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具有較強的個性,且對事物的認知不夠客觀,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擾。作為班級的重要管理者,班主任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強化與學生的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發展需求,解決學生生活及學習中的疑難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本文將從溝通藝術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的重要價值出發,論述其具體實踐策略,以供班級管理者參考。
一、溝通藝術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應用的重要價值
班主任是最貼近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了解學生學習基本情況的班級管理者。在班級管理工作開展期間,班主任不僅要兼顧班級的大小事務,還要擔當起引領學生成長、成才的重任。因此,面對如此龐大的工作量,班主任采取有效的溝通方法非常有必要。可以說,良好的溝通方式能讓學生如沐春風。一方面,有效利用溝通藝術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并在班級內營造出和諧、融洽的氛圍。這不僅有利于開展各類班級管理活動,還能在無形之中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和榮譽感,激勵學生共同為班級發展作貢獻。另一方面,班主任良好的溝通藝術,還可以充分掌握學生的基礎學情,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為后續實施差異化班級管理提供依據,為學生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二、溝通藝術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平等溝通,尊重學生意愿
結合初中生的學情特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活動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以平等溝通的態度與學生進行交流,增強學生主動傾訴與交流的意識。尤其是初中生正處于發展的關鍵時期,更希望獲得班主任的尊重和重視,如若雙方不能平等進行溝通交流,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傾訴效果,從而影響后續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成效。正因為如此,班主任要合理運用溝通藝術,以平等的視角與學生進行交流,以敏銳的眼光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并予以肯定,如此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潛質,使學生充分展現自身的潛力和優勢,促進學生實現自我發展。
(二)情感溝通,拉近師生距離
除了運用平等溝通藝術為班級管理工作提供助力,班主任也可適當發揮情感溝通的積極價值,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班主任要盡可能地做好情緒上的疏導,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和情感支持,逐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使之放下戒備,向班主任傾訴自己遇到的問題。要想充分發揮情感溝通藝術的價值,班主任一定要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之中流露真情,讓學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尊重與愛護,才能為深化溝通效果打好基礎。除了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做到一視同仁,班主任也應適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不同學生的學情差異,實施針對性的情感溝通策略,這樣更有利于走進學生的內心,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例如,花花是一名走讀生,平常與其他學生說說笑笑,人緣很好,學習成績也較為理想。但近段時間,筆者發現花花有了一些變化,花花一臉愁容,甚至有一次還在課堂上哭了起來。針對這一現象,班主任先與花花周圍的同學進行溝通,了解花花近期的狀態,并嘗試挖掘更多相關信息。經過初步了解,筆者知悉花花家庭發生變故,父母準備離異,因此影響了花花的學習、生活。為此,筆者與花花進行了溝通交流,先是將花花叫到了自己的家中,給花花做了幾道拿手菜,并給她播放初中生喜歡看的動漫電影,大家邊吃飯、邊看電影、邊聊天,氛圍感特別好,花花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三)深入溝通,促進家校合作
現如今,家校合作成為教育改革的熱詞,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積極價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極為有益。班主任日常最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促進家校共育。同時,班主任還要注重語言溝通藝術,深入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及家庭教育水平,建立良性的互動關系,促進家校合作共育。例如,班主任應構建家校合作模式,為學生打造一個立體的溝通機制。比如,通過信息技術構建家校聯合管理群,將學生的在校情況通過群內信息反饋給家長,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情況。
再如,為了深化家校溝通,班主任可利用微信、QQ 或其他線上交互軟件組建家長群。定期在家長群內分享一些家校合作共育的案例和理論知識,在潛移默化之中提升家長的認知。在此基礎上,針對班級管理事項,教師也可提前與家長溝通,邀請家長參與進來,提升家庭教育的輔助價值。此外,班主任還可以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并由校內專業心理醫師給出指導意見。班主任將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分享給家長,讓家長了解學生心理存在的問題。通過召開專題家長會的形式,與家長面對面溝通交流,共同探究并解決學生有關心理問題的策略。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充分利用溝通藝術的積極價值,有效地貼合學生基礎學情,革新傳統育人觀念,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同時,班主任也應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禁錮,積極吸收先進的班級管理理念,掌握溝通藝術的精髓,并將其有效融入日常管理事項之中,耐心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學生生活及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為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