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 金千 屠心祎


[摘 要]全面預算管理貫穿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各個環節,為公立醫院高質量運行提供有力支撐,是提高醫院資源利用效率的前提。本文分析某口腔專科醫院原有設備預算存在的問題和預算管理中的難點,提出建設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設備預算的全程管控,旨在進一步推進醫院實現戰略落地、規避運營風險。
[關鍵詞]設備預算;全面預算管理;精細化管理;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1.017
[中圖分類號]F810.6;F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1-0054-05
0? ? ?引 言
近年來,國家對醫院的管控力度增大,醫療服務業競爭日益激烈,這些壓力推動公立醫院向精細化管理模式過渡[1]。精細化管理要求醫院進一步推動自身管理模式和運營方式的轉變,而其中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控制費用支出。2020年6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啟動了“公立醫療機構經濟管理年”活動,要求公立醫院貫徹中央“過緊日子”的有關精神,建立健全經濟管理制度,強化預算執行剛性,合理控制運行成本,有效開展費用支出。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先后發布文件,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公立醫院開展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其中“精細化管理”被作為關鍵詞重點強調。
1? ? ?現實困境——原有設備預算存在的問題
醫療設備管理是醫院日常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在公立醫院的資產構成中,固定資產占較大比重,在醫院的醫教研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且醫院的大型設備具有價值高、回收期長的特征。因此,做好醫院設備預算管理對醫院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1.1? ?設備預算編制規范性不夠
醫院一直以來都很重視設備的采購管理,包括前期制訂預算計劃,為采購建立相關約束機制,但管控效果依舊欠佳,究其根本,是在編制設備預算時缺少對預算規劃標準的控制。參與預算編制的各科室預算計劃填報不及時,金額填報不準確,并且醫院未要求科室詳細列明采購原因及設備的預期效益實現方式,因此后期的監督和管理工作較難開展。
1.2? ?設備預算執行剛性不足
年初預算的準確性不能保證,對應性較差,普遍存在年度中期預算調整的現象,預算執行的剛性不夠。在設備預算執行的過程中,很多項目的實際情況與預算計劃有所出入,需要依靠調整預算來實現,預算執行的隨意性較大,預算計劃對于后期的執行并沒有起到有力的約束作用。
1.3? ?設備預算評估有效性差
醫院沒有建立全面的設備預算管理體系,對于設備預算,重編制輕執行,僅對預算完成情況及其差異進行分析,沒有考慮資金使用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缺少預算執行的評估工作環節,不考核各科室預算執行的實際效果,沒有出臺相應的懲戒措施,也不和各科室的目標責任掛鉤,缺少設備預算的績效管理制度。一些業務部門雖然參與了編制,但由于缺少與財務部門的雙向溝通,所以原有的設備預算缺乏統籌協調,業務部門購置設備大多是為了增加收入、服務于更多患者,而財務部門大多會從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出發來考慮購置設備的必要性。各部門設備預算的目標不同,因此導致醫院年度預算的目標與醫院長期的戰略目標存在偏差[2]。
1.4? ?設備預算信息化建設落后
當前的設備預算全流程依舊停留在手工階段,設備申購仍舊使用紙質表單,給預算的執行統計造成了困難,預算的申報下達采用電子表格形式,也不便于后期預算控制及查詢。這種完全通過人工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的管理模式增加了財務人員的工作壓力,也降低了設備預算管理的效率。
2? ? ?管理優化——建設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
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總體目標為:以醫院戰略為指導,將戰略規劃、年度目標納入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預算管理信息系統與其他業務信息系統之間能夠進行數據傳遞,實現信息共享;系統可以對預算的控制、分析和考核提供實時反饋和預警;推行全覆蓋、全流程、全員參與的全面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
近年來,醫院對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建設升級,實現了對設備預算的全流程管控,即基于預算系統控制,通過“預算申報—預算下達—采購申請—采購執行—采購合同—采購報銷—執行分析”的閉環流程,推進設備預算的精細化管理(參見圖1)。
下面本文從幾個關鍵環節來闡述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對設備預算的管控作用。
2.1? ?預算填報與編制
預算填報是設備預算管理的第一步驟,醫院各部門按照科室的業務需要以及未來發展規劃,結合在用設備的具體情況提出設備配置申請。預算是以數量和金額的形式反映未來特定時期內可能發生的具體計劃[3],因此,預算填報時,各科室需要在系統中填寫設備的購置類型、資產類別、資產名稱、規格型號、經費類型、數量、單價等內容,對從未買過的以及單價超過10萬元的設備,必須附上說明,主要包括現有設備的資源狀況、使用情況、設備的預期效益及績效考核指標,這些是對該項采購合理性、可行性進一步分析的依據。科室填報的設備預算需由科室負責人審核同意后提交至財務部,進行后續預算評審。
預算編制是預算管理中耗費大量人力財力的工作,也是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中的起點[4]。預算系統的上線幫助財務預算編制人員擺脫了過去預算編制的冗繁性,簡化了工作流程,同時還可借助系統強大的數據運算能力對比歷史數據,通過邏輯聯系功能建立預算報表、預算項目之間的聯動關系,提高預算報表的編制效率和編制質量。
2.2? ?預算審批與下達
對于通過預算填報形成的設備預算草稿,財務部會先根據各科室以前年度的預算執行情況,結合醫院實際需求進行第一輪初篩,做到“量入為出、量力而行”,在保證資金運轉良好的情況下滿足科室發展需要。醫院預算管理委員會對初篩后的預算草案進行審議,審議經院黨政聯席會審批通過。因為很多醫療設備屬于高價值資產,需要投入的資金較大,院黨政聯席會根據醫院長遠發展戰略和預期經濟發展態勢對提交的設備預算按照規定程序進行審核批復,醫院根據批復下達預算數并錄入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落實到具體的預算執行部門,年度預算一經生效,不得隨意變動。
醫院建立了共享的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后,預算的編制及審批實現了“預算填報→預算審核→預算審批下達”的全過程線上管理,改變了原來手工填寫Excel表的預算管理模式,各科室可在平臺上協同工作,實現了預算信息的傳遞、審批和反饋,加快了預算審批下達的速度,提高了設備預算工作的效率。
2.3? ?預算執行與調整
醫院下達的預算具有權威性,是控制醫院日常業務、經濟活動的依據和衡量其合理性的標準,年初醫院下達的預算決定了各科室本年預算內可購置的設備量。
在執行階段,科室在申購預算計劃內的設備時,需要在系統中關聯該項目對應的預算下達數并描述該設備的詳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購置原因、設備用途、購置數量、購置單價或總價等。設備采購申請審批通過后,科室可將申請表交至采購中心,采購中心根據科室需求購置設備。等設備送至科室,完成驗收后,由采購中心將與設備購置相關的各項材料上傳至預算系統中進行報銷。在報銷的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會對設備購置的合規性和真實性進行審核。首先,填寫單據報銷單時,必須關聯該項購置對應的設備采購申請表,保證該項設備是在預算內的;其次,系統會自動識別上傳發票的真實性,并檢查是否存在重復報銷的情況;最后,報銷單會關聯簽訂的購置合同,以便系統跟蹤合同后續的履行情況,實現對采購合同的全流程管理。
年初下達的設備預算一般不予調整,如果確實存在必須采購的情況,科室應向預算管理委員會做出說明,經同意后按規定調整或新增預算,此特殊情況可以在系統中提交應急預算采購申請或者預算調整申請。
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上線,使得設備預算的全流程控制成為可能。根據設備預算設置的預警控制實時檢查預算執行情況,一旦出現超預算、無權限等情況系統會提示并阻止單據提交,實現了設備預算的事前控制。在采購和報銷過程中,系統要求必須關聯對應的預算指標、設備申購單及合同等信息,保證購置流程的合規性,實現了設備預算的事中控制。
2.4? ?預算分析與評估
預算的分析與評估,是確保年度設備預算和醫院發展計劃按時完成的重要因素,是對設備預算編制、審批、執行、調整等各環節工作的一種檢驗,也是總結設備預算管理經驗的依據[5]。
醫院上線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后,可以即時通過科室、經費項目、預算期間等多個維度查詢分析設備預算,提高了預算分析的時效性和靈活性。通過對設備預算數與執行數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差異,逐級穿透,分析差異原因,以便采取必要措施來保證預算目標的順利完成。
預算績效評估也是設備預算管理中相當重要的一環,特別是對于需要投入大量資金的醫療設備項目,預算績效評估的結果是將來預算管理安排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3? ? ?實施效果——落實設備預算的精細化管控
3.1? ?實現設備預算管控一體化
自2020年10月起,醫院采購項目試行線上申請、審批模式,所有采購項目均從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發起,實現設備預算—采購申請—合同控制—采購報銷等一體化管控,嚴格執行預算內采購。設備購置流程如圖2所示。本年度無預算設備一般不允許申購,申購數量及申購金額以本年度預算為限,嚴格執行“無預算不支出,超預算不采購”。經醫院批準的預算一般不予調整,如因醫院事業計劃發生調整等特殊情況需要調整預算,應按照規定的審批流程進行。將申購單和合同作為設備報銷的前提要求,進一步規范設備預算的執行,申購單的引入保證了設備的購置不超過年初的預算下達數,合同的引入實現了對設備從預付款、進度款到尾款的監督和管控。
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將設備預算流程電子化。醫院年度預算確定后,通過預算系統下達設備預算,實現設備項目下達、申購、執行、分析一體化管控,規范了設備預算的全過程管理,嚴格按照審批下達的預算及相關規定執行,加強設備預算執行的監控分析,做好預算的綜合平衡。
醫院要建立預算編制有目的、預算執行有監管、預算完成有評估、評估結果有反饋、反饋成果見成效的全過程預算管理機制。
3.2? ?助力設備預算報銷移動化
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采取了網上報銷的模式,涵蓋了報賬、審核、審批、付款等工作內容,改變了原有手工查驗發票、手工填寫報銷單、領導簽字審批、人工制單的工作模式。
經辦人員可以選擇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將發票、合同等原始憑據拍照上傳,填寫電子報銷單進行報銷。平臺中內嵌的影像管理模塊可以將合同、報賬、財務核算等橫跨預算、核算、結算等環節的原始憑證轉化為電子影像,實現了電子憑證單據和實物管理的結合,推進了移動辦公,提升了財務核算、憑證單據管理的效率。另外,該影像管理模塊與金稅系統關聯,滿足了用戶在線查驗發票真偽、發票重復等業務需求。
網上報銷可以規范單據填寫、提示業務流程,實現辦理過程透明化,辦理方式移動化,為全院提供更加安全、優質、高效的財務核算管理服務。
3.3? ?推進設備預算管理協同化
設備預算的全過程管理覆蓋了各臨床科室、采購中心、審計辦和財務部,各臨床科室在平臺上填報預算、設備申購,采購中心通過平臺審批設備購置申請,審計辦將合同錄入平臺,財務部借助平臺進行報銷審核、財務核算等。信息化手段幫助醫院將預算下達、采購發起、合同執行一體化,形成了適應線上全過程控制的管理體系,將設備預算管理各部門緊密結合,使相關部門通過平臺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有效提高了部門之間的協同效率。
醫院建立了“以收入、成本費用、現金流量為重點內容,以項目管理為主線,以成本控制為基礎,以現金流量控制為核心”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形成了從戰略到績效的閉環管理系統,結合醫院信息化建設規劃建立了預算編制、執行控制、預算分析、預算考核一體化的醫院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
4? ? ?結束語
通過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設備預算管理流程串聯了設備預算下達、采購申請發起、合同執行審批、付款審批等重要節點,完善了貼合信息化控制的系統管理體系,并實現了以下效果。
第一,規范了預算填報的范圍、內容和期限,并嚴格執行“無預算不支出,超預算不采購”,保證了預算下達的準確性。2022年,醫院設備預算執行率達到63.13%,預算調整率僅為7.86%,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來預算執行隨意性大的問題。
第二,基于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摒棄了原有的紙質表單,縮短了設備預算申購、審批、報銷流程的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2022年,醫院各科室預算內設備申購達到370項,采購業務已執行361例,采購合同記錄192個,采購付款審批628條。
第三,實現預算執行的精細化管控,無縫對接業務應用。實現從設備預算,從預算填報、設備申購、網上報銷到合同付款的全過程閉環管理,做到數據記錄和業務發生同步化,并使得設備預算管控公開化與規范化。
第四,通過創新設備預算管理模式,借助信息化技術為預算查詢、分析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手段,加強內部控制,做到過程可追溯、可監控,為醫院管理層做出科學決策打下堅實基礎,推進醫院可持續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喬秀麗.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精細化管理探討[J].財經界,2020(16):117-118.
[2]徐鈴茜.基于業財融合的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模式改進策略[J].中國衛生經濟,2019,38(2):84-87.
[3]施方飚,陸譯,徐軍學,等.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目標管理模式的探索與思考[J].衛生經濟研究,2021(2):76-79.
[4]陳巖,陳亞楠.基于價值鏈的電信企業預算編制優化路徑[J].財會通訊,2016(29):78-80.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規劃財務司.醫療機構財務會計內部控制規定講座[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