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以宋代著名文學家、理學家羅大經的筆記體代表作《鶴林玉露》為切入點,對書中的人物進行系統研究,旨在揭示羅大經的創作理念,探究其對世風的關切與議論,概括宋代理學士大夫的整體形象,為宋代文學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考。方法:為了全面梳理《鶴林玉露》中的人物形象,文章采用文本細讀與分類研究相結合的方法,系統歸類、分析與討論書中人物。同時,結合羅大經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及社會環境,深入挖掘《鶴林玉露》的文化內涵和創作意圖,進一步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結果:研究發現《鶴林玉露》中的人物形象豐富多樣,包括帝王、賢臣、文人、隱士、小人等。其中,記述兩宋時期人物的篇幅占比較大,反映出作者對當代社會的關注。在性別分布上,雖男性形象占主導地位,但優秀女性形象也得到了充分展現,體現了羅大經對性別平等的認可。從社會地位角度看,該書以帝王、賢臣、文人為主,輔以隱士和小人,展現了當時社會階層的多樣性。結論:通過對《鶴林玉露》中人物描寫的系統性研究,文章揭示了羅大經的創作理念,展現了其作為理學家憂國憂民的情懷。此外,研究還從羅大經身上概括出宋代理學士大夫的整體特征,為深入了解宋代文人提供了有力依據。這一研究有助于進一步挖掘《鶴林玉露》的學術價值,拓展宋代筆記的研究領域,同時為當代文學創作提供借鑒和啟示。
關鍵詞:? 《鶴林玉露》;羅大經;人物形象
中圖分類號:I207.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2-0-03
1 《鶴林玉露》的成書和特點
1.1 《鶴林玉露》的成書
《鶴林玉露》分為甲、乙、丙三編,每編各6卷,共18卷。作者在自序中稱,自己閑居時“日與客清談鶴林之下”,時間久了,就命令童子記錄下來編成書。羅大經取杜甫詩“爽氣金天豁,清談玉露繁”中的“玉露”二字,因其號鶴林,又經常與友人在鶴林之下交談,所以在“玉露”前加上了“鶴林”,將書命名為“鶴林玉露”。
1.2 《鶴林玉露》的特點
《鶴林玉露》內容繁雜,包羅萬象,包含宋朝的典章制度、風俗文化、文人趣事、詩話評議等,且無論篇幅長短,每一篇都擬定了目錄和標題,便于后人閱讀整理。《鶴林玉露》自然質樸,或考證經史,或記述時事,同時征引詩歌進行評議,這些議論大多是作者有感而發,敘事抒情并不矯揉造作,都是作者親眼所見、親耳所聽、親身所經,反映了作者所處的社會,對國家未來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真實性,值得后人關注與研究。
《鶴林玉露》一書,按標題劃分,一個標題為一則,共489則,其中204則載人記事,占全文的42%,提及的歷史人物有89名[1]。因此,記人是該書的一大特點。其所寫人物大部分是兩宋時期之人,生活在宋朝之前的人只有33名。此外,羅大經十分關注女性形象。兩宋時期的作品極少寫到女性人物,即使有作者花筆墨描寫,也只有零星幾個女性人物。《鶴林玉露》中的人物雖然以男性為主,但還有17則(甲編3則、乙編9則、丙編5則)記錄了16個女性人物,相較于同時期其他書籍,這顯然是一大進步,也說明《鶴林玉露》對優秀女性人物持充分肯定的傾向。雖然眾多人物描寫分散在書中各卷,但如果將這些分散的篇章集中起來分析,可以發現,書中描寫的人物性格品質始終如一,作者在記錄人物方面頗具亮點,對他們的態度褒貶分明。
2 《鶴林玉露》的人物形象
《鶴林玉露》一書共涉及89名歷史人物。如果按照人物生活朝代劃分,可以分為宋朝之前和宋朝時期兩部分。宋朝之前的歷史人物有33名,如衛青、李隆基、楊玉環、張良、諸葛亮、孔子等;兩宋時期的人物較多,有56名,如楊萬里、朱熹、王安石、范仲淹等。如果按照人物身份地位劃分,可以分為帝王宰相、賢臣良將、文人隱者和奸佞小人,如宋高宗、周必大、胡銓 、張浚 、秦檜等。如果按照性別劃分,17則里提到了16個女性人物,包括漂母、楊玉環、柔福帝姬、誠齋夫人等。其中乙編卷四“貓捕鼠”和乙編卷六“師子驄”描寫的人物都是武則天。
除了名人圣賢之外,《鶴林玉露》還記錄了不少下層人物,他們地位低下但才略過人,依靠自己的才能和謀略被羅大經載入書中。他們是具有遠見卓識的門客,默默無聞地出謀劃策,是當之無愧的幕后英雄。
通過以上分類,不難看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記載的人物眾多,雖然跨越了多個朝代,但以作者所處的宋朝為主,從帝王將相、學士大儒到下層世人、奸佞之臣。多數人物在史書上有記載,分析本書所述的人物形象,可以和正史相互補充驗證,使歷史人物鮮活起來。而那些沒有在史書中留下痕跡的人物同樣值得研究分析。
2.1 古代帝王
宋高宗趙構建立了南宋政權,是南宋的第一個皇帝,歷史對他的評價是功過參半。宋高宗狼狽南渡,屈辱求和,對金國卑躬屈膝,晚年重用奸臣秦檜,殘害忠臣岳飛,世人認為他是個昏君。但從藝術成就上看,宋高宗趙構和其父親宋徽宗趙佶都擅長書法,宋徽宗的瘦金體別具一格,宋高宗的真、行、草書也冠絕天下,草書被譽為“南宋第一”,引領了南宋書風,宋高宗實際上更適合成為一名藝術家。
宋高宗除了精通書畫,還十分好學。《鶴林玉露》甲編卷一“手寫九經”條,展現了宋高宗讀書的勤勉。
唐張參為國子司業,手寫九經,每言讀書不如寫書。高宗以萬乘之尊,萬幾之繁,乃亦親灑宸翰,遍寫九經,云章爛然,終始如一,自古帝王所未有也。又嘗御書漢光武紀賜執政徐俯,曰:“卿勸朕讀光武紀,朕思讀十遍不如寫一遍,今以賜卿。”圣學之勤如此。[2]
宋高宗貴為九五之尊,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每天有很多事務需要處理,還是抽空親自抄寫儒家的九部經典,毫不懈怠,自古以來還沒有哪個帝王像宋高宗這般勤懇。他還聽從臣子建議,勤奮讀書,深入思考文章內涵,將寫好的《光武紀》送給大臣,稱讀書十遍不如摹寫一遍。這則故事向后人展現了勤政親賢、勤于思索、好學上進、凝神靜思、精益求精的國君形象。
2.2 文人雅士
楊萬里是羅大經著重記載的人物之一,書中描述楊萬里的篇章頗多。羅大經欽佩景仰楊萬里的品行,認為楊萬里為官清廉、性格耿直、剛正不阿,還引用宋孝宗、宋光宗二人對楊萬里的評價來肯定楊萬里。孝宗認為“楊萬里直不中律”,光宗以為“楊萬里也有性氣”。楊萬里的長子——楊長孺是羅大經父親的同輩好友,與羅大經亦師亦友。由于與楊萬里一家關系親密,所以羅大經對楊萬里的事跡非常了解。楊萬里為了國家利益勸諫君主,憂心政治民生,不貪慕功名利祿,晚年辭官隱居故鄉,安貧樂道,具有羅大經所贊賞追求的君子品格。
《千慮策》共30篇,闡述了楊萬里在君道、人才等方面的政見,提出了振興國家的方針策略。乙編卷四“雍公薦士”篇記載[3]608,虞允文在樞密院偶然讀到《千慮策》后十分賞識楊萬里,對他贊嘆不已,之后便薦楊萬里進京做官。楊萬里對國家社稷的看法,體現了他卓越的政治才能、滿腔的報國熱情。虞允文提攜楊萬里,對楊萬里有知遇之恩,但楊萬里并沒有因為虞允文對自己的恩情而罔顧大義。當張栻指責虞允文縱容外戚,和虞允文發生了沖突并因得罪虞允文而慘遭貶謫時,楊萬里據理力爭,主張張栻應該留在朝廷。他又寫信給虞允文,以“君子和而不同”對其進行規勸。楊萬里大公無私、為人正直、明辨是非,身居官場卻敢于直言勸諫,始終堅持正確的立場,保持清醒,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他的才情和高尚品行值得后人稱頌。
2.3 忠臣良將
張浚是羅大經集中筆墨刻畫的忠臣名將,他是抗金的核心將領,一生堅定主戰。作為主戰派的領袖,他忠義凜然,冒死進諫宋高宗不言和,獻策抗敵,積極抵御侵略者,渴望收復失地。他運籌帷幄,領導軍隊平定南宋內亂,多次出戰金國。在民族存亡關頭,張浚敢于抗爭,可謂挽救山河的抗金英雄。
《鶴林玉露》甲編卷三“秀州刺客”篇記載[3]128,禁軍軍官苗傅、劉正彥在杭州發動了“苗劉之變”,企圖推翻宋高宗。張浚帶兵勤王,一名刺客晚上持刀出現在張浚面前。張浚并不慌張,而是從容問刺客:“是苗傅、劉正彥二人派你來殺我的嗎?”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他冷靜地告訴刺客:“你取下我的頭顱便是。”最終刺客感念張浚是個忠義之人,反而提醒張浚加強防范。讀到此處,一名視死如歸的忠誠將士躍然紙上。
刺客武藝高強,夜闖營帳,張浚卻臨危不亂、沉著鎮定,坦然面對生死,保持尊嚴和傲骨,實乃國家的棟梁之材。張浚甚至想留下刺客當差,刺客因為家有老母,所以拒絕了張浚,張浚則釋放了刺客。張浚不畏生死,已超出旁人,他還知人善用,胸懷大局,以氣量和智慧折服了刺客。
2.4 女性形象
《鶴林玉露》里除了描寫一些廣為人知的名將名相,還記載了部分女性人物,雖然事例不多,但作者給予了她們客觀的評價,肯定了她們的美好品質。
楊萬里的妻子羅夫人,雖然丈夫和兒子都享有官職,家世顯赫,但仍樸素生活,體恤下人,勤儉持家,從不奢靡享受,家中的屋子都很簡陋。《鶴林玉露》丙編卷四“誠齋夫人”記載[3]976,楊萬里的夫人羅氏已過古稀之年,但每到寒冬便在黎明時分起床,去廚房親自煮一大鍋粥,分給每一個奴仆。羅氏的兒子楊長孺覺得母親辛苦,勸她不必如此,羅氏卻說:“奴仆也是別人的孩子,父母會牽掛心疼他們,清晨天氣寒冷,應該給他們喝些熱粥,暖暖身子。”讀者由此能感受到誠齋夫人對奴仆的體貼和關愛。她待人寬厚、心地善良、通達明澈,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且自己燒水煮粥,十分勤勞能干,不僅溫暖了下人,還給兒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
羅氏80多歲還種苧麻,紡織做衣服,將自己的積蓄分給貧苦人。她德行高尚,能將心比心,生活勤儉節約,穿著樸素,廉儉知足,其言行也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的兒子。楊長孺也拿自己的俸祿,替窮苦百姓納稅,死后靠朋友資助,才買得起壽衣和棺材入殮。由此可見,楊萬里一家都以儉為美、清廉自守、高節清風。
3 結語
羅大經撰寫的筆記體小說《鶴林玉露》,既有筆記“散”“雜”的特點,又有獨特之處,其通過言行舉止來刻畫人物形象,用簡短而生動的事例來反映人物性格,是一部值得深入研究的著作。《鶴林玉露》記述了許多逸聞,篇幅或長或短,內容豐富,描寫細膩,通過言行舉止、典型事跡、名人評議等塑造人物形象。羅大經于行文中傾注了強烈的感情色彩,極力贊美以楊萬里、張浚等為代表的正直知識分子。通過對比、側面描寫的手法揭露了腐敗官吏賣國求榮的丑陋行徑。此外,羅大經還引用名人言論來評議人物[4],其評價客觀真實,論述有說服力。
羅大經關注現實,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他在《鶴林玉露》中比較真實地描繪了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刻畫了眾多鮮活的人物形象。《鶴林玉露》在內容上,彌補了史料的缺失,記錄了一些正史中沒有的身份低微的讀書人,這對于后世研究很有價值。作者心懷天下,提倡重義輕利的君子之風,并將自己的希冀融入描寫的人物形象之中。分析《鶴林玉露》中的人物形象,能了解前人事跡,品評出作者對人物的觀點態度,明白當時的社會環境。羅大經筆下的人物個性鮮明,《鶴林玉露》在記人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春霞.《鶴林玉露》記人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7:16.
[2] 羅大經.鶴林玉露[M].王瑞來,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16.
[3] 羅大經.鶴林玉露[M].孫雪霄,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28,608,976.
[4] 王文雅.利欲與道義:《鶴林玉露》中的世風之議[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104.
作者簡介:謝卜玥(2000—),女,江蘇淮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國際中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