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摘 ?要】“雙減”背景下,作業的優化設計成為學科教師關注的重點,如何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并充分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需要教師綜合教學實際及學生學情,進行精準地優化設計。而“三學”作業從全局出發,涵蓋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層面,貫穿學生學習的全過程,有利于從根本上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诖?,本文從設計課前預學、課堂檢學以及課后延學幾方面出發,概述了小學語文作業的優化設計路徑,以期有效鞏固語文教學的目標。
【關鍵詞】小學語文;“三學作業”;優化設計;“減負增效”
作業的設計與優化,一直是教育界熱議的焦點內容,其既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同時也關系到學校的教育質量高低。因此,為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小學語文教師也應積極研讀新政策,改變作業設計的“老面孔”,立足于減負增效的教學目的,通盤考慮作業布置與課堂教學方式,將傳統作業整合為“三學”作業,以此讓學生更有效地展開全面性的學習,從而有效發揮作業的育人價值,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水平。
一、讓“減負增效”落地,設計課前預習作業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即任何事打好基礎是尤為重要的。因此,為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教師在設計“三學”作業時,首要步驟就是結合教材及學生學情,為其設計課前預習類的作業,通過完成預習類作業,使學生對所學新知有大致了解,并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設計課前搜集類作業
在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更重視文本本身的教學,即講解字詞、句段、文本中心思想等,很少向學生傳輸文本創作的背景、作者的人生經歷等知識,這其實就違背了教育的初衷。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要想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并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教師在設計“三學”作業中的課前作業時,應綜合考量高年級學生的學情,為其布置課前搜集類的作業,讓學生融入文本,與作者產生共鳴,對課文有更深刻的理解。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好的故事》這一課時,為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感知文本的內涵,教師就可以為學生設計搜集類的課前作業,如“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了魯迅先生的文章,那你們知道這篇文章是在什么樣的背景下創作的嗎?這一作品的創作初衷,以及想要傳達的思想情感是什么?”通過向學生提出這一問題,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搜集相關的資料,為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理解文本的核心要義奠定基礎。
(二)設計課前學習單作業
設計學習單,也是課前預習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是站在學生角度思考的,不僅可讓學習目標更加明確,也能讓學生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更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因此,為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教師還可立足文本內容,為學生設計精準的學習單,讓學生將課前學習時間利用起來,有效進行預習,并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單內容,以此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使學生在上課前能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刷子李》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圍繞“作者是如何描述刷子李刷墻的”為學生布置學習單(如圖1),然后讓學生在課下認真閱讀課文,并積極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任務。這時,學生既能對所學文本有大致了解,也能鍛煉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并有效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圖1
(三)設計課前繪畫類作業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愈來愈多的教學理念不斷涌現,其最終的教學目的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獲得更長足的發展。當前“跨學科”教學的理念就逐漸出現在大眾視野,其旨在進行學科之間的融合教學,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全面發展的目的。因此,在落實“減負增效”的教育目的時,語文教師也應有這樣的意識,可將語文學科與美術相結合,為學生設計繪畫類的課前預習作業,讓學生將文字轉化為具體的繪畫場景,以此使學生建構初步的學習認知,增強學生對文本和內容的理解。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祖父的園子》這一課時,本篇課文運用簡潔而細膩的語言、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概述了作者幼年時,與祖父在園子里自由生活的場景,其中包括栽花、拔草、種白菜等等。在學習本節課的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圍繞課文,以繪畫的方式還原這一富有感染力的場景,以此讓學生更切實地感知作者自由快樂的童年生活。
二、讓“減負增效”落地,設計課堂檢學作業
課堂是教學的重要陣地,也是學生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應積極創新教法,從而使各位學生獲得不同能力的發展提升。而良好的課堂作業設計,能有效輔助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既能切實掌握學生實際學情,也能達到鞏固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優化設計“三學”作業時,教師應高度重視課堂作業的布置,來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設計課堂診斷類作業
診斷類作業,主要是針對課前學生的預習情況而言的,通過診斷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更有利于教師把握教學的節奏,促進課堂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為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教師可在課堂伊始設計診斷類的作業,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自學所得,以此切實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并促使課堂教學工作更具針對性地開展,這也能有效促進教學品質的提升。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好的故事》這一課時,為使學生更好地了解文本、走進文本,教師已經為學生布置了課前搜集類作業。在課堂上,教師就可針對學生的預習情況,設計診斷類的課堂作業,先讓學生以語言表達的方式,講講作者的創作初衷、創作背景,以及想要傳輸的思想情感,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還可以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如下診斷類作業呈現:(1)認真讀以下詞語:幽雅、錯綜、蕩漾等;(2)“好的故事”收錄自魯迅先生的哪一本散文詩集;(3)“好的故事”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通過設計診斷類的課堂學習作業,可使教師大致了解學生的預習實情,進而確定課堂教學關鍵點,有利于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二)設計課堂練筆類作業
練筆類作業是讀寫整合教學的延伸。眾所周知,讀與寫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內容,兩者相互依存且關系緊密。教師在基于“減負增效”的教育目的,為學生設計課堂練筆類作業,讓學生經歷讀寫練筆的過程,正是深化學生閱讀學習效果的過程,還能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起到鍛煉的效果。因此,練筆類課堂作業的設計值得教師重視。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慈母情深》這一課時,可圍繞文本中“我拿錢時鼻子一酸”這句話,引導學生回顧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鼻子一酸”的事件,接著就可為學生布置課堂練筆類作業,先讓學生運用語言進行描述,之后給學生留下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讓學生模仿作者的寫作手法,寫寫這段經歷,最后還可讓學生之間相互分享練筆成果,相互之間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一課堂作業的設計,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本文的認知,還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讓“減負增效”落地,設計課后延學作業
課后延學作業一直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但以往的課后作業設計,顯著存在作業量大、千篇一律等情況,這不僅在無形之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也與新時期的教育教學要求不符。因此,為讓“減負增效”理念落地,教師在設計課后延學作業時,也應積極創新方法來激活學生積極完成作業的興致,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設計課后拓展類作業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在設計作業時,也基本完全是圍繞文本內容展開的,這不僅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想意識的發展,也不利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此,為讓“減負增效”的理念落地,教師還應為學生設計拓展類的課后作業,即圍繞教材中節選的文本,讓學生完成整本書的閱讀,來武裝他們的知識頭腦,使學生獲得更長遠的發展。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草船借箭》這一課時,該文本內容選自四大名著之中的《三國演義》,絕大多數學生對其中的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為學生設計拓展類的課后作業,先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分組原則,將學生分為能力均等的幾個小組,讓各組學生合作制定《三國演義》的整本書閱讀計劃,規定每天讀書的具體時間與內容等,嚴格依照計劃執行,并在課余時間各組學生交流閱讀所得。
(二)設計課后辯論類作業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有較強的競爭、好辯意識,教師在落實“減負增效”理念,為學生設計課后作業時,就應充分考慮學生的這一學情,而后為其設計辯論類的作業,通過此種類型作業的設計,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從而建構個性化的認知,并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觀點,以此為學生個性化水平的提升奠基。舉例來說,在教學部編版《狼牙山五壯士》這一課后,教師就可基于本文內容,為學生設計辯論類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圍繞“五名戰士的做法可取嗎?‘活著’與‘愛國’到底哪個輕?哪個重?”讓學生展開辯論,在辯論中引導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這時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與思維能力,還能促使學生在不同觀點的碰撞中,獲得更深刻的學習啟發,從而逐漸形成強烈的愛國熱情。
總而言之,“三學”作業從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出發,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學情,是當前落實“雙減”理念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為讓“減負增效”的理念落地,教師應積極探尋“三學”作業的設計路徑,通過為學生設計課前預習、課堂檢學,以及課后延伸的作業的方式,有效夯實學生的知識基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盧福青.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努力實現減負增效[J].教育界,2023(17):65-67.
[2]王亞洲.優化作業設計,實現減負增效——“雙減”下的小學數學高質量作業設計的實踐研究[J].新教育,2023(S1):16-18.
[3]余清坤.優化作業設計 實現減負增效——“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3(8):17-19.
[4]顧雪蘭.優化作業設計,促進減負增效隨堂落實——《臘八粥》教學課例[J].小學教學研究,2023(7):38-40.
[5]羅宏博.優化作業設計 實現減負增效[J].陜西教育(綜合版),2023(Z1):78.
[6]許麗治.優化作業設計 實現減負增效[J].基礎教育論壇,2023(1):49-50.
[7]孫燕.減負增效,提升素養——“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優化設計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1):59-61.
[8]張云芹.生活化作業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35):146-147.
[9]祁曉紅.試論如何做好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J].新絲路(下旬),2016(2):103.
[10]陳小鳳.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20(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