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石泉
鄉村小學低年級教育中,數學學科存在學困生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由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家庭教育缺失等原因,導致部分學生在數學學習上存在困難。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以筆者的教學實踐為例,探討數學學困生的轉化策略。
一、激發學習興趣,設立階段性目標
教師可根據學困生的具體學習困難領域,緊扣新課程要求,進行調查分析,設立階段性目標。這種方式有助于讓學困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另一種有效手段,這種正面的反饋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為了使數學課堂更具有趣味性,教師還應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貼近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而設定出階梯化的教學任務。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在樂中學、在學中樂,營造出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為學困生的有效轉化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優化學習方法,降低學習難度
課堂筆記是學習的重要工具。采用圖文結合、思維導圖等方式記筆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歸納和整理所學內容。在此基礎上,家長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與學生共同預習數學內容,幫助學生熟悉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降低學習新內容的難度。數學知識點需要不斷重復運用,作業練習是一種有效途徑。適當的作業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但過多的作業會壓抑學生的天性。因此,可以采用生活與數學相結合的方式,例如通過統計放學后吃了哪些食物、做了哪些事情,來引導學生在數形結合方面進行思考。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熟悉解題技巧,鞏固知識點。
三、進行分層教學,增強學困生課后服務
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采取目標分層教學,科學地設計分層實踐練習。在制訂教學目標時,可以為低年級學困生設計較低的目標。在進行提問時,對學困生的問題也要簡單一些。對留守兒童,教師應在“雙減”政策下的課后服務時間,多關注這類學困生,多給予他們引導和幫助,積極鼓勵他們,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信心。
四、轉變家長教育觀念,合力轉化學困生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也是他們終身學習的場所。它不僅對學校教育產生影響,而且對個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對那些長期缺少父母陪伴的鄉村小學數學學困生,學校應采取定期召開線上培訓會議的方式,向家長灌輸科學、正確的教育觀念,提升他們的教育能力。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實現家長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家長應多陪伴孩子,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加強與學校教師的溝通與合作,積極參與家校合作計劃,以幫助孩子克服學習困難。
五、幫助學困生抵制網絡誘惑
針對學困生沉迷網絡的問題,學校可從多個方面入手。首先,學校可以組織主題班會,讓學生深入了解網絡游戲的危害,引導他們正確看待網絡游戲。其次,家校應合力培養孩子的健康上網習慣。家長應以身作則,避免在孩子面前玩網絡游戲,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對父母不在身邊的學生,需要對隔代教育進行引導,避免溺愛放縱型的教養方式,建立健康、積極的家庭環境。最后,學校應加強監管制度。通過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可以防止學生過度沉迷網絡游戲,幫助他們更好地控制上網行為。
轉化鄉村小學低年級數學學困生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采取針對性的轉化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學困生的數學學習成績和自信心。同時,需要教育工作者、家長和學生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圍和家校合作關系,為學困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