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總結了高中學生在提高英語聽力水平過程中遇到的種種障礙,分析了目前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提出了改進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策略,探討優化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英語聽力;障礙;策略
作者簡介:王俊,浙江省越州中學。
在英語的聽、說、讀、寫四項基本技能中,“聽”占據首要位置。據統計,語言習得過程中,45%的時間用于聽力練習,其余時間則分配于說(30%)、讀(16%)和寫(9%)。Krashen曾指出,無論年齡大小,語言習得的首要任務是提升聽力理解能力。Long也認為,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是其語言自信心的基石。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對聽力教學給予了高度重視,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學習了相關理論以指導教學實踐。本文將從分析影響高中學生英語聽力理解的障礙及當前聽力教學的現狀出發,探討改進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一、高中學生聽力理解的障礙
高中學生在英語聽力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多種障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語言障礙
1.語音、語調問題。
由于小學和初中階段缺乏系統的語音訓練,很多高中學生的發音往往不準確,導致在聽力訓練和考試過程中難以正確識別和理解標準發音的內容。此外,學生對連讀、弱讀、同化、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不熟悉,這也增加了聽力理解的難度。
2.詞匯量不足。
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石。沒有足夠的詞匯量,想要迅速提升英語聽力水平幾乎是不可能的。實際上,大多數學生的聽力詞匯量遠低于閱讀詞匯量。例如“I'm all at sea about Professor Black's lectures. ”,由于學生不知道be at sea 這個詞組的含義導致對整句話不理解。再者,很多學生對單詞的掌握僅限于其基本意義,如聽到“We have five plants in this country but we also have plants in ten other countries.”時,很多學生不理解plant的意思,其原因是他們不知道plant除了有“植物”的意思外,還可以表示工廠。
3.語法知識薄弱。
語法是理解語言結構的關鍵。許多學生由于語法知識薄弱,即便能夠識別聽力材料中的單詞與短語,也可能無法準確把握整個句子的完整含義。例如“W: What do you think of my new house? M: To be honest, it is no better than mine. Q: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the woman's house ? A. It's better than his. "B. It's not so good. ”。有很多學生都選A,原因是他們不知道no better than 的真正含義。再如“You should have watered flowers yesterday. ”,如果不熟悉虛擬語氣在句中的作用,學生可能無法準確理解這個句子的意思。
4.綜合理解困難。
聽力理解需要實現對句子、段落乃至整個篇章的全面且深入的理解。然而,部分學生往往難以有效捕捉關鍵詞匯及文章主旨,反而過分拘泥于某個詞與孤立句子的細節。他們在聽完一篇短文后,可能會產生已理解的錯覺,但實際上并未真正把握文章的核心內容,抓不住中心思想。此外,有些學生在遇到聽不懂的單詞時,會停下來思考或翻譯,導致跟不上聽力材料的節奏,聽到的內容支離破碎。
(二)語速障礙
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聽懂英美人士的錄音材料,且能適應正常語速(每分鐘120詞)的日常對話。若平時缺乏相應訓練,學生在考試時便難以適應較快的語速。
(三) 文化背景障礙
在聽力理解過程中,文化背景知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聽力材料的理解會因其對英語國家文化、歷史背景及風土人情的了解不足而受到限制。例如,歐美國家普遍使用電話留言機,而此設備在我國并不普及,因而很多學生對“This is Carolyn Dianne. We're not in at the moment . Please leave your message and telephone number, we'll get back to you as soon as possible. ”這段話不理解。
(四)內容障礙
聽力素材廣泛覆蓋了日常生活的諸多領域,包括購物、尋路指引、電話交流、學術講座以及新聞報道等。鑒于口頭表達與書面文字間的差異,聽力材料中的句子往往更為簡短,結構相對松散,且可能伴隨著停頓、重復以及音節的延長等現象。若學生缺乏足夠的聽力訓練,便難以理解不熟悉的語言材料。
二、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理念有待提升
目前,由于課時緊張,大部分學校并未安排專門的聽力課程。部分教師認為聽力教學耗時且效果不顯著,因此將教學重點放在課文、語法和單元測試等方面。他們忽視了聽力訓練的循序漸進原則,僅在高考前進行模擬訓練,導致學生的聽力能力難以提升。此外,一些教師雖然要求學生課外自行練習聽力,但由于缺乏指導,練習效果往往不佳,學生逐漸失去聽力興趣。
(二)教學方法單一且不科學
眾多教師仍沿用“播放錄音、核對答案”的傳統教學方法,這一方法致使即便是基礎較好的學生也只能捕捉到零散的單詞或短語,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幾乎無法獲得任何有效信息。這種方法不僅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容易使學生產生畏難和焦慮情緒。此外,教師在聽力教學時缺乏與說、讀、寫等其他技能的結合,導致學生的聽力能力難以從根本上提高。
(三)教學內容枯燥
許多教師以高考模擬訓練代替聽力教學,導致學生接觸到的聽力材料大多枯燥且應試化。除了課文外,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其他類型的聽力材料,這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高中聽力教學的有效策略與方法
提高聽力教學的成效關鍵在于教師如何運用、創造及優化聽力教學方法。在本學年,筆者擔任高二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工作,這兩個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相對薄弱。在初期,筆者沿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發現學生的聽力水平并未明顯提升,課堂氛圍沉悶,學生課后也缺乏積極反饋。隨后,筆者嘗試采用多樣化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以下是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以聽力訓練為核心,輔以聽力測試
當前,多數教師在聽力教學中仍采用傳統的“聽錄音、答問題、對答案”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在答題壓力下產生畏懼、煩躁和厭倦情緒。誠然,聽力測試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的聽力水平及知識短板,進而制訂針對性的訓練計劃,同時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然而,聽力水平的提升并非通過測試能夠實現,而是需要持續的訓練。因此,聽力測試應被視為檢驗訓練成果的手段,而聽力訓練則是提升能力的核心。此外,聽力能力的發展還需其他語言技能的支撐,故教師應更加重視聽力訓練的過程。
(二)強化聽前準備活動
新課標強調聽前活動的重要性,包括明確聽力目的、熟悉話題、預測大意、處理關鍵詞及布置任務等。然而,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忽視了聽前準備環節,直接播放聽力材料,導致學生缺乏興趣和語言知識的鋪墊。雖然有些教師意識到了聽前準備的重要性,但通常只是簡單地讓學生瀏覽問題或列出生詞、詞組,這種做法對于簡單材料或許可行,但對于復雜材料則顯得不足。因此,在聽前準備階段,教師除了引導學生熟悉問題和詞匯外,還應補充相關背景知識,以彌補學生知識儲備的不足。如在聽關于Pushkin(普希金)的聽力材料時,很多學生根本不知道Pushkin是誰,因此直接影響了對整個聽力材料的理解。筆者在聽前作如下引導“What do you know about Pushkin ? Have you ever read his poems ? What do you think of his works ? ”。這些問題使學生在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上為理解聽力材料做好了準備。再如一則聽力材料是關于美國五大區域8月份某一天的天氣預報,一些教師在授課時,將聽力內容播放兩遍,就要求學生講出各個區域具體的天氣情況及具體氣溫。結果,全班幾乎無人能完成這種高難度的練習。究其原因,是教師未考慮到學生對美國五大區域不夠熟悉,對地理教材中關于美國地形、地貌及其對氣候的影響等相關知識已經遺忘。因此,在聽力訓練前應使用幻燈片或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讓學生了解美國五大區域的劃分及8月份各區域的平均氣溫,并根據已有的地理知識,對五大區域8月份的天氣狀況作一大致的預測,從而做好充分準備。這樣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可以驗證、核對、修改所預測的內容,從而得出正確的答案。
(三)強化聽力技能培養,優化聽力效果
1.培養英語思維習慣:英語語音中的弱讀、失去爆破等現象常給學生聽力理解帶來挑戰。在短暫的聽力錄音播放時間內,學生若需同時翻譯、理解和判斷,將嚴重影響聽力理解。因此,逐步培養學生直接用英語進行思維,減少母語干擾至關重要。例如,當聽到“moving”時,若學生能迅速聯想到其近義詞“touching”,而非先譯成中文再尋找選項,將能更迅速準確地作答。
2.提升要點捕捉能力。聽力訓練時,不必強求每個詞句的理解,而應關注文章首尾句,即主題句,以預測全文議題和中心。同時,留意關鍵詞和特殊句型,如轉折詞“but”,其后句子往往表達說話者的觀點。積累如“even if”“unless”等關鍵詞,并注意轉折、讓步、否定和虛擬語氣等句型,有助于提升聽力理解水平。
3.增強邊聽邊記技巧。聽力訓練過程中,對名字、數字、時間和關鍵詞進行簡單標記或符號,有助于加深印象,避免混淆。長期訓練中,引導學生探索適合自己的速記方法,如“V+”代表“succeed”,“#”代表“finish”等。
4.培養聽后整理習慣。聽力訓練結束后,引導學生及時整理、歸納,甚至進行口頭復述,要求準確流暢地復述所聽內容。實踐表明,精聽是提高聽力能力的關鍵途徑。
(四)夯實語言基礎,強化技能訓練
聽力是聽與理解的綜合能力,語言知識是其基礎。語音、詞匯和語法構成語言知識的核心。
1.加強語音訓練。首先確保學生掌握音標,通過集中教學國際音標,確保每個學生都能達標。良好的音標基礎是語音語調的關鍵,堅實的語音基礎將極大提升聽力水平。
2.擴大詞匯量。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擴大詞匯量對聽力理解能力的提升至關重要。詞匯教學中,注重音、形、義的結合,特別是口語常用詞匯,通過口頭造句等方式加強運用。
3.鞏固語法基礎。語法教學需系統化,注重實際運用,運用語法知識分析句子結構,理解句意。熟練掌握相關語法知識,將有效提升聽力理解能力。
(五)促進聽、說、讀、寫技能融合
聽力訓練雖以“聽”為核心,但聽力理解是各項技能的綜合體現。
1.聽說結合。聽和說相輔相成,聽說訓練能培養語言技能。理解所聽內容是進行有效表達的前提,良好的語音知識是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基礎。教師應盡量用英語授課,鼓勵學生多用英語交流,通過口語練習提升對不同語調的理解能力。
2.聽讀結合。聽力與閱讀密切相關。閱讀量越大,詞匯復現率越高,對常用詞匯越熟悉,聽力訓練和考試時無需翻譯即可理解。通過閱讀,個體可以擴充詞匯量,深化語言知識,培養語言感覺,增進對外國文化的理解,并加強邏輯思維能力。而充足的詞匯積累與卓越的閱讀理解能力,則是聽力水平提升不可或缺的堅實基礎。
3.聽寫結合。聽寫是聽力訓練的有效形式。聽寫需高度集中注意力,充分調動語言知識,直接理解、記憶并完整記錄所聽內容。聽寫能力的提升將促進聽力理解能力的提高。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是一個既需長期不懈、高強度訓練,又需全面強化聽、說、讀、寫各項技能的復雜過程。這一能力的提升,根植于豐富的詞匯量、扎實的語法基礎以及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識。為切實提高高中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教師應當深入剖析學生在聽力練習中所面臨的障礙及聽力教學的現狀,并據此精心規劃聽力教學策略,旨在有效促進學生聽力技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煒.從聽力障礙看高中英語聽力教學[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06(4):69-70.
[2]程曉堂.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肖瑋.提高英語聽力的策略與技能[J].教育實踐與研究(中學版),2007(6):31-32.
[4]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