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歌劇《卡門》是法國作曲家喬治·比才的代表作品,在世界歌劇舞臺上經久不衰,是歌劇中劇情與音樂結合的完美之作。該劇主要塑造了一個相貌美麗、性格倔強的吉卜賽姑娘。她使軍人班長唐·何塞墮入情網,并舍棄了他在農村的情人——溫柔善良的米卡愛拉。后來唐·何塞因放走了與女工們打架的卡門而被捕入獄,出獄后又加入了她所在的走私販的行列。然而后來卡門又愛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奧,在人們為埃斯卡米里奧斗牛勝利而歡呼時,卡門卻死在了唐·何塞的匕首下。作曲家的3首詠嘆調將熱情奔放、豪邁灑脫的卡門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為使演唱者對詠嘆調《聽鈴聲響得多美妙》有深入的了解和更好的演繹,文章從不同層面對其展開分析。方法:從音樂特點、語言技巧、演唱處理等方面分析詠嘆調《聽鈴聲響得多美妙》,使演唱者能夠更好地演繹。結果:通過對詠嘆調音樂特點、演唱技巧等方面的分析,使演唱者更好地理解和演繹作品,更準確地展現卡門的情感變化。結論:通過對《聽鈴聲響得多美妙》的分析,了解到卡門放蕩不羈、崇尚自由的人格特征,根據歌劇詠嘆調創作背景了解到當時社會的動蕩不安助推了卡門對不被拘束的生活的追求。
關鍵詞:? 《卡門》;? 《聽鈴聲響得多美妙》;法語;音樂特點
中圖分類號:J6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2-00-03
1 作曲家喬治·比才及作品《聽鈴聲響得多美妙》簡介
1.1 喬治·比才
喬治·比才,原名亞歷山大·塞薩爾·利奧波德·比才,19世紀作曲家,是法國現實主義歌劇的先驅者。比才注重對人物的塑造,以使作品更加貼近生活。同時,正因為其作品常常取材于社會底層,所以擁有濃厚的現實主義色彩和鮮明的民族特性。他的作品使法國人民更深層次地了解到歌劇,其為法國現實主義歌劇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比才一生創作了大量的音樂作品,有鋼琴曲、歌劇、交響曲、管弦樂組曲等。比才的音樂作品大多熱情豪放、輝煌且充滿激情,風格上有著法國特有的炫彩華麗和喜歌劇傳統。
1.2 《聽鈴聲響得多美妙》
這首詠嘆調選自歌劇《卡門》,寫于1874年,是比才最有影響力的一部歌劇,取材于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梅里美的小說代表作《嘉爾曼》?!犊ㄩT》主要展現了主人公卡門的愛情從轟轟烈烈的熱戀到令人惋惜的毀滅,劇情簡潔深刻[1]?!堵犫徛曧懙枚嗝烂睢烦霈F在歌劇的第二幕,描繪了主人公卡門豐富的情緒變化,卡門本因為何塞入獄正心不在焉,隨著酒館里歡快的樂聲響起,卡門又情不自禁地舞動,并與士兵們把酒言歡,場面十分熱鬧,將酒館氛圍推向高潮[2]。《聽鈴聲響得多美妙》擁有獨特的吉卜賽民族特色,蘊含著“弗拉明戈”舞曲元素,熱情、豪放,有明快的節奏,極強的舞蹈性,暗含自立頑強、放蕩不羈的精神。
2 《聽鈴聲響得多美妙》音樂
這首詠嘆調是變奏曲曲式,以e小調為主,節拍為3/4拍。全曲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主題:49~87小節;第二部分為變奏1:88~127小節;第三部分為變奏2:128~170小節。引子部分為1~48小節,尾聲為171~190小節。全劇可以說是西班牙現實生活的寫照,所以采用的是具有西班牙特色和代表性藝術的“flamenco”音樂,節奏性和舞蹈性較強。
引子部分級進了三次,使音樂旋律此起彼伏,為引出卡門心情郁悶和心煩意亂作了鋪墊[3]。引子加入了“flamenco”元素,舞者的舞鞋與舞臺發出的聲音與流暢的低音彈跳相結合,在e小調中既展現出音樂的柔美,又體現出讓人暗暗舞動的元素,使旋律更具舞蹈性。
主題部分,卡門唱道:“聽鈴聲響得多美妙,它趕走我們許多煩惱,這音樂使人感到親切,催吉卜賽姑娘把舞跳。那鈴鼓敲得多熱鬧,這吉他彈出熱情調,聽他們奏得多么巧妙,你高聲唱,你盡情跳,高聲唱吧,你盡情跳!特啦啦啦,特啦啦啦,特啦啦啦啦啦啦啦,特啦啦啦,特啦啦啦,特啦啦啦,特啦啦啦啦啦啦啦?!敝黝}部分貫穿著弱拍的“ben ritmato(富于節奏性)”進行,凸顯出卡門先因何塞被關進監獄而躊躇不安,后又逐漸躍躍欲試,被音樂聲和朋友的舞姿所吸引[4]。其中,51~55小節在伴奏織體上進行半音向下模進,連續模進向下發展,形成低潮區,將旋律情緒推向高潮。從58小節開始,暗示卡門的心情開始發生變化,此時的伴奏織體模仿鈴鼓的聲音,顯現出音樂逐漸歡快,節奏明顯。從69~89小節轉為E大調,旋律明顯明亮、歡快,預示著卡門心情由抑郁轉換為明朗,音樂充滿舞蹈性與戲劇性。
變奏1中,伴奏織體回到e小調,力度從89小節的“sempre p(一直弱)”逐漸發展到105小節的“cresc(漸強)”,再到108小節的“a tempo Animato(原來的活潑、快速)”,音樂的速度和力度逐漸加快加大,最終發展為“f(強)”。表明卡門將煩惱拋在一邊,與朋友共舞,整體的音樂逐漸緊張,也為高潮作了鋪墊。從89小節開始,整個伴奏織體升高八度,音樂情緒再一次向上推,伴奏織體加上倚音,增強音樂的緊張感,推動情緒發展。
變奏2中,力度從129小節的“f(強)”發展到第144小節的“cresc(漸強)”,再到第148小節的“Piumosso(更快的)”及149小節的“ff(加強)”,直到最后結束時的最強,結束在E大調的主和弦上。在變奏2中,隨著速度的不斷加快,大量使用了“4個16”的節奏型,音樂的織體得到了豐富,并營造出歡快、令人振奮的氛圍,展現卡門與眾人高歌熱舞的場面,將氣氛再次推向高潮。
尾聲處從171~190小節的音樂旋律發展到“presto(急板)”,整體速度再次加快,熱烈的鋼琴伴奏隨著狂歡的舞蹈性旋律結束全曲,最終結束在E大調的主和弦上。
3 演唱技巧分析
3.1 氣息的運用與共鳴腔體的調節
科學的發聲方法有助于演唱者更好地演繹一首作品,而發聲的關鍵在于有效運用氣息。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聲樂學習不可或缺的部分。呼吸的方式有很多種,如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法等。好的呼吸方法可以更好地協調演唱者的身體。吸氣時要調動橫膈膜、腹部等,使身體放松下來,避免胸肺和頸肌過度緊張。
演繹《聽鈴聲響得多美妙》需要強大的氣息支撐。此詠嘆調的節奏性和舞蹈性較強,且由于主歌部分的調性不穩定,因此其音準、音與音、調與調的關系更需要靈活平穩地運用氣息。每一段需要不一樣的氣息控制,且樂譜中常出現弱音記號,這時就需要強大的氣息支撐,吸氣時胸肺擴張,橫膈膜下降,這樣的氣息具有很好的支撐作用,只有如此才能取得連貫且富有節奏的演唱效果。遇到高音的保持音時,氣息支撐的作用更加明顯。
演唱65小節的“Même chanson,meme refrain”時,第二遍與第一遍有漸慢漸強的對比,第二個“Même”中的“me”略有些延長,氣息要保持流動,腔體也是打開的狀態,將音唱飽滿。最后的第124小節的“la”需要延長六拍半,這時的腔體始終是積極運動的狀態,與氣息配合好,只有這樣才能制造出很好的共鳴。氣息的支撐需要保持運動狀態,只有如此才不會導致身體僵硬、發出白聲等問題。
演唱時聲音的穿透性、音量的大小、時值的長短、音色是否優美等都與共鳴腔體的打開和調節息息相關。在音樂廳,演唱者共鳴腔體的運用顯得更為重要。不同的共鳴腔體可以使演唱者的聲音富有變化,調節演唱者的音色,從低音到高音,共鳴腔體在運用上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在這首詠嘆調中,旋律變化豐富、音域寬廣,演唱者通過對共鳴腔體的調節和配合運用呼吸方法,能夠使聲音具有穿透力、統一且飽滿。在《聽鈴聲響得多美妙》的譜面中,最高音在小字二組的#g上,最低音在小字組的b上,音區大多處于中低聲區,因此演唱時會較多使用胸腔共鳴。整首詠嘆調具有很強的民族特色,節奏感強且極具煽動性,表現出吉卜賽人的豪邁、堅韌、頑強以及卡門的桀驁不馴。到高潮時需要更為寬廣和明亮的音色,演唱者通過對共鳴腔體的靈活轉換,使聲音具有鮮明的對比性,一步步且有層次地將氛圍推向高潮,感受吉卜賽音樂的熱情和旺盛的生命力。
3.2 語言的處理
《聽鈴聲響得多美妙》使用法語演唱,法語屬于表音文字,且文字由標音字母構成,法語的字母為拉丁字母。在一些法語的書寫中,其大寫字母并不使用變音記號。
法語沒有雙元音,其每個元音的口型變化不大,遇到鼻化元音時,不能像漢語韻母那樣有延續的動作。法語的元音字母有a、e、i、o、u、y;連字(?);輔音有分塞音/p b/、/k g/、/t d/,擦音/s z/、/f v/等,硬腭鼻音η,邊通音/l/,顫音/r/,以及半元音/j/。在法語中,一些音符和字母同時使用時會有不同表示的發音,如“?”長音符,常用于省掉某一字母的單詞;“é”閉音符,表示字母“e”為閉音口;“è”開音符,表示“e”為開音口。輔音字母“h”在任何時候都不發音,但作為單詞開頭時要分為“啞音”和“噓音”。演唱《聽鈴聲響得多美妙》時要注意“h”通常發“l”,法語的一些元音不如意大利語的元音好發聲,所以演唱時須更加注意發音并將其唱飽滿,發音時利用好唇、齒、牙、舌,以便于氣流的運動。輔音不能太過刻板生硬,否則會影響元音的發出,應輕松準確地將輔音發出,為元音作準備。
學習演唱《聽鈴聲響得多美妙》前,朗讀歌詞時應當注重語感,感受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和描述的意境,要將每個單詞的元音讀飽滿。演唱時要注意對唇齒牙舌的運用,有力量但不用勁,舌頭自然平放在下牙齦上,氣息與其配合好,在口腔發出共鳴。每一個單詞的口腔開合度都不一樣,只有找準咬字的位置,穩定吐氣的地方,再與腔體配合好,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才能將作品演繹好。
3.3 作品情感表達
對于相同的作品,不同的演唱者會有不同的情感表達?!堵犫徛曧懙枚嗝烂睢氛故境隹ㄩT的放蕩不羈、熱愛自由,也體現出吉卜賽人的熱情奔放。通過了解及演唱作品,能感受到卡門的能歌善舞、風情萬種,以及不甘于被現實打敗、追求自由的豪邁。作品的鋼琴伴奏和人聲旋律從開頭由弱逐漸增強,由中慢板的小行板逐漸演變為急板,在三段的演唱中一段比一段情緒高漲,直至結尾,使音樂得到升華。演唱者在演唱每段“tra la la la”前的兩個樂句時力度都要逐漸加大,為每一段的情緒變化作鋪墊,也為卡門最后的放開自我、融入歌舞當中奠定基礎。
4 結語
文章通過對《聽鈴聲響得多美妙》這首詠嘆調的研究,明晰了該首詠嘆調的“弗拉明戈”舞曲特色,通過音樂和演唱技巧分析,深刻了解了《聽鈴聲響得多美妙》的內涵和情感,由此體會到《卡門》的魅力,真正感受到吉卜賽人的熱情奔放,以及女主人公卡門對自由的渴望。受篇幅限制,對《聽鈴聲響得多美妙》的分析尚不足以為其他演唱者完美演繹此作品提供參考,未來還需不斷儲備專業知識和積累實際演唱經驗,以更好地把握這首詠嘆調。
參考文獻:
[1] 田婧.卡門三首詠嘆調演唱版本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8.
[2] 侯軼男.不朽的《卡門》:從梅里美到比才不同版本研習卡門的塑造[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6.
[3] 潘娜.淺析卡門詠嘆調《聽鈴聲響得多美妙》[J].黃河之聲,2015(13):62-63.
[4] 李歡.賞析喬治·比才歌?。骸犊ㄩT》[J].北方文學,2012(7):57.
作者簡介:羅平平(1999—),女,貴州黔南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