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武 張潤紅
(呂梁學院 山西呂梁 033000)
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是一種以問題貫穿銜接整個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1],PBL教學法能明顯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2],可能會導致學生不能系統性地掌握基礎知識[3]。TBL(Team Based Learning)是在PBL 教學法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TBL 教學法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及溝通交流能力的培養[4],但對課程中重點和難點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廣度,可能使學生不能完全掌握課程的內容[3]。CBL(Case-based Learning)是以案例為基礎的討論式教學法,CBL教學法具有真實性、典型性、針對性、完整性、問題性和時代性等特征[4],但CBL教學法對教師要求很高,頻繁開展CBL教學,有可能因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5]。3 種方法各有優缺點,本文試圖將PBL+CBL+TBL 融合教學法應用到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本文以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在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的應用為研究對象。隨機選取呂梁學院2022—2023第二學期大學體育(三)羽毛球選項課兩個班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實驗班共46 人,其中男生21人,女生25人;對照班共46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22人。實驗班采用PBL+TBL+CBL融合教學法,對照班采用傳統教學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本文以PBL、CBL、TBL、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羽毛球等為關鍵詞,通過知網、維普、萬方等數據庫平臺進行文獻的收集,并進行分析與整合,以全面了解相關知識領域以及發展趨勢,確立研究主題。
1.2.2 數理統計法
因變量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時,實驗組和對照組人數均為小樣本,因此,以S-W檢驗為參考標準。組間比較時,兩組數據服從正態分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通過查看萊文方差等同性檢驗P值顯著性,選擇相應的獨立樣本t檢驗顯著性P值。運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對因變量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表示無顯著性差異;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P<0.01,表示有非常顯著性差異,作為判定和比較差異程度的標準。
1.2.3 教學實驗法
(1)實驗時間
實驗時間為2023年3月—7月,授課16周,每周一次大學體育羽毛球選項課,實驗地點為呂梁學院體育館。
(2)實驗目的
旨在探索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應用于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對學生在羽毛球技術水平、專項身體素質等方面產生的影響,分析PBL+TBL+CBL融合教學法在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中的優勢,進而完善高校羽毛球選項課教學模式,為高校教育事業作貢獻。
(3)實驗控制
本研究采用單盲實驗法,為了避免霍桑效應的發生,能讓學生以正常心態參與教學實驗,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均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態下進行教學活動。實驗組采用PBL+CBL+TBL融合教學法教學,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教學,實驗組與對照組均按照學校制定的大學體育羽毛球選項課教學大綱進行教學,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授課教師、教學場地、教學課時與教學進度等方面均保持一致,以確保實驗過程和實驗數據的客觀公正。
(4)實驗過程
傳統教學法流程如圖1 所示,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流程如圖2所示。

圖1 對照組傳統教學法教學流程

圖2 實驗組PBL+TBL+CBL融合教學法教學流程
2.1.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素質差異性比較
實驗前,首先需要對身體素質數據的分布特征進行檢驗,判斷數據是否正態分布,選擇相應的參數或非參數類統計學方法。夏皮洛-威爾克檢驗(S-W)檢驗,是小樣本量(n≤100)時,檢驗樣本量數據是否符合正態分布的一種正態性檢驗方法,適合本研究。身體素質前測結果如表1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3 min跳繩、50 m跑和立定跳遠三項身體素質測試數據S-W正態性檢驗P>0.05,表明身體素質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兩組數據適合進行參數類統計學分析。

表1 實驗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結果的正態性檢驗
為了測試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對學生身體素質的影響,實驗前,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3個項目數據分別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2 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身體素質上無顯著性差異,符合RCT 隨機對照實驗要求,為實驗后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在身體素質上的差異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表2 實驗前兩組學生身體素質對比分析(n=46)
2.1.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素質差異性比較
實驗組采用PBL+TBL+CBL融合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16 周后兩組數據在3 個項目上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如表3 所示。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是以問題為導向、以任務為載體、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體素質雖然貫穿于整個學習活動,但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能用于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帶來的身體素質提升有限。另外,從生理學和訓練學角度來講,身體素質的提高受多方面的影響,僅僅憑借16周的羽毛球教學還不足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身體素質能產生大的影響。所以兩組表現出來的身體素質整體無顯著性差異,與吳麗霞的研究結果并不一致[6],可能是項目不同所導致。

表3 實驗后兩組學生身體素質對比分析(n=46)
2.2.1 實驗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羽毛球技能差異性比較
羽毛球技能前測結果如表4 所示,實驗組和對照組正手發高遠球、正手挑球和反手挑球3 項基本技術測試數據S-W正態性檢驗P>0.05,表明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羽毛球基本技能測試成績數據均服從正態分布,兩組羽毛球技能數據均適合進行參數類統計學分析。

表4 實驗前兩組學生羽毛球技能測試結果的正態性檢驗
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實驗前兩組學生的正手發高遠球、網前正手挑球和網前反手挑球技術成績進行組間比較,如表5所示,兩組學生在羽毛球技能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即實驗前兩組學生羽毛球技能水平一致,符合隨機對照實驗要求,適合進行后續實驗。

表5 實驗前兩組學生羽毛球技能對比分析(n=46)
2.2.2 實驗后,實驗組與對照組羽毛球技能差異性比較
表6結果顯示,16組實驗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3項羽毛球技術均值均高于對照組,且差異均非常顯著(P<0.01),表明實驗后實驗組羽毛球技能成績整體顯著高于對照組。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以階段性問題和案例為指引,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協作探索等環節,符合每個學生客觀實際,能使每個學生更加清晰地找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并通過后續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和案例解析等環節,對技術動作的理解和細節的把控更加充分和完善,進一步強化了對技術動作的掌握,相比傳統的教師講解和示范為主導的教學法,在技術動作的穩定性和規范性方面會表現更好。

表6 實驗后兩組學生羽毛球技能對比分析(n=46)
PBL+TBL+CBL融合教學法對學生3 min跳繩、50 m跑和立定跳遠3個項目成績的影響與傳統教學法相比無明顯差異,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在運用過程中,應多注重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PBL+TBL+CBL 融合教學法在正手發高遠球、網前正手挑球和網前反手挑球3項技術方面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法,比較適用于羽毛球等項群項目的實踐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