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麗輝
[摘要] 在小學語文現代詩文體單元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好編者意圖,善于挖掘現代詩基礎性知識,引導學生領悟現代詩中的排列、比喻、形象與情感。通過在比較中感知現代詩特點、在仿寫中體味現代詩魅力、在拓展中積淀現代詩素養等一系列的策略,幫助學生有效把握現代詩這一文體的特點,讓現代詩教學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
[關鍵詞] 小學語文;現代詩;單元教學
統編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現代詩單元,旨在通過集中學習一組現代詩課文,讓學生從中初步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教師在教學中要明確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現代詩基礎知識學習,引導學生從形式、手法、形象、情感等方面認識現代詩這一文體的特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誦讀、比較、仿寫和拓展閱讀等方法策略,促進學生關注現代詩、走進現代詩、學透現代詩,讓現代詩的學習與語言的積累成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
一、挖掘現代詩基礎性知識
基于現代詩基本特點,教師需要從以往對現代詩的簡單認識中走出來,從具體的文本中引導學生感知與領悟現代詩。
1.現代詩中的排列
現代詩與古詩詞的明顯區別在于詩行的排列上,認識現代詩詩行的排列形式是學習現代詩的一把金鑰匙。本單元中,冰心的《短詩三首》所表達的情感清新單純,這是學生相對容易感受到的,而其在詩行排列上的新穎之處,卻是學生不容易讀出來的。《繁星(七一)》和《繁星(一三一)》在詩句中都運用了排比,但在詩行的排列上有鮮明的區別:前者在方位詞的引領下以退格排列成階梯狀,體現的是詩句從大到小、由遠及近的遞進關系,最后定格在“母親的膝上”;后者以“哪……沒有……”為基本的排比句式,三個反問句之間有類比的邏輯,形成并列關系,以對齊的形式排列(最后一句因過長而以換行的形式呈現)。不難看出,現代詩的詩行在排列上具有表達意義的邏輯性。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對詩歌的理解上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單純的感覺走向專業的鑒賞,進而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2.現代詩中的比喻
比喻作為詩歌中普遍運用的修辭手法,更多的時候是以隱喻的方式存在的,這在現代詩中得到了沿襲。在艾青的《綠》中,通篇都運用了比喻,只有開頭的“好像綠色的墨水瓶倒翻了”是個具體的比喻,其余的比喻則都用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注重心理感覺的傳遞,體現以虛喻實的特點。詩的第二節以鋪陳的方式寫出了各種綠色,進入第三節則以排比的句式從“風”“雨”“水”“陽光”的角度進一步鋪陳,用“綠”來表達對這些自然物的獨特感受:柔和的春風吹過來,大地綠起來;滋潤萬物的春雨灑下來,綠意隨之而起;潺潺的溪水流起來,涌動的是綠波;明媚的陽光照下來,打上的是綠意……這一切讓人沉浸在獨特的感覺中,具有強烈的主觀心理色彩,足見比喻的魅力。因此,教師注重對現代詩比喻手法的解讀,可以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素材,對寫作很有益處。
3.現代詩中的形象
詩歌作為文學作品的一種,無論是古詩還是現代詩,都關注形象的刻畫,只是古詩受篇幅所限往往點到為止,現代詩因其沒有字數的限制,對形象的表達就有更多的渲染。這一特點在葉賽寧的《白樺》中能夠清楚地看出來:詩中的白樺所披的一身雪花仿佛涂上銀霜,尤其是毛茸茸、白雪皚皚的枝頭被抹上朝霞的金暉,如畫如幻。這就是詩人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比喻,將雪中的白樺寫得美麗動人,宛如一位柔美嫵媚的少女。
4.現代詩中的情感
“詩言志”,這是中國古詩詞由來已久的傳統,現代詩將這一傳統發揚光大,其抒情性也更加突出。一般來說,現代詩抒發的情感具有更加濃烈和直白的意味。著名的現代詩人如郭沫若、徐志摩、聞一多等,都喜歡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進行表達。著名詩人艾青也經常采用直接抒情的方法,《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典型的例子。入選教材的《綠》直接抒情的意味也很濃烈,沒有寄情于實景中,而是更加突出詩人的主觀感受。同時,現代詩中,用于表達情感的意象多是工業時代、信息時代的產物,如高樓、霓虹燈、地鐵站、手機、空間站等,盡管古人所鐘情的庭院風景、田園炊煙大多已經消失不見了,但詩人的情感在表達上還是有相通之處的,這體現的是現代詩對古典詩歌的繼承與發展。
二、探尋現代詩單元教學方法路徑
現代詩單元在編排上既具有明顯的整體性,又具有承前啟后的用意。整體性特點在教學中指向單元語文要素學習目標“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承前啟后在教學中指向認識現代詩具有“形式靈活自由、句式長短不拘”的特點。基于此,教師在現代詩單元教學中需要結合現代詩的不同特點,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
1.在比較中感知現代詩特點
在現代詩單元中,教師采用比較的方法開展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清楚地感知和把握現代詩的基本特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形式、修辭、創作、情感等角度加以比較,從而更全面地認識現代詩。以情感上的比較為例,在《綠》《在天晴了的時候》兩首詩中,詩人所面對的都是春天的景色,但所抒發的感情則是不同的。《綠》是詩人艾青在經歷了多年艱難困苦的生活后寫下的,抒發了詩人對生機勃勃的綠及其代表的新生活的向往之情;《在天晴了的時候》是詩人戴望舒寫于抗戰時期的作品,表達的是詩人對抗戰必勝的堅定信念。
2.在仿寫中體味現代詩魅力
現代詩屬于典型的文學作品,可以納入“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教學。就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已經可以通過開展仿寫落實創意表達的學習要求。教師在教學冰心的《短詩三首》中,可以明確地告訴學生:冰心的詩集《繁星》《春水》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借鑒泰戈爾《飛鳥集》而創作的。所以,當我們在學習這些現代詩的時候,如果產生了共鳴或者覺得自己也能這樣寫上一些詩的話,就可以大膽地仿照著寫起來,無論是模仿詩行的排列還是模仿詩歌的表達對象,只要能夠寫起來就好,寫多了就慢慢有感覺了,也就自然而然地體驗到現代詩在語言表達上的獨特魅力。
3.在拓展中積淀現代詩素養
現代詩單元教學如果僅靠讀教材中的這幾首顯然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抓住現代詩單元學習這一契機,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現代詩,組織學生在課外進行拓展閱讀。具體說來,可以推薦課文作者的其他代表性詩作,如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戴望舒的《雨巷》;還可以推薦現代詩的代表作家的經典作品,如徐志摩《再別康橋》、卞之琳的《斷章》、余光中的《鄉愁》等。同時,教師還可以推薦適合學生閱讀的、充滿童趣的現代詩集,只有多讀現代詩,學生才能慢慢喜歡上現代詩,理解現代詩的內涵。
[參考文獻]
[1]楊修寶.以詩歌的方式教學現代詩[J].黑龍江教育(教育與教學),2022(06).
[2]李竹平.現代詩教學價值和操作的多角度審視[J].教育科學論壇,2022(19).
[3]章師亞.現代詩歌教學指要——以統編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J].小學教學參考,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