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線和重要基石,其主張教育同實際生活相聯系,反對“死讀書”“讀死書”,培養學習者的創造性和獨立學習能力。英語作為初中課程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文化認知的重要路徑。在“生活即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初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還原生活場景,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通過生活化實踐活動,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凸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導向,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英語教學不僅是詞匯和語法的傳授,更側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為了減輕初中生學習英語課程的壓力和負擔,教師要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創建現實場景,模擬真實的語言使用環境,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
以“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節課為例,本節課圍繞“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中心話題展開,主要涉及交通方式、路程和所需時間。創建貼合學生日常生活的情境,更易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情感共鳴,使他們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熟練表達自己的上學方式及所需時間,增強語言運用能力。首先,以歌曲作為導入,播放一首關于交通方式的英文歌曲,讓學生跟著唱,并感受歌曲中的交通元素。然后,向學生展示各種交通工具的圖片,教會他們學習這些交通方式的英文表達。由教師提出具體的問題:How do you usually go to school?學生要用自己學過的英語表達方式回答問題。當然,為了活躍課堂氛圍教師還可以組織游戲活動。由教師說出目的地,學生來搶答,說出最合適的交通方式。例如:Go to supermarket/By bus/Go to Beijing/ Take a train.此外,教師還可以布置小組交流活動,出示汽車、公交車、火車等模型,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在地圖上模擬不同交通工具的行駛路線,并配合對話,討論不同交通方式的優勢和弊端,增強情境的真實感,引領初中生樹立正確的出行觀念。
生活化實踐活動不僅關注語言技能的培養,還注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組織生活化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深化知識理解,提高英語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這節課時,教師可以與當地的城市公園管理部門取得聯系,配合開展實踐活動。教師提前準備垃圾袋、手套、英文環保標識牌等工具,讓學生以組為單位,完成清潔工作,并要求學生靈活運用clean up,pick up litter,make a difference,be willing to help等與環保志愿服務有關的詞匯,互相交流。活動完成后,學生要將活動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并作為成果展示,同時完成英文匯報的寫作,包括活動成果、遇到的挑戰、學到的知識及自己的感想與反思。
在“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需求,還原生活場景,鍛煉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熱情。此外,還要充分利用社會教育場所,組織實踐活動,加強學生間的語言交流,鍛煉口語表達能力,夯實英語基礎,豐富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