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嘉陵江流域先秦考古工作與研究回顧

2024-02-07 00:00:00符永利王海峽莫宣怡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24期
關鍵詞:研究綜述

摘 要:嘉陵江流域是先秦文明重要的分布地域,也是中原文化、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交流融匯之地,在考古學研究中占據重要位置。但經梳理回顧發現,這一地域的考古工作并不理想,調查不夠全面,發掘不足,學術研究也不夠系統。為此,不同行政區劃的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合作,上下聯動,全力推動考古工作,不斷拓展研究,積極為該地域考古事業的繁榮做出不懈的努力。

關鍵詞:嘉陵江流域;先秦遺存;考古調查;考古發掘;研究綜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24.026

0 引言

嘉陵江是長江上游地區最重要的支流之一,其沿岸流域也是重要的古人生活地及文化發祥地,古文化遺存豐富①。長期以來,考古工作者對嘉陵江流域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專業工作與研究。此處按上游地區、中下游地區進行相關綜述,同時又分干流流域、支流流域(西漢水、白龍江、涪江、渠江),按照考古調查、考古發掘、相關研究工作進行梳理回顧。

1 嘉陵江上游的考古工作與研究

1.1 嘉陵江上游干流流域

1.1.1 考古調查

1959年,陜西省社科院考古所漢水隊對鳳縣、略陽、寧強等地開展調查,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11處,其中有8處屬于仰韶文化②。2012年地質古生物調查中,在略陽史家院鄉發現龍骨嶺青蛇洞、象牙嶺象牙洞2個化石點,出土晚期智人牙齒、頭蓋骨片、肢骨及其他伴生的古生物化石③。洞內發現大量大葉樸內果皮,與中更新世動物群、晚更新世晚期智人及脊椎動物、軟體動物伴存,表明這種植物和早期古人類的生活和環境密切相關④。這一發現可以說填補了該地區第四紀古人類和動植物化石的空白。

1.1.2 考古發掘

發掘工作以陜西鳳縣居多,次數雖少,卻收獲頗豐。如1955年在鳳縣龍口村郭家灣附近的2個江邊臺地上發現仰韶及周代遺址,發掘灰坑23個、瓦罐葬2座、瓦鬲葬2座、屈肢葬1座、窯址3座、柱洞9個、紅燒土遺跡數片,獲得大量陶、石、骨器等⑤;1984年,鳳縣雙石鋪二中工地發現戰國時期的秦墓1座,為長方形土坑豎穴墓,隨葬有陶盆、陶罐、陶釜和銅帶鉤等⑥;1986年,鳳縣梁鹿坪發掘一處西漢初期墓葬,隨葬有大量銅器、鐵器、陶器等遺物⑦。

1.1.3 相關研究

其一,關于略陽縣相關遺存的研究。陜西省文物局編著《略陽文物》,從概況、不可移動文物、可移動文物、文物保護管理機構四部分,比較全面地介紹了全縣文物保存與保護情況⑧。劉長源對略陽江神廟繪彩板畫進行研究,認為其與氐羌族文化存在密切關系⑨。蔡副全對橫現河鎮毛壩村出土的《楊文弘墓志》《姜太妃墓志》進行了考釋⑩。石志剛、詹紹文將略陽靈巖寺內歷代碑碣130余通進行拓印、拍照與研究,著成《略陽靈巖寺碑石》一書,對研究秦蜀古道及申遺具有重要價值k。

其二,有關《郙閣頌》摩崖碑刻研究。此石刻位于略陽縣徐家坪鄉宜口村嘉陵江西岸山崖間,鐫于東漢建寧五年(172)。相關研究較多,成果被李銳分為五類:一是石刻歷史事件因由研究;二是石刻損蝕及保護研究;三是碑文考釋與鑒賞研究;四是石刻書法賞析與社會影響研究;五是石刻研究歷史之研究l。

其三,有關古道交通方面的研究。李燁對寧強縣館藏的部分銅器進行了整理,這批器物的出土地點涉及5處,多分布在古金牛道或故道旁邊,屬于秦漢時期m。高天佑指出隴蜀古道主要由四條組成,分別是嘉陵道、祁山道、沓中陰平道、洮岷迭潘道,其中嘉陵道是一條水陸兼行道,以嘉陵江為其主干,以河池(今徽縣)白水鎮為其樞紐n。王開研究嘉陵江上游從東漢至近代的水運,指出嘉陵江上游水運的興衰與軍事密切相關o。

1.2 嘉陵江上游支流流域

1.2.1 西漢水流域

①考古調查。

調查工作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后可分兩大階段。

第一階段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主要為白萬玉、裴文中等先生開展的工作。早在20世紀20年代,白萬玉即赴天水、禮縣等地做調查,發現幾處齊家文化、仰韶文化遺址p。1947年,裴文中率領西北調查隊對西漢水流域河谷地帶史前遺址展開全面調查,在成縣、西和、禮縣等地發現古遺址共24處,其中多為仰韶彩陶文化遺址q。

第二階段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以2000年為界分前、后兩段。前段的工作主要為1958年甘肅省博物館開展的調查,在禮縣境內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29處,其中仰韶文化17處、齊家文化12處,另有周代遺址14處r。

后段在21世紀初期,調查工作迎來了一次高潮。一是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導的調查,如2002年對大堡子山秦公墓及其周圍遺址進行的調查,調查了仰韶至齊家文化遺址16處、春秋至漢代墓群16處、秦代建筑遺址2處,漢代建筑遺址1處s。二是由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多家考古文博單位和高校,成立早期秦文化研究課題組,組建聯合考古隊,從2004至2006年,先后開展了3次調查。第一次在2004年3月至4月,對西漢水上游東起天水市天水鄉、西至禮縣江口鄉60余千米的干流及其支流兩岸每個臺地逐一勘查,發現仰韶時代遺址61處、龍山時代遺址51處、商周遺址47處,采集數千件文物標本t。第二次在2005年10月至11月,第三次在2006年4月至6月,均為有針對性的小規模調查,發現并確認了西山、大堡子山、山坪3座周代城址u。2008年,早期秦文化研究課題組出版《西漢水上游考古調查報告》v。

②考古發掘。

主要發掘禮縣大堡子山遺址、西山遺址2處。

對大堡子山遺址的發掘主要有2次。第一次是在1994年,對秦國墓地進行搶救性發掘,弄清了墓地的排列以及中小型墓葬的分布情況,并對其中的2座“中”字形大墓、1座瓦刀形車馬坑、9座中小型墓葬進行了清理w。第二次是在2006年,發掘了1座大型建筑基址、2處中小型墓葬和1處祭祀遺跡x。

對西山遺址的大規模發掘是在2005年。發掘的史前遺存主要有灰坑70余座、陶窯8座、房址7座、墓葬3座,基本屬于仰韶文化中晚期;西周時期遺跡主要有6座墓葬和少量灰坑;東周時期遺跡計灰坑170余座、墓葬28座、動物坑10座、房屋基址5座,屬秦人的文化遺存y。

③相關研究。

研究成果不多,以秦文化探索為主。2004年,張天恩從西犬丘地望的推定、秦在西漢水上游活動的基本狀況、西戎族的考古學文化三個方面,對甘肅禮縣的秦文化進行了探討。他提出趙坪遺址可能是西犬丘故墟;嬴秦民族生活在西漢水上游的時間可上推至商代末期;同居于西漢水上游地區的寺洼文化,應是與秦發生過諸多糾葛的西戎族的考古學文化z。2010年,郭軍濤、劉文科則對西漢水上游地區秦早期都邑進行了探討,認為犬丘和西垂是2座不同的都邑;禮縣西山遺址為犬丘故址,為秦之先大駱一族所居之地;西垂故址則在大堡子山以東的西漢水兩岸的區域內,可能為秦莊公時始建。

近年來,蒲向明對自西周晚期西山遺址至春秋中晚期大堡子山、圓頂山出土所見的青銅紋飾風格演變,以及其所體現的文化意義進行了討論。杜博文、徐衛民通過對西山、大堡子山、山坪3座城址平面形態、地形選擇、布局結構等方面要素進行對比分析,進而對這一地區早期秦人的城邑形態演變過程及其所體現的文化特點進行了討論。

1.2.2 白龍江流域

目前僅有武都縣(隴南市武都區)馬街鄉的大李家坪遺址開展過考古工作。1974年和1988年先后進行過兩次調查。1995年,北京大學等單位對大李家坪遺址進行正式發掘,發現窖穴、灰坑等遺跡,出土大量石、陶、骨器等遺物。此次發掘,填補了白龍江中下游地區正式考古發掘的空白,建立了三期發展序列,對于推動白龍江流域新石器文化的研究具有積極意義。

2 嘉陵江中下游的考古工作與研究

2.1 嘉陵江中下游干流流域

2.1.1 廣元地區

廣元地區的考古工作以考古調查為主。1988至1990年,廣元市文管所唐志工多次對廣元境內的嘉陵江兩岸及其支流附近臺地、河谷進行調查,發現古遺址7處、石器采集點5個。1989年,社科院考古所聯合廣元文物部門對廣元張家坡遺址進行調查與試掘,確定是1處新石器時代遺存。同年,在廣元東部東壩新城區發現了魯家墳遺址。1990年,社科院考古所四川工作隊調查發現中子鋪遺址,采集標本近1000件之多,主要包括細石核、石葉、石片及石片器等,是長江流域發現的最豐富的一處細石器遺存。2011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對蜀道廣元段及其相關遺存進行考古踏查,涉及朝天區、利州區、元壩區、劍閣縣四地,重點考察30余處遺跡點,采集標本100余件,初步掌握了廣元蜀道遺存的分布、保存、時代等多方面情況。2019至2020年,廣元市組織史前人類洞穴遺址考古調查,在朝天區的龍門洞中洞、云霧山鎮東溪河東岸、石門子河下游西岸均發現史前人類洞穴遺址,出土脊椎動物化石、疑似古人類牙齒化石、陶片、石器等遺物。

2.1.2 南充地區

①考古調查。

最早的調查在20世紀70年代末,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5處、戰國到秦漢遺址6處、漢代燒磚窯爐4處、唐代古瓷窯1處,查看古建筑、摩崖題刻10處,并對沿江古墓葬進行了一些探索。此次調查中被判斷為新石器時代的閬中縣(閬中市)藍家壩、南部縣涌泉壩、南部縣報本寺、南充縣(南充市)明家嘴、南充市淄佛寺5處遺址,后經研究,已重新被確定為商周時期。

進入21世紀,除了2009年、2019年分別對南充市西山、高坪區龍門鎮元寶山2處漢代崖墓群做過調查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四川省文物考古院等單位組織的三次對嘉陵江南充段的大規模調查。前兩次在2016至2017年,分別對營山和西充段、蓬安至南充段開展調查,后者發現遺址35處。第三次在2018年,對閬中至儀隴段進行調查,處理斷面100余處,先秦斷面20余個,發現文物點27處,其中先秦遺址12處。這3次調查,不僅擴充了該地域先秦遺址的內涵,而且為下一步深入研究地理分布、聚落形態、文化面貌等提供了新的線索。

②考古發掘。

以配合基建進行的搶救性發掘為多,且集中在南充高坪區、順慶區和閬中市。如1995年在達成鐵路南充段南充東站施工修建時發現古墓群,省考古隊先后進行了五次發掘,共發掘墓葬41座,年代涉及漢、唐、宋代,其中漢墓有15座。2004年,為配合渝南高速公路的建設開展調查時,發現了北斗坪遺址,次年對其進行搶救性發掘。2008年,順慶區濱江路“泰合尚渡”建筑工地發現20口漢代水井。有學者根據這批水井遺跡,對漢代安漢縣的歷史及農業生產活動進行了探討。2011年配合中衛—貴陽輸氣管線建設,在閬中沙溪街道辦嘉陵村大雁山發掘清理崖墓7座。同年,對閬中鄭家壩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現商代中晚期遺存。2016至2017年,發掘閬中文成鎮梁山村的靈山遺址,新發現距今5000~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山頂的燎祭遺跡在四川為首次發現。

主動性發掘以閬中彭城壩遺址為代表。早在1981年于此發現一柄虎紋銅鉞。至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將之作為重點探索對象,在彭城壩遺址展開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發現了一批商周時期的陶器,特別是尖底和高柄陶器,對于早期蜀文化分布與擴張具有新的認識意義。

2.1.3 廣安地區

廣安地區的考古發掘較少,以搶救性發掘為主,如1999年發掘武勝縣印山公園內崖墓群。少量主動性發掘以2012年對武勝縣烈面鎮沿江村蘇家壩遺址的發掘為代表,發現早期遺存的灰坑32個、灰溝3條、墓葬5座,出土石器、陶器、骨器等早期遺物。

2.1.4 重慶地區

①考古調查。

20世紀80年代,重慶市文物局文物處組織全市文物工作者進行培訓,考古實踐安排了對嘉陵江沿岸的考古調查,結束后編印了《三江考古調查紀要》,至今仍具有參考價值。2006年,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對渝南高速公路重慶段沿線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發現多處古代遺址。2010年,針對重慶主城周邊高位階地,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組織了三次舊石器考古調查、試掘工作,并分析和闡釋了該區域階地與遺址間的相互關系,對建立重慶舊石器考古學文化序列具有參考價值。

②考古發掘。

主要由重慶市文物考古院等單位組織實施,發掘的地區涉及合川、北碚、江北等地。

合川區:從20世紀80年代末一直持續至今。1989至1990年,發掘沙梁子遺址。1999年對白鹿村白鹿山墓群進行搶救性發掘。2005年對銅溪鎮唐家壩遺址進行發掘。2008年、2013年至2014年,兩次對銅溪鎮猴清廟遺址進行發掘。2018年至2019年,對城郊東城半島吊嘴遺址進行發掘,出土新石器時代晚期屬于玉溪坪文化的器物及標本200余件。2022年搶救性發掘三湖臺子土遺址、張家院子遺址。在三湖臺子土遺址共清理灰坑、房址等遺跡40個,出土遺物74件,年代被判斷為玉溪坪文化中期階段。在張家院子遺址發現東周時期房址、灰坑、灰溝、柱洞等遺跡,出土瓦渣地文化晚期階段器物群,為探索三峽地區與嘉陵江中上游、渠江上游巴文化遺存之間的互動關系提供了新材料。

北碚區:2008年發掘大土遺址,發現屬于玉溪坪文化的新石器時代遺存。2010年,在東陽街道黃桷社區發掘清理了以巴文化為主的廟嘴墓地。

江北區:2011年至2012年,對魚嘴鎮四馬溪遺址進行發掘。2016年發掘五里店黃泥村汪家院子墓地,共清理漢墓4座,對于探討巴郡北府城的分布范圍、延續時間具有參考價值。

此外,重慶市考古部門曾對近年來嘉陵江下游地區考古發掘成果進行匯編,出版《嘉陵江下游考古報告集》,收錄相關資料比較全面,包含了一部分未公布的發掘簡報。

2.2 嘉陵江中下游支流流域

2.2.1 涪江流域

涪江流域考古工作主要圍繞綿陽市中區新皂鄉姜家灣的邊堆山遺址展開。該遺址發現于20世紀50年代,出土有灰、黑陶片和石斧、鑿等標本。1988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等單位對邊堆山遺址進行重新調查,獲得大量資料。1989年開始發掘,出土陶器、石器、骨器和房屋基址紅燒土等標本數千件。何志國對邊堆山遺址的文化內涵和年代、分布范圍與特征,以及邊堆山文化與三星堆文化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研究。

2.2.2 渠江流域

①考古調查。

198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巴中月亮巖遺址及通江擂鼓寨遺址進行了調查,確定其年代在新石器時代。1990年,對擂鼓寨遺址進行試掘。2002年,省市文物考古部門聯合對渠江流域進行考古調查,在其支流通江流域發現6處先秦遺址,在州河流域發現先秦遺址和石器采集點12處,在渠縣境內發現3處先秦遺址。

②考古發掘與研究。

渠江流域的考古發掘規模較大,在已發現的30余處先秦遺址中,重點選擇宣漢羅家壩、渠縣城壩2處,開展了連續持久的田野工作。

羅家壩遺址:羅家壩遺址位于宣漢縣普光鎮進化村,距縣城46千米,總面積140多萬平方米。自1999年開始,先后開展了八次考古發掘,出土大量新石器時代晚期、東周、秦漢時代的器物,填補了巴國實物資料的空白。發表有《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1999年度發掘簡報》、《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2003年發掘簡報》、《四川宣漢縣羅家壩遺址2015~2016年度新石器時代遺存發掘簡報》。先后出版《宣漢羅家壩》、《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前者收錄了1997年至2007年的發掘報告,后者是2017年11月“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學術研討會”宣讀與提交的論文。2023年又出版《尋巴覓賨·宣漢羅家壩遺址出土文物選粹》,將八次發掘出土的精品予以展示。關于宣漢羅家壩遺址的研究成果比較豐富,主要涉及綜合研究、專題研究(包括青銅器研究、陶器研究、石器研究)、墓葬研究、文化因素及巴文化研究、巴蜀文字研究、古環境研究、遺址保護研究等。王鈺雯曾對宣漢羅家壩遺址的考古與研究現狀做了很好的梳理,有興趣者可參閱,此處不贅述。

城壩遺址:城壩遺址位于渠縣土溪鎮之渠江東岸,三面環水,距縣城約26千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所在地在商周時期為巴人分支的賨人國都。2005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調查和首次正式發掘。此后,在2014年至2018年、2019年,均開展了考古發掘工作。2014年出版《城壩遺址出土文物》一書,披露了出土的青銅器、陶器、玉石器、磚瓦等遺物,并初步探討相關問題。2020年,凌文超對城壩遺址出土“爰書”簡進行釋文訂補、內容考釋,并聯系西漢戶籍制度進行相關討論。2021年,陳衛東、周科華結合城壩遺址最新的考古資料,就宕渠城的位置、年代、規模及與賨城間的關系進行探討。

2.2.3 嘉陵江中下游相關研究

20世紀80年代末至21世紀初,達州市文物管理所馬幸辛除對羅家壩遺址做過相關討論外,還對川東北地區考古學文化的分期、大巴山脈與川北史前文化、川東北墓葬、川東北巴蜀銅兵器做了一定研究。

自2008至2014年,蔣曉春、白九江、趙炳清等撰文對川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屬性、年代、分期,以及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地理條件、類型與分布、結構與作用、文化空間演變、與其他地區的相互關系等問題做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他們認為,通江擂鼓寨遺址和巴中月亮巖遺址受三峽地區龍山時代文化影響較大,綿陽邊堆山遺址受寶墩文化影響較大,廣元張家坡遺址、鄧家坪遺址則受到兩種文化的共同影響。這兩種不同文化在川東北的分布大致以嘉陵江為界。根據地勢地貌特點,把嘉陵江流域內的遺址分為臺地遺址、坡地遺址、河谷階地遺址和洞穴遺址四類,闡明了不同地理條件下的遺址具有不同的經濟形態。在專著《重慶地區的新石器文化:以三峽地區為中心》中,經梳理考古發現,初步勾勒出三峽地區新石器文化的序列,并探討其發生、發展與消融過程中的深層次問題,對探討其與嘉陵江流域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具有參考價值。將川東北先秦考古學遺存分為七期,第一至四期屬新石器時代,第五期與夏商時期的三星堆文化同時,第六期屬商周時期的十二橋文化,第七期屬東周時期的巴文化。研究認為,嘉陵江流域是兩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兩大單元以昭化為分界點,構成兩大扇面結構:一是向北的嘉陵江干流上游地區,屬于山地地貌;二是向南的嘉陵江中下游地區,形成川中盆地的丘陵地貌。兩大單元各自受到周邊文化的影響,逐漸演變為不同的文化空間,但又共同組成大的區系文化空間。

另有部分高校的學位論文開始關注這一領域的研究。如重慶師范大學余菀瑩碩士論文《嘉陵江中下游地區先秦考古學文化研究初探》,梳理了相關考古工作和研究情況,對嘉陵江中下游地區的自然地理環境、先秦時期典型考古遺存進行分析,力圖構建先秦考古學文化序列,并“透物見人”,進一步探討當時的社會狀況等問題。

3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提出以下四點看法:

第一,考古調查工作不夠全面和深入。嘉陵江流域是先秦時期巴人主要居住區域,也是中原文化、楚文化與蜀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對于巴蜀文化的系統研究,厘清巴文化的來源、內涵、發展和演變等,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分布在嘉陵江干流、眾多支流流域的數量驚人的文化遺存來說,目前所開展的考古調查工作存在規模小、次數少、調查地域范圍小、持續時間短等問題,這與流域內歷史文化遺存之豐富的數量、極端重要的學術性極不相稱。今后應爭取經費和人力,開展不同區域的多種類型的考古調查工作,進一步摸清家底。

第二,開展的考古發掘工作不夠充分。目前受制于考古專業機構有限的人力資源以及有限的項目經費,考古發掘工作集中在羅家壩、城壩、彭城壩等為數極少的遺址上,無法做到全面覆蓋。今后可考慮一方面在全國范圍內爭取更多的科研單位、高校院所等參與進來,另一方面著手努力培養本地文物部門的專業力量,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含直轄市自治區)、地市級、區縣級的專項資金,做好長遠規劃和短期規劃,協調好學術與現實的利益關系,逐步推動解決考古發掘的問題。

第三,相關學術研究需要進一步均衡化和系統化。首先,在舊石器時代考古方面,遺址數量極少,僅在名單中看到個別化石采集地點等信息,由于發現少,研究也就自然無法進行。其次,在新石器時代考古方面,遺址發現較多、分布較廣,但研究力量未能跟上,僅僅停留在分布、文化屬性、年代、與自然環境的關系等一些基礎性的問題上,還未擴展至更廣更深的層次。最后,在商周至秦漢時期的考古與研究方面,巴文化與秦文化的探索比較受重視,但在橫向與縱向的對比研究方面,在與楚文化、蜀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方面,在族屬遷徙和文化演變方面,仍舊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今后需在深入剖析的基礎上,以嘉陵江為線將大量不同類型的遺存有機地串聯起來,建立起嘉陵江歷史文化的研究體系。

第四,相關保護、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對于嘉陵江流域的文化遺存鮮有專門從科學保護、合理利用等方面開展的專題性研究,而在社會實踐層面也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保護利用體系。但這一工作卻關系著文化遺產的當代作用,關系著文物能否“活”起來的問題,是進一步保護的基石。2022年12月,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羅家壩考古遺址公園、城壩考古遺址公園名列其中,占據本批名單中四川上榜數量的一半。這2處重要遺址的成功入圍,標志著嘉陵江流域文化遺存保護與利用工作邁上了新的臺階。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是近年來國家在推動文物保護與利用方面的重要舉措,已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希望今后出臺更多的類似政策與措施,讓文化遺產保護事業取得更大的進展。

注釋

①本文所梳理的相關考古發現與遺存,時間范圍主要包括秦漢及之前的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夏商周時期。

②陜西省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漢水隊.陜西漢中專區考古調查簡報[J].考古,1962(6):298-304.

③王元,劉毅宏,王祺,等.陜西略陽地區首次發現第四紀古人類和動植物化石[J].恐龍,2012(4):2-25.

④孔昭宸,劉長江,王祺.中國北方樸屬(Celtis)植物遺存的發現與研究[J].東方考古,2014(00):332-342,550-551.

⑤陜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鳳縣古文化遺址清理簡報[J].文物參考資料,1956(2):34-41.

⑥劉寶愛,胡智仁.鳳縣雙石鋪發現一座秦墓[J].文博,1991(6):62,101.

⑦胡志仁,劉寶愛,盧建國.陜西鳳縣梁鹿坪西漢墓清理簡報[J].文博,1989(3):14-16,101.

⑧陜西省文物局.略陽文物[M].西安:陜西旅游出版社,2012.

⑨劉長源.略陽江神廟繪彩板畫[J].文博,1986(5):4-7.

⑩蔡副全.新發現武興國主楊文弘與姜太妃夫婦墓志考[J].考古與文物,2014(2):86-93.

k石志剛,詹紹文.略陽靈巖寺碑石[M].西安:三秦出版社,2020.

l李銳.1976年以來《郙閣頌》摩崖石刻研究綜述[J].陜西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40(1):12-17,25.

m李燁.寧強縣館藏銅器選介[J].文博,1995(1):87-88,2.

n高天佑.隴蜀古道考略[J].文博,1995(2):60-67.

o王開.受軍事支配而大起大落的嘉陵江水運:兼談故道與故道水[J].文博,1994(2):71-76.

p陳仲華.定陵發掘現場指揮:白萬玉[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2:130-131.

q裴文中.甘肅史前考古報告[M]//裴文中.裴文中史前考古學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208-256.

r甘肅省博物館.甘肅西漢水流域考古調查簡報[J].考古,1959(3):138-142,146.

s李永寧.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及其周圍秦漢遺址[M]//中國考古學會.中國考古學年鑒:2003.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356.

t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西漢水上游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4(6):3-12;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西漢水上游周代遺址考古調查簡報[J].考古與文物,2004(6):13-20.

u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甘肅禮縣三座周代城址調查報告[J].古代文明(輯刊),2008,7(00):323-362,369-377.

v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等.西漢水上游考古調查報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

w戴春陽.禮縣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有關問題[J].文物,2000(5):74-80,1.

x早期秦文化考古聯合課題組.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早期秦文化遺址[J].考古,2007(7):38-46,105-106;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6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21號建筑基址發掘簡報[J].文物,2008(11):3-13;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6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祭祀遺跡發掘簡報[J].文物,2008(11):14-29,1;早期秦文化聯合考古隊.2006年甘肅禮縣大堡子山東周墓葬發掘簡報[J].文物,2008(11):30-49,1.

y趙叢蒼,王志友,侯紅偉.甘肅禮縣西山遺址發掘取得重要收獲[N].中國文物報,2008-04-04(002).

z張天恩.甘肅禮縣秦文化調查的一些認識[J].考古與文物,2004(6):76-80.

郭軍濤,劉文科.西漢水上游地區秦早期都邑考[J].四川文物,2010(3):51-56.

蒲向明.西漢水流域早期秦青銅器紋飾及文化意義[J].河西學院學報,2022,38(4):1-10.

杜博文,徐衛民.早期秦人城址形態分析:以西漢水上游地區為例[J].文博,2023(4):32-38.

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考古隊甘肅分隊.白龍江流域考古調查簡報[M]//文物編輯委員會.文物資料叢刊2,1978;趙雪野,司有為.甘肅白龍江流域古文化遺址調查簡報[J].考古與文物,1993(4):8-16.

北京大學考古學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武都縣大李家坪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報告[J].考古學集刊,2000(00):1-40,371-374.

對嘉陵江干流之上、中、下游地區的劃分,是以廣元市昭化區、重慶市合川區為界的,昭化以上為上游,自昭化至合川為中游,自合川至重慶河口為下游。為敘述方便,同時也因上游地區與中下游地區之間文化因素的差異較大,本文并未嚴格遵循此標準,而將廣元地區整個納入嘉陵江中下游地區討論,特此說明。

唐志工.四川廣元市古文化遺址調查[J].考古,1997(5):85-86,93.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四川省廣元市文物管理所.四川廣元市張家坡新石器時代遺址的調查與試掘[J].考古,1991(9):774-780.

鄭若葵,唐志工.廣元市魯家墳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記[J].四川文物,1992(3):58-60.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四川廣元市中子鋪細石器遺存[J].考古,1991(4):289-299;葉茂林.廣元中子鋪遺址考古記[J].巴蜀史志,2019(3):80-83.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安美術學院中國藝術與考古研究所.蜀道廣元段考古調查簡報[J].四川文物,2012(3):60-67,99.

鄢懷林.廣元朝天啟動洞穴考古調查發現疑似古人類牙齒化石[EB/OL].(2020-12-18)[2024-08-22].https://sichuan.scol.com.cn/ggxw/202012/57989855.html.

重慶市博物館.四川嘉陵江中下游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J].考古,1983(6):496-500;南充地區文化局,重慶市博物館.嘉陵江南充地區河段考古調查紀實[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5:299-346.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嘉陵江中游(蓬安至南充段)先秦時期遺址考古調查簡報[J].四川文物,2018(3):21-3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嘉陵江中游(閬中至儀隴段)先秦時期遺址調查簡報[J].四川文物,2020(3):4-24.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南充市高坪區文管所,南充市文管所.四川達成鐵路南充東站考古發掘報告[J].四川文物,2003(2):3-1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物保護管理所,南充市高坪區文物保護管理所.四川南充市高坪區北斗坪遺址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06(S1):46-50.

彭永生.南充漢代水井清理簡報[J].絲綢之路,2011(10):24-25.

余小洪.四川南充漢代水井遺存與漢代安漢縣的農業生產活動[J].農業考古,2016(6):28-3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物管理所,閬中市文物管理所.四川閬中大雁山崖墓發掘簡報[J].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20(5):6-19.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物管理所,閬中市文物管理所.四川閬中鄭家壩遺址2011年發掘簡報[J].東方考古,2014(00):490-521,554-555.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物管理所,閬中市文物局.四川閬中市靈山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8(2):5-20;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充市文物保護管理所,閬中市文物局.閬中靈山[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2.

張啟明.閬中縣出土虎紋銅鉞[J].四川文物,1984(3):54.

陳衛東,周科華.嘉陵江流域考古取得重要收獲[N].中國文物報,2006-03-22(001).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廣安市文物管理所,武勝縣文化體育局,等.四川武勝山水巖崖墓群發掘報告[J].四川文物,2010(1):3-26,96-10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學考古學系,廣安市文管所,等.四川武勝蘇家壩遺址發掘報告[J].考古學報,2019(2):213-244.

重慶市文化局文物處,重慶市博物館.三江考古調查紀要[M].[內部資料],1987.

重慶市文物考古所.渝南高速公路(重慶段)沿線考古調查勘探報告[J].四川文物,2006(S1):4-11.

賀存定,陳少坤,秦利,等.重慶主城周邊舊石器考古調查研究[C]//董為.第十三屆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157-164.

重慶市文物考古所,合川市文物保管所.重慶合川市沙梁子遺址搶救性考古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06(S1):27-36.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重慶市合川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市合川區猴清廟遺址2013—2014年度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23(4):14-30;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合川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市合川區猴清廟墓群發掘簡報[J].長江文明,2021(1):6-14.

代玉彪,燕妮.重慶合川吊嘴遺址發現新石器晚期遺存[N].中國旅游報,2019-08-23(008);[佚名].嘉陵江下游發現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合川吊嘴遺址考古重要收獲[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4):94;[佚名].嘉陵江下游發現距今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遺址:合川吊嘴遺址考古重要收獲[EB/OL].[2024-08-22].http://m.cqkaogu.com/gzdt/3702.jhtml.

張春秀,孫治剛.合川區三湖臺子土遺址考古發掘收獲[EB/OL].(2022-12-12)[2024-08-22].http://www.cqkaogu.com/gzdt/5357.jhtml.

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合川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合川區張家院子遺址東周時期文化遺存發掘簡報[J].西南文物考古,2023(1):42-54.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北碚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市北碚區大土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3(2):3-7.

陳東.重慶廟嘴巴文化墓地的發現與認識[J].遺產與保護研究,2018,3(7):149-152;陳東.北碚區廟嘴墓地考古發掘取得重要收獲[EB/OL].(2011-09-27)[2024-08-22].http://www.cqkaogu.com/news/1330.jhtml.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江北區文物管理所.重慶市江北區四馬溪遺址漢墓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5(3):5-17,36,2,97.

代玉彪.江北區汪家院子墓地考古發掘圓滿結束[EB/OL].(2016-07-12)[2024-08-22].http://www.cqkaogu.com/news/2803.jhtml.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重慶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嘉陵江下游考古報告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西南博物館籌備處.寶成鐵路修筑工程中發現的文物簡介[J].文物參考資料,1954(3):10-34.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四川綿陽市邊堆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J].考古,1990(4):307-313.

何志國.綿陽發掘邊堆山新石器時代遺址[J].四川文物,1990(2):21.

何志國.綿陽邊堆山文化初探[J].四川文物,1993(6):10-15.

雷雨,陳德安.巴中月亮巖和通江擂鼓寨遺址調查簡報[J].四川文物,1991(6):52-55.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通江縣擂鼓寨遺址試掘報告[M]//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考古報告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41-59.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渠江流域古遺址調查簡報[J].四川文物,2005(6):10-16,62,10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市文物管理所,宣漢縣文物管理所.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1999年度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09(4):3-14,97-10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達州地區文物管理所,宣漢縣文物管理所.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2003年發掘簡報[J].文物,2004(9):34-47,98.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市博物館,宜漢縣文物管理所.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2015年度考古發掘簡報[M]//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漢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17-32;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市博物館,宣漢縣文物管理所.四川宣漢縣羅家壩遺址2015~2016年度新石器時代遺存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18(4):5-17,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市文物管理所,宣漢縣文物管理所.宣漢羅家壩[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漢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宣漢羅家壩遺址與巴文化研究[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博物館,達州市巴文化研究院,等.尋巴覓賨·宣漢羅家壩遺址出土文物選粹[M].北京:文物出版社,2023.

余菀瑩,楊華.試論宣漢羅家壩朱砂葬:兼論巴人與丹砂的淵源[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8,40(3):1-7.

王鈺雯.四川宣漢羅家壩遺址考古研究綜述[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8):156-159.

劉化石,黃文峰,馬莘辛.四川渠縣城壩遺址發現西漢木槨墓群及漢代城址[N].中國文物報,2005-12-02(001);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市文物管理所,渠縣文物管理所.四川渠縣城壩遺址2005年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06(4):5-27,97-100.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渠縣歷史博物館.四川渠縣城壩遺址[J].考古,2019(7):60-76,2;陳衛東.四川渠縣城壩遺址2019年度考古發掘[J].大眾考古,2020(2):12-13;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達州博物館,渠縣歷史博物館.四川渠縣城壩遺址2016年度墓葬發掘簡報[J].四川文物,2023(6):27-41,2.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渠縣博物館.城壩遺址出土文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凌文超.四川渠縣城壩遺址出土“爰書”與西漢戶籍[J].出土文獻,2020(4):134-142,158.

陳衛東,周科華.宕渠與賨城:渠縣城壩遺址的考古發現與研究[J].四川文物,2021(3):24-32.

馬幸辛相關成果擇要列舉如下:馬幸辛.試論羅家壩遺存[J].四川文物,2002(5):42-46;馬幸辛.羅家壩遺址與周邊古文化遺址的關系[J].四川文物,2003(6):20;馬幸辛.再論羅家壩遺存[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1):54-59;馬幸辛.川東北考古文化分期芻論[J].四川文物,1989(6):26-30;馬幸辛.大巴山脈與川北史前文化的探討[J].四川文物,1993(5):8-14;馬幸辛.川東北歷代古墓葬的調查研究[J].四川文物,2001(2):29-33;馬幸辛.試探川東北出土的巴蜀銅兵器[J].四川文物,1996(2):33-38.

蔣曉春,白九江,趙炳清.川東北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初探[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科版),2008(3):12-17.

趙炳清,蔣曉春.嘉陵江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地理考察[J].中華文化論壇,2009(1):119-124.

白九江.重慶地區的新石器文化:以三峽地區為中心[M].成都:巴蜀書社,2010.

白九江,蔣曉春,趙炳清.川東北地區先秦時期考古發現與考古學文化[J].四川文物,2013(2):46-55.

趙炳清,伍小琴.先秦時期嘉陵江流域文化空間的演變[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58-63.

余菀瑩.嘉陵江中下游地區先秦考古學文化研究初探[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8;余菀瑩.嘉陵江中下游地區商周考古遺存簡述[J].長江文明,2020(1):16-25.

2022年發表一篇相關論文,是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角度對城壩遺址保護和利用所做的思考。參見:袁磊.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與發展的幾點思考:以城壩遺址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4):167-171.此前渠縣歷史博物館的史向武發表一篇論文,也屬于保護利用方面,參見:史向武.區域文化旅游開發研究:以四川渠縣城壩賨人文化遺址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5(16):158.

國家文物局.國家文物局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和立項名單的通知(文物考函〔2022〕1316號)[EB/OL].(2022-12-16)[2024-08-22].http://www.ncha.gov.cn/art/2022/12/29/art_2318_45970.html.

猜你喜歡
研究綜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其培育途徑研究綜述
心理健康教師能力構成的研究綜述
亞太教育(2016年31期)2016-12-12 22:24:03
我國教師教育實踐研究綜述
科教導刊(2016年28期)2016-12-12 05:51:11
兒童旅游研究綜述
旅游學刊(2016年9期)2016-12-06 19:45:17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近五年農村征地糾紛問題研究綜述
小學課桌椅設計研究綜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科技視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13:4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成人小视频网| 国产成人在线无码免费视频|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亚洲精品第五页| 国产免费网址|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亚洲丝袜第一页|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99激情网| 久青草国产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网2014| 国产啪在线91| 高清国产在线|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国产人成在线视频|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区日韩区| 国精品91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色AV无码看| 高清无码不卡视频|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桃花视频|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亚洲欧美自拍中文| 天堂亚洲网|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色天天综合|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欧美中文字幕无线码视频| 日韩无码黄色|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欧美在线三级| 亚洲天堂网在线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国语少妇高潮|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午夜国产精品视频黄| 狠狠色婷婷丁香综合久久韩国|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亚洲性视频网站|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日韩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在线欧美a|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AV免费一区|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激情影院内射美女| 亚洲伊人天堂|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国产毛片不卡|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国产精品第|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a级毛片免费网站|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午夜激情婷婷|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少妇| 亚洲人成网站18禁动漫无码 | 亚洲视频黄| 无套av在线| 91久久国产综合精品女同我| 暴力调教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她的性爱视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