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應霞,蘇應兵
1.湖北省農村科技人才辦公室,武漢 430070;2.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湖北荊州 434025
稻田養蝦是江漢平原地區落實湖北省“雙水雙綠”農業重大發展戰略,實現鄉村振興,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升糧食生產安全水平的重要舉措[1]。然而,近年來隨著蝦稻面積的急速擴大,稻田養蝦因成本高,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從而效益低甚至出現大量虧損,對稻田養蝦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還嚴重沖擊到“雙水雙綠”工程農業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降低蝦稻生產成本,提升種養效益,成為稻田養蝦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2]。因此,課題組開展了稻田小龍蝦生態養殖與傳統人工養殖的比較試驗,探索稻田養蝦的科學模式[3]。
為了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和科學性,從2020—2022 年每年的2—4 月連續3 年開展試驗,并獲得客觀數據,進行比較分析。
本試驗分別在湖北省公安縣、監利市、洪湖市和潛江市進行;水稻品種為黃花粘、隆兩優系;小龍蝦品種為克氏原螯蝦、紅螯蝦(表1)。

表1 試驗基本情況
分別在潛江市、監利市、洪湖市和公安縣4個市(縣)選擇自愿參加試驗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進行稻田生態養蝦與傳統人工養蝦試驗。分別記錄好生產技術、生產過程,最后對經濟效益、生態效益進行比較。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的經濟效益[4-6],主要是因為養殖成本的不同、產品收益的不同。因此,本研究重點從人工成本、機械成本、小龍蝦收益、稻谷的收益來考察,核算出最終收益的差異。
本試驗目的是為了明確稻田小龍蝦生態養殖與傳統人工養殖的效果是否有顯著性區別,為此,先介紹2種養殖模式的本質區別。
1)稻田小龍蝦生態養殖模式。這種模式最根本的特征有3 點:一是對稻田周邊的改造和要求。稻田小龍蝦生態養殖模式充分利用稻田的自然資源稟賦,依照稻田形狀來進行種植和養殖,并且稻田周邊不必專門挖溝、起垅,一切順其自然。二是小龍蝦的主要飼料來源。以水稻秸稈為主要飼料,每年在收割水稻時,只收割稻穗部分,90%的水稻秸稈留在稻田,撒上一定量的芽孢桿菌,充分軟化水稻秸稈后,供小龍蝦食用。在水稻秸稈被小龍蝦食用完后,可以適當施以人工飼料。三是稻田殺菌消毒處理。稻田小龍蝦生態養殖模式不用專門改底解毒,只用在日常管理中根據具體情況使用過氧化氯、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進行1~2 次殺菌消毒。
2)稻田小龍蝦人工傳統養殖模式。這種模式和生態養殖模式比較最根本的不同有3 點:一是稻田周邊深挖田溝。傳統人工養殖必須對稻田進行改造,在稻田周邊挖溝(寬1.5 m、深2.0 m),溝邊起垅,垅寬2~3 m。二是小龍蝦的主要飼料來源。以田埂邊種植青草和人工投放合成飼料為主要飼料,還要適當補充化肥,一般施尿素2.3~5.0 kg/hm2,使其水質保持一定的肥度。三是稻田殺菌消毒處理。傳統人工養殖模式放苗前,必須用藥專門進行水體改底解毒,在養殖過程中還要根據具體情況,使用過氧化氯、過硫酸氫鉀復合鹽進行5~7次殺菌消毒。
稻田基礎管理內容很多,生態養殖和傳統養殖的主要區別在于蝦苗的放苗時間、飼料的使用和防疫用藥3個方面。
1)小龍蝦的放苗時間。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和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在苗種投放的時間上有所不同,總體上生態養殖比傳統人工養殖放苗時間要稍早(一般早5~15 d),根據天氣情況,個別年份也可能會相同。選擇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第1年必須放足蝦苗,以后每年小龍蝦可以自然繁殖,但當小龍蝦苗不足量時,也可以適當補充小龍蝦苗,具體放(補)苗時間見表2。

表2 養殖技術情況 月/日
2)飼料的使用。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因為養殖的理念不同,一般選用具有生態綠色特點的飼料。本研究主要選用的是由北京天富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天富來營養料,湖北莊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莊康生物有機肥,潛江市潛滿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滿倉牌飼料以及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黃腐酸鉀營養料。稻田傳統養殖小龍蝦選用的是專用飼料,包括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用飼料、通威飼料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用飼料、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用飼料、武漢正大水產有限公司生產的專用飼料。
3)防疫用藥。生態養殖和傳統養殖在防疫用藥上大有不同,生態養殖由于水體和土壤比較干凈,第1 次用生石灰消毒后不用再進行改底解毒的處理;而傳統人工養殖由于每年需要用大量的防疫藥品,水體和土壤中會殘存各種毒素,因此,需要對水體和土壤進行改底解毒處理。一般用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維可多液態預混合藥劑。
稻田養殖小龍蝦有幾個關鍵的管理環節,一般包括:起蝦時間、插秧時間、稻谷收割時間。抓住這幾個關鍵環節,即抓住季節,不誤農時,也搶抓市場,提高產品的競爭力,從而節約生產成本(表3)。

表3 田間管理情況 月/日
1)起蝦時間。起蝦時間一般與放苗時間、當地氣溫密切相關,在江漢平原地區一般在3 月8 日至4 月15 日,正常情況下生態養殖小龍蝦主要以水稻秸稈為食料,加上放苗時間也略早,所以生長得要快一些。因此,一般情況下起商品蝦的時間早3~5 d。
2)插秧時間。一般是根據當地當年育秧的具體情況、插秧機械的安排等來確定,在江漢平原地區一般在6 月10—28 日進行,具體時間根據稻田的準備情況而定。
3)稻谷收割時間。稻谷收割時間與稻谷品種的成熟期密切相關,在江漢平原地區一般在9月20—31日。從收割時間來看,生態養殖與傳統養殖并無明顯差異,主要根據田間管理的具體措施而定。
1)生產成本比較。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的成本主要體現在人工成本和機械成本。通過4個試驗點3 年試驗的統計數據來分析(表4),生態養殖模式成本普遍低于傳統人工養殖模式,每年因勞動力供需情況不同、天氣情況存在差異等,具體成本有差異。

表4 經濟效益比較 元/hm2
①人工成本:生態養殖模式人工成本平均為2 113.5 元/hm2,傳統人工養殖模式人工成本平均為2 538.0 元/hm2,相比較,生態養殖模式比傳統人工養殖模式在人工成本上低424.5 元/hm2。
②機械成本:生態養殖模式機械成本平均為4 900.5 元/hm2,傳統人工養殖模式機械成本平均為6 412.5 元/hm2,相比較,生態養殖模式比傳統人工養殖模式在機械成本上低1 512.0元/hm2。
2)產品收益比較。產品收益分為小龍蝦收益和稻谷收益。通過4 個試驗點3 年試驗的統計數據來分析,生態養殖模式收益普遍高于傳統人工養殖模式[7],每個試驗點每年因為天氣、小龍蝦市場競爭及銷售渠道不同,有所差異。
①小龍蝦收益:稻田生態養殖模式下,小龍蝦收益平均為85 624.5 元/hm2;稻田傳統人工養殖模式下,小龍蝦收益平均為71 125.5 元/hm2。相比較,稻田生態養殖模式比稻田傳統人工養殖模式收益高14 499.0元/hm2。
②稻谷收益:稻田生態養殖模式下,稻谷收益平均為23 224.5 元/hm2;稻田傳統人工養殖模式下,稻谷收益平均為22 912.5 元/hm2。相比較,稻田生態養殖模式比稻田傳統人工養殖模式收益高312.0元/hm2,基本持平。
3)凈收益比較。稻田生態養殖模式下,稻田凈收益平均為78 285 元/hm2;稻田傳統人工養殖模式下,稻田凈收益平均為51 225元/hm2。相比較,稻田生態養殖模式比稻田傳統人工養殖模式凈收益高27 060元/hm2。
為了比較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和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對水生態環境的影響[8],研究時間為每年起蝦后10 d 左右,一般在4 月10-20 日,每個試驗點取生態養殖小龍蝦稻田水、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稻田水和周邊河水,對3 個水樣進行COD、NH4+-N、TP 和TN 檢測,河水作為對照組,對比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和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對水污染的區別[9](表5)。

表5 生態效益比較 mg/L
1)化學需氧量(COD)是水體受有機物污染嚴重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該指標越大說明水體受有機物污染的程度越嚴重。該指標的化驗結果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化學需氧量(COD)平均為19.05 mg/L,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化學需氧量(COD)平均為26.87 mg/L,相比較,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COD 比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COD 高7.82 mg/L;生態養殖模式、傳統養殖模式COD 分別比對照組河水COD 高4.60、12.42 mg/L。說明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水受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污染較輕,更接近于河水,而稻田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水受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污染較重。
2)銨態氮(NH4+-N)是反映稻田富營養化程度的指標之一,該指標越大說明水體富營養化銨態氮污染越嚴重。該指標的化驗結果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NH4+-N 平均含量為0.31 mg/L,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下水體NH4+-N平均為3.05 mg/L,相比較,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NH4+-N比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水體NH4+-N含量要高2.74 mg/L;生態養殖模式、傳統養殖模式NH4+-N分別比對照組河水NH4+-N高0.13、2.87 mg/L。說明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有輕微NH4+-N富營養化污染,而稻田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NH4+-N 富營養化污染程度相對較重。
3)總磷(TP)是反映稻田富營養化程度的指標之一,該指標越大說明水體富營養化磷污染越嚴重。該指標的化驗結果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TP平均含量為0.04 mg/L,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下水體TP平均含量為0.21 mg/L,相比較,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比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水體總磷TP 含量高0.17 mg/L;生態養殖模式、傳統養殖模式TP 含量分別比對照組河水高0.03、0.20 mg/L。說明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有輕微磷富營養化污染,而稻田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總磷富營養化污染程度相對較重。
4)總氮(TN)是水中各種形態無機和有機氮的總量,是衡量水質的重要指標之一。該指標的化驗結果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TN 平均含量為1.85 mg/L,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下水體TN平均含量為9.11 mg/L,相比較,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比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水體TN 含量高7.26 mg/L。生態養殖模式、傳統養殖模式TN 含量分別比對照組河水高1.29、8.55 mg/L。說明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有輕微總氮富營養化污染,而稻田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下,稻田水體總氮富營養化污染程度相對較重。
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相比于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10],主要源于以下3 個方面。
1)稻田生態養殖比傳統人工養殖有效利用面積更大[11]。因為在傳統人工養殖模式下,稻田四周要挖深水溝,還要起寬垅,一般會占用30%左右的有效面積。而生態養殖模式下,既不用挖深溝,也不用起寬垅,這樣就增大了30%左右的有效種養面積。而有效面積不僅直接涉及到水稻種植的株數,也涉及到小龍蝦的數量,從而可以提升小龍蝦的產量,進而提升稻田水稻和小龍蝦的產值。
2)稻田生態養殖比傳統人工養殖的人工成本、機械成本更低。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在施藥、施肥上,比傳統人工養殖次數少很多,因此,可以節省大量的勞動力。而現在農村人工成本基本維持在200元/d,同時,傳統人工養殖模式下還要挖溝、每年清理溝渠等都會增加機械成本。因此,稻田生態養殖模式比傳統人工養殖模式,在人工成本、機械成本方面更具有優勢。
3)稻田生態養殖比傳統人工養殖用藥、施肥和施用生物調節劑更節儉[12-13]。由于在生態養殖模式下,小龍蝦以水稻秸稈、水草為主要食料,可以節省大量人工飼料、生物肥和生物調節劑,從而顯著節省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比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具有顯著的生態效益,主要源于以下3個方面。
1)在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小龍蝦以水稻秸稈、水草為主要食料,減少了生物肥料、生物調節劑的使用,而生物肥料、生物調節劑主要有效成分為氮、磷,在小龍蝦收獲后,水中殘留的氮、磷會增加水體富營養化程度,成為水體的污染物。加上一些生物肥料、生物調節劑不可避免地含有抗生素、重金屬等有害物質,也會增加對水體的污染程度。因此,生態養殖小龍蝦后的稻田水體和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的水體相比較,更加清潔環保[14]。
2)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在小龍蝦養殖環節基本不使用機械。而在傳統人工養殖環節,施用生物肥、生物調節劑都可能用到機械,機械的使用也會增加對水體的污染。
3)在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下,不需要改底解毒,而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必然進行改底解毒,改底解毒使用的化學藥劑也會存在殘留,從而增加對水體的污染。
1)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相比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具有穩定顯著的經濟效益。2020—2022 年,潛江、洪湖、監利、公安4 個市(縣)試驗數據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比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具有穩定顯著的經濟效益,凈收益高27 060 元/hm2。
2)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相比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水體更清潔。2020—2022 年,潛江、洪湖、監利、公安4 個市(縣)試驗數據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與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相比,化學需氧量低7.82 mg/L,表明在生態養殖模式下水體更清潔。
3)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相比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程度更低。2020—2022 年,潛江、洪湖、監利、公安4 個市(縣)試驗數據顯示,稻田生態養殖小龍蝦模式與傳統人工養殖小龍蝦模式相比,水體NH4+-N 含量低2.74 mg/L,水體TP 含量低0.17 mg/L,水體TN 含量低7.26 mg/L。表明在生態養殖模式下,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程度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