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夏俊?丁岑維
[摘要] 針對“雙減”背景下家長家庭教育指導能力的提升,圍繞家長“教養知能”這一核心概念建構微課內容。在微課的開發設計上體現共情、走心,在微課內容構建上促進賦能、成長,在微課實踐策略上注重沉浸、參與。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通過慕課式學習、社群化分享和個性化指導促進家長“教養知能”的提升,發展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豐富學校家庭教育課程體系,實現家校攜手、協同育人的良好效果。
[關鍵詞] 初中家長;“教養知能”;微課;協同育人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旨在有效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家長的精神壓力;2023年1月,教育部等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探索創建協同育人共同體。對我校家長的相關調查顯示,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諸多擔憂。調查結果表明,家長在科學育兒、激發孩子學習動力、手機管理等方面存在明顯的需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中小學校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促進家庭與學校共同教育”。做好家庭教育,家長是第一責任人,學校教育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同樣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有力支撐,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既是滿足廣大學生家長的需求,也是滿足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在對家長“希望何種途徑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調查結果顯示,85%以上的家長希望由學校進行家庭教育指導。因此在“雙減”背景下,學校如何落實好家庭教育,形成協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態,成為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我校每學期均會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并由心理教師對測驗顯示有心理問題傾向的學生進行訪談。在對三年百余例學生心理評估訪談進行影響因素溯源后發現,親子關系、人際交往、性格特點、學業壓力和生理因素均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其中最為關鍵也是影響最大的因素為親子關系。這一結果表明,孩子的心理健康程度和家長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提升家長的“教養知能”是培育學生陽光心理的必由之路。
本研究中,家長“教養知能”包含知和能兩方面,二者構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知是能的基礎,能是知的體現。這里的“知”主要包括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孩子身心發展觀、親子溝通的方法觀等;“能”主要包括家長的情緒調節力、親子溝通力和成長指導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學習成為當下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普遍方式,鑒于傳統家庭教育講座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借助互聯網時代的各種便利,契合信息時代家長的學習偏好,圍繞“教養知能”這一核心概念開發系列課程內容,以微課的形式促進家長“教養知能”的提升。
一、共情、走心:基于家長需求的微課開發設計
《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應當根據家長的需求,邀請有關人員傳授家庭教育理念、知識和方法,組織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在開發家長系列微課的過程中,我們立足家長的需求,以家長的視角審視微課主題的設置、微課內容的設計和實施方式的選擇,最大化地滿足家長對于家庭教育指導的需求,達到內容上的“共情”,實施上的“走心”。
通過近幾年與家長的接觸和學生案例的輔導,結合調研數據,我們從家長的“教養知能”角度對不同類型的家長形態做了如下表的梳理。
四類代表家庭不同的教育指導需求,為家庭教育微課目標的制定提供了基礎。經過梳理,我們發現家長的家庭教育指導需求既有共性需求也有個性需求,并且不同類型的家庭均希望學習一些可操作性較強的家庭教育方法,以解決自身在親子互動中遇到的問題。
針對家長的共性指導需求,微課的目標之一是普及家庭教育的理念,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不論哪一類型的家庭,都希望讀懂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的身心特點。因此,我們設計了“讀懂青春期孩子的生理發展”“讀懂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等微課,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孩子。
針對家長的個性指導需求,微課的目標之二是為不同類型的家長提供所需的指導內容,在微課的內容設計上體現層次性,滿足不同類型家長的需求。如在“父母溝通力”的系列微課中,既有基礎性的微課“識別親子溝通中的絆腳石”,又有拓展性的微課“同理心溝通”。
針對家長對于家庭指導實用性的需求,微課的目標之三是為家長提供可落地、能操作的方法,讓家長在實踐過程中即學即用。如在“愛的五種語言”一課中,為家長提供了五個方面的方法來增進親子關系。
二、賦能、成長:基于“教養知能”的微課內容構建
開發“教養知能”“知”系列課程時,我們圍繞“科學家庭教育觀、孩子的成長發展觀和親子溝通理念觀”設計了系列微課,如圍繞孩子的成長發展觀,建構了“讀懂青春期孩子”系列微課。
以“讀懂青春期孩子大腦”一課為例,首先從初中生家長的養育煩惱導入,引導家長思考青春期的孩子“易沖動、情緒化和愛冒險”背后的原因;接著在“成長規律”這一板塊重點講解青春期孩子大腦的指揮中樞——前額葉發育落后于情緒中樞——杏仁核的發育,因而導致他們無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容易做出沖動行為;最后在“家教有方”這一板塊,為家長提供基于孩子大腦發育特點的養育方式建議。
在開發“教養知能”“行”系列課程時,我們圍繞“情緒調節力、親子溝通力和成長指導力”設計系列微課,如圍繞親子溝通力,建構了“父母溝通力”系列微課。
以“愛的五種語言”為例,通過課前調查我們發現,進入初中后,家長和孩子的矛盾增多,親子關系受到影響,家長們迫切希望知道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因此,我們以查普曼博士的《愛的五種語言》一書為理論基礎,圍繞“情境導入、心理解析和家庭指導”三個方面設計了一節微課,與家長分享五種愛的語言——愛的接觸、愛的肯定、愛的時刻、愛的禮物和愛的行動。
三、沉浸、參與:基于知行合一的微課實踐策略
圍繞提升家長“教養知能”這一核心目標,以“三觀三力”為課程內容,探索家長微課的學習方式,經過實踐的不斷優化和完善,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家長家庭教育微課學習體系圖,具體如下圖所示。在這一架構中,家長的學習方式主要由在線式學習、社群化分享和個性化指導等部分構成。
1.在線式學習。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在線學習成為人們獲取知識的一種普遍方式,通過當下流行的微課形式助力家長課程的順利開展。實踐過程中,首先通過之江匯、微信群等平臺發布課前任務,引起家長的學習興趣和困惑;之后推送微課視頻讓家長自主學習,發現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并通過后臺提交,以便教師后續開展有針對性的指導。
2.社群化交流。社群化交流主要通過建立微信群、釘釘群等方式為家長提供一個相互交流的平臺,以彌補微課學習被動接受的不足。如我們建立了“智慧父母學堂”微信群,在微信群中,家長可以反饋微課學習中產生的問題,或者分享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產生的疑惑,通過群內的互動討論,既可以由教師答疑,也可以讓家長們相互分享經驗,以達到互助解決問題的效果。此外,學校心理教師、班主任還會進行網絡直播,對家長遇到的共性問題進行直播解答。
3.個性化指導。經過前面的在線式學習和社群化交流,家長將所學的理論或技能運用于家庭教育實踐當中,在此過程中他們所遇到的問題會得到個性化指導,可以通過微信聯系學校的家庭教育指導團隊;而心理教師、班主任也能通過微信與家長進行“一對一”的交流指導,從而鞏固其所學的理論和技能,達到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目標。
在實踐過程中,該學習體系具有以下特點:
1.問題導向。無論哪種學習方式,家長的微課學習都圍繞一個關鍵問題展開。以慕課式學習為例,每一節微課都圍繞家長關心的一個問題而展開。在課前任務中,我們會向家長發布課前任務,繼而設計相關的微課供家長學習,根據家長學習反饋情況發現問題,并在接下來的環節做出調整或者回應(如下圖)。
2.同輩互助。為了充分挖掘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已有的成功經驗,發揮家長之間的同輩互助作用,我們積極組織“線上+線下”的家長團體,以社群化交流的形式為各家庭提供互助的平臺。我們面向家長招募“父母效能提升家長團體”,人數限定在20人以內,家長在線報名,額滿即止。在這樣的封閉團體中,家長們不僅擁有了交流家庭教育經驗的渠道,還在其他家長的分享和反饋中,得到了啟發和指導。我們還面向家長征集優秀的家庭教育經驗或讀書心得,并錄制成微課,供家長們相互學習。
3.知行合一。教育方法如果沒有運用于實踐將是空談。為此,在開展家庭教育微課的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鼓勵家長將方法運用到自己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家長在使用中遇到問題還能得到心理教師或班主任的個性化指導。比如,向家長講授如何在親子溝通中運用啟發性問題,隨后給家長布置學習打卡任務,每位家長都在群中分享自己如何使用、孩子的反應、使用的效果,以及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等。
四、實踐成效
在家庭教育微課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聚焦家長“教養知能”的提升,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的優勢,家校攜手,協同育人,經過梳理與提煉,取得了良好成效。
首先,促進了家長“教養知能”的提升。通過提供基于家長需求、聚焦青春期親子溝通典型問題的家庭教育微課,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相應的微課進行學習,更新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學習親子溝通的方法,有效提升自身的“教養知能”。通過整理學習反饋,經過微課的學習家長們產生了以下的正向變化:父母對青春期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有了基本的了解,初步掌握了“傾聽”“同理心”等溝通技巧,家庭氛圍相較學習之前更為融洽。此外,在寧波市高新區教育局主辦的“家校社協同共育 構建和諧幸福家庭”活動中,我校家長積極提交自己的微課視頻,最終共有16名家長獲得學習型家庭、1名家長獲得典范家庭的榮譽稱號。
其次,提升了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在微課的開發與實施中,我們要求教師在設計過程中進行理論學習、資源搜索、集體備課、內容優化、反復錄制,精益求精,以有效提升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導骨干教師團隊。課題組成員多次受學校附近社區邀請面向社區范圍內的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講座,深受好評。在2022年度全省精品數字教育資源(家庭教育指導微課程)的開發活動中,我校成為省家庭教育指導微課程建設團隊。此外,我校教師開發的“生命教育系列微課”“品德培養系列微課”成功入選省家庭教育指導微課程,體現了我校教師過硬的教育指導能力。
最后,豐富了學校家庭教育課程體系。高質量育人需要有高質量的抓手,而相對完備的課程體系就是其中的一個有效載體。初中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家庭教育微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充分發揮了家庭、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豐富了學校家庭教育課程體系,達到了家校攜手、協同育人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志勇,劉利民.確立父母家庭教育的職業角色:家庭教育促進法立法的重大意義[J].人民教育,2021(22).
[2]馬琴.高中家庭教育指導心理微課程建設與實施[J].現代教學,2022(12).
[3]屠琰,溫建華.中職學校家長學堂微課課程建設初探[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