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02.027
[摘 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制造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成本管理成為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環節。制造企業成本管理涉及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以及信息化成本管理等多個方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可能面臨諸如目標不明確、制度不健全、組織實施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企業需要從明確目標與范圍、建立制度、加強組織實施、采用先進工具和方法、注重評估與改進等方面入手,確保成本管理的有效實施,進而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優化成本結構。文章從制造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優化和改進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旨在為制造企業提供解決成本管理問題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制造企業;成本管理;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志碼:A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制造企業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成本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環節,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然而,許多制造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
1 制造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重要意義
1.1 有助于提高企業競爭優勢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造企業要想脫穎而出,就必須具備獨特的競爭優勢,有效的成本管理能夠幫助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在成本方面形成競爭優勢。通過采取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等措施,企業能夠在同行業中具備更高的成本競爭力。此外,良好的成本管理還能夠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產品定價,形成合理的價格體系,進一步提升顧客的購買意愿。由此可見,成本管理在提高企業競爭優勢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制造企業需高度重視并不斷優化成本管理體系,以確保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1]。
1.2 有助于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通過實施成本管理,企業能夠更加關注資源配置、生產流程和內部控制等關鍵環節,從而提高整體管理水平。在有限的資源條件下,企業需要對各類資源進行合理配置以降低成本,通過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進行全面分析,企業能夠發現資源配置中的問題,進而采取相應措施進行改進,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對生產流程的深入分析,企業能夠識別并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提高生產效率,規避潛在風險,確保企業長遠穩健發展。基于全面、準確的成本信息,企業可以更加明確地了解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為制定戰略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成本管理還有助于企業提高對市場的洞察能力,以便更好地把握市場動向,實現快速響應[2]。
1.3 有助于提高決策的合理性
通過對不同投資項目的成本收益進行分析,企業能夠更好地評估項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為項目選擇提供有效依據,有助于企業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投資風險。基于對產品成本的深入分析,企業能夠明確產品的成本結構及利潤水平,從而為產品定價、產品組合以及市場定位等方面的決策提供有力支持,有助于企業提高市場競爭力,實現盈利目標。成本管理有助于企業制定合理的市場拓展策略,通過對市場環境、競爭對手及產品成本等因素的全面分析,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市場拓展策略,實現可持續發展[3]。
2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常見的問題分析
2.1 成本管理與企業戰略目標相脫離
企業戰略目標是企業發展的總體方向和愿景,指導著企業的各項決策和行動。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與企業戰略目標并未緊密結合,導致成本管理的效果受限,影響企業的整體發展。部分企業過于關注短期利益,忽視長期戰略目標,這種情況下,成本管理往往以追求短期內的成本降低為主,可能會導致生產質量下降、品牌形象受損等問題,從而影響企業的長期競爭力。非財務成本,如品牌價值、客戶滿意度、企業社會責任等,對企業的長期發展同樣具有重要意義,忽略非財務成本可能使企業在實現短期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阻礙企業長期戰略目標的實現[4]。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中未能將成本信息與企業戰略目標相結合,導致成本管理的實施與企業戰略目標之間缺乏協同,使得企業無法從成本管理中獲得戰略優勢,降低了成本管理的實際效果。
2.2 企業的成本管理意識相對不足
在一些企業中,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未能得到充分重視,可能源于企業對成本管理的認識不足,以及管理層對成本管理成果的期望過低,這種情況可能導致企業在成本管理方面投入不足,從而影響整體的成本控制效果。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過于關注降低某一方面的成本,而忽視了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導致其他方面的成本上升,進而影響整體的成本控制效果。同時,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同,這可能源于企業內部部門之間的利益沖突以及管理層對成本管理的理解不一致,導致企業在成本管理中無法形成合力,降低了成本管理的實際效果。
2.3 企業產品成本管理工作有待加強
許多企業在產品成本管理中缺乏系統性和長期性,其表現為企業對產品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僅限于某個特定階段,而非全生命周期。長期的成本規劃和管理往往被忽視,導致企業難以實現成本優化和持續降低成本。部分企業在產品成本管理中過于注重直接成本,而忽視了間接成本,導致企業在降低直接成本的同時,間接成本逐漸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部分企業在產品成本管理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致使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的效果不佳。許多企業在產品成本管理中未能充分利用先進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技術,仍然依賴傳統的成本管理方法,導致產品成本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受到限制。
2.4 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設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建設對于提高成本管理效率、精度和實時性具有重要意義。然而,在實際運作中,部分企業的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仍存在不足,需要進一步加強。首先,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中缺乏戰略性規劃,導致企業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決策和投入無法滿足長期發展需求,從而影響信息化建設的效果。其次,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未能充分整合企業內部的各類信息資源。這可能導致“信息孤島”現象出現,使得企業在成本管理中難以實現信息共享和協同。最后,部分企業在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設中未能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仍依賴傳統的信息技術,導致成本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受限。
3 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的優化和改進策略分析
3.1 科學引入戰略成本管理理念
戰略成本管理強調從戰略層面對企業成本進行整體規劃和管理,從而使企業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實現業務增長和利潤最大化。企業需要明確戰略成本管理的目標,將其與企業發展戰略緊密結合,通過對市場環境、競爭態勢、產品定位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確定適當的成本管理目標,并將其納入企業的整體戰略規劃中。同時,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戰略成本管理制度,確保戰略成本管理理念得以貫徹到企業各個層面,包括建立成本核算、預算編制、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制度,以及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以鼓勵員工積極參與戰略成本管理工作。企業還需要加強戰略成本管理的組織和實施,這意味著企業需要設立專門負責戰略成本管理的部門或團隊,以確保戰略成本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
3.2 樹立正確的成本管控意識
首先,企業領導層需要樹立正確的成本管控意識,將成本管理視為企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領導層應重視成本管理的長遠性和持續性,從戰略層面明確成本管理目標,并在企業文化中強調成本意識,確保全體員工對成本管控有清晰的認識。其次,企業需要加強成本管理的組織和實施。企業應設立專門負責成本管理的部門或團隊,并強化各部門間的協同與溝通,以實現成本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企業應定期組織成本管理培訓和分享會,提高全體員工的成本管控意識和技能。此外,企業應推廣先進的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以提升全員參與成本管理的效果。例如,引入作業成本法、目標成本法等現代成本管理方法,以及利用信息化手段,如成本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等,幫助企業有效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最后,企業應注重成本管控成果的傳播和分享,通過定期發布成本管理報告,展示成本管控取得的成果,可以激發員工的成本管理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成本管控氛圍,以實現成本管控的持續優化。此外,企業應積極推進成本管理的信息化建設,以提高戰略成本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包括引入先進的成本管理軟件、利用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更為迅速和準確地進行成本分析、預測和控制。
3.3 積極做好全流程的成本管理工作
3.3.1 事前管理
事前管理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環節,它強調在業務活動發生之前進行全面、系統的預先規劃與控制,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事前管理對于預防成本浪費、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企業應明確事前管理的目標與范圍,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市場定位、競爭環境等因素,確定事前管理的重點業務和關鍵成本項目,確保有針對性地進行預先規劃與控制。同時,企業需要建立健全事前管理制度,包括明確事前管理的職責分工、流程和方法,確保各部門、崗位在業務活動發生前能夠按照既定制度進行成本核算、預算編制、成本控制等工作。企業應加強事前管理的組織與實施,設立專門負責事前管理的部門或團隊,并強化與其他部門的協同與溝通,以實現事前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此外,企業應積極引入先進的事前管理工具和方法。例如,采用目標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等現代成本管理方法,以及運用信息化手段,如成本管理軟件、大數據分析等,有助于企業在業務活動發生前進行更為精細化、智能化的成本預測與控制。企業應注重事前管理成果的評估與反饋,通過對事前管理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可以了解成本控制情況和發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事前管理策略和方法,實現事前管理的持續優化。
3.3.2 事中管理
事中管理是企業成本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關注業務活動進行中的成本控制與監督,旨在確保成本目標的實現和資源的合理利用。事中管理對于提高企業運營效率、優化成本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企業應明確事中管理的目標與范圍,根據事前管理的目標,確定事中管理的關鍵環節和重點成本項目,從而確保成本控制在業務活動進行中得到有效執行。其次,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事中管理制度,包括制定詳細的成本控制流程、方法和標準,確保各部門、崗位在業務活動進行中能夠按照既定制度開展成本監督、控制和分析等工作。第三,企業應加強事中管理的組織與實施,需要設立專門負責事中管理的部門或團隊,并強化與其他部門的協同與溝通,以實現事中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第四,企業應積極采用先進的事中管理工具和方法,如動態成本法、實時成本控制等現代成本管理方法,以及運用信息化手段,如成本管理軟件、云計算等,幫助企業在業務活動進行中實現更為精確、高效的成本監控與控制。第五,企業應注重事中管理成果的評估與改進,通過對事中管理效果進行定期評估,可以了解成本控制情況和發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事中管理策略和方法,實現事中管理的持續優化。
3.3.3 事后管理
事后管理更關注對已完成業務活動的成本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和評估,以總結經驗教訓、優化管理策略,這對于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持續降低成本具有重要價值。企業應明確事后管理的目標與范圍,根據成本管理的總體目標,確定事后管理的關鍵業務和重點成本項目,從而確保事后管理工作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企業還需要建立健全事后管理制度,制定詳細的成本效果分析、評價和反饋等方面的規定,確保各部門、崗位在業務活動完成后能夠按照既定制度進行成本總結、分析和評估等工作。此外,企業還應建立相應的激勵和考核機制,鼓勵全體員工參與事后管理。
3.3.4 加強和推進信息化成本管理
通過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和方法,企業可以實現成本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和全面化。企業應明確信息化成本管理的目標與策略,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市場需求和管理現狀,確定信息化成本管理的重點領域和目標,從而確保信息化成本管理工作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企業還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化成本管理體系,完善信息化成本管理的組織架構、制度和流程,確保各部門、崗位在成本管理工作中能夠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同時,企業應積極投入信息化成本管理基礎設施的建設,部署成本管理軟件、硬件和網絡設施,以實現成本數據的快速采集、傳輸和處理。此外,企業應積極引入先進的信息化成本管理工具和方法。例如,采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在成本預測、控制和分析等方面實現更為高效、精確的管理。企業應注重信息化成本管理成果的評估與改進。通過對信息化成本管理效果進行定期評估,企業可以了解成本控制情況和發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從而及時調整信息化成本管理策略和方法,實現信息化成本管理的持續優化。
4 結語
制造企業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重視成本管理,解決成本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通過科學引入戰略成本管理理念、樹立正確的成本管控意識、積極做好全流程的成本管理工作以及加強和推進信息化成本管理等措施,企業能夠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從而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曹瑞雪. 論新型制造業企業財務成本精細化管理[J]. 中國市場,2023(3):67-69.
[2]韓黎紅. 專用設備制造企業成本管理難點剖析及其降本增效策略探討[J]. 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2):168-170.
[3]王藝騰. 如何強化制造企業成本控制與管理工作[J]. 品牌研究,2023(16):118-121.
[4]吳遠朋. 基于作業成本法的制造企業成本管理研究[J]. 品牌研究,2023(7):105-108.
[作者簡介]常欽,男,安徽桐城人,安徽騰亞科技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