染,預防傳染性疾病有哪些舉措等,并將這些舉措應用于生活中,達到知識靈活運用的學習目標。
(二)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安全教育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時常會由于心智發展的不成熟對外界刺激產生過激反應,甚至可能造成終身遺憾,因此進行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十分迫切和重要。
有這樣一則新聞引起過廣泛關注,“河南大學生抓16只鳥被判刑10年”,而身為初中生的學生看到這樣的新聞肯定也充滿疑惑。在講解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動物的主要類群”時,教師可以借此類新聞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可以從我國目前許多動物已屬于國家瀕危物種,需要進行保護開講:“為什么許多動物會消失呢,這和人類有很大的關系,有些人為了金錢和利益不擇手段,不斷破壞環境使得動物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還有些人為了追尋刺激嘗鮮,毫無節制地捕殺動物。”以此引導學生應該從自身做起保護小動物,而不是虐待和傷害,建立愛護大自然的意識,破除僥幸心理,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接著教師再談:“當然動物是不斷進化的,它們從水生進化到陸生,從無脊椎動物進化到脊椎動物越來越高級,人類則是最高級的生物。許多動物在生活中往往也會遇到阻力,但是它們會通過自身努力頑強戰勝,更何況是朝氣蓬勃的你們呢?”以此破除部分學生的畏難情緒,使其打破心理束縛,重新燃起努力奮斗的希望。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非常重要的,積極健康的心理可以戰勝困難。教師肩負著培養一個樂觀、拼搏、自信、愛護生命的學生的使命,這甚至比傳授知識更加重要。
生物科學是自然科學中的基礎學科,在學科教學中實驗操作充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觀察、標本制作、生物實驗等教學手段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使其理解生物學基礎知識,還能發展學生智力及培養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在生物實驗中也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心理素質,充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實驗中,許多學生面對鼠婦這種生物難免會出現害怕情緒,以至于實驗遲遲無法進行,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鼠婦這種生物,并向學生表明它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讓學生正確認識實驗材料,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實驗,鼓勵學生多動手,不斷提升自信心。再如,在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玻片時,將學生分成人數相同的小組并布置實驗任務,并在觀察結束后,讓學生走上講臺來分享顯微鏡中看到的現象。在學生講解結束后,其他學生再進行補充。通過這樣的重復性訓練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通過小組的分工合作加強了學生間的凝聚力,他們體會到了團結合作的快樂,從而也能養成積極向上的人格。
(三)在生物教學中滲透青春期安全教育
隨著社會環境的日益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青少年的青春期普遍出現了提前的現象。但心智發育卻明顯滯后,這致使學生對出現的心理、身體變化產生恐懼感和無助感。生物教師可通過教學幫助學生認識了解青春期,順利度過青春期。
例如,在講解“人的生殖”這一內容時,學生會羞于學習本節課,這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對這節課進行鋪墊,同時通過角色扮演即讓學生扮演醫生這一職業,鼓勵學生以平常心的態度對待本課內容。對教材中出現的排卵、受精、胚胎發育、分娩等內容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觀看圖片等方式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使學生通過了解到生命產生的過程,并意識到生命的珍貴。接下來教師可以告訴學生:“雖然你們已經具備做父母的生理條件,但欠缺做父母的能力。”從而逐漸引申到早戀的危害,早育的可怕,以及這些行為對身體及精神的傷害。通過以上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獲得了青春期的知識,還讓教師實現了對學生青春期安全教育的滲透。
而之后在學習“青春期”一課時,教師通過向學生播放生動形象的講解視頻,要讓學生認識到在經歷青春期的過程中,生理以及心理都會產生變化,這些都是很正常的,讓學生明白面對這些變化應該怎樣做,怎樣排解心中的苦悶,順利度過青春期才是最重要的。教師還要讓學生明白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人與人之間會存在發育差異,發育有早有晚,有快有慢,只要身體健康和心理快樂即可,不需要與別人進行比較。這樣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念。
三、初中生物教學滲透安全教育的實驗結果與分析
本研究首先通過制訂個體安全認知量表將個體安全認知分為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三個維度,測題采用Likert五級記分法,每位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測題所述內容與自己真實情況的符合程度。本次實驗向初一兩個班級發放個體安全認知量表,一個作為實驗班,一個作為對照班,對實驗班滲透安全教育,對照班開展常規教學。期末再對這兩個班再次發放個體安全認知量表,同時對學生的安全知識進行測試,比較兩個班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等方面是否存在差異,分析滲透安全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期末測試后比較兩個班的生物成績,檢測滲透安全教育是否影響學生的生物學習成績,評價滲透安全教育的效果。
(一)實踐前量表檢測結果分析
以學生開學初填寫個體安全認知量表數據進行實踐前量表檢測,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
通過表1可以看出,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測實踐前對照班和實驗班兩個班級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它們的雙側檢驗概率P值分別為0.079>0.05、0.501>0.05、0.057>0.05。由此表明實踐前兩個班級個體安全認知水平較為一致,無顯著差異,可以作為接下來的實驗研究對象。同時,實踐前兩個班級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等內容中平均數與標準差得分相差較小,量表得分最大值為5,越接近5,則學生安全得分越高。但表中所體現的安全維度中得分均在中間值3左右,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更是在3以下,這表明學生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有待提高。
(二)實踐后量表檢測結果分析
經過一學期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以學生期末填寫個體安全認知量表數據進行實踐后量表檢測,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實踐后實驗班個體安全認知量表數據均高于對照班。用獨立樣本T檢驗來檢測實踐前對照班和實驗班兩個班級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它們的雙側檢驗概率P值,生命安全認知水平p=0.007<0.01,差異極顯著;心理安全認知水平p=0.002<0.01差異極顯著;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p=0.016<0.05差異顯著;通過表2數據分析可得,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對學生在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有明顯積極作用。
(三)期末生物成績對比分析
將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期末成績數據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滿分50分,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對照班與實驗班期末生物平均成績期末分別為36.38分和37.12分。對照班級生物成績略低于實驗班級,對照班和實驗班學生期末生物成績獨立樣本T檢驗p=0.879>0.05表明,兩班級的期末生物平均成績差異并不顯著。因此在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并不會影響學生生物成績。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初中教學實踐中應該根據初中生物內容充分結合初中生的認知特點科學開展安全教育。這樣不僅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生命安全、心理安全和青春期安全認知水平,從而減少潛在危險事故的發生,還可以發揮教師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學生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陳至.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安全教育的實踐策略[J]. 中學生物教學,2013(12):22-23.
[2]顧世如. 中小學安全教育的內容與實施[J]. 教學與管理,2013(13):16-18.
[3]梁建峰. 試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安全教育的滲透[J]. 內蒙古教育,2015(06):74.
[4]孫健敏. 關愛生命 呵護成長——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J]. 新課程導學,2015(04):40+43.
(責任編輯:鄭?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