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真懂、真信、真用三個著力點,論述問題鏈教學法應用于提升高校思政課講道理實效性的具體路徑:在問題鏈教學中直面學生思想困惑點,讓學生真懂思政課的道理;在問題鏈教學中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性,讓學生真信思政課的道理;在問題鏈教學法中發揮學生在合作探究的主體性,讓學生真用思政課的道理。
【關鍵詞】問題鏈教學法 思政課 講道理 實效性 著力點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33-0028-05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指出,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老師要用心教,學生要用心悟,達到溝通心靈、啟智潤心、激揚斗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的重要論述,不僅揭示了思政課的本質屬性,也為新時代思政課教學改革提供了遵循。根據以往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經驗和成效,我們總結出問題鏈教學法是提升思政課講道理實效性的重要方法。問題鏈教學法針對學生普遍性思想困惑點,緊扣教材重難點,同時結合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等精心設計問題,以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鏈開展教學活動,從而激發學生興趣、點燃課堂氛圍,讓學生沿著明辨是非、格物致知的路徑,在連續追問中學會思考、提升能力、堅定理想、確立信仰,同時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一、真懂:在問題鏈教學中直面學生思想困惑點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學生的疑惑就是思政課要講清楚的重點。因此,教師要積極深入學生群體,收集學生的思想困惑點,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遭遇的難題,為講好思政課道理做好準備。在問題鏈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的思想困惑點為出發點,以問題鏈為教學著力點,以解答思想困惑為落腳點,才能更好地提升思政課講道理的針對性、學理性、親和力,讓學生真懂思政課道理。
(一)以學生思想困惑點為出發點,增強思政課講道理的針對性
只有準確了解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認知結構,全面掌握學生的困惑和需求,才能避免思政課教學主體不突出、思政課講道理泛泛而談。面對學生各種“為什么”的追問,教師要從學生的思想困惑出發講清楚理論、觀點、方法、結論,通過設置有針對性的問題,帶領學生深入研究、探尋答案,讓學生關注的時政熱點問題、成長困惑問題、社會實踐問題等都能在思政課中得到有效回應。
目前,教師深入學生群體總結的大學生思想困惑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心智尚未健全,認知尚未完整,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思維卻呈現比較活躍的狀態,因此他們在成長和了解外界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思想困惑,如不知如何確定個人理想、不知如何度過大學時光才是有意義的、不知如何處理人際關系、不知在成長發展過程中是選擇“躺平”還是接受“內卷”等。第二,近年來,一些國外敵對勢力想方設法攻擊抹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加緊進行意識形態滲透和價值觀滲透。錯綜復雜的意識形態容易導致大學生迷失方向,同時使其產生思想困惑,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期間中國實行封控政策是否損害了公民的利益、中國走向強盛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中國倡導的共同富裕是否真的對人民有利等。第三,當前移動網絡技術不斷發展,主流媒體的主導地位受到沖擊,智能手機得以廣泛應用,網絡逐漸成為負面輿情發酵的策源地和錯誤思想傳播的放大器,大學生身處網絡中難以甄別是非曲直、真假對錯、善惡美丑,容易產生一些思想困惑。如江西上饒鉛山縣致遠中學高中生胡鑫宇在校園離奇失蹤引發大學生各種猜測甚至錯誤解讀、天津助學金事件當事人朱某所訴引發大學生關注和熱議等。
(二)以問題鏈為教學著力點,增強思政課講道理的學理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推動思政課建設內涵式發展。以問題鏈教學法貫穿思政課教學全過程,注重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的統一,有利于增強思政課講道理的學理性。在傳統的思政課授課過程中,教師大多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平鋪直敘,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力度不足,這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氛圍不夠活躍,出現“抬頭率低”“參與率低”“獲得感低”等現象,久而久之,教師的授課熱情也會有所降低。問題鏈教學以教材框架和內容為基礎,在學生普遍性思想困惑點、教材重難點、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等方面,設置環環相扣、層層遞進的問題鏈開展專題式教學,能將教材體系有效轉化為教學體系。在對一系列問題進行深層追問和反思的過程中,通過講清楚思政課的學理性正面回應學生對理論和現實問題的關注,如引用典型的事實、案例、素材,精準回答學生思想疑惑、精準解析教材重難點、精準探究時政熱點和社會焦點,幫助學生更好地接受思政課道理。在問題鏈教學的層層引導下,學生不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而且學習思政課的興趣被有效激發,能促進學生從“要我學思政課”轉變為“我要學思政課”,打破了傳統思政課堂“乏味”“難熬”“無趣”的局面??梢姡詥栴}鏈為教學著力點,可以更好地引導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和方法論原則,更好地啟發學生明辨是非曲直、確定價值取向、確立目標信仰。
(三)以解答思想困惑為落腳點,增強思政課講道理的親和力
在思政課的問題鏈教學中,教師通常是以解答思想困惑為落腳點,用學生聽得懂、聽得進的授課形式、語言藝術講清楚思政課道理,將學理性和針對性寓于講道理中,由此更好地解答學生的疑問、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讓學生深刻領會思政課道理。
利用問題鏈教學法增強思政課講道理的親和力,主要通過以下路徑實現。一是在破解問題鏈過程中,教師有效回應學生關切和期盼的問題,講清問題背后的學理性,用內容吸引學生、用真理引領學生、用情感感召學生,讓學生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繼而對思政課中蘊含的道理產生親近感。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將新時代學生的學習情況、新時代教育的發展情況、學生所學專業的發展狀況、職業崗位的思想道德素質要求、社會發展的能力要求與思政課教學結合起來,形成環環緊扣的問題鏈,讓學生在思政課的學習中逐漸明晰個人發展規劃。如在引導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的教學中,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鏈:“大學期間,我們應該樹立怎樣的職業理想?”“為什么為人民服務的職業理想最崇高?”“面對就業難等現實問題,我們在大學期間可以做哪些準備?”“在日常見習中,大家都遇到哪些棘手問題?有怎樣的感受和體會?”“一個人應該怎樣對待自己的職業?應該堅守怎樣的職業道德?”“作為職業院校的大學生,我們應該向職業榜樣學習什么?為社會做出怎樣的貢獻?”這些問題直面學生關于職業理想的困惑,在引導學生探討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融入典型的案例、生動的個人經歷、真實的社會發展狀況等,更好地啟發學生理解職業理想的內涵,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二是教師在問題鏈教學的“問—答—思—辨—解”過程中,積極開展師生互動和引導學生之間開展互動。在互動中教師通過親切的語言、鼓勵的眼神、優雅的肢體動作、淵博的學識,展示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向上的精神風貌、高超的教學技能、深厚的教育情懷、堅定的理想信念,在潛移默化中增強思政課道理的親和力。只有增強思政課講道理的親和力,才能拉近師生之間、學生與課程之間的距離,讓思政課如鹽入水、觀照現實、浸潤人心,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成才。
二、真信:在問題鏈教學中發揮教師的課堂主導性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由真懂走向真信的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性尤為重要。在思政課教學中開展問題鏈教學,有助于教師更好地發揮課堂主導性。
(一)精煉問題鏈,促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把思政課道理講深
對教材框架和教材內容做到熟知于心、融會貫通是思政課教師發揮主導性的基礎。思政課統編教材由中宣部和教育部組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專家編寫,教材承載著豐富的思想理論知識,濃縮著深厚的歷史文化信息,凝結著前沿的國內國際政策,表現出規范性高,政治性、理論性、思想性強,信息量、知識量大等特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在教學中要把統編教材作為依據,確保教學的規范性、科學性、權威性。但是,面對教材時,思政課教師也要認識到教材給出的是教學的基本結論和簡要論述,要讓不同類型的學生都愛聽愛學、聽懂學會,需要做很多創造性工作。因此,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是教師講好思政課道理的必經環節。長期以來,思政課教師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普遍存在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力度不強,未能將教材邏輯、教材內容和教材重難點與學校情況、專業特色、學生特點融合。二是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的效果不佳,既不能有效對接國家要求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的任務目標,也不能有效對接學生需求助其解決思想困惑。問題鏈教學法有利于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為講好思政課道理做鋪墊。思政課教師需要在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和學生思想困惑的基礎上,認真分析教材重難點與學生思想困惑的交匯點,結合學生特點和社會焦點,提煉3—6個問題,形成聯系緊密、具有內在邏輯的問題鏈,打通每一章節的教學重難點與學生認知間的壁壘,實現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從而把思政課道理講深。
如在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第一章《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的內容時,筆者課前調查了學生的思想困惑點,同時結合教材重難點、當下社會焦點,精心設置了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即:“毛澤東思想是如何形成發展的?”“如何準確理解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和活的靈魂?”“如何正確認識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如何科學評價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通過一系列問題,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不僅能講好思政課道理,而且能回應學生的思想困惑,提高了思政課講道理的實效性。
(二)緊扣問題鏈,將知識講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把思政課道理講透
思政課教師深耕教材、精心設置問題鏈,能為問題鏈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為保障問題鏈教學法的教學效果,把思政課道理講透,思政課教師還應在課堂教學中緊扣問題鏈,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堅持建設性和批判性的統一,將知識講授與能力培養相結合。首先,緊扣問題鏈的政治性展開教學。所設置的問題應將政治性寓于學理性之中,通過詮釋一系列方向明確的問題,展現透徹的學理,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理背后的政治必然,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其次,緊扣問題鏈的批判性展開教學。在所設置的問題中將建設性寓于批判性之中,可以實現能力的有效培養。如進行相關聯的若干問題辨析,可以引導學生對思想上的疑難問題進行批判性建構,從而培養學生追本溯源、正本清源的能力。一是培養學生對時代發展的認知能力和對社會進行研判的能力。恩格斯指出,我們只能在我們時代的條件下去認識,而且這些條件達到什么程度,我們就認識到什么程度。教師緊扣問題鏈展開教學,可以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歷史條件和時代背景下認識和評價相關事件,使其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增強歷史自覺。二是培養學生對各種錯誤思潮的辨別能力。近年來,歷史虛無主義蔓延,出現了一部分人故意否定歷史、否定社會歷史發展進程、否定重大歷史事件、否定歷史文化、否定重要歷史人物貢獻、故意夸大外國歷史、盲目照搬西方史學理論的現象。教師可以在問題鏈教學中進行批判性分析,引導學生明辨是非,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
例如,在講授“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這一知識點時,筆者緊扣設置好的問題鏈:“愛國為什么需要愛黨?”“愛國為什么需要愛社會主義?”“愛國不愛黨、不愛社會主義行嗎?”“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三者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新時代,大學生如何更好地做到愛國、愛黨和愛社會主義?”進行層層剖析,啟發學生理解我們愛的“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愛國與愛中國共產黨、愛社會主義的統一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梢?,在思政課中開展問題鏈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收獲知識,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研判能力、分辨能力。
(三)破解問題鏈,實現道理傳授與價值塑造相融通,把思政課道理講活
在思政課問題鏈教學中,教師從設置問題鏈到破解問題鏈都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性,由此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不斷受啟發的過程中認識更多道理。此外,在破解問題鏈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直擊各種錯誤觀點和思潮,讓學生在釋疑解惑中澄清認知、在批判鑒別中明辨是非、在縱橫比較中建構信仰,由此實現思政課價值塑造的目標。
首先,教師要根據教學對象的不同破解問題鏈。如在講授“從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這一專題內容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知識思考問題。面對新聞專業的學生,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作為新聞專業的學生,請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積極挖掘北京冬奧會當中彰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新聞或案例,并講一講這些新聞和案例是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面對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作為工程技術專業的學生,請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談談你被北京冬奧會哪些工程項目驚艷到了,它們展示出中國工程技術的哪些實力;談談在新時代自己可以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些什么貢獻。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破解問題鏈。如采用案例法、探究法、情景體驗法等,用多元化的形式引導學生將自己對問題的所感所思所悟展現出來。如針對“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人士是如何愛國的?從哪些方面體現他們的愛國情?”等問題,教師可以引導文學、音樂、美術專業的學生收集愛國人士的詩文、音樂、油畫、雕塑作品等,或闡述作品創作過程,使學生通過生動的文字描述和直觀的作品,體會他們的愛國情;引導歷史、哲學專業的學生通過瀏覽當時的學術論文、時政熱點短評找到問題答案。在問題的引領下,學生能從自身專業出發感受抗日戰爭時期愛國人士的愛國情、報國志。
最后,教師組織各式各樣的課堂活動直面問題鏈。如可以開展馬克思主義經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誦讀、時政熱點解讀、名家導讀馬列經典、創作油畫作品、朗讀經典詩歌、制作微視頻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沉浸式感悟思想政治道理,獲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學習效果,從而使收獲道理與塑造價值相融通。
三、真用:在問題鏈教學法中發揮學生合作探究的主體性
問題鏈教學不僅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且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思政課問題鏈教學中,教師要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方式引導學生真用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把人生理想抱負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聯系起來,使學生立鴻鵠志、做奮斗者。
(一)引導學生關注時政熱點問題,構建問題鏈,在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中學會思辨
國際國內熱點事件是大學生關注的焦點,也是社會輿論的焦點。在思政課中對熱點事件展開深入解讀有利于將思政課道理的內核以科學自主的方式傳播到大學生群體中。問題鏈教學法可以熱點事件為問題鏈的始發點和落腳點,可將其用于課堂導入環節中,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將其用于課后鞏固復習環節,引發學生思考課中所學知識。圍繞時政熱點問題設計問題鏈,有利于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學會思辨。教師引導學生設計時政熱點問題鏈,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學生自覺將關注的熱點事件和思政課道理結合起來,掌握馬克思主義精髓,感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二是學生在小組討論中運用矛盾分析方法抓住熱點事件的關鍵、找準重點、闡明規律,能獲得深刻的學習體驗;三是學生將熱點事件、理論學習和技能提升結合起來,在小組討論中自覺進行聽、說、讀、寫一體化訓練,能有效提升自身綜合能力。
例如,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中,講授新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熱點事件“俄烏戰爭”,并通過小組討論構建具有思辨意義的問題鏈:“俄烏戰爭為何會爆發?”“西方國家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長期以來西方國家的外交戰略是什么?”“中國一直以來推行的外交戰略又是什么?”“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義是什么?”“新時代中國對外工作的根本遵循是什么?”“我國為何堅持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動建設新型國際關系具體內容是什么?”“我們如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學生在設計問題鏈的過程中,將思政課道理與熱點事件結合起來,辨證分析問題,這有利于推動思政課主流思想入腦、入心,極大地提高思政課講道理的實效性。
(二)鼓勵學生內觀成長難題,辨析問題鏈,在合作探究中學會自省
人的成長、成熟、成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引導學生解決自己的成長問題、學會自省,這是教育存在的重要意義。通常觸動心靈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具備溫度的課程才是好的課程。問題鏈教學法可將教學延伸至課外,教師將課內的問題留一部分作為學生課后合作探究和自主學習的內容,讓學生有更多時間在合作探究中內觀自己的成長問題。學生的成長問題是思政課研究的焦點之一,教材中也設置了相關內容,如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領悟人生真諦 把握人生方向”內容。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成長遇到的普遍性困惑,同時結合教材重難點,設置這樣的問題鏈:“何謂人生觀?如何看待我是誰、我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大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遇到困境時我們是前進還是后退或是‘躺平?”“面對家庭破裂、情感失意、人際矛盾等不如意時,我們應該形成怎樣的人生態度?”“我們如何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如何辯證對待人生矛盾、如何成就出彩人生?”教師將這一系列問題拋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合作探究中自主辨析問題、內觀成長問題,從而內化思政課所學道理,樹立高尚的人生追求、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懂得辯證看待人生的困境和矛盾,并立志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傊?,在思政課教學中引導學生辨析問題鏈,可使其思想認知深化、價值境界提升,能夠自覺運用思政道理解決成長問題,讓自己真正成為生命的主人。
(三)指導學生立足社會實踐,領悟問題鏈,在交流研討中確立信仰
問題鏈教學法以問題鏈為載體,有利于教師將思政課講道理的時空從課中延續到課外,從而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打造有意義的活動型思政課堂,在讓學生“行走”的思政課中領悟問題深意,實現時時、刻刻、處處育人。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走進博物館、走進展覽館、走進工業區、走進紀念館、走進革命文物遺址,可以更好地了解英雄人物的故事、了解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了解所在地域的發展現狀、了解改革創新的成果等,從實踐的視角深入認識中華文明史、社會主義史、中國共產黨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改革開放實踐史、地區建設史等,具體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以及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由此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認同感。完成社會實踐后學生開展研討匯報,自覺表達所見所聞、所思所悟,能進一步增強其對思政課道理的理解。如講到“鄧小平理論”這一專題內容時,學生出現這樣的疑問:“鄧小平為何能引領中華兒女進行富有成效的改革開放?”面對學生的疑惑,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鄧小平紀念館、走進數字化展廳,開展相關實踐活動,深刻感悟人物的價值信仰,進行相關問題的研討,最終形成多元化的社會實踐成果。教師可以在點評、分析環節引導學生認識這樣的道理:當遇到生活、學習和工作中的難題時,要以問題為導向、用問題鏈的方法找到主要矛盾和核心問題,以科學理論為武器,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的方法論,層層遞進剖析問題,最終使學生樹立目標、堅定信仰。
問題鏈教學法是提升高校思政課講道理實效性的重要方法。在高校思政課問題鏈教學中直面學生思想困惑點,發揮教師在課堂教學的主導性,發揮學生在合作探究的主體性,讓學生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思政課道理,能夠提升思政課講道理的實效性,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馮秀軍.用“問題鏈”打造含金量高、獲得感強的思政課[J].中國高等教育,2017(11).
[4]盧迎春.運用問題鏈教學激活思想政治理論課生命力的探索與實踐[J].北京教育(德育),2021(10).
[5]李江靜.問題辨析是思政課講道理的重要方式[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2(8).
[6]孫遜.高校思政課主導性問題教學模式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3(2).
[7]冷浩然,唐志龍,羅劍明.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哲學問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注:本文系2021年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問題鏈教學法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的運用研究”(GXGZJG2021B06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溫靜(1989— ),廣西金秀人,法學碩士,講師,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