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海強
摘? ?要: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趨勢,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雙減”政策強調“要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要求教師創新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學是幫助學生初步認識數學知識、建立數學體系的關鍵課程,對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信息技術有效融入教學過程,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 ?小學數學教學? ?有效融合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教學,是教師創新教學方式的重要路徑。在“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對信息技術的運用,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為學生搭建高效課堂平臺,讓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融合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融合,可以讓學生實現課內外同步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要樹立“以學定教、自主探究”的教育教學理念,利用信息化智慧教育平臺,設計課前預習單,進行課堂教學創新。例如,在教學“認識角”時,教師可以在線上教學平臺設計導學單,引導學生留意生活中的角,并通過互聯網資源,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角。信息技術手段能讓學生的學習實現“從課本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
(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科知識與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已無法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教師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引入探究性學習,使學生的課堂學習更加高效,培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相關知識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探究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系,首先,筆者可以拋出問題:“滿足什么條件才能讓三條線段圍成一個三角形?”讓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驗證自己的種種猜想。其次,提前準備木棍,讓學生分別試著用三根長短一樣的木棍和長度懸殊較大的三根木棍拼成三角形,在實踐中進行操作體驗。最后,借助多媒體工具,展示不同線段拼成三角形的過程,引出當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時才能夠拼成三角形。
(三)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數學既來源于生活,又要應用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因此,數學教學應與生活緊密結合,通過信息技術,將數學知識更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使課堂變得生動直觀,讓學生領悟生活中的數學知識。以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為例,在講解元、角、分之間的進率時,筆者出示這樣的問題:“強強要去超市買一支1元的鉛筆,但是他只有面值1角的錢,應該給營業員幾張1角的錢呢?”學生通過購物操作,能透徹理解“元、角、分”三者之間的進率。同時,學生也能認識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之間之間的聯系,并學會在生活中正確運用數學知識,有效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四)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數學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與探究現實世界的觀察方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是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數學概念、定理與公式。同時,依托信息技術,學生能實現實物和模型的對比,從而立足現實和熟悉的生活情境,有效激活已有知識經驗,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提供有效資源,培育學生的模型思維。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可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實踐應用的能力,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提升。
二、“雙減”政策下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的融合
(一)合理利用微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微課是一種信息技術教學的典型工具,是教師按照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呈現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及結構化的數字資源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觀看微課,呈現重點內容,使學生獲得更直觀、清晰的體驗,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此外,相較于其他教育教學資源,微課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反復觀看,能幫助學生隨時隨地鞏固知識,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生活中的推理”一課時,教師可以上傳“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微課,讓學生自主觀察生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且通過自己的推理判斷來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相關的推理知識,提高自身的判斷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
(二)運用慕課,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慕課是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慕課讓教師的教學方法選擇更加多樣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利用慕課開展教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數學知識,鞏固學習成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考慕課的考核方式,將學生的課堂發言情況和活動參與度納入考核中,制定量化的評價標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例如,在教學“雞兔同籠”問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建模思想,教師可以利用慕課這一新穎的教學模式,將每種求解方式制作成一個個小視頻,讓學生通過視頻的學習,了解各類解題方法并完成練習,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互聯網與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得“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變得切實可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在“翻轉課堂”中,學生要結合教師設置的學習任務單,進行自主學習,這能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直接講授,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會讓學生陷入一種被動學習的狀態,長此以往,會禁錮學生的思維。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前先制作一個小視頻,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知識,再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過關斬將”的游戲,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翻轉課堂”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應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利用信息技術資源豐富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合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讓教學省時、高效,還能讓教學變得更加形象、直觀,富有趣味性,提高教學效率。作為新時期的數學教師,我們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現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把信息技術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共建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胡婷,吳祥祥.“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智能化教學模式實踐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3(6):70-72.
[2]王曉麗.互聯網+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索[J].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20(2):61-62.◆(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潭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