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城市史視角下的紐約圖像記憶:《紐約客》漫畫的第一個十年

2024-01-31 14:50:23楊若男
大眾文藝 2023年23期

楊若男

(中國建設報社,北京 100835)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結晶,城市的發展伴隨著經濟的增長、人口的遷移與人類欲望的膨脹。十七世紀七十年代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的一個世紀,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紐約在海盜活動與英西、英法多次戰爭中獲得了城市財富的積累。十九世紀初,美國“黑球”輪船公司開辟的紐約到利物浦間的定期郵船航線與連通美國東海岸和西部內陸的伊利運河確定了紐約在美國商業貿易與通信上的重要地位。1898年,紐約實現合并,地理上劃分為5個區,正式成了現代的紐約市。1925年,紐約人口數量超越倫敦,登鼎世界第一大城市。同年,一戰期間擔任《星條旗報》主編的報界奇才哈羅德·羅斯創辦了《紐約客》。雜志創刊時每周一期,后改為每年47期,包括42期周刊,5期雙周刊。

《紐約客》創始人哈羅德·羅斯起初將上流社會的精英作為讀者群,因無法盈利又將讀者定位改為伴隨紐約城市化與自由經濟成長起來的對上層階級渴慕并且自覺聰慧的新中產階級[1]。編輯權與經營權的分離使《紐約客》在市場化的美國始終堅持編輯導向,對內容的“精耕細作”也讓雜志在承擔社會責任的同時保持優雅品位與上層格調[2、3]。《紐約客》作為一份在美國極具影響力的雜志從創刊號開始,每期都會刊載幽默諷刺、配語簡潔的漫畫。1925年至1951年,擔任雜志編輯哈羅德·羅斯每周二下午都會親自主持會議,挑選上百幅投稿漫畫。但即使其中最好的漫畫在追求完美的編輯面前也需要經過多次的修改打磨才能夠刊登。哈羅德·羅斯曾說過:“一幅好的漫畫是我們觀察世界的一扇窗戶。”無論《紐約客》漫畫的風格如何變化,它總是蘊藏著一顆現實主義的種子,用思想的棱鏡折射出流逝時光中的真實[4]。

由于最初的定位,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已經在全美發行的《紐約客》仍然將選題集中在紐約本地。這一時期,無論是漫畫中的建筑、街道還是人物都以夸張與寫實、諷刺與滑稽并存的方式承載了許多關于紐約的城市記憶。本文通過對《紐約客》第一個十年(1925年至1934年)的部分漫畫進行分析,觀察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紐約、呈現雜志編輯思路,對紐約城市史、外國新聞史及當代新聞業研究做出另一個向度的補充。

一、紐約高層建筑與廉價公寓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隨著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現代企業出現。為實現更好的發展,各大企業爭相在經濟中心——紐約設立辦公地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位于曼哈頓區南端的華爾街地區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摩天大樓又在曼哈頓中城依次排列開來,使得大中央車站附近成為繼華爾街地區之后的第二片商務中心。摩天大樓在解決企業涌入帶來的辦公樓數量緊缺問題的同時,成為企業展示財富及地位的手段。

高層建筑作為二十世紀初紐約城市發展的重要標志,大量出現在同時期的《紐約客》漫畫中。漫畫展現出當時人們普遍關注的城市綠地面積減少、住房緊缺、住宅分化等問題,通過漫畫的諷刺性對現實生活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揭露與評論,使漫畫具有新聞性與人情味的同時把握住城市的脈搏。

1885年到1940年是摩天大樓的早期發展階段,由于建筑設計與結構力學等知識技術的限制,美國早期大樓幾乎如出一轍,都是呆板的盒式建筑[5]。1926年《紐約客》中題為“華爾街高位”的漫畫也反映出當時的這一現象。漫畫從一位高空玻璃清潔工的視角俯視華爾街,沿著十字路口蓋起的四棟摩天大樓有如復制粘貼的四個豆腐塊,毫無建筑美感。俯視視角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展現編輯在吸引用戶注意力上的思考。如雨后春筍般豎立起來的摩天大樓除了給城市市容美化帶來影響,還存在著其他問題。1926年一幅漫畫中,一個人指著冒著黑煙的建筑工地對另一個人說:“它建成之后將會有55層高,在曼哈頓的天空下映著陽光熠熠生輝——這將是我的巔峰之作。”另一個人則質問道:“那誰來做管道施工呢?”管道如同建筑物的血脈,而在當時卻成為盲目追求樓高的建筑師所忽略的問題。配語中,巔峰之作與管道施工一大一小兩個詞匯使漫畫充滿張力。1927年的漫畫中,一位男士對陽臺上的盆栽感嘆道:“噢,我的天——秋天來了。”花盆中的小樹苗與窗外密密麻麻的建筑形成強烈的對比,展現出高樓大廈侵占城市土地造成的對城市綠化面積的擠壓。

在摩天大樓早期發展階段,紐約也產生了不少獨具匠心的建筑物作品,《紐約客》也在漫畫中將它們捕捉了下來。例如,1930年華爾街商人拉斯科布(John J.Raskob)邀請建筑師威廉·蘭姆(William F.Lamb)設計建造的102層的帝國大廈。同年《紐約客》的一幅漫畫中,兩個人從地面仰視帝國大廈,漫畫配語為:“給人一種有高度的感覺不是嗎?”配語中反問的修辭手法符合《紐約客》漫畫一貫幽默風趣的風格,同時也起到加強語氣,激發讀者共鳴的作用。1955年,這棟381米高的大樓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評為現代世界七大工程奇跡之一,也是迄今為止保持世界最高建筑地位最久的摩天大樓。1931年,中國清政府直隸總督李鴻章曾下榻過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在公園大道新址上重新建成,42層的樓高的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家高層酒店。1931年的漫畫中三名越獄逃犯對出租車司機叫嚷著“去華爾道夫酒店!”展現了當時的紐約人紛紛出門,一睹華爾道夫酒店風采的場景。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美國紐約出現最早的高層居住建筑,其垂直退臺的形體、折衷主義和裝飾藝術風格,形成了鮮明的“紐約學派”特征[6]。紐約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得市區住宅緊缺,推動著城市居住區位郊區化與高層住宅的出現。1926年的一幅漫畫中,售樓人員指著照片中細尖的退臺式高層住宅樓對一對夫妻說:“噢,太好了!你們想要住在城郊是嗎?36樓怎么樣?”漫畫展現了當時房地產開發商開始在紐約郊區進行土地投機買賣。住宅向天空發展帶來了大量居住空間,同時也使得住宅周圍的人均公共面積少得可憐。1927年的漫畫中一對居住在高層住宅頂層的夫妻望著樓下渺小的道路說道:“什么破服務!清潔工又忘記掃人行道了。”在紐約住宅緊缺的情況下,大量的紐約人依舊保有對別墅類住宅的熱愛。介于公寓和別墅中間形態的連棟房屋——Townhouse便成為中產階級的主流居住形式。1926年的一幅漫畫中一對夫妻在一排Townhouse前交流道:“但是,哈伯特,親愛的,怎么才能知道哪一棟房子是我們的呢?”“耐心點,親愛的,我們得在門口種一棵樹”漫畫反映著當時房地產開發商在利益的驅動下建造了大量沒有建筑美學與特色的房屋。

紐約快速的城市化與移民潮,打破了城市原有的平衡。大量的低收入人群租住在城市中心區的廉價出租房里,使得住宅領域產生了嚴重的貧富分化。那些懷揣著對城市美好憧憬與致富愿望的移民,因為剛踏入城市承擔不起獨立住宅,便少則幾戶多則十幾戶地擠在原本只住一戶的房屋內[7]。這些房屋常為多層建筑,房間和走廊狹小、缺少采光與通風,洗手間和廚房每層共用。雖然紐約政府一直致力于改善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環境,例如在1879年與1901年出臺住宅法令,但廉價公寓問題始終存在。1927年的一幅漫畫中13個大人小孩擠在一棟樓房的露天陽臺上,配語為:“天哪!困在里面一整天之后出來透透氣真好。”生動地展現出紐約低收入人群在廉價住宅中的蝸居生活。因為漫畫諷刺性的需要與雜志定位,《紐約客》漫畫中描繪的人物集中在上流社會與中產階級,都市中處于社會底層的小人物僅偶爾會出現在漫畫中,但也展現出雜志的社會責任與人文關懷。

二、紐約女性、家庭與孩童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伴隨著新中產階級進入歷史舞臺,美國白領階層應運而生。科技的發展、一戰的爆發與思想的解放也讓原本只局限于家庭的女性廣泛就業并在二十世紀初產生了白領職業女性[8]。律師、建筑師、大學老師等非典型女性職業中開始出現女性的身影。此外,美國從事家政服務的女性從1900年占總勞動力的29.4%減少到1920年的16.2%[9]。這一數據展現出隨著洗衣機、冰箱和真空吸塵器等家用電器的發明與使用,女性逐漸從主要從事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1925年的一幅漫畫中,一位女性理發師在為另一位女性理發。1926年,兩位穿著芭蕾舞裙的女性舞蹈演員在化妝間攀談。1928年,一位穿著元寶領襯衫的女性美甲師在為另一位女性修剪指甲。漫畫中的女性理發師、芭蕾舞演員與美甲師反映著當時的女性勞動力仍然集中在低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典型女性職業部門。

雖然當時的美國女性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但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妻子照顧家庭、丈夫工作掙錢的傳統家庭觀念仍是主流,工作的女性大多單身、年齡在25歲以下,并且這些女性絕大多數會在結婚后放棄工作。在這一時期的《紐約客》漫畫中,女性常以消費者的身份出現在商場、宴會等休閑場所;或是以女友、妻子的角色與男性一同出現;再或是以母親的身份與孩子一同出現,但其中還是出現了一些職業女性形象。此外,女性在工作中還面臨著地位低、待遇低、工作累等許多職業性別歧視[10]。1930年,一位女性售貨員手里拿著多條裙子給一位坐在沙發上的女性顧客展示,旁邊兩位女性售貨員抱怨道:“我受夠了每天都說‘不行’。”漫畫中女性售貨員的抱怨與癱坐在沙發上總是說“這條不行,下一條”的女性顧客形成對比,生動地反映了當時職業女性艱難的工作狀態。

在1920年的調查中,15歲以上的美國女性60%已婚,而30歲左右則80%已婚,可見當時的美國女性有著顯著的結婚傾向[11]。1930的漫畫中,兩位女士坐在沙發上攀談,配語為“親愛的孩子,現在別離婚,等到合適的男人出現之后再離。”反映了在當時婚姻關系中,無法獲得經濟獨立的女性對男性的依賴。1920年,歷經81年的斗爭美國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終于將女性的投票選舉權確定了下來,女性的政治權利與地位得到了提升。此外,電影、羽毛球等在公開場所的娛樂活動與汽車、電話的普及擴大了女性活動范圍,使得她們不再局限于家庭,開始進入就業市場與公共領域[12]。與此同時,傳統的婚姻觀念也有了些微的改變。1926的漫畫中,兩位女士坐在酒吧的高腳凳上攀談,配語為:“當然了,我確實說過我永遠都不會結婚——但是,不知為什么,我卻一直想做一個寡婦。”雖然,1933年美國憲法第21條修正案才正式取消禁酒令,但不愿被束縛的紐約人常常出現在地下酒莊與非法酒吧里。漫畫中的兩位違反禁令喝酒的女士反映了當時的女性開始想要從婚姻與家庭的禁錮中解放出來,但迫于傳統觀念與社會壓力又不得不選擇結婚。1929年的漫畫中,兩位女性在家中的壁爐前攀談道:“度蜜月愉快嗎?”“太美妙了,而且我遇見了我的真命天子。”揭示了當時在女性追求愛情的背景下婚姻的不穩定性。

在《紐約客》漫畫的第一個十年中,夫妻關系是它的一大主題。漫畫通過對夫妻間常常出現的拌嘴與互相不理解進行描繪,塑造出亂發脾氣、無理取鬧的妻子形象與受氣包的丈夫形象。1925年的漫畫中,丈夫跌倒在地,屋中窗戶玻璃打碎,桌椅打翻,亂作一團,妻子撫摸下巴站立著說道:“我沒有生氣,我只是感受到了深深的傷害。”妻子推倒丈夫,把家中弄得翻天覆地卻說自己沒有生氣,反映了在兩性關系中女性的難以捉摸與口是心非。1933年的漫畫中,同樣是屋中一片狼藉,丈夫手中拿著書準備砸向跪倒在地的妻子,此時妻子說道:“為什么,霍巴特?我們只是在吵架而已。”屋中倒地的臺燈與桌椅,以及妻子手中的花瓶都在暗示妻子已經發了很大的火,但當丈夫開始發火并準備與妻子武力相向時,妻子卻責怪丈夫不應該生這么大的氣,反映了妻子在吵架時的情緒化與不講道理。1932年的漫畫中,夫妻二人躺在床上爭吵,“好吧,隨便你怎么說——是有海豹在叫,行了吧!”在妻子的爭吵聲中丈夫把頭轉向另一側,這時一只海豹從床下探出頭來。漫畫反映了在夫妻爭吵中,即使丈夫是對的,也總是能說會道的妻子占上風。

尼爾·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1982)中寫到,十五世紀產生的高閱讀門檻的印刷媒介將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隔離開來進而發明了童年。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童年概念已被視為一種天生的權利,一種超越社會和經濟階層的理想[13]。1930年的漫畫中,父親專注地彈著鋼琴,男孩玩弄著兒童自行車說道:“爸爸,在你彈第二章節之前看看我好嗎?”漫畫反映了父親在陪伴孩子成長中的缺位,同時男孩穿著的兒童服裝與玩耍的兒童自行車展現著由兒童商品建立出的成人與兒童間的分界線。1931年的漫畫中,兩個小女孩坐在沙發上交談:“你還會說什么臟話?”1934年的漫畫中,小女孩站在椅子上對著梳妝鏡畫口紅,父親說道:“是不是太早了點?”漫畫將說臟話、化妝這種帶有成人符號的行為安放在孩童身上,這種混合使其產生一種滑稽好笑的化學反應。同時也展現出區別于成人、具有的特殊社會地位、在日常生活中被視為天真與純潔的兒童不被允許做一些成人化的行為。

三、文化藝術下的紐約城市之光

文化藝術是決定一個城市是否偉大的重要因素。現今絕大多數的人將紐約視為金融投資中心,但紐約受到世界的認可還因為它在藝術文化領域的權威地位[14]。誕生于“爵士時代”的《紐約客》,一反奢靡喧囂的時代氣氛,用充滿藝術性的漫畫精致柔和的描繪出城市中涌動的思潮。作為一種時效性較弱的新聞題材,漫畫通過藝術化的表現形式帶給讀者快樂,同時傳達出極具力量的思想。穿男裝的帥氣女人、裸體曬日光浴的大叔、坐在報紙堆里看報的妻子,《紐約客》漫畫中簡單的人物形象帶給讀者啟發與反思的同時,獲得了長久的藝術生命。

1872年首次開放,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的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初,美國戲劇和音樂劇的發揚地,代表西方戲劇業巔峰的紐約街道——百老匯展現著紐約在文化藝術中散發出的城市之光。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百老匯作為紐約文化藝術的重要代表,常出現在《紐約客》的漫畫中。例如,1925年展現紐約人反對禁酒法案題為“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里為走私者規劃的展廳”的漫畫。1927年展現百老匯鼎盛時期題為“紐約百老匯蝴蝶地圖向你展示享樂之路”的漫畫。

紐約是美國服裝制造業的領頭城市,同時成衣制作也是紐約的核心產業。服裝作為一種文化形態展現出人們觀念的變化與社會的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男人們奔赴戰場,婦女成為戰時的主要勞動力;同時,以美國為中心的女權運動使女性從封建禮教的束縛下解放出來,女裝因而產生了劃時代的大變革。流行于整個20年代的寬腰身管狀(Tubular style)連衣短裙,一改凸顯女性特征的傳統收腰長裙,遮蔽了女性的身形輪廓。當時的時髦女性也常是留著齊耳短發、乳房扁平的瘦弱模樣[15]。在這一時期,《紐約客》漫畫中所出現的女性也多是留著短發、穿著寬腰身管狀連衣短裙的杰爾遜奴(garconne,假小子)。在爵士舞與卻爾斯登舞流行的“瘋狂的20年代”,宴會中常常出現穿著男童式女裝(School boyi type)的“帥氣年輕人”(Bright young Things),女性通過男性化的服裝反抗一戰后充滿矛盾的社會體制與傳統[16]。1926的漫畫中,兩位穿著西服套裝的男士攀談道:“昨天晚上我看見和你在一起的那位紳士是誰?”“那可不是紳士,那是我的妻子。”在這兩位男士的身后,站著和他們穿著一樣西服套裝的兩位短發女士。漫畫通過風趣的語言展現出在當時紐約女裝中流行的男性化服裝對女性的性別特征削減。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后期,紐約人對女性裙子長短展開爭論,這場爭論展現出一戰后人們價值觀與審美觀的變化。1929年12月13日《紐約時報》一篇題為“談判未能解決裙子的長度問題”(TALKS FAIL TO FIX LENGTH OF SKIRTS)的報道中寫到關于裙長的第一場辯論在紐約聯邦婦女俱樂部舉行;第二場由兩位女商人組織在佐茨俱樂部的晚餐上舉行。辯論中有人認為短裙代表著干練與健康;有人則認為長裙造就女人,體現出女性氣質。雙方各執一詞,爭執不下。1928年的漫畫中,一位女士坐在沙發上拉動著裙子,旁邊穿著蝴蝶結管狀短裙的女孩說道:“洛嬸嬸,別一直把裙子拉到膝蓋上了,這會讓你更顯老。”反映出在日常生活中紐約女性對裙子長度的關注與討論。

裸體主義作為一種對傳統觀念的叛離的文化與政治活動,倡導人們通過脫去衣物奪回人體生理機能,從虛偽的社會人向天然的自然人回歸。裸體運動最早起源于古希臘文明。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們用藝術形式謳歌人體美。二十世紀初,德國興起了裸體主義。同一時期,進入工業化社會的歐洲各國開始在海濱浴場與體育活動中將裸體主義付諸實踐。后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傳入北美[17]。1931的漫畫中,兩位女士透過家中的陽臺,看對面房頂裸體曬日光浴的男士,配語為:“那不是父親的朋友嗎?”展現了裸體主義傳入紐約的早期,人們開始在較為私人的場合進行個人裸體活動。1933年一副題為“裸體主義殖民地的寫生課”的漫畫中,同學全部裸著身體在畫一位西裝革履的男士。漫畫一反常態地讓人體課上的裸體模特衣冠齊楚,讓畫室中的同學天然示人,帶有一種滑稽的諷刺感。《紐約客》靈敏地捕捉到裸體運動大范圍開展的同時主流價值觀對這種離經叛道的行為的不認可,并且將這種抽象的社會意識形態通過一堂寫生課生動形象的具象出來。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伴隨著男性化服裝與短發的流行,以及裸體運動的興起,美國人在追求性別平等的同時開始了早期的性解放運動。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隨處都是《婚姻指南》手冊,不僅提倡婦女體驗性快樂,而且還教授各種性愛技巧;1925年后,避孕知識和設施基本普及全美[18]。1928的漫畫中,穿西服的男士與手拿一本書的女士在性與社會學書架前攀談,配語為:“夫人,請問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沒事,我就是去買宗教書順道路過這里。”漫畫中的女士雖然手中拿著關于性知識的書籍,但面對店員的問詢卻顧左右而言他。展現出面對性知識的大范圍宣傳,紐約市民在十九世紀主流的維多利亞價值的影響下,仍然對性諱莫如深。1931的漫畫中,兩位女士在書攤前挑選書籍,配語為:“我并不反對激情,只要處理的高雅得體。”展現出在自由派媒體與女權主義者的努力下,30年代初的紐約人性意識被喚醒,談論性的禁忌已經逐漸解除。

紐約在美國新聞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二十世紀初,這里聚集著《紐約時報》《紐約世界報》、世界四大通訊社之一的美國聯合通訊社等眾多報社、通訊社。在這一時期,包括《時代》《讀者文摘》在內的各類雜志周刊紛紛創刊。伴隨著報業的繁榮,報紙也在當時成為紐約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927年的漫畫中,兩個男人坐在長椅上看報紙,配語為:“庫利奇的問題就是,他似乎并不會去讀社論。”男人口中的庫利奇是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爾文·庫利奇。漫畫話語中影射著總統低下的理政能力,同時對針砭時弊的報紙社論高度贊揚。1929的漫畫中,妻子坐在客廳看著堆滿全屋的報紙,丈夫穿著睡衣走過來問道:“《紐約時報》里有什么新聞嗎?”同年的一幅漫畫中,兩個男人坐在餐桌上看著報紙,其中一個男人問道:“南漢普敦新聞去哪里了——湯姆,你屁股下坐著的社會版嗎?”上述兩幅漫畫生動形象地展現出紐約人讀報的日常生活,展現出報紙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與娛樂的重要工具。

電影最初只是紐約、巴黎、倫敦少數幾個大城市中的新奇玩意兒,單獨為電影放映而建立的場所直到1905年才出現在美國。但到了20年代,電影放映場便演變為與戲院和歌劇院旗鼓相當的娛樂殿堂[19]。二十世紀初,紐約擁有數百家電影院,有面積很小的“五分影廳”;也有能容納成百上千人,仿佛大型宮殿的瑞奧托影院、派拉蒙影院、阿斯托爾影院[20]。1933年3月在美國上映了一部100分鐘的哥特式黑白恐怖電影《金剛》。這部影片運用停格技術將動畫、真人與模型融為一體,開創了特技片的先河。此外,女主角充滿情欲的尖叫聲讓觀眾感受到男女間在壓抑與瘋狂的情感,實現了對女性角色的深入刻畫[21]。電影在當年取得了巨大成功,轟動一時。片尾里,金剛與戰斗機周旋于帝國大廈頂端的鏡頭也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畫面。1933的漫畫中,一只巨大的黑猩猩站在一位男士的辦公桌前問道:“你是這部電影的影評人嗎?”漫畫通過電影角色金剛質問對影片做出差評的影評人,表達出紐約人對電影《金剛》的喜愛。1934年的漫畫中,一匹馬昂首挺胸地向前奔馳,后面兩匹馬耳語道:“她一整天都這樣。有人說她長得像凱瑟琳·赫本。”凱瑟琳·赫本是好萊塢傳奇影星,被美國電影協會譽為“美國百年影史最偉大的女演員之首”。1934年她憑借影片《清晨的榮譽》榮獲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漫畫中兩匹馬在討論另一匹馬,隱喻著英語中的talk house,字面意思為談論馬,實際意為說大話,隱喻著凱瑟琳·赫本的美貌無人能及,表達出紐約人對她的喜愛。

四、柯立芝繁榮與經濟危機中的紐約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大發戰爭財的美國在技術大發展的背景下實現了經濟的騰飛。這一時期,恰巧在總統柯立芝任期之內,因而又被稱為“柯立芝繁榮”。1929年6月的一幅漫畫中,工業巨頭的兒子不顧經濟的下滑,仍然拒絕工作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紐約客》的畫家們在經濟繁榮的美好時期,便先于市場意識到了經濟繁榮與現實的脫節4。新聞漫畫除了描繪社會現象、問題以及新進發生的事實,還應具有超前的思維,跳脫出時代,用新奇的思想把握社會趨勢與走向。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汽車工業的發展伴隨著美國消費社會的形成,體現著美國社會的繁榮與發展。福特汽車公司采用流水線作業技術,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產品價格,使汽車成為生活必需品。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紐約擁有汽車的數量超過了歐洲各國的總和[22]。家家戶戶都有車也給紐約帶來了新的煩惱。1926年題為“解決交通問題”的漫畫中,幾何形狀的汽車像拼圖一樣相互交錯的行駛在馬路上。同年一幅題為“解決停車問題”的漫畫中,大吊車把私家車一個個的吊到高層住宅的陽臺上。兩幅漫畫反映出當時的紐約存在著嚴重的交通堵塞與缺少停車位的問題。為了刺激人們購買需要大量開支的汽車,廠商與經銷商除了在廣告詞上下功夫外,還推動著分期付款與銀行信貸的發展。1928年的漫畫中,妻子拿著賬單對看報紙的丈夫說:“親愛的,這是醫院寄來的賬單。再完成一次分期付款,這個孩子就是我們的了。”漫畫反映出分期付款已經成為紐約人重要的交易方式。

經濟發展與城市化,讓紐約人對寵物表現出高漲的熱情。1929年的漫畫中,一位女士向一位男士展示她的寵物狗,男士說道:“是的,威瑟比夫人,這真是一只神圣而華麗的動物!”展現出二十年代末,出于審美或寄托情感的需要,紐約人開始飼養寵物狗。1930年的漫畫中,商店門口一位女士牽著一條狗與一位男士爭執道:“先停下來想一想,我咬你了嗎?”漫畫暗示女士的寵物狗咬了過路的男士,反映出寵物狗給紐約帶來的社會問題。此外,紐約人在日常生活中豐富的體育運動也展現出當時經濟的繁榮。1930年的漫畫中,紐約市民為正在中場休息的拳擊手加油“噢嚯,我站在你這邊!”漫畫反映著紐約人對表現個人力量與冒險精神的拳擊運動的喜愛。1931年的漫畫中,一位男士從乒乓球室走出來彎腰拾起滾落在沙發下的乒乓球。乒乓球運動作為一種茶余飯后的休閑活動在十九世紀末期起源于英國,隨后傳到美國。漫畫中乒乓球室外男人女人們圍坐在一起,交談甚歡,展現了紐約人愉悅的生活狀態。1932年的漫畫中,一位戴著發帶男士對穿著網球裙、戴著網球帽正在擊球的女士說道:“嘿,馬爾基,不要再往她反手打了。不然她就再也不喊我們我們出來玩了。”漫畫反映著網球已經成為紐約人社交與休閑的重要活動。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伴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世界高等教育中心開始從德國大學轉向美國大學[23]。1920年,美國大學培養的博士數量增至之前的3倍,到三十年代末,美國學者與科學家幾乎走在所有研究領域的前沿[24]。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或許是美國公共教育事業取得最大成就的一個時期[25]。1927年的漫畫中,一群人奮力向前奔跑,跑在前面的兩個人交談道:“伙計,我年紀越大越想要一個大學文憑。”漫畫通過一群奮力奔跑的人描述出當時紐約人才市場嚴峻的競爭態勢,同時借助漫畫人物的嘴巴反映出大學教育作為知識能力的證明越來越受到紐約人的重視。1927年的漫畫中,一男一女在沙發上交談著:“你是在哪是上的大學來著?”“牛津。”“噢,你就是在那兒沾染上的哈佛口音。”漫畫隱喻著即使在大西洋對面的英國牛津大學也有很多哈佛口語的學者,反映出當時極具學術影響力的美國與歐洲各國間的學術交流與人才流動。一戰后,美國公立學校中流行起戰爭期間用于篩選士兵的智力測試。1934年的漫畫中,三名男醫生觀察著兩個嬰兒床中分別玩著積木的兩對嬰兒,談論到:“當然現在還很難下定論。哈佛的入學考試會揭曉最終答案。”漫畫中,拿著筆記本與放大鏡的醫生鄭重其事地觀察著連話都不會說的嬰兒,反映了人們對于用成績給孩子貼標簽、劃等級的智力測試的反對與批評。

1929年,紐約華爾街的股票價格跌至冰點,世界范圍的經濟大蕭條隨之而來。大蕭條使大量的學生輟學、工人失業,給美國帶來了大量的社會問題。1930年的漫畫中,穿連衣裙的女士在挑選報童手中的兩份報紙,大標題分別為謀殺與膨脹,配語為:“我還是要關于謀殺的那份好了。”1933年的漫畫中,人們圍繞著剛從總統辦公室走出來的一位男士,配語為:“他指出這是大家的蕭條,不僅僅是你和我的。”兩幅漫畫諷刺著在大蕭條中對經濟衰退滿不在乎的人與無能為力的總統。1933年的漫畫中,掃地工和小攤販談論到:“馬上會漲的,馬上會的,不會一直這樣下去的。”正如漫畫的配語所言,1934年初,美國迎來了盼望已久的經濟復蘇。1934年的漫畫中,一位女士坐在丈夫的腿上向旁邊同樣來觀看戲劇的女士解釋道:“我們預算有限。”反映出在大蕭條中經濟受挫的紐約市民逐漸恢復了往常的娛樂生活。

五、結語

《紐約客》的讀者們翻開雜志,總是最先去看漫畫。漫畫的詼諧幽默以及藝術性、新聞性與評論性的結合構成貫穿整本雜志的基調。傳媒如何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如何在保持新聞性的同時具有藝術美感與文化品位?如何在反映真實的同時對現實抱有關懷?《紐約客》漫畫都能做出很好的回答。目前《紐約客》的研究集中于雜志風格、歷史轉型與編輯思路,缺少對漫畫的系統性研究,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這一缺憾。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极品美女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精品拍自| 亚洲人成网18禁| 91亚洲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97|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一级毛片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天堂网|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毛片大全免费观看| 亚洲久悠悠色悠在线播放| 97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网站| 国产免费黄|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网站| 狠狠色成人综合首页| аⅴ资源中文在线天堂|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国产99热| 国产成人精品2021欧美日韩| 免费激情网站| 日韩在线2020专区|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激情综合婷婷丁香五月尤物 |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丰满人妻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性色一区| 婷婷五月在线|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福利一区三区| 欧洲成人免费视频| 天天摸天天操免费播放小视频|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1| 亚洲天堂久久新|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一区|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91| 国产在线观看第二页|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欧美日韩国产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看|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色欲色欲久久综合网| 999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精品久久|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99热亚洲精品6码|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亚洲区一区|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色噜噜在线观看| 欧美综合激情| 日韩123欧美字幕| 亚洲无码免费黄色网址| 午夜不卡福利|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先锋资源久久| 国产成人欧美| 精品三级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亚洲美女一区| 国产高潮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