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雅萍 徐瑞年
【摘要】疫情期間在線直播是《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本文綜述了對話教學模式在課前、課中、課后的教學實踐與反思,該模式對提升大學生國防思想教育和發揮課程思政育人均起到了積極作用。
【關鍵詞】對話教學模式∣國防教育∣教學實踐
一、引言
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新冠疫情的三年間,為充分保證高校學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質量和效果,各類高校依托教學網絡、社交等第三方平臺全面開啟線上教學活動。基于此背景下,“線上直播”教學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得到了全面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深刻指出我國的國防是全民國防,大學生是全民國防的踐行主體,而《軍事理論課》是大學生國防教育的主要形式。2019年,教育部、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聯合制訂了《普通高等學校軍事課教學大綱》,將該課程納入國家教育督導體系、人才培養評估體系、學校課程評價體系,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切實保障學生軍事理論教學按綱施教和考核,嚴禁以任何理由和方式調減、占用教學、訓練內容和時數[1-3]。然而,在當前新的歷史時期,國際環境錯綜復雜,看似和平的表象下卻是暗流涌動,要想贏得全民國防,就要增強在校大學生的國防觀念以及國家憂患意識,以達到新《大綱》要求和思政目標[4]。
疫情期間該課程以線上教學(直播、SPOC慕課等)為主,但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薄弱,且該課程授課時間恰是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初始階段,學生很難適應高要求的自主學習模式,大部分學生認為該課程并不重要,存在只要拿到學分就可以的心理,課程的重要性沒有受到足夠重視,沒有充分發揮出課程思政的積極作用,大學生國防素質教育質量的效果不佳。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線上直播教學時,學生學習的隨機性、自由性較傳統課堂大,且缺乏有效師生互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因此,如何適應數字化教育大背景下,充分利用線上資源、信息技術、及線上線下交流互動以提升《軍事理論》課程教學質量值得教學工作者深思。
對話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哈伊爾·巴赫金認為對話在彼此傾聽和接納過程中可以達成有效共識。將對話模式引入到教學中對重新構建教師和學生的平等關系起到積極作用。眾多學者[5-8]通過研究在師生中構建科學有效的對話模式,不僅可以有效解決線上教學中師生互動效果差的問題,而且對發揮課程思政、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積極作用。通過建立平等對話的師生交流,教師與學生成為朋友可以得到學生的更多信任和喜愛,對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具有積極作用。
二、對話教學模式在《軍事理論》課程中的實踐
師生對話既是教學原則,也是教學方法,對話過程中教師要顧及學生的情感、興趣,必須尊重學生個人主體,建立平等、積極、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實現知識、經驗、思想的傳遞和共享。這個過程包括課前對話、課中對話、課后對話。對話教學模式總體思路如圖1所示。
(一)課前對話
課前師本對話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案例、視頻等文本中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的知識點,引發學生思考和思想達成共識的興趣點,獲得文本知識的同時完成教學任務體系的構建。課前生本對話和生生對話不僅有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理解,而且對課中有效師生對話的構建、學生思想價值的引領起到積極推動作用。如在學習通中布置繁體“國”字的含義,從而引發學生對國家和國防建設內容的理解;課前查閱《兵役法》,回答拒絕服兵役將承擔哪些法律后果?對比中美國家的地緣環境,了解我國地緣環境基本概況。提前觀看建國70周年大閱兵視頻、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宣傳片,了解我國軍隊建設及發展等國防建設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初步樹立正確的國防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二)課中對話
課中的師本、師生、生本及生生對話中最重要的就是師生對話。通過課前師本對話、生本對話和生生對話的充分準備后,課中教師秉承師生平等、民主、互相尊重的原則,教師充分“放權”,圍繞教學目標采用“提問式”呈現對話主題,鼓勵學生質疑、辯論、積極發言,采用匯報、交流、討論、辯論等方式與教師溝通和交流,從而引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深入貫徹“學生是課堂主宰者”的教學理念,真真正正把課堂交給學生,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如課堂討論:“如果發現可能危害國家的事情,作為一個公民應該怎么做,有哪些義務和權力?”“除了神州十三號,你還知道哪些我國今年在新興領域取得的成就?”“就近期發生的俄烏沖突你怎么看?”“如何看待如今的中美關系?”“《孫子兵法》為什么至今仍被積極推崇?”“結合海灣戰爭說一說為什么信息能成為決定戰爭成敗的重要因素?”等熱點問題。課中深度師生對話使得課堂氣氛較活躍,師生心靈、思想碰撞,增進師生感情,價值認同,不在是簡單的接受與被接受的直白式教學。
(三)課后對話
課后對話除了師本對話、生本對話、生生對話,還有學生的自我對話、教師的自我對話,教師的教學反思是課后師本對話、教師自我對話的主要形式,通過對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學方法和手段、學生課堂狀態的反思,促進教師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生本對話、生生對話、學生自我對話可以采用布置作業、小組討論、團隊合作、主題討論等方式進行考查,評價主要采用教師評價、組內評價、組間評價、自評等。如“習近平主席在題為《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的主旨演講中,深刻提出了事關人類前途命運重大問題,并高瞻遠矚地給出了中國回答、中國方案。面對這一事關前途命運重大問題,我們該怎么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該如何做?”“為什么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為什么還要加強國防動員建設?”等對話主題,不僅鞏固課堂知識,同時促進學生自我心靈的凈化,將大學生國防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課下,提升了課程思政育人作用,更加符合“全過程”育人理念。
三、對話教學模式在《軍事理論》課程實踐反思
(一)對話在線上直播教學過程中的反思
疫情期間線上直播教學依托第三方教學平臺技術如主題討論、隨機選人、小組討論、搶答、問卷等很好的解決了對話在時空上的束縛,削弱了教師在傳統課堂中的權威性,有利于師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關系,更加突出了生生間自主、合作、團結的對話關系,對于提升國防思想教育起到促進作用。但由于疫情期間直播教學中有時由于網絡發生擁堵導致師生對話時面部表情看不到、師生間親和感降低、交流不夠通暢等,使得課中師生對話效果不夠理想。而課后生生對話、生本對話、學生自我對話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學任務理解有偏差的現象,部分學生存在應付心理,學生自我的對話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二)教師自我能力的反思
對話教學中至關重要的是教師自身,教師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對話的形式去追求教學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而忽視了對話的內容和意義,更不能偏離教材、大綱等文本,忽視課堂知識的傳授。這就需要教師對自身要有嚴格要求,深入學習相關教學理論、提升自身教學素養。所設置的對話內容要有梯度,能夠起到深化教學內容的目的,具有啟發性和代表性,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的“備師本”和“備自我”。除此之外,在數字化教育背景下教師還需掌握更多計算機技術和人工智能AI技術,以增強線上線下師生深度對話和互動。總之,對話教學模式符合數字化背景下《軍事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其必將在國防教育質量的提升和“三全”育人的路上走得更遠和更好。
參考文獻
[1]張建,劉金亮,李承明. 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20(2):155-156.
[2]劉俊杰.普通高等學校軍事理論課程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西部學刊,2020(8):92-94.
[3]緒道恒.戎巖.“課程思政”與高校軍事理論課教學[J].文教資料,2020(15):166-167.
[4]鄧帥雅,孫志輝,桂西軍民融合背景下高校思政課教學實踐路徑探析[J].中國軍轉民,2022():43-45.
[5]鐘啟泉.對話教學的創造[J].教育發展研究,2020(04):38- 43.
[6]劉鐵芳.對話的古今之變與教育性對話的意蘊[J].高等教育研究,2019(07):18- 32.
[7]楊華,郭廣生.從主體間性原則看我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J].中國大學教學,2017(4):43 -45.
[8]張光陸.對話教學的課堂話語環境: 特征與構建[J].全球教育展望,2012(2):20-24.
【基金項目:內蒙古自治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項目:新形勢下應用型本科高校“軍事理論”課程質量提升與教學創新研究。】
(作者簡介:雍雅萍:河套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國防教育;徐瑞年:河套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