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天,一股“上夜校”的風潮在社交媒體上出圈。某平臺數據顯示,平臺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長了980%。據說,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秋季班報名期間,有些課程在60秒內被搶光,高峰時超過65萬人同時在線搶課,報名者以二三十歲的職場人居多。“上夜校”成了“citywalk”后的“新青年時尚”。
多地掀起“夜校熱”
夜校并非新鮮事物,20世紀80年代,不少年輕人通過夜校求知識、學本領,以彌補自身的短板。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夜校被一些走在前沿的城市賦予了新的內涵。
這股風潮最早從上海刮起,其中上海市民藝術夜校最受歡迎,非洲鼓、漢服舞、花藝、化妝、扎染、橋牌、PPT制作、iPad繪畫、手機攝影……每個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一兩門想學的才藝,且面對面交流的多是高校老師、非遺傳承人、業界資深人士,通常花500塊錢就能上12個課時的“大師課”。
慢慢地,“上夜校”之風開始吹向各地。除了上海,北京和廣東、浙江等地也涌現出豐富多樣的夜校課程以及針對年輕群體的文化活動。
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館每周輪流開設盤扣、美妝、吉他等課程,每周五晚上8點,市民可在官方平臺報名參與下周的活動。
廣州市青年文化宮則開展了多期青年文化夜校公開課,為18歲以上青年定制專屬的“文化套餐”,其2023年下半年課程覆蓋非遺、音樂、運動等領域,青年“拎包”即可入學,無須支付學費和材料費。
浙江省文化館也針對青年群體拓展了多樣化課程,時間和內容向年輕人傾斜,增加工作日晚間和周末的培訓班數量,增添咖啡鑒賞、尤克里里等當下流行的課程。課程全部免費,名額由報名學員抽簽搖號獲得。
從非遺技藝到傳統手藝,從運動健康到生活美學,“白天上班,晚上學藝”正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打開夜生活的新方式。
“民間夜校”紛紛冒頭
目前,在全國各地開花的夜校,有一部分是由地方政府牽線搭橋,社區、村委與文化館、培訓機構、藝術團隊等合作共創的。這類夜校課程數量較多,師資、內容質量相對有保障。但是,這類夜校所開課程、所辦活動的參與名額有限,于是一些機構和部分人士嗅到了其中的商機。從“攢局的熱心網友”到專業成人教育機構,再到場地供應方……野蠻生長的“夜校經濟”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互聯網狂歡,迅速演化成了一個新經濟風口,流行“上夜校”推動了流行“開夜校”。
由此,除去具有官方背景的市民夜校,如今市面上的夜校還有以下兩類。
一是由培訓機構發起的夜校,其推出低價引流課,瞄準的是長期課服務。
二是個人或團隊以“夜校主理人”的名義在所在城市開班授課,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帖招募學員,然后對接機構和老師,從中抽成,快的一周內即可開班。
據不完全統計,這類民間自發組織的“夜校”已經開到了北京、杭州、成都、福州、深圳、南京、長春、蘭州等多個城市。
各地夜校熱門課程有所不同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城市的夜校課程呈現出一些微妙的地域性差異。比如在上海市民藝術夜校,紅酒品鑒、江南點心制作、戲劇鑒賞、橋牌等趣味性強的課程成為“香餑餑”;杭州的夜校組織者發現攝影、化妝、剪輯這三類課程當前的報名熱度最高;深圳的夜校組織者則注意到,他所組建的社群里的年輕人熱衷于增強技能,英語和粵語是三輪調研中呼聲較高的課程,甚至有人提出要學服裝制版或縫紉。
換個角度看,如果擁有較為深厚的相關功底,我們也有機會從學員變為老師。
·小知識·
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葡萄與葡萄酒工程專業涉及紅酒品鑒相關內容;戲劇學、戲劇影視文學、戲劇影視導演、戲劇教育等專業均圍繞戲劇展開;攝影專業通常涵蓋人像攝影、時裝攝影、廣告攝影以及后期處理等內容;廣播電視編導、戲劇影視導演、影視攝影與制作、數字媒體藝術等專業安排有大量剪輯課業;服裝設計與工程、服裝與服飾設計等專業與服裝制版、縫紉工作緊密相關。
只要敢想肯做,
你也可以成為“夜校主理人”
“告訴我你想學(體驗)什么?讓我來搞定!”一位“90后”西安小伙在社交平臺發出第一條關于夜校的帖子時,并沒想到短短5天后,他們組織的第一門化妝課就正式開班了。隨后的一個多月里,不斷有年輕人在帖子下“許愿”,架子鼓、爵士舞、書法、烘焙、皮影戲……課程越開越多。
一位網友在發布第一篇夜校招生貼的第3天,帖子就爆了,她收到了上千條私信,內容如出一轍:我想報名,怎么報?不到一周時間,她已建立4個社群,有3個班在一周內順利開課——1個架子鼓班、2個古琴班,共約30人。
一位“00后”網友本來只是想報個夜校,但一搜索發現北京的夜校選擇少之又少,于是決定自己辦一個。然后,該網友通過網絡組班子、招學生,同時也招募任課老師,除此之外還做了專門的報名小程序。一個半月后,其組建的夜校就開設了40多門課程,社群人數已達4000多人。
像這樣的民間夜校組織者,在社交平臺上并不罕見。在社交平臺上搜索“城市名稱+夜校”,我們能找到不少素人博主自發建起的中介群。在一位已經入行的網友看來,夜校主理人的角色前期和運營很像,都需要通過自媒體賬號發帖引流,將流量導入社群,通過社群運營來篩選出真正有報名意向的學員。之后再是和商家洽談合作,結合學員意向,落實課表。
不過,市場火熱的背后,夜校主理人們也吃了一些苦頭。比如有人提到,夜校的人力成本非常高,早期他自己一個人做,每天都要工作16個小時以上。另外,當社群規模不斷擴大,達到一兩千人時,要隨時回復學員提出的問題,并且聯系培訓機構不能光靠電話溝通,還要考察場地和師資,即使談下一家機構,有時也會面臨學員時間、地點上不匹配的問題。
一位公關公司創始人透露,其夜校項目組成員有十來個,分別負責內容策劃與執行、宣傳策劃、招生、信息溝通、資源協調等,可見,綜合時間、距離、價格、教師、場地等多重因素,成功組織一門課程,是費力勞心的一件事情。
可以說,一個想要取得長遠發展的夜校主理人,得集新媒體運營、社群運營、活動運營、銷售等角色于一身,具有良好的文案撰寫、活動策劃、用戶調研、溝通協調、抗壓等能力和敏銳的市場意識。
相關專業:漢語言文學、新聞學、廣告學、網絡與新媒體、工商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等。
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知識掃盲,到20世紀80年代的學技術,再到如今火熱的美育教育,正如一家媒體機構所言,看似突然爆火的夜校,實際是“新的時代背景下夜校功能和年輕人知識需求的又一次精準對接”。“不是興趣班上不起,而是夜校更有性價比”,不可忽視的是,夜校最初火起來的一大原因是性價比高。而“夜校熱”能持續多久,“民間夜校”能否平衡好公益底色和營收需求?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