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芳 潘文慧
【摘要】 目的 分析人文關懷護理對剖宮產初產婦不良情緒、產后疼痛及產后恢復的影響。方法 選取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200例剖宮產初產婦,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觀察組100例產婦給予人文關懷護理,對照組100例產婦給予常規護理。對比分析2組產婦術后視覺模擬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分、恢復速度(泌乳時間、初次下床時間和初次排氣時間)以及焦慮抑郁情緒的差異。結果 觀察組術后24 h、3 d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初次下床時間、初次排氣時間和泌乳時間均較對照組短,產后24 h和出院前的漢密爾頓得分均較對照組低,上述各指標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人文關懷護理能夠顯著緩解剖宮產分娩初產婦不良情緒,降低疼痛感,促進患者快速恢復。
【關鍵詞】 人文關懷護理;剖宮產;初產婦;不良情緒;疼痛感;恢復速度
中圖分類號:R473?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721(2023)36-009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36.033
剖宮產是目前臨床中存在嚴重合并癥、并發癥、難產等癥狀的孕婦分娩的主要方法,在降低產婦病死率和并發癥發生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1]。初產婦在剖宮產術中及術后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生理和心理應激反應,這些應激反應可擾亂產婦的神經-內分泌功能,影響產婦的呼吸、血壓和心率等,給手術以及產后早期恢復等造成不利影響[2-3]。剖宮產后客觀存在的疼痛會影響產婦預后,在不良心理應激反應的刺激下可加劇產婦疼痛感,延緩產婦預后。常規護理是以護理人員為主的護理模式,護理人員負責向患者及其家屬提供護理操作,護理內容主要圍繞患者疾病開展,患者被動接受護理操作,護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人文關懷護理是臨床中新型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能夠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舒適的護理,進而起到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改善護理體驗并促進產婦預后的效果。近年來,人文關懷護理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取得滿意效果。本研究選取了200例剖宮產產婦,探討人文關懷護理模式對剖宮產分娩初產婦不良情緒、產后疼痛以及產后恢復速度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醫院收治的200例剖宮產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100例。對照組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28.47±2.03)歲;體質量指數17~26 kg/m2,平均(21.03±0.95)kg/m2;孕周38~41周,平均(39.47±0.27)周;學歷,初中及以下38例,高中或中專中職38例,大專及以上24例。觀察組產婦年齡22~38歲,平均(28.12±1.23)歲;孕周39~41周,平均(39.51±0.27)周;體質量指數17~27 kg/m2,平均(21.08±0.98)kg/m2;學歷,初中及以下37例,高中或中專中職40例,大專及以上23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惠州市第一婦幼保健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實施。
納入標準:足月且單胎妊娠;認知功能正常,不存在身體其他方面的疾??;胎兒預估體質量2.5~3.5 kg;臨床資料完整準確;產婦及其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存在語言功能、視聽功能或者凝血功能障礙者;心、腎、肝等臟器官功能障礙者;有精神病史者;拒絕簽署知情同意書者;經產婦或者正在參與臨床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產婦入院后,向產婦及其家屬介紹病房環境,說明入住注意事項,指導產婦遵醫囑完成相應的產前檢查,聽取產婦及其家屬對分娩的看法與意見,耐心說明建議剖宮產分娩的原因、醫學依據(如衛生主管部門關于剖宮產的指征建議等),征得產婦及其家屬同意后安排剖宮產術時間。術后常規監測并進行術后健康教育,如術后飲食指導、預后注意事項、新生兒喂養等,對疼痛難耐者,遵醫囑予以止痛。產婦符合出院指征后,予以出院。出院當天,詳細告知出院后注意事項,如禁盆浴、禁性生活、禁進食刺激食物等,并囑有異常時及時到醫院檢查及按期復查等[4]。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護理。成立人文關懷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產科醫生、護士、心理咨詢師、營養師與康復指導師等。產科主任與護士長擔任組長,全面負責小組工作。心理咨詢師、營養師與康復指導師分別負責心理干預方案、營養方案與康復方案的制定、評估,并在各自專業范圍內承擔護士技能培訓工作。護士負責護理工作的具體實施。產婦入院后,組織醫師、護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對產婦身體情況、營養狀況、心理狀態等進行全面評估,根據產婦不同情況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個體化護理方案,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和環境護理。在剖宮產手術前,護理人員以積極的態度主動與產婦進行溝通交流,在取得產婦信任的基礎上了解產婦的情緒變化以及心理狀態,對產婦及其家屬進行術后疼痛、早期下床活動等相關知識健康教育,對產婦術后的環境進行護理,包括嚴格消毒處理、保持床褥干凈整潔等,注意產婦術后合理搭配飲食、清淡飲食[5]。要求家屬給予產婦關愛,盡可能地陪伴產婦,減輕產婦的焦慮、抑郁、緊張等情緒,積極促進母嬰早接觸,激發產婦母愛意識。指導家屬與產婦情感交流,如家屬與產婦雙方暢想新生兒與家庭美好未來,雙方考慮新生兒的姓名等,轉移產婦對產后疼痛等不良刺激的注意,激發產婦積極情緒。鼓勵產婦,與產婦在新生兒喂養、產后恢復等方面進行交流[6]。出院當天,邀請產婦加入產后恢復交流微信群,產婦及其家屬可以通過微信群向群內醫師、護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及康復師等請教諸如新生兒喂養、營養指導等專業問題,產婦與產婦、產婦家屬與產婦家屬也可以相互之間開展經驗交流等。
1.3 觀察指標 (1)術后VAS評分。通過VAS法評價2組產婦產后24 h、3 d的疼痛程度,使用長約10 cm的游動標尺,一面標有10個刻度,兩端分別為0分和10分,0分表示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得分越高表明產婦疼痛越嚴重[7]。(2)術后恢復時間。術后恢復時間為胎兒成功分娩出到產婦自覺出現乳脹且輕壓有乳汁溢出的時間。所有產婦在成功分娩后,記錄泌乳開始時間[8],記錄產婦初次下床時間和排氣時間。(3)焦慮評分。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價產婦產后焦慮情況[9]。漢密爾頓焦慮量表共計14項,分數>29分表明產婦有嚴重焦慮的可能性,21~29分表明產婦肯定有明顯焦慮,14~21分表明產婦肯定有焦慮,7~14分表明產婦可能有焦慮,分數<7分可排除焦慮的可能性。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產婦術后VAS評分對比 觀察組術后24 h、3 d的VAS評分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產婦術后恢復速度對比 2組產婦術后各項指標對比,觀察組初次下床時間、初次排氣時間以及泌乳時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產婦焦慮情況對比 2組產婦產前焦慮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產婦產后24 h和出院前的焦慮評分對比,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中初產婦因缺乏經驗及對分娩相關認知不足,產前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剖宮產手術屬于一種強烈的應激源,故擇期剖宮產產婦不僅要承受宮縮陣痛,還需承受術前失眠、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這降低了產婦分娩體驗,延緩了產婦預后,嚴重者還會在產后患心理疾病[10]。研究顯示,產婦在妊娠期就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情緒,且在分娩階段明顯加重。剖宮產術前負性情緒會增加產婦的疼痛敏感性,導致產婦產后疼痛感增加,不利于產婦盡早恢復,因此對行剖宮產的初產婦給予針對性護理干預具有重要臨床意義。近年來,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童重癥監護病房、兒科、婦產科、腫瘤內科等多個科室中得到廣泛應用。人文關懷護理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為中心,通過為患者提供優質、高效、舒適的護理,進而起到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改善護理體驗并促進產婦預后的作用。
剖宮產術后產婦因切口疼痛加重了生理不適度,從而引起情緒波動,增加負性情緒,因此剖宮產后降低產婦疼痛感及減少負性情緒在臨床中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術后24 h、3 d的VAS評分以及產后24 h和出院前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這與倪文瓊等[10]的研究結果相近,說明相較于常規護理干預,人文關懷護理可以顯著減輕剖宮產初產婦術后疼痛程度及負性情緒。人文關懷護理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以產婦為中心,對產婦術后身體情況以及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及時了解產婦心理狀態以及身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護理方案,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環境護理等,不僅加深了產婦對術后疼痛的認知,還可提高產婦自信心,減輕產婦負性情緒,提高疼痛閾值,從而緩解產婦術后疼痛程度。
剖宮產后產婦受到麻醉、手術創傷、牽拉等因素的影響,胃腸蠕動減弱,正常胃腸功能受到影響,術后長時間臥床以及手術切口的疼痛感也會引發腹部脹痛、排氣、排便功能障礙等問題。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初次下床時間、初次排氣時間以及泌乳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說明人文關懷護理可加快剖宮產初產婦術后恢復。人文關懷護理不僅重視產婦生理護理,指導產婦早期下床活動以及疼痛干預等,縮短恢復時間,還注重產婦心理護理,提高產婦依從性,調動產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上所述,人文關懷護理能顯著緩解剖宮產分娩初產婦的負性情緒,降低疼痛感,促進產婦快速恢復,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LUNDSTR?魻M L G,AASA U,ZHANG Y,et al.Health care in light of different theories of health-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integrating a social humanistic perspective into health care[J].J Integr Med,2019,17(5):321-327.
[2] 李玉芹,欒曉嶸,李秀英,等.臨床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知信行評估體系的構建[J].中華勞動衛生職業病雜志,2020,38(6):470-472.
[3] DENG J,LEI L,ZHANG H L,et al.The current statu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umanistic care ability among a group of medical professionals in western China[J].Technol Health Care,2019,27(2):195-208.
[4] 裴淑娟,楊余,孫丹.剖宮產產婦實施規范化健康教育后母乳喂養情況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18,33(14):3286-?3288.
[5] 楊勝晗,王倩,田玲.自由體位分娩對產婦產痛、分娩控制感、母嬰結局及盆底肌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21,44(2):168-174.
[6] SLADE P,WETST H,THOMSON G,et al.STRAWB2 (Stress and Wellbeing After Childbirth):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of targeted self-help materials to prevent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following childbirth[J].BJOG,2020,127(7):886-896.
[7] SANDOZ V,DEFORGES C,STUIJFZAND S,et al.Improving mental health and physiological stress responses in mothers following traumatic childbirth and in their infants: study protocol for the Swiss TrAumatic biRth Trial(START)[J].BMJ Open,2019,9(12):e032469.
[8] 諶外華,羅喜梅,彭琴,等.綜合護理模式對初產婦妊娠結局及泌乳功能的影響[J].中國民康醫學,2019,31(21):160- 162.
[9] TAHERI M,TAKIAN A,TAGHIZADEH Z,et al.Creating a positive perception of childbirth experienc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enatal and intrapartum interventions[J].Reprod Health,2018,15(1):73-77.
[10] 倪文瓊,劉雁梅.人文關懷對產婦產后疼痛及預后生命質量的影響分析及護理[J].中外醫療,2018,37(35):134-136.
(收稿日期:2023-11-01)
作者簡介:潘文芳,女,本科,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