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為了更好地打造城市形象,展現每個城市獨有的地域文化特點,文章基于IP視角,根據其特點、優勢以及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相關應用,從實際案例出發,著重分析將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相結合的設計方法。通過IP形象提煉出來的視覺符號可以豐富城市文化內涵,使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富有獨特的地域特征與人文特征,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形象。方法:目前,IP形象的應用大多局限于文創產品以及品牌衍生物和相關視覺展示上,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設計行業的逐步發展,IP形象的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設計師將IP形象與城市文化內涵相結合,加強了視覺效果和城市形象構建之間的聯系,借助IP形象的推廣來達到宣傳城市的目的,充分彰顯城市地域特色。結果:近年來,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逐漸成為景觀改造的一大重點,標識導向系統不僅要具備基本的指示性功能,還要突出設計區域的特色,彰顯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結論:基于IP視角研究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設計,一方面是為了完善城市基礎設施,通過IP形象在不同場景中的應用來豐富標識系統的視覺效果;另一方面是借助IP形象,加強市民、城市文化和城市基礎設施之間的聯系,在提升和增強市民對城市文化的參與度和體驗感的同時,更直觀地宣傳城市的品牌形象。
關鍵詞:IP形象設計;標識導向系統;城市公共空間;視覺符號;城市形象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2-0-03
0 引言
隨著城市景觀的不斷發展,城市公共空間的標識導向系統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城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們的日常生活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包括信息導向、指示標記,以視覺辨識系統為出發點,傳遞具有辨識功能的導向性語言,從空間基礎需求出發,確保基礎功能完善的同時,重視視覺語言的表達方式[1]。IP形象因生動直觀的造型以及特有的設計內涵成為文化創意的焦點,在給消費者帶來良好視覺體驗的同時拉近了消費者與品牌形象的距離。將IP形象與景觀標識相結合是當下城市景觀設計的一大趨勢,不僅能豐富標識導向系統的視覺效果、完善基礎導視功能,還能有效傳播地域文化。
因此,如何在滿足基礎導向功能的基礎上豐富景觀標識導向系統的視覺效果,打造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IP形象并且廣泛應用于城市公共空間,是景觀學者們需要探討的問題,這也對設計師提出了更高要求。
1 城市公共空間與標識導向設計
1.1 標識導向系統的概念
標識導向系統以導向為主要目的[2],并且能夠規范人們在公共空間的行為活動,通過特定的可視化信息,用系統化的連貫符號、文字、圖形等元素,以最直觀的方式使人們作出準確的方位判斷。標識導向系統可分為“標”“識”“導向”三個遞進過程,即通過簡單的圖像語言描述環境狀況,并促使人們在順利與空間環境溝通后作出正確判斷[3],這反映了人與信息、空間之間形成的相互作用關系,是公共空間景觀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1.2 城市公共空間中標識導向的應用
城市公共空間包括市政建筑、植物、景觀小品等基礎服務設施,是城市的門面,市政建筑等也為人們提供了日常活動場地。公共空間不僅具備經濟價值,還具有歷史文化價值,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形象,并為公眾提供舒適、便利和安全的公共服務。將景觀標識系統融入其中形成可視化的空間景觀,讓城市公共空間的基建設施更加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可以根據場所和功能,按需配置景觀標識,滿足人們的需求,提高城市運轉效率。如今,標識導向設計的應用不再局限于基礎的導向功能,還兼顧豐富城市文化內涵、傳承地域文化的深層需求。
目前,我國對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設計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大多數城市的標識導向系統只具備基本功能,沒有展現當地的文化特色,各城市的標識導向系統風格大同小異,既沒有代表性也缺乏記憶點,無法彰顯城市特色。因此,如何將城市特色與標識導向系統巧妙結合,設計出創新性的導視系統是本文重點論述的對象。
2 IP形象概述
2.1 IP形象的特點與優勢
IP即知識產權。最初IP只是一個法律范疇的定義,發展至今,IP逐漸變成營銷領域的一個專業術語。隨著時代的發展,“90后”逐漸成為消費市場的主力軍,他們對企業的品牌形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IP形象則是通過挖掘品牌的人文內涵,并將人文精神和文化價值融入其中,拉近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持續吸引用戶參與,提升商業價值,因此用IP形象帶動消費成為一種趨勢。
大多數IP形象比較呆萌,試圖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也有些IP形象能夠通過自身的獨特造型等引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如搞怪的造型讓人會心一笑,給人帶來好心情;垂頭喪氣的造型讓身處低谷的人們感同身受;等等。IP形象具有較強的可塑性,不同場景、不同時空里能衍生出不一樣的形象,呼應不同對象的情感。
2.2 城市IP形象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背景下,IP形象被廣泛應用于城市宣傳中。大量實際調研發現,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地域文化具有極強的傳播性,但大多數地標性景觀設施缺少獨屬于這座城市的記憶點,形成有設計、無品牌的缺憾。隨著IP市場逐步打開,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IP形象與地域文化相結合,達到了宣傳展現地域文化、帶動當地經濟和相關產業發展的目的,最終形成城市獨有的品牌形象。城市IP形象通過提煉城市文化特色,將其轉化為設計元素并與標識導向設計有機結合,這使標識導向系統在滿足基本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更具設計感和獨特性,強化人們的文化共識,在豐富IP形象的基礎上有效宣傳城市形象。
3 IP視角下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設計
3.1 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設計要素
探索如何有效結合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首先應明確城市導視系統的構成要素,掌握設計原理和設計方法。其次要了解當地文化特征,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并轉化為可視化的設計符號再加以應用。最后分別從城市品牌形象和人們的生活需要兩方面出發,探索IP形象和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的結合。
3.1.1 圖形要素
圖形要素設計應該注重基本的可讀性和可識別性,去除煩瑣的裝飾,簡化城市文化特征表達方式,提高信息傳遞效率,讓受眾能更加直觀地理解圖形內涵,既能準確定位圖形所指代的地點,又不會顯得過于突兀。圖形設計還要具備易識別性,若為彰顯設計感而增加太多的裝飾元素,就會使圖形失去基礎的導向功能,犯本末倒置的錯誤。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需要覆蓋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人,因此設計圖形時要多方考量,避免產生歧義,同時要盡量避免標新立異,優先選擇符合大眾一貫認知的圖形符號,或者是在國際通用圖形的基礎上加以延伸,以直觀、簡練、準確為第一屬性。
3.1.2 色彩要素
色彩要素是標識導向設計中最活躍的要素,具有極強的情感表現力。在顏色選取上要遵從城市整體風貌特征和文化內涵,整體色調搭配合理,主色調盡量與建筑色彩相呼應,構建和諧融洽的色彩環境,并與周邊環境相融合,通過色彩的對比與延伸,突出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的辨識度和整體感。
3.1.3 材質要素
作為標識導向系統的媒介和載體,材質選擇要因地制宜,既要與整體的城市環境相融合,又要根據不同場所和不同受眾作出調整。例如,標識導向系統的材質要考慮自然環境的影響,在戶外要考慮選擇耐風吹日曬的材質。材質要素應更多地考慮實地因素和受眾需求,尤其是特殊人群的需求,要結合使用場地的特殊性及時調整和更換。
3.2 IP形象設計要素
3.2.1 圖形符號提取
城市的特殊性在于每個城市的歷史遺跡和城市風貌特征各不相同,可以歸納提取城市的歷史遺跡和風貌特征,并將其演變成可視化符號,使人們對各城市形象產生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圖形選擇上要從城市的實際情況出發,充分了解當地歷史文化、人文情懷、景觀特征、自然資源等,深層次、多角度地考量,提煉出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號進行重構和再設計,最后形成符合城市形象和精神文化的圖形符號。
3.2.2 色彩提取
在整個視覺表達中,IP形象的顏色能夠產生深遠影響。首先,色彩的表現形式往往比圖形本身更加直觀,有時會影響整個IP形象的情感表達;其次,即使在同一環境中,冷暖色調的表現力不同,也會造成不一樣的視覺效果。IP形象不能過于突兀,要能夠融入整個景觀環境中,因此IP形象的色彩不僅要大氣明快,還要與城市特性和地域文化相結合,提取既能代表城市形象,又符合人們審美的色彩。
4 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結合的優勢與方法
4.1 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結合的優勢
多方位、多層次地結合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實現從平面到立體的轉換,更加注重整體效果,讓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相融合,充分彰顯城市魅力。這不同于單一的品牌形象設計,傳統的品牌形象設計多強調二維的平面構成,注重點線面的靈活運用和合理的色彩搭配,但在與標識導向系統相結合的三維立體視角下,IP形象更注重與景觀空間結合,既使整個標識導向系統更加人性化,又能增強IP形象的趣味性和互動性,提高城市IP形象的附加值。
導向標識的人性化設計要尊重人的行為習慣、生理結構、心理狀態、思維方式等[4]。城市公共空間內常見的標識導向設計通常只有最基礎的導視功能,而城市大環境中的景觀設計在逐步完善,這意味著只有導視性功能的標識導向設計遠不能滿足相關需求。可以在標識導向設計中巧妙融入城市IP形象,使標識導向系統在具備基本功能的同時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在設計融入IP形象的標識導向系統的過程中多方考量,不僅視覺效果更佳,還能體現設計者的匠心。
4.2 IP形象與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結合的方法
IP形象是城市文化基因的載體,是由多種城市代表元素解構重組而成的。在導視系統中融入城市IP形象,能更好地彰顯城市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精神魅力。
本文的研究重點在于如何將IP形象合理運用到城市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中,在彰顯人性化、標準化特征的基礎上突出城市特色,并合理融入現代科技。上文提到將IP形象與標識導向系統結合時要進行多元化、多角度的考量,可以融合和延伸平面設計中IP形象的塑造方法與景觀設計中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的概念。因為IP形象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拓展和延伸IP形象可以更好地滿足不同公共空間對標識導向系統的需求。二者結合的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指示、導向以及裝飾。
首先,公共空間標識導向系統最基本的指示性功能多是通過箭頭或文字的形式實現的,主要指向某一具體方向,在此基礎上融入IP形象或其他相關視覺衍生產品,與空間環境相呼應的同時與到場受眾互動。例如環球影城內“小黃人”的標識導向,適時運用IP形象并衍生出一系列指示性動作與周圍環境相融合,用帶有指示性的IP形象代替傳統的箭頭或文字等符號,在打造立體的多維度空間導向系統的同時豐富游客體驗。
其次,引導功能也極為重要,可以體現出人們當前所在位置與整體環境中地點的相關關系。可以將IP形象以及相關視覺衍生物與相關場景相結合,并引入標識導向系統中,進一步完善標識系統。例如,迪士尼樂園的標識導向系統主要通過各大IP形象進行元素延展,再將其與標識牌、地標等導視系統相結合,并且采用雕刻等表現手法搭配豐富的顏色,營造出夢幻的氛圍,使標識導向系統成為園區的一大亮點。
最后,在設計行業的推動下,裝飾功能在標識導向系統設計中變得越來越重要,主要是對一些較為明顯的地標性指示牌進行設計創新。通常會對IP形象的造型進行重構和延伸,形成指示牌、旗幟等一系列標識。例如,上海迪士尼樂園在設計“幻想世界”標識導向時,將一系列IP形象進行設計組合并融入周邊環境,使每個場景更加美觀且具備獨特的風格特征。IP形象構建有利于促進地域文化發展,對傳承和弘揚地方文化、樹立文化自信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
5 結語
從廣義上來說,標識導向系統可以全方位、多層次地展示城市IP形象,使受眾從動態的、可互動的立體空間獲得更完善的體驗。IP形象在與標識導向系統相結合時,IP形象憑借豐富的視覺效果,突出標識導向的藝術性和文化性特征。與此同時,標識導向系統可以強化IP形象的傳播效果。這就要求設計師不拘泥于單一的表現手法,將二維平面效果和三維立體空間有機結合,深入發掘城市地域(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文化特征,提煉出設計要素,并將其融入城市空間的各功能模塊中,賦予標志獨特的城市特征。
參考文獻:
[1] 張瑋.基于地域文化符號下的標識導向系統設計:以滁州市烏衣古鎮老街景區為例[J].景德鎮學院學報,2022,37(3):78-80,104.
[2] 周月麟,賀燁.打造IP新視覺塑造城市新空間:探索以IP為視覺核心的城市空間標識導向設計研究[J].設計,2021,34(20):133-135.
[3] 徐帆.文旅特色小鎮標識導向系統設計研究[D].蕪湖:安徽工程大學,2022.
[4] 劉博越.導向標識在視覺符號領域中的設計探索[J].設計藝術研究,2018,8(2):86-90,96.
[5] 張漢麗,包德福,高寧. IP形象的設計方法研究及實踐:基于地域文化視角[J].設計,2023,36(7):144-147.
作者簡介:黃佳琪(1999—),女,江蘇鎮江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