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萍
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誠信是一切道德標準的根本和基礎,是建設和諧高校的立足點,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品德,更是社會發展和前進的基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誠信對大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至關重要,是影響高等院校人才培養工程順利完成的關鍵,是構建和諧校園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項艱巨的任務。[1]輔導員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學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組織者、實施者、指導者。[2]輔導員應積極發揮教育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樹立誠信品德,形成正確的三觀!
高職生在思想方面存在三個特點:價值尚處于形成階段、自我評價信心不足、價值判斷易受外部影響。進入高職學習階段,學生一直處在校園環境中,社會實踐經歷缺乏,對社會無直接認識,處于間接認識階段,他們的三觀處于形成階段,易受外界不良信息影響。[3]此外,進入高職學習的學生意味著高考失利,被貼上了“失敗者”的標簽,在負面的學習影響下,他們的學習極易出現挫折。[4]最后,高職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經歷等導致他們對社會的判斷缺乏足夠的經驗和依據,因此他們容易出現從眾現象。特別是遇到復雜問題時,由于缺乏方法論指導,有時感性大于理性,對社會熱點問題分析或社會事件判斷極易受到外部影響。因此在這個關鍵期加強高職生誠信教育,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三觀至關重要。
為深入調研高職生的誠信現狀,我們在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209 名學生中開展了誠信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如下:
高職學生作為未來主要的社會勞動力群體,是國家技術技能型復合型人才的接班人,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程度直接受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特別是誠信現狀的影響,同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需要他們去推進。[5]問卷調研結果顯示,5.26%的學生群體認為當前高職生誠信狀況“總體較差,很多同學存在不誠信行為”,77.51%的學生認為“總體一般,個別同學存在不誠信行為”,僅17.22%的學生認為“總體很好,無需擔憂”。對“平時對于老師布置的學習作業,你如何完成?”的問題,有高達31.1%的學生會“參考參考網上和同學的作業”。由此可見,當代高職生總體誠信狀況不太理想,他們還需要不斷提升和磨礪,才能擔負起肩上的重要歷史使命。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人的立身之本。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都希望與誠信之人交往,對失信行為感到不適。調研中78.9%的學生在“在學習,金錢,權力和誠信中,您認為誠信應該排在第幾位?”的問題中認為誠信應該排第一,18.75%的學生認為誠信應該排第二,僅2.34%的學生認為應該排第三。而對“和他人交往時,你是否看重對方的誠信?”的問題,有80.38%的學生選擇“十分看重,是相互交往的前提和保證”,19.62%的學生選擇“比較重視,但不是決定條件”。從調研中可見,當代高職生對誠信的認可度很高,而且也殷切期盼社會營造一個誠信的美好社會環境。
我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有些學生表里不一、知行脫節,在許多問題上存在雙標,對自己放低標準,對他人卻嚴格要求。調研中有77.51%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誠信的人,誠信是人的基本道德,一向嚴格要求自己。22.49%的同學認為:自己基本是一個誠信的人,具體視情況而定。但對“對作弊行為的看法?”的問題,有2.34%的學生認為“無所謂,現在作弊司空見慣,沒什么大驚小怪的”,有5.47%的學生選擇“其他”,有33.59%的學生選擇“不贊成,但也不會制止,是老師的事”,只有58.6%的學生選擇“深惡痛絕,自己決不會作弊,并且會積極舉報”。對“對于畢業生求職簡歷中的修飾現象,你如何看待?”的問題,有1.56%的學生認為:簡歷修飾是被允許的,大家都明白有很多水分,沒什么大不了。對“如果你在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或特困生補助時,你會對家境情況如何填寫?”的問題,有2.34%的學生選擇“基本上照實說,稍微隱瞞”。由此可見,對自身誠信的評估和實際行動存在著偏差的現象普遍存在于高職學生群體中。
誠信是立身之本,對我們非常重要,生活中我們應該將誠信融入日常的行動中,而不是將誠信停留在語言表達上,這是無任何意義的。調研中,對于“你怎么看待約會遲到和借物不還的情況?”的問題,有6.7%的學生選擇“個人性格原因,不計較”,有60.29%的學生選擇“有時候確實是有原因,可以理解”,有33.01%的學生選擇“很生氣,不能理解”。調查顯示,在誠信的認識和踐行方面,高職生存在明顯偏差。
綜上所述,當前高職學生誠信基本情況良好,但也存在一些誠信缺失現象,這些問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代表性,需要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注意和重視!
“促成大學生誠信形成、維持和改變的基本依據是社會環境,大學生的誠信水平很大程度上受社會環境的現實狀況的影響。”[6]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互聯網科技的不斷推進,西方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不斷涌入,各個領域的誠信缺失問題層出不窮,新聞報道中常常出現老賴、假冒偽劣產品、助人為樂反被訛等負面消息,易使人產生“誠信容易吃虧”的誤區。大學生在這樣的社會環境熏陶下,難免受影響。調研中顯示,有22.49%的學生認為對大學生誠信觀念的確立和誠信行為的養成起最大作用的是社會。
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是家庭,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長時間以來中國家庭教育多以智育為主,其他比如德育、體育等方面的教育居其次,甚至被忽略。當代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比較溺愛,對孩子教育缺少理念,從而對現實不良現象的趨從代替了對價值理念的引導。因此當代大學生個性鮮明,思維活躍,遇事慣以自我為中心考慮,缺乏奉獻精神和責任意識,在面對誠信與個人利益沖突時,往往舍信而取利。調研中顯示,有61.24%的學生認為對大學生誠信觀念的確立和誠信行為的養成起最大作用的是家庭。
由于長期的應試教育,學校投入較多精力在學生學業上,對思想教育尤其是誠信教育缺乏,導致很多學生存在“唯分數論”的錯誤認識。入學后誠信教育和管理考核也存在漏洞,沒有建立學生誠信檔案,也沒有嚴格落實不誠信行為懲罰的規定,導致學生產生誠信不重要、無所謂的錯誤認識。調研顯示,16.28%的學生認為學校對大學生誠信觀念的確立和誠信行為的養成起最大作用。
大學生誠信教育,其本質就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上的“引路人”“同路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要為青年學子插上信仰的翅膀,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因此輔導員務必要堅定理想信念,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理論核心來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7]輔導員要孜孜不倦,加強學習,全面提升自身修養,才能教育好學生。
“提高全民族的誠信道德素質是建設誠信社會的基點,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的支撐者和引領者,加強對大學生的誠信教育,對誠信社會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8]在當前時代背景下,高校輔導員應該抓住誠信教育的突破口,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促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廣東生態工程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輔導員團隊自2020 年起以“四個一”誠信主題教育(即開展一次誠信主題講座、舉辦一次誠信主題征文比賽、召開一次誠信主題班會、簽署一份誠信考試承諾書)為抓手,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
1.開展誠信主題講座
為增強學生誠信意識、征信意識、金融風險防范意識等,學院開展了“金融知識校園行”講座活動,邀請了銀行業務經理為同學們講解了金融知識及大學生征信問題。并且輔導員組織了貸款學生誠信還款教育,倡導同學們遵守契約精神,增強法律意識,保持個人良好信用記錄。此外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金融知識、防詐騙、誠信知識線上知識競賽,充分調動了同學們的積極性。調研報告顯示,73.44%的學生認為講座是誠信教育活動中最有效的形式。
2.舉辦誠信主題征文比賽
為提高誠信教育的實效性,引導學生深刻地認識和理解誠信,廣泛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是前提,信息工程學院開展了誠信征文比賽項目。2020 年舉辦了信息工程學院第一屆誠信征文比賽,共有120 名學生參加了本次比賽,最終評選出一等獎1 名、二等獎2 名、三等獎3 名、優秀獎4名。本次活動有效宣傳了社會上的誠信模范和身邊的誠信典型,良好的誠信輿論氛圍在學生群體中得到了有效營造,提升了學生對誠信的理解和認識的深刻性和全面性。
3.各班召開誠信主題班會
大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有效途徑是開展班會活動,同學們彼此能夠共同研討,提高認識,不斷進步,充分把握誠信教育的主動權。信息工程學院根據實際情況,召開誠信主題班會采用分類的方式,廣大學生參與誠信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充分被調動,整體效果較好。
4.發動學生簽署誠信考試承諾書
對契約的重視是法治文明的起點,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必須重視契約的作用。基于此,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每學期起草了學生誠信考試承諾書,包括以下條款:(1)嚴格遵守考試時間,不遲到、不無故曠考;(2)考場內不帶進與考試有關的材料及手機等通信設備;(3)在考場內不準交頭接耳、互打暗號,喧嘩或有其他影響考場秩序的行為,絕不替考,不抄襲他人答案;(4)不在試卷上故意書寫他人姓名、考號;(5)嚴格遵守考場紀律,服從監考人員管理。在考試前一周,倡議學生在輔導員和班主任的共同見證下自愿簽署。目前,大一至大二共有542 名學生簽署了誠信考試承諾書,讓學生上好誠信課,并與他們達成誠信契約。
目前信息工程學院學生考試作弊率降為0,未發生學生考試作弊情況,取得這些成效得力于“四個一”誠信主題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尤其2020 屆以前的學生考試作弊行為較常見。至2021屆開始誠信教育后,考風明顯好轉。困難資助的學生誠信意識不斷增強,立志精神逐漸樹立。誠信主題教育有效地引導貧困學生培養誠實守信的品格,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加強自強自立的精神建設。
“四個一”誠信主題教育活動結構主題還不夠完善,缺乏和家長聯合教育及誠信檔案建立,覆蓋面偏窄,在任課教師參與、輕微失信行為懲戒、誠信檔案規范化管理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和不足。
誠信教育需要學生、家長、全體老師、實習單位、用人單位共同參與,一起努力,并持之以恒,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誠信教育不能只停留于表面形式,走馬觀花,要杜絕假大空,并且需要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尋找學生喜聞樂見的新形式來開展,讓學生的誠信理念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努力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今后,信息工程學院將在學生誠信檔案建立保存、激發學生參與誠信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創新活動內容和形式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探索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