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楊

摘? 要: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支架設計初中語文讀寫融合任務群,讓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核貫穿讀寫任務群始終,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意識和人文素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實現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此,為了促進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育人價值的發揮,文章提出了中國傳統節日支架下語文讀寫任務群設計理念,并設計相應的讀寫任務群,開展讀寫教學實踐,促進學生學習發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中國傳統節日;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
隨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的頒布,教師應該根據學段特征,明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設計不同類型的學習任務群,以學習任務群關聯的學習主題為主線,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根據《標準》精神,初中語文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強調讀寫主題明確,以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主題設計讀寫任務群的主線,讓學生從閱讀文本中獲取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元素,并通過習作方式進行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感悟的表達,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人文素養。根據《標準》這一要求,下面聚焦“中國傳統節日”這一主題,對初中語文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進行了深入探究。
一、設計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要求
1. 以任務為導向
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設計的核心是突出任務主題,所有與一個學習主題相關的學習任務整合為一個大任務群。因此,筆者認為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支架設計語文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時,核心思想與原則是每一個讀寫任務的目標均應指向中國傳統節日,每一個讀寫任務中涵蓋的內容與思想也均應指向中國傳統節日。
2. 以學生為主體
初中語文學習任務群的設計理念是要突出學生學習,變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為“學生完成教師設計任務的自主語文實踐活動”。任務的呈現必須圍繞學生的發展需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堅持“以生為本”的根本原則。因此,在設計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時,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學段、學情,設計的讀寫任務在難度和內容上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切忌學習任務群的設計超綱、超標。另外,教師還應該關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群時的體驗,根據學生的興趣傾向、個性化需求進行讀寫任務內容的完善,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3. 以情境為依托
為了強化學生完成讀寫任務過程中的體驗,增強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理解與感悟,筆者認為有必要堅持以情境為依托進行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一方面,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內容應該體現出一定的情境化,凸顯中國傳統節日內涵,讓學生從節日情境中獲取知識與感悟,形成自我閱讀與寫作體驗;另一方面,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在閱讀與寫作時學會設計情境,依據閱讀文本內容自主想象節日文化情境,依據寫作目標自主描繪節日文化情境,也可以走進社會進行實地采訪,了解中國傳統節日的由來和習俗。
二、設計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實踐
1. 讀寫融合的要義
讀與寫從來都不是獨立的個體,以讀促寫,讀寫結合,兩者關系密切。《標準》在“教學建議”部分再次強調語文教學應當體現語文學習任務群特點,整體規劃學習內容。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合,注重聽說讀寫的內在聯系,追求語言、知識、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養等多方面、多層次發展的綜合效應。這是對語文教學讀寫結合育人導向的進一步強調,明確了加強讀寫結合是為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不僅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的繼承,更是對讀寫結合價值功能的新認識、新理解和新定位。既有傳統的追求閱讀與寫作之間的知識共享與遷移運用,又有開放的真實任務情境下多種讀寫資源的相互關聯與有機整合,以達成學科育人的根本要求,是探索閱讀與寫作諸要素和學習方式的融會貫通。
2. 初中語文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思路
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生聯系課堂內外、學校內外,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領域,圍繞初中語文教材中涉及的春節、除夕、元宵、端午、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為主題的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開展實踐活動。任務群由“閱讀經典名篇,發現傳統節日文化符號”“走訪、搜集、整理,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特點”“閱讀、交流、分享,熱愛傳統節日文化魅力”“調查地方文化遺產資源,書寫宣傳傳統節日文化”等多個閱讀、寫作子任務活動組成。所有的讀寫融合任務通過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訓練,指向對學生審美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指向文化自信的培育,形成體現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主導的讀寫融合學習任務體系,發揮語文學習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效能。
3. 初中語文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建議
(1)聯系教材內容,為活動設計提供依據。
下面對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統編版教材”)中與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課文篇目進行統計,具體如表1所示。
表1圍繞統編版教材,對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支架設計語文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相關篇目進行了統計。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聯系教材內容進行設計,讓教材內容中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成為學習任務群的主要內容來源與依據。
例如,在設計統編版教材七年級語文讀寫融合任務群時,教師將有關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進行整合,包括《天上的街市》《阿長與〈山海經〉》《葉圣陶先生二三事》《游山西村》等,并對這些閱讀文本體現出的中國傳統節日主題進行挖掘,包括七夕節、春節、春社日。隨后,教師設計以“閱讀經典名篇,發現傳統節日文化符號”“走訪、搜集、整理,了解傳統節日文化特點”“閱讀、交流、分享,熱愛傳統節日文化魅力”“調查地方文化遺產資源,書寫、宣傳傳統節日文化”四大任務群,將七年級語文課程中有關節日主題的閱讀文本組合,提供給學生集中閱讀,指導學生在閱讀時了解不同文本所描述的七夕節、春節、春社日的場景。隨后,教師讓學生結合不同的主題文本寫一篇讀后感,文體可以由學生自主選擇,通過習作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悟,如此實現了讀寫融合,也實現了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深度感悟與自主理解。
(2)拓展活動資源,樹立讀寫結合的任務意識。
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的設計,除了依托教材,還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資料、素材進行設計,通過提供給學生更多有趣的與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讀寫學習任務群,增強學生的讀寫獲得感。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統編版教材七年級語文課程中涉及的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春節、春社日)進行課外的讀寫任務群設計。一方面,根據學生的學段、學情,推薦與七夕節、春節、春社日有關的課外讀物,幫助學生自由選擇、獲取相應的閱讀文本,設計“愛上閱讀·愛上中國傳統節日”“品讀中國傳統節日·感悟節日文化魅力”等系列讀寫實踐活動;另一方面,設計“閱讀筆記”的寫作任務,使其與閱讀任務關聯,無論是閱讀任務還是寫作任務,均聚焦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感悟與了解。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在課外閱讀、寫閱讀筆記時能達到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學習、讀寫訓練目的。
(3)豐富活動類型,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
讀寫不僅在于讀與寫,還在于讀后實踐。實踐方式可以通過寫作方式實現,讓學生通過各種寫作活動進行閱讀后的感悟表達。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時,教師可以據此設計讀寫任務群。根據該單元“身邊的文化遺產”的主要內容,設計“調查地方文化遺產資源,書寫、宣傳傳統節日文化”的讀寫任務活動,讓學生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資源,對地方文化遺產進行調查了解,重點通過閱讀書籍、分析資料等方式,發現文化遺產中蘊含的傳統節日(包括地方性傳統節日)。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實現了閱讀分析能力的訓練,也實現了對地方性傳統節日文化的了解與學習。同時,教師可以設計“制作傳統節日文化宣傳卡”的任務,讓學生感悟、了解的傳統節日文化,并設計與之相關的宣傳語。也可以書寫一些與傳統節日文化相關的歇后語,創作一些體現傳統節日文化的詩歌等,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習作手段宣傳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增強文化自信,達到寫作能力的多維訓練。
(4)循序漸進設計任務,逐步提高學生思維水平。
讀寫學習任務群的設計應該體現出難度遞進性、活動差異性和螺旋上升性。通過圍繞一個傳統節日主題設計多個層次化的讀寫任務,讓學生在完成讀寫任務的過程中實現思維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統編版教材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綜合性學習“孝親敬老,從我做起”時,教師可以以“端午節”作為傳統節日支架,設計“閱讀理解端午節”“閱讀分享端午節”“寫作描述端午節”三個讀寫任務。學生從自主閱讀與理解到閱讀后的總結與分享,再通過寫作對端午節文化的精準描述,在學習上是一個循環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學生通過完成讀寫融合任務群,能夠增強對端午節的認知,全面認識端午節,了解端午節還被稱為“孝親節”。“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中最悠久、最重要,影響最為深遠的傳統倫理觀念。每逢端午節,人們都會給孤寡老人送粽子、綠豆糕和鴨蛋,體現出人們對傳統美德的期盼和回歸。
(5)依托讀寫學習任務,優化讀寫融合評價機制。
提高中國傳統節日讀寫融合學習質量的關鍵是學習評價。學習評價的實施應該充分依托讀寫學習任務設計評價指標,形成完整的評價體系和全面的評價要素。評價要貫穿讀寫活動的始終,達到促進學生學習的目的。既要評價學生在讀寫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又要評價讀寫學習實踐活動的結果,也就是寫作的質量。所有的評價設計都要結合“中國傳統節日”這一主線進行,并從讀和寫兩個方面進行評價。讀寫學習任務群評價指標設計如下:讀寫任務總分(100分) = 閱讀評分(50分) + 寫作評分(50分)。其中,閱讀評分(50分) = 閱讀文本思想理解能力(10分) + 閱讀文本結構分析能力(10分) + 閱讀感悟(10分) + 閱讀文本語言模仿與應用(10分) + 閱讀文本完成度和參與度(10分);寫作評分(50分) = 內容質量(10分) + 語言應用能力(10分) + 作文結構(10分) +文面書寫(10分) + 寫作參與度和完成度(10分)。其中,閱讀評價中的文本理解、文本結構分析等和寫作評價中的內容質量、語言應用等,均聚焦于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理解感悟、表達的評價,采取多元化的學習評價方法,學生、教師均參與評價。教師也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努力設計更多的評價方式,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總而言之,中國傳統節日中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是豐富的語文學習資源。以中國傳統節日為支架設計讀寫融合學習任務群,無論是對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還是人文素養、文化意識的形成均大有裨益。在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主線下,語文讀寫任務群的設計核心在于以任務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情境為依托,通過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聯系教材內容,設計適合學生學段學情的讀寫任務群內容,指導學生在積極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讀寫能力,最終達到發展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愛華. 例析基于我國傳統節日的語文讀寫教學實踐[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9,20(8):72-74.
[2]陳莉. 讓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活”起來:以《中華傳統節日》綜合性學習為例[J]. 小學教學(語文版),2021(4):4-7.
[3]魏玉婷. 以“一”帶多? 搭建平臺? 打通壁壘:指向融合的中華傳統節日文化教學實踐[J].遼寧教育,2020(15):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