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愛琳
(泰國瑪哈沙拉坎大學,泰國瑪哈沙拉坎 44150)
民族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音樂藝術的關鍵基礎,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兩者間緊密相連。民族文化是音樂藝術的創作元素及靈感來源,音樂藝術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與弘揚。兩者的有效結合,能夠豐富音樂藝術的表現形式、拓展音樂藝術的文化氣息,使其具備濃郁的民族特色和藝術張力。因此,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視角,相關人員在進行音樂藝術創作創新時,應該積極探尋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的有效結合點,仔細剖析、全面整合并合理借鑒民族文化進行音樂藝術創作,進而促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傳承的同時,也推動音樂藝術的高質量發展。
從藝術本質上看,民族文化傳承與音樂藝術之間緊密相連、密不可分。一方面,民族文化是音樂藝術的基礎。音樂藝術對人們音樂素養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及深遠影響,它能夠幫助藝術家實現音樂的創作與創新。但是經過音樂藝術的長時間發展,相關工作者已經完全忘卻探索音樂藝術的本質與起源,這導致音樂藝術創作出現阻礙與瓶頸。而音樂藝術的發展與本源在于各民族人民歷經漫長歲月傳承下來的民族文化。因此,在現代人民進行音樂創作及藝術發展時,應該科學合理借鑒并融入民族文化,以提升現代音樂藝術的表演張力及文化氣息;另一方面,音樂藝術是傳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載體。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這導致我國民族文化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各不相同,通常體現為音樂、繪畫、刺繡、服飾、剪紙和民間小調及戲劇。在其中,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提及民族文化時首先聯想到的就是民歌、民謠、小調及歌曲等音樂藝術形式。可見,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的具體體現,也是民族文化得以傳承與弘揚的重要載體。鑒于此,立足于民族文化視域,在進行音樂藝術創作發展過程中,應該有效融合民族文化音樂相關元素,使音樂作品更具文化氣息與藝術張力,既提升民眾的音樂品味,也使得民族文化得到傳承與弘揚,進而帶動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的長足發展。[1]
立足于現代音樂發展視角,現階段的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大體可分為古典風、現代風、民族風以及時尚風等,隨著國際交流的日益頻繁,歐美風以及日韓風給我國音樂藝術創作及民族文化傳承帶來一定沖擊與影響。盡管我國藝術音樂領域已有部分作詞作曲者借鑒融入民族文化音樂元素,但是在外來文化的沖擊影響下,這類歌曲并沒有引領潮流,反而默默無聞,成為小眾愛好者的首選,這種現象導致音樂藝術與民族文化漸漸脫離;部分音樂藝術作品為迎合時代潮流,在其中加入歐美元素及日韓元素,盡管頗受年輕人喜愛,但也無法成為傳唱經典,名噪一時后便銷聲匿跡。追根溯源,其原因在于音樂藝術作品中缺乏民族文化元素的融入,導致音樂作品缺少藝術根基,無法滿足大眾口味。因此,若想從根本上實現音樂藝術的長足發展與創作創新,使其具備核心競爭力與足夠藝術張力、滿足民眾音樂需求,在其中融入民族文化元素是必不可少的創作手段。而反之,音樂藝術的借鑒能夠促使民族文化得到有效傳承與弘揚,從而實現雙贏局面。
眾所周知,音樂藝術創新與發展的要點在于引發民眾強烈的情感共鳴,通過音樂欣賞的表現形式將音樂藝術的美與魅力充分展示到世人面前,進而升華民眾精神境界、豐富民眾業余生活、滿足民眾審美需求,以提升民眾音樂藝術鑒賞能力及審美品位,增強民眾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我國民族文化豐富多彩,音樂藝術表現形式各不相同,每個人都有著強烈的民族歸屬感,民族文化深深地扎根于各民族骨血間,這就導致融入民族文化特色的音樂藝術極具吸引力,成為藝術體驗的首選內容。由此可見,民族文化是音樂藝術的風向標,是指引各族人民進行音樂鑒賞、藝術品位的重要指導方針。因此,在進行音樂藝術創作發展時,應該充分考慮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合理借鑒相關音樂元素及內容信息,以滿足民眾音樂藝術的審美需求,真正實現音樂藝術作品的價值,進而推動音樂藝術的可持續發展,傳承弘揚民族文化,使其免遭歷史長河湮沒。[2]
針對音樂藝術領域而言,表現形式多樣、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民族文化并無界限與制約沖突,只要對其進行合理搭配以及科學協調,融入樂理巧思,就可以實現音樂藝術的創作創新與長足發展。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的有效融合,能夠充分體現出音樂藝術的美與魅力以及藝術張力,引發民眾與音樂之間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民眾的審美品位以及藝術鑒賞能力,促使人民群眾形成良好的藝術品質和正確的審美觀,強化民眾的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其具備充足核心競爭力屹立世界文化之林而不倒??v觀近年來音樂藝術創作以及音樂藝術發展情況,調查研究表明,現階段音樂藝術創作受西方歐美文化以及東亞日韓文化沖擊與影響,流行音樂以及搖滾音樂等現代音樂占據音樂市場大半江山,導致民族音樂無人問津,不僅嚴重阻礙音樂藝術的多元發展,也使民族文化的發展與傳承受到制約;除此之外,立足于音樂藝術相關高等院校教育教學視角,部分高校所設民族樂曲、傳統戲曲以及民族歌舞等專業占比較低,嚴重制約音樂藝術以及民族文化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的有效融合,不利于兩者的可持續發展。[3]
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視角,現階段的音樂藝術創作過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民族文化對音樂藝術的重要性,深度挖掘、仔細剖析并全面整合兩者間的有效結合點,將民族文化相關元素全方位滲透到音樂藝術創作創新過程中(如東北秧歌及二人轉、云貴山歌、陜北民歌、湘江號子以及民間小調、戲曲戲劇等),進而充分發揮民族文化的藝術魅力,彰顯民族文化的價值內涵,從根本上拓展并豐富現代流行音樂的文化氣息和藝術底蘊,使其具備優越的藝術張力及吸引力,推動音樂藝術的高質量發展,帶動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例如,周杰倫的《霍元甲》一曲中便借鑒融合了我國民族文化中中國風的京腔元素、現代流行元素以及中國武術元素,成為膾炙人口、受到大眾普遍喜愛的優秀音樂藝術作品;《中國寶藏》系列音樂藝術作品則以純音樂的形式,將歷史文化、民族樂器(如二胡、馬頭琴、古箏、琵琶、大鼓等)以及現代流行元素進行有效融合,使音樂作品更具歷史厚重感、文化氛圍感,進而引發聽者強烈的情感共鳴,促使觀眾百聽不厭。由此可見,各類民族文化音樂相關元素的借鑒與融入,能夠從根本上提升音樂藝術作品的文化價值以及表現張力,吸引民眾注意力,促使音樂藝術作品得到傳播與認可。這也說明民族文化的借鑒與應用并不局限于表現形式,樂器、舞蹈以及曲藝等都可以作為民族文化元素與音樂藝術融為一體,進而實現傳承民族文化、發展音樂藝術的理想化預期目標。[4]
我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作為擁有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我國擁有豐富浩瀚、絢爛多彩的民族文化,同樣擁有多種多樣、各不相同的音樂藝術形式。現階段,為切實有效提升音樂藝術核心競爭力、使其免受外來文化沖擊與影響,在進行音樂藝術創的創新過程中,應該充分融入民族文化元素,以提升其自身藝術張力、文化內涵以及音樂吸引力,使其得以長足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重視民族文化元素的遴選收集與整理是音樂藝術與民族文化有效結合的關鍵前提。因此,透著了解民族文化、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內容,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結合現代音樂藝術創作形式,進行巧妙構思,促使民族文化音樂相關元素能夠全方位的有效和諧融入音樂藝術創作作品中,形成符合現代民眾音樂審美的優秀音樂作品,進而推動民族文化以及音樂藝術的高質量發展。[5]
調查表明,時下流行的音樂藝術作品大多由多人合作而成。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視域,為切實有效提升音樂藝術作品質量,遴選、收集以及整理民族文化是音樂藝術創作的重中之重。相關音樂藝術創作者可以根據互聯網資料或者對民族文化進行實地考察,遴選并收集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創作的相關元素及材料,結合音樂藝術創作主旨及內容,確定音樂藝術創作類型,整理民族文化相關音樂元素,將其科學合理融入音樂藝術創作作品中,并利用巧妙的創作構思對其進行加工潤色,形成最終音樂藝術與民族文化兩相結合的最優音樂作品。如時下流行的《山河圖》《鴻雁》《萬疆》便是兩者有效結合的佼佼者,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喜愛。
從本質上看,民族文化源自各民族人民群眾的日常生產生活,歷經代代傳承形成萬眾矚目、優秀豐富、具備濃郁文化氣息及厚重歷史底蘊的民族文化。它源于生活,歸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廣泛分布于各地區民間生活中?,F階段,最傳統的民族文化存在于各地區舉辦的一系列節日活動中,以自身獨特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承與弘揚。鑒于此,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視域,為確保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進行有效融合,實現民族文化傳承、音樂藝術發展與創新,音樂藝術創作者應該積極參與到各民族各地區所舉辦的系列文化藝術活動,進而充實拓展自身對于民族文化的理解,激發創新自身音樂藝術創作靈感,促使自己將民族文化元素與音樂藝術創作以更加協調、完美的形式表達出來,以從根本上實現傳承民族文化、發展音樂藝術的理想目標,使現代音樂藝術創作作品更具吸引力,進而推動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帶動音樂藝術的高質量發展。[6]
音樂藝術創作者應該制定詳細規劃,依據自身巧妙構思確定音樂藝術作品類型,然后選擇相關民族文化音樂元素,最后確定民族文化實踐活動,實地考察以深入了解并切身體會民族文化的內涵與價值,進而切實有效提升自身民族文化理解及感悟能力、民族音樂獎賞能力,拓寬自身民族文化視野的同時,提升自身音樂素養,進而有效提高自身音樂藝術創作能力;與此同時,音樂藝術創作者在民族文化藝術實踐活動參與過程中,也要注重收集作品相關民族文化音樂元素及材料,以延展自身音樂藝術創作數據庫。與當地民眾進行友好交流,深入民族文化發源地、結合民眾實際生活情況,透徹了解民族文化的來源與形成,進而在最大程度上實現民族文化藝術元素與音樂藝術創作的完美融合;除此之外,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視域,相關人員在進行現代音樂藝術創作時,應該積極創設濃郁的民族文化音樂氛圍,可以利用互聯網搜索相關歌曲、戲劇、小調等曲藝,以激發自身音樂藝術創作靈感,發散創作思維,結合民族文化與音樂作品的有效銜接點,對其進行巧妙構思,完成兩者的有效結合。促使音樂藝術作品更具民族特色與文化魅力,具備充足的藝術張力與核心競爭力,使其完全滿足現代人民群眾的音樂需求以及審美要求,在一眾音樂表現形式中占據不敗之地。進而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音樂藝術的創作與發展,推動兩者的長足發展。
綜上所述,民族文化是音樂藝術的關鍵基礎,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兩者之間存在密切內在聯系,相輔相成、密不可分。因此,立足于民族文化傳承視域,音樂藝術創作者在進行作品構思、設計及創作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積極探尋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之間的有效結合點,巧妙構思將兩者進行完美融合,進而使音樂藝術作品更具表現張力,滿足人民群眾日益提高的音樂需求及審美品位,使現代化音樂藝術作品在流行樂壇中占據一席之地。民族文化與音樂藝術的有效結合,也能夠從根本上實現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弘揚,使民族文化以多元方式展現其魅力與精髓,被更多人所熟知,進而保護民族文化免受外來文化的沖擊與干擾,促使我國民族文化得到傳承的同時,推動音樂藝術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使我國音樂藝術走向國際、邁向未來,具備足夠的核心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