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麗妮克爾?托合提麥麥提
(喀什大學,新疆喀什 844000)
語言類型學(linguistic typology)是一種聚集研究和分類各種語言特質的學術領域。在起始階段,其主要用途是在不同語言間進行比對,目的是找出并明確語言的差異,并依照這些考慮和特征進行歸類。[1]據相關文獻梳理發現,前人主要通過語義、詞類定位對現代漢語程度副詞“巨”進行過研究,而且研究較為廣泛,對“巨X”構式從認知構式語法的視角進行系統的研究的還是比較少,從普遍語言共性的角度觀察“巨X”構式就更少,對此,本文以構式語法作為基礎,重點考察“巨X”構式的形式特征、句法功能、語義功能和語用功能,揭示出“巨X”這個構式在類型學范疇中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X”為形容詞性成分
“巨”最初是“大”的意思,“巨”為“大”之意,用作形容詞,通常是放在名詞前,修飾具體的事物。
第一,示意心理狀態的形容詞,像“開心”“煩”“失望”“痛苦”等均可以進入此構式。
第二,描繪人物外貌長相的形容詞,像“漂亮美”“帥”“丑”等詞可以出現在此構式之中。
第三,描述自然天氣或溫度的形容詞,像“冷”“熱”“干”這類形容詞往往也能進入該構式。
第四,描述物體形狀、特性和形態等的描述性詞語,比如“高”“好”“長”“短”“酷”“圓”“慘”“傲嬌”“可愛”及“溫柔”等。
2.“X”為動詞性成分
第一,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像“想”“后悔”“喜歡”“討厭”“羨慕”“心疼”等都可以進入該構式。
第二,能源動詞,表示被修飾成分的程度高,像“巨愿意”“巨能”“巨會”等詞可以進入該構式,但像“巨必須”“巨肯定”“巨恐怕”“巨或許”等詞進不了該構式。
第三,表示“度量”動詞,像“增/減”“升/降”“漲/跌”等詞表示數量的變化。
第四,“巨”可以與動詞“像”進行組合,比如“巨像木頭似的站著”“巨像一只落湯雞”,指像似程度高。
3.“X”為名詞性成分
邢福義(1997)認為,典型名詞進入該格式,表達的不是本義,而是名詞活用為形容詞所臨時被賦予的“異感”意義。[2]本文認為,這里的“異感”意義我們可以理解為促成對話雙方產生共識的特定性質的、顯著有別于其他事物性質的感知意義。
經整理學界內各種搭配名詞活用的觀點,發現能進入“巨+X”格式的名詞主要有以下幾類:
第一,具有特定性質的人物名詞,如:“巨網紅”“巨女人”“巨傻瓜”“巨公主”等,旨在凸顯某種人物具備性別、職業、身份等層面上的區別性特征。
第二,具有形象特征的指物名詞,如:“巨極品”“巨坑”“巨陽光”等,旨在凸顯某種事物所具備的引申義。
第三,表示事物的某種性質或狀態,范疇或關系的抽象名詞,如“巨詩意、巨世故、巨青春、巨傳統、巨規律”等。
經過研究發現,雖然有些名詞性成分能進入該構式,但還有一些構式進不了該構式,比如:一些復合方位名詞、一些時間名詞等等。
4.“X”為短語
第一,動賓短語,“巨”可以和動賓短語搭配,如:“巨顯腰/個兒/瘦/品味”“巨提神/氣質”等。
第二,偏正結構,如:“巨好吃/看/玩/用”“巨無敵可愛/充實/消腫/煩”“巨難講/通關/懂”等。
第三,“巨”還可以接兼語結構,如:“巨招人煩/嫉妒”“巨惹人喜愛/心疼”等。
歸納來說,“巨”這個作為形容詞的修飾詞可以放在名詞、動詞、形容詞以及詞組的前面,與現代漢語中像“極端”“特別”等詞語有類似的作用,用來描述事物的屬性或狀態。“巨X”構式作為程度副詞在年輕人口語和網絡用語中越來越受歡迎。可見“巨X”構式,是對古代漢語中用法的傳承和提升等具有重大意義。
從句法功能的視角看,“巨X”的結構大多作為定語出現,盡管它也可以作為謂語、主語、狀語和補語,但這種情況的出現頻率較作為定語要低。
1.“巨X”構式充當定語,“巨X”作定語的情況是最多的,這個可能是因為“巨”字自身存在形容詞性,與“X”組成“巨X”構式,保留原詞性的可能性比較大。例如:“如此,除了只能灌溉不能排使土地鹽堿化以外,從社會文化上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民掌握不了自己用水的命運,認為它靠不住,違背了農民的社會文化信仰,所以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并沒有取得效果。”(司馬云杰:《文化社會學》)
2.“巨X”充當主語,主要以名詞性成分為主。例如:“巨狼撲到了鐵籠上,它前爪上那鋒利如刀刃的長爪在籠子邊緣上撞得叮當作響。”(BBC語料庫)
3.“巨X”充當謂語,“巨X”往往由謂詞性詞語充當,主要有形容性詞語、動詞詞性詞語等。例如:“耳際除了水聲之外,還有轟然巨響。不一會,海面恢復了平靜,轟然巨響聲也遠去,水上飛機已經飛走了。”(BBC語料庫)
4.“巨X”在句中可以充當狀語。例如:“所有人都巨猖狂地大笑。”(《京華時報》,2005-06-07)
5.“巨X”在句尾還可以充當賓語。例如:“光是微弱的,但在豹子看來,卻像黑暗夜空的一個閃電;金屬聲也是微弱的,豹子卻感到像滾過頭上的巨雷。”(田遨:《魔圈》)
以廣泛應用為基礎的認知構式語法,任何一個看起來常見的構式皆是包含了其獨特的語義和語用特征。盡管“巨X”構式的語義重心在于變量X,但是我們還需將“巨”字的語義意象納入考慮,它是影響這個構式整體含義的關鍵因素。[3]基于語料的研究,“巨X”的全面語義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個要點:
1.表示程度極高、極大義
當“巨”作為形容詞時表達“很大、大”的意思,“巨X”整體意義也表達事物的量大,程度也高。“X”可以表示為抽象事物和具體事物。
①結果欠了一身巨債,弄得終生潦倒,一事無成。(穆欣《韜奮》節錄)
②結果欠了一身大債,弄得終生潦倒,一事無成。
從上面的例句能夠看出來,“巨”可以替換成“大”,語義基本上不會變。但,將“大”替換成“巨”之后,程度義會有所下降,而且主觀色彩也會有所削弱。另外,“巨債”相較于“大債”在人們主觀上的感知更為強烈。換句話說,相對于“大”來說,“巨”的含義更深遠,更大,具有更強的主觀性。
2.表示很、非常、特別義
當“巨”作為程度副詞表示“很、非常、特別”的意思時,“巨X”整體意義也表示對事物的看法與認識的程度高。
①科比與名導詹姆斯卡梅隆合作拍攝《阿凡達2》,電影海報全球獨家發布!|NBA聯賽停擺,許多球星爭相前往海外謀生,而超級球星科比布萊恩特選擇了與名導詹姆斯卡梅隆合作,拍攝史詩級3D巨作電影《阿凡達2》。(BBC語料庫)
②降價巨優惠,真情大回饋。(百度貼吧)
例①“巨作”可解釋為“特別好的作品”,例②“巨優惠”可解釋為“價格非常便宜”,這兩例中的“巨”同為程度副詞,分別表示非常、極的程度。
“巨X”的構式含義不只是蘊含著語義信息,并還蘊含程度的深度、語氣強調、焦點話題等語用意義,這些與構式全部都是相沿成習的關系,是構式本身所具備的功能和表達意義。下面我們要三個方面來探討此構式的語用功能。
1.程度加深功能
張誼生(2000)從認知視角提出,當“巨”這個詞由描述具體物體變為描述抽象事物時,人們的認知也隨之從對具體事物的認知轉為對抽象事物的理解,實際上,這是從一個認知領域過渡到另一個認知領域,同時也呈現出一種語義的虛化特性。[4]與“大”作為形容詞不同,“巨”具有更高的主觀性,因此,更容易成為程度的副詞。因此,“巨X”從表達具體確實的“很大、大”抽象泛化表示程度非常高,從而作程度副詞應用,并且在語用功能上起到程度的加深作用。
如,“之所以如此,除了只能灌溉不能排使土地鹽堿化以外,從社會文化上講,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農民掌握不了自己用水的命運,認為它靠不住,違背了農民的社會文化信仰,所以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并沒有取得效果。”(語料庫在線)
2.凸顯焦點功能
語言具備“主觀性”(subjectivity),以此突顯說話人對命題的感受、評價、態度、強調等。“巨X”構式也敘述了在語言學領域當中一種劇烈的主觀能力。[5]為了表達話題焦點凸顯可以使用新興的“巨X”類詞,“巨X”類詞自己還能夠使用和來突顯程度,“凸顯焦點”的含義即是指,發言者利用特定手段使得待表現的特質的程度大小成為聽者關注的核心,進而實現對程度強度的突出表達。例如:“有個知青名叫依沖的,看中了山坡上一棵大酸棗樹,便利用午休時悄悄提了把斧頭去砍。咣咣咣地,忽然嘩啦啦一聲震天動地巨響,隨之又爆出一聲慘叫。大家急忙奔過去,發現那棵巨大的酸棗樹橫臥在山坡上,樹梢下壓著一個人,正是阿彬。”(BBC語料庫)
從例子可以看出,“巨響”這一詞跟聲音有關,那么看例句前面的“咣咣咣地,忽然嘩啦啦”這些詞可以解釋為這個聲音來自大酸棗樹倒下來的聲音,用這些詞來凸顯聲音特別高;后面的“巨大”也凸顯了大酸棗樹是特別大。
3.語氣強調功能
之所以“巨X”構式能夠在網絡語言中廣泛運用,是因為它有濃厚的主觀色彩,高程度義的修飾詞令說話人的態度更加精確。通常,主觀因素涉及發表者的觀點、信念和情緒等。如沈家煊(2001)所言,“主觀化”是指通過采用特定的語言結構或經歷特定的演變過程來展現這種主觀性。[6]在“巨X”的表達方式中,為了有效地傳遞其語言含義,發表者通過使用“X”來傳達滿意、同意、不滿或貶義的感情,并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場、觀點和情感狀態。[5]例如:
①到底要不要買個雙肩包呢?每次拿個巨厚的書來圖書館就覺得巨煩巨累。(BBC 語料庫)
②土匪妹的豹紋睫毛膏巨好用啊。晚上搶過來。胖子,要不要。一看電話是約下午的,立馬裝出還在睡覺的聲音。(BBC語料庫)
③考試前三分鐘還屁顛屁顛地跑到我這佯裝討論問題,末了來一句我明天早上八點的飛機飛上海!!!殺傷力無窮毆!你妹要開始收包了!巨巨巨煩。(BBC語料庫)
例(1)中用“巨厚”強調書很重的語氣;“巨煩巨累”這兩個詞連著用強調拿著很重的書感覺到又煩躁又累的不滿的消極語氣。例(2)中的“巨好用”用來表示推薦好的化妝品,強調很認可手上的化妝品和高評價的主觀情感。例(3)中“巨巨巨煩”重復三次“巨”字表示對對方行為的極度不滿程度。
當今語言類型學不像之前的類型學一樣只是關注語言的類型特征,也不滿足于只是將語言類型特征進行分類,而是利用多種語言之間的共性和特點來辨別所謂研究對象在社會和語言學領域方面的相互關系,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來建造廣泛使用的語言變異模式。在聚焦于語言的普遍性的過程中,也試圖尋找這種共性成因,同時針對句法功能、語用功能以及語義功能等領域提供有所研究成果。就此而言,不同語群的共異性假設和對其功能性結構的解讀形塑了現代語言類型學的理論框架和基本觀點。
所以,語言類型學的理論,主要是針對不同語種語言類型特性的相異性和相同性及其引發的轉換效應對現代漢語結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支持并且能起到推動的作用。
簡言之,在“巨好吃”“巨累”“巨漂亮”和“巨好玩”這樣的表達中,“巨”被置于動詞和形容詞之前,發揮了副詞的功能。用“巨”來替代“非常”“特別”“很”等用以表示程度的副詞,能更為凸顯表達的深遠程度。[5]這也體現了當代漢語中的一種新的表達進步與創新。這樣可以看出,這種語言表達形式是從古代所傳承下來的,并不是我們現在才創造出來的。盡管我們能在古代漢語中看到“巨”作為程度副詞后接形容詞和動詞形成的“巨X”的構造,但大部分人仍然認為這是“巨X”獨特的表達形式。“巨X”這種新穎的構造在網絡和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也推動了“超”“奇”“極”“頂”等類似“巨”的詞匯的傳播,顯示出語言強大的活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