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珺
摘? 要:為了解決教師在高中英語教材讀寫板塊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讀寫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改變并使用新的教學設計理念。文章就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念,亦稱“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理念進行了深入研究,以一堂讀寫課為例,探析在高中英語讀寫課中如何從確定預期結果、預設合適的評估證據與設計學習體驗教學活動三個階段進行逆向教學設計。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以使各個教學目標有機融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提高讀寫教學的效率,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
關鍵詞:逆向設計;高中英語;讀寫教學
一、逆向設計理論概述
(一)逆向設計的定義與特點
美國教育學家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提出了Understanding by Design理念,即“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也稱“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逆向設計(Backward Design)是一種以終為始的教學設計理論,主要通過設置預期目標、收集達成目標的證據、圍繞目標安排教學活動三個方面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這種教學設計有別于傳統教學設計,它以學生的學習目標為教學出發點,思考為了實現學習目標,學生需要做什么,是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模式。它能有效整合教學目標、評價標準以及教學活動,體現了教學評一體化,彌補了傳統教學設計的不足。教師采用逆向教學法設計讀寫課堂,從寫作目標的確定和評價設計出發,依據學情制訂學習任務和活動,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不偏離方向,極大地提高英語讀寫教學的效率。
(二)逆向設計的步驟
Grant Wiggins和Jay 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中認為,逆向設計分為3個階段:確定預期的結果—確定合適的評估證據—設計學習體驗和教學。逆向設計是“以終為始”,即從預期的結果開始。它是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需求確定預期教學目標,再設置教學評價,了解學生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接著使用最恰當的方式開展學習體驗和教學活動。
逆向設計將評價設計放在教學設計之前,使評價嵌入教學活動中,教學就成為發現證據的過程,這樣就形成了“教學—評價—教學”的螺旋上升圈,不斷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有效地把目標、評價和教學活動結合成一個整體。
二、逆向設計理念下高中英語讀寫課教學設計實踐
基于對逆向設計的理解,本研究以人教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第一冊Unit 3 “Using Language”中第二課時“Explore theme parks and write about a park”的讀寫課為例,從確定預期結果、預設評估證據和設計教學活動三個步驟,探討逆向設計在高中英語讀寫課教學設計中的應用。
(一)設定預期結果(教學目標)
本課例所屬的單元圍繞“引人入勝的公園”這一主題展開,屬于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下文學、藝術與體育這一主題群。本課的主題是“Explore theme parks and write about a park”,需要學生先閱讀一篇以“Theme Parks——Fun and More Than Fun”為題的語篇,該語篇采用了“總—分”的敘述結構,分段敘述了3個有代表性的主題公園,最后要求學生完成介紹公園的短文。
教師在了解學情,參照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充分研讀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從知識遷移、意義建構和知識獲得三個維度確定了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 在閱讀語篇后,借鑒語篇中的寫作框架和語言特點進行主題公園的寫作。(知識遷移)
2. 理解文本的內容,分析宣傳文稿的語言特點并進行模仿應用,思考這些主題公園所含的文化意義。(意義建構)
3. 根據文章的標題、副標題和主題句概括出語篇和段落的主旨,理清語篇組織結構,同時借助表格和思維導圖等工具,準確獲取各主題公園的特點和基本信息。(知識獲得)
(二)預設評估證據
在逆向設計中,評估證據是指用什么能夠證明學生理解了所學的知識。這就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訂相關的評價標準,評價學生的學習是否達到預期結果,并通過設置表現性的任務或活動,從學生的反應、作品或展示中,判斷他們是否真正理解核心內容。設計時,教師需要綜合參考《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課程內容及對學業質量水平的要求,以及學生現階段的學情和預設的表現型任務的產出形式等因素。
目標1達成的評估證據是通過仿寫等翻譯練習,檢測和修正學生所獲得的語言知識。通過書面表達的表現性任務和寫作評價標準,檢驗學生能否模仿閱讀語篇中的組織框架和語言特點,寫出有條理、有意思、有邏輯、有吸引力的主題公園介紹的短文。
目標2達成的評估證據是教師觀察學生在口頭回答和互動發言中,能否了解語篇的語言敘述特點。教師讓學生小組討論一些啟發式、開放式問題,評估學生是否能利用所理解的語篇內容推斷出文本的目標讀者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探索文本的主題意義。在學生的回答匯報中,教師實時給出合理的評估和反饋。
目標3達成的評估證據是通過師生互動問答的形式,觀察學生能否準確說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和概括出每段的段意。教師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判斷學生是否理解文章的組織結構和邏輯;通過填寫表格,檢驗學生是否能從語篇中獲取所需信息,準確找到表達主題公園基本信息和特點的詞塊。
(三)設計教學活動
教師應該組織怎樣適合的教學活動,實現預期目標?Wiggins和McTighe在《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中提出了最佳教學設計的七個關鍵要素,即明確教學目標和方向、激發學習興趣、武裝知識和探索問題、反思和修改學習表現、評價學習所得、量身定制學習、組織優化教學。教師可將這七個要素整合運用到本課例的教學活動設計中,具體教學過程如下:
Step1 導入
活動1:告知學生今天的學習任務——Explore theme parks and write about a park。接著播放主題公園的視頻,進行師生互動問答:“What activities can visitors take in the video?Where can we take all these activities in a city park or a theme park?Whats a theme park?Can you name some theme parks in Xiamen?”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目標。通過播放視頻引起學生對本節課話題的興趣。師生互動問答能夠激活學生已有的與主題公園相關的知識,明確主題公園的含義。(體現關鍵要素Where和Hook)
活動2:呈現真實寫作情境——My pen pal John is very interested in the theme parks in Xiamen. Please help me write about a wonderful park to him. 進而啟發學生思考:“What aspects will you introduce about the theme parks?Do you know how to write about a theme park?”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課文閱讀,模仿課文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貼近學生生活的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動機,并以寫作任務為驅動,讓學生進行有目的的閱讀,以獲得完成寫作任務需要的各種支撐。(體現關鍵要素Hook和Tailor)
Step2 閱讀文本,理解文章的主題內容和主題意義,理清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
活動1:瀏覽課文標題、副標題及每段首句,歸納出文章的主旨大意和組織結構。
活動2:仔細閱讀第二段對迪士尼主題公園的介紹,完成表格,從Location,Theme,Feature,Fun activities獲取該公園的基本信息和特點,在校對答案時,引導學生關注語篇的語言敘述特點,為寫作積累語言素材。通過提出問題“How is the paragraph organized?”引導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介紹該段的組織結構。
活動3:細讀課文第3~4段,以活動2作為框架,畫出段落的結構圖和記下該主題公園的基本信息、特點。教師邀請學生面向全班展示思維導圖并進行口頭匯報,然后教師根據標準進行評價。
活動4:教師通過學生的思維圖示,從語篇結構和語言特點對閱讀文本進行總結,然后讓學生縱觀全文,討論回答問題:“Who are the intended readers?What is the writer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text?What do you think the subtitle ‘fun and more than fun means?Besides fun,what else do the theme parks have?”學生先思考,在小組內分享交流后,各小組再選派代表進行班級匯報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富有層次的閱讀理解活動,學生能理解文本內容和提取細節信息,思維圖示等可視化工具可幫助學生進一步整合和內化,整合結構化知識,構建閱讀和寫作之間的主題內容關聯。通過啟發性問題的討論,從主題內容上升到主題意義,學生能挖掘并講述公園休閑娛樂以外的價值。(體現關鍵要素Equip/Explore)
Step3 模仿寫作,完成初稿
活動1:仿寫文中句式的結構和進行一句多譯訓練。
設計意圖:考慮到學習對象是三類校的高二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為了能更好地達成產出結果,提高學生寫作表達的準確性和表達效果,教師設計了有梯度的句子仿寫練習,讓學生在運用中對所學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鞏固,為寫作做好了語言知識的準備。通過一句多譯訓練,學生用“頭腦風暴”的方式說出了各種不同的語言表達,這幫助學生復習了舊知識,同時使學生儲備了豐富、完整的語言表達方式。(體現關鍵要素Rethink/Revise和Tailor)
活動2:呈現寫作任務——向筆友介紹廈門方特夢幻王國主題公園或是自己喜歡的主題公園。寫作前,引導學生依據寫作評價標準完成寫作初稿。
設計意圖:為了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所有學生的參與度和有效性,使每個學生都能較好地完成寫作任務,教師可設計分層寫作任務。介紹廈門方特夢幻王國主題公園的很多語言素材在之前的仿寫活動環節,學生都已操練過,屬于簡單的寫作任務。此時教師會鼓勵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適度模仿閱讀文本中的內容,但更需要拓展和創新,完成介紹其他主題公園的寫作任務。(體現關鍵要素Tailor)
活動3:開展同伴評價,修改完善作品
教師把某位學生的作品進行投影,根據寫作評價標準(checklist)向全班進行示范點評;接著讓學生對投影出的其他作品進行點評,然后同桌或鄰桌之間進行互評;最后讓學生根據同伴或是教師的修改建議進行修改,完善作品。
設計意圖:在評價環節,教師的示范點評先于學生的互評,以提供評價支撐,這提高了同伴評價的有效性。同伴評價有利于學生從評價別人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反思意識和修改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體現關鍵要素Evaluate)
活動設計的最后一個要素——Organize,要求教師思考優化“教”和“學”的排序,讓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和得到有效的學習體驗。本課例的教學設計中,教師一開始就以視頻和寫作任務為驅動吸引學生,通過各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活動,裝備學生寫作任務所需的知識,然后以知識的真實應用結束教學。教師將WHERETO元素有效地整合,不僅提升了學生自主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技能。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逆向設計理念引導下開展高中英語讀寫教學設計,能夠使教學目標、教學評價與教學活動三者之間更好地融合,教師不再受傳統教學思路的影響,可以從寫作的目標確定和評價設計出發,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體驗和教學活動,在“目標—評價—教學”循環遞進模式中,不斷幫助學生達成寫作目標,實現以讀促寫,提高讀寫教學效率。學生在參與“以自己為中心”的英語學習體驗過程中,能夠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核心素養真正落地讀寫課堂。
參考文獻:
[1]譚達文. 基于逆向設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設計[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2,45(03):1-7.
[2]趙鈺蓮. 逆向教學設計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實踐[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8,41(01):13-17.
[3]張獻臣. 基于教材讀寫板塊開展高中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策略[J]. 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1,44(11):35-40.
[4]張德海,林冬梅. 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逆向教學設計及其應用[J]. 英語廣場,2022(05):133-136.
(責任編輯:淳? 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