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教育界,注重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正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議題。這種高層次的思考能力,如判斷能力、自發性探索和獨到見解的產生等,是學生探求真理、解決問題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動力。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有責任引導并培養學生提升英語綜合素養能力。本文詳細闡述如何在小學英語教育中融入高階思維技能的培養,以及如何通過課外閱讀等方法增進學生對語言的深刻理解和運用。
【關鍵詞】高階思維;小學英語;課外閱讀
根據《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一個全面發展的英語學科應包含語言實踐技能、堅實的知識基礎、積極的學習態度、高效的學習方法及跨文化交際的認識。這些元素構成了英語學習能力全面提升的根基。為了推動學生的全方位成長,教育從業者與領域專家不斷地尋求實際應用的方法。但是,在深入解析《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的內涵時,人們意識到小學階段的英語閱讀教學仍顯薄弱。在理論轉化為實踐的過程中,許多教育者并未重視思維技能的培養,而這恰是語言學習中至關重要的一環。針對小學生的英語學習特點,教師應當深入反思并審視每個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個體認知能力的不同。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的任務不僅限于傳授語言知識,更要著手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學科內容,并對學科相關技能進行系統性的加強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英語水平。
一、創新課堂導入,鍛煉思維能力
在小學英語的教育過程中,激發學生的高階思維這一概念至關重要。這些技能涵蓋諸多方面,比如深入探究問題、鑒別不同解決策略的優缺點等,對學生來說極為關鍵。高階思維不但能提升學生的批判性與創造性思考能力,還能在教育學領域展現其深遠的意義。相較之下,傳統教育模式常常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系統性地挖掘科學知識,進而影響他們思維技能的成長。因此,本文主張小學英語教師采取創新性的課堂導入方法,以增進學生的心智靈活性。結合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和認知水平,教師可以利用圖像或視頻這類媒介,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具有創意的教學策略,喚起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興趣。
例如,教授譯林版“Happy New Year!”一課,教師可以通過巧妙地融合中國新年這一傳統文化元素,有效地拓展教學資源,豐富課堂內容。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展示與新年相關的多媒體素材,如短片、圖片或者課件等。這些直觀生動的素材不僅可以增加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也為英語課堂創造一個情境化的學習背景。介紹相關背景后,教師將引導學生進入閱讀環節。在此過程中,指導學生仔細研讀課文,依次跟讀并嘗試總結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師還要重點輔導學生掌握文章出現的新詞匯和表達方式,確保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課文內容,并能夠運用新學的詞匯進行句子構造和表達。而且為了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批判性思考,教師還可鼓勵學生分組討論課文內容,分享對節日習俗的看法和感受,甚至可以邀請學生設計與新年相關的英文賀卡或海報,通過實踐活動深化對文化知識的理解。
二、教學之后追加提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從不同視角探索并理解教材內容,提升他們對知識的領悟水平。設置富有挑戰性的任務,能夠激起學生對英文學科的濃厚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吸收語言知識,以及用英語處理現實問題的技能。定期的實踐訓練會使學生的思維更為敏捷,提出疑問與回答疑問的過程變得更加主動。采取跟進提問的教學策略,能有效引導學生深入剖析他們的情感反應以及關聯的信息,這對學生創新思維等高級認知技能的發展大有裨益。
例如,教授譯林版“Holiday fun”一課,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并梳理課文中的基本知識點,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在此基礎上,針對課文內容和學生的理解水平,教師可精心設計一系列問題,以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并強化他們分析問題的邏輯。通過“Are there any particularly happy things happening during this holiday?”“Did you travel to other places during the holiday?”等問題的討論,可以有效鍛煉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促進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全面發展。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將新知識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還能激勵學生主動探索和提出自己的見解,從而開拓視野。此外,教師也應鼓勵學生參與課外閱讀,通過閱讀各類英文圖書、文章,學生能夠拓寬詞匯量,豐富語感,加強對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認識。
三、閱讀之后進行文本重構,強化思維能力
教材是啟蒙教育的基石,也是課堂學習向縱深發展的橋梁。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精心重塑,遵循細致、充實和拓展的指導思想,在保持原有主旨不變的情況下,對課文進行創新性的改編。這種方法能夠更有效地圍繞中心主題服務于教學目標,同時顯著增強學生的高階思維力,進而提升教學活動的成效。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至關重要。他們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引領學生深入探索、批判性思考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引路人。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小學英語學習中獲得更好的體驗,教師應積極倡導和實施課文重構思路。
例如,譯林版“What a day!”一課,作為教師,首要任務是深入挖掘課文所蘊含的知識精髓,引導學生洞察文中單詞、句子的內在聯系并整合信息,這有助于學生深化對文章主旨的把握。例如,在分析一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探討情節發展、人物關系以及作者意圖等內容,從而幫助學生構筑起文章的思維框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自然地沿著邏輯的脈絡去拆解和重組信息,培養用英文進行思考與表達的能力。此外,教學不應局限于課本知識,教師應鼓勵學生突破書本的界限,主動探索更廣闊的知識海洋。例如,在涉及“A hat?蒺s trip”這類讀物時,教師可鼓勵學生延伸想象力,創作屬于自己的故事版本,輔以手繪插圖和文字說明,這樣學生不僅學到了新詞匯,還鍛煉了自身的創造力和表達能力。這種方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與自身想象結合起來,加深了對語言點的理解。最后,回到文本本身,進行循環式的復習——再現文本內容,鞏固英語思維的基礎。在這個階段,學生需不斷地閱讀和理解課文,同時結合自身積累的知識體系,通過不斷的認知調整和修正,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語言模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能夠更好地吸收和消化語言知識,鞏固英語思維的根基。整合以上幾個環節,明確教學策略,能夠系統地推進學生的英語學習。
四、擴展激疑,訓練創造性思維能力
創造力的涌現往往源自對世界的好奇和對知識的渴求。因此,英語課堂應借助多樣化的手段,點燃學生思考的火花,并鼓勵學生勤勉思索與大膽探索。小學英語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維。教師需要創新教學方法和策略,活躍課堂氛圍,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并激勵學生主動參與討論與實踐。
例如,教授譯林版“A healthy diet”一課,教師引導學生回想自己喜愛的事物,既擴展了討論的視野,又親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課程進入后半段時,通過“Ice cream is not a healthy dinner content”這一陳述,逐漸拓寬至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逐步探究背后的深層原因。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思考,教師采用了三個現場調查問題,并通過追問方式深化討論,比如提問“why?”此外,通過融合時事熱點,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引導學生一起尋找核心句子,從而引出如何進行日常生活健康規劃的重要討論。此項教學活動不僅緊扣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能夠產生共鳴,還促進了高階思維的培養。在小學英語的教學實踐中,結合圖畫書資源,如“Ice cream healthy or unhealthy”,能夠在豐富學生閱讀體驗的同時,提升學生實際的語言應用水平。首先,提出以主題為中心的課堂設計,利用插圖豐富的童書作為橋梁,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英語故事,增加語言識別的機會,還可以通過角色模仿游戲等多樣化的互動方式,提升他們的英語口語及理解能力。其次,強調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英文插畫故事書的重要性。這項活動不只是對寫作技巧的磨煉,更能激發學生在藝術創作和想象力方面的天賦,接著討論如何運用圖畫書閱讀卡片促進理解深度的提升。設計這些游戲卡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挖掘故事內容,并在趣味交互中,實現重要語言點的融會貫通。同時,介紹利用思維導圖工具來整理圖畫書故事線條、情節及人物關系的策略。這種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對英文材料的吸收,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推理和高階思維能力。最后,文章提出鼓勵學生以小組協作形式,將對圖畫書的解讀和情感體驗,通過創作海報的方式進行視覺分享。這種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視覺享受,還能成為啟發其他學生的信息源泉。
再如,教授譯林版“How old are you?”一課,對小學生而言,語言學習不只是記憶和理解概念,還包括對語言文化的感知和情感共鳴。因此,教師在導入英語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和積極參與度。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許多方式可以增強這種體驗。以繪本教學為例,盡管繪本內容呈現形式通常比較直接,但在此框架之外,教師完全可以展開更多元的活動。拿數字章節來說,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境提出一些與數字相關的有趣話題,如讓學生猜測周圍同齡人的年齡,以此拉近學生與知識點的距離。進一步地,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帶來自己幼年時期的照片,并以此為媒介,提出諸如“Have you grown? What has changed between you now and your past”等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回顧和分享。通過這種交流,學生不僅學習了新的句型和詞匯,更是在潛移默化中對個人成長的經歷做了一次深入的思考和探討。教授“Childhood companions”這一課外閱讀材料,教師可以使用音樂作為課堂的起始點,激發學生分享自己摯友的故事,進而引入正式的課文內容。在學生熟悉了課本中Jim這一角色后,可以組織各類互動活動,使學生探索結交新朋友的途徑以及進行人際交往的技巧。最后,通過讓學生撰寫簡短文章或詩句,來展示學生對友誼含義的領悟與認識。這一系列活動不僅限于語言形式的機械練習,更強調話題擴展和社交技能的培養,有效地提升了文本教學的實質意義。教師還可以利用經典抒情歌曲“Yesterday”營造一種溫馨懷舊的課堂氛圍。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暢談在校園生活中的美好時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進一步設計相關的活動。例如,安排學生制作時間軸,記錄下自己與同學和教師共度時光的重要節點,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這有助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語法結構,并且也提供了一個展示個人成長和珍貴回憶的機會。
五、結束語
在當前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重點已從單純地講授單詞和語法,轉向了如何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整體思辨能力。特別是在閱讀課上,教師的角色已經不僅限于知識的輸送者,反而成為一位激勵學生深層次思考的導師,通過各種策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玥.關注學生高階思維培養 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成效[J].小學生,2023(28):133-135.
(本文是省級課題“指向高階思維的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的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D/2021/02/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