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賣爆了,現在大家都在發貨,新訂單根本接不過來。”韓昌明在廠房里跑進跑出,電話一個接一個。距離農歷甲辰年僅一個星期,他所在的浙江義烏某工廠里,龍燈、飾品等產品迎來大量訂單。
同樣,900公里外的山東省濰坊市夏莊鎮東李家村,此時正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生產車間內,隨著“機械臂”來回舞動,一副副制作精美的大紅春聯就制作完成了。工人們正加緊打包發貨,全國一半的紅紙對聯來自這里。
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無可替代的地位。今年春節,各式各樣的“龍元素”產品在消費市場熱銷。呆萌可愛的奶龍玩偶、招財納福的龍年對聯、精致獨特的龍年紅包等,商品“含龍量”飆升,從潮流文創到餐飲小吃,從批發市場到電商平臺,龍元素成為商家必爭之地,喜慶、熱鬧的同時紅火了2024新春消費市場。
臨近春節年味濃,吉林長春某商場內,入口處擺放著各種尺寸的奶龍玩偶、恐龍凳以及各種帶有龍元素的玩具。
“這孩子剛進超市就邁不動步了,小孩兒喜歡就多買了幾個。”長春市民周先生說,假期會發給來家里做客的孩子們。
龍年春節,含龍元素的燈籠、福字、對聯、窗花、擺件等小商品十分搶手,在大型超市和商場,龍元素掛飾、臺歷、毛絨玩偶、紅包等商品擺滿了貨架,這些商品將創意靈感與龍元素結合,吸引了不少消費者駐足挑選。
故宮博物院設計“有龍則靈”龍年臺歷、北京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換上“龍戰袍”、中國郵政推出《中郵印·龍》紀念戳等等文創紛紛舞龍獻瑞。這些產品不僅具有傳統的文化內涵,還融入了現代的審美元素,深受消費者喜愛。
國內各城市商場內,各大黃金品牌推出了更多帶有龍元素的產品,如帶有龍圖案的吊墜、戒指、手鏈和手環等,不僅寓意吉祥,同時也蘊含著美好祝愿和期盼。
北京朝陽某商場內,一些黃金珠寶品牌推出的系列“龍元素”飾品和黃金擺件格外吸睛,各種“龍”味十足的掛墜、串珠、手鏈和手環柜臺前,咨詢和購買的消費者絡繹不絕。
“去年12月開始,龍年產品銷量就攀升,像龍形吊墜、項鏈、戒指,剛一上市就很搶手,有些款式來幾天就斷貨了。”北京豐臺某金店工作人員徐女士介紹,從2023年12月開始,帶有龍元素的黃金飾品受到不少消費者追捧。
龍元素禮盒、新衣服也成了消費熱點。一些服裝店推出了龍年生肖羽絨衣、外套、衛衣等。一些化妝品專柜,各種品牌紛紛推出生肖龍的禮盒套裝。一些禮盒套裝設計得非常精致,有龍和玫瑰元素的結合,紅色為主色調,粉色玫瑰做點綴,在燈光映襯下光彩奪目。
生肖文化迸發的消費活力也蔓延至餐飲市場,一些老字號的龍年生肖禮盒被擺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一些餐飲品牌還推出了龍年限定版食品制作表演,一些龍造型食品更是在全國各地“龍重登場”。
北京豐臺某商場內,主打生肖元素的玩偶讓孩子們愛不釋手。圖/于海軍
生肖文化消費火熱,繁榮了地方經濟,也促進了就業、增加了收入。
山東省濰坊市夏莊鎮以制作紅紙春聯聞名全國,紅彤彤的春聯、福字為村民們鋪出了一條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據了解,整個夏莊鎮紅紙對聯生產以東李家村為主,輻射帶動了周邊10多個村、1500戶,從業人員4000多人,年印刷紅紙8000多噸、印制對聯750萬副,占全國市場一半份額,產值近億元。
春節前的加工廠內,目之所及皆是喜慶的紅色,工人正忙著對各類成品春聯、福字進行打包裝盒,忙碌中傳遞著濃濃的年味。濰坊高密紅紙對聯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然介紹,夏莊鎮紅紙對聯營銷在全國占50%,訂單發往全國各地,每個省市都有代售點。
春節假期,消費者購物圖個鴻運當頭、龍年大吉的彩頭。隨著個性化消費的興起,年輕消費者在追求流行元素的同時,已將龍的文化寓意貫穿于生活日常,寄托著對新年的祝福和期待。一些傳統生產企業緊抓難得商機,下起了繡花功夫,紛紛通過跨界合作、IP聯名,設計出大量新穎且符合現代審美的“龍元素”文創產品,深受市場歡迎。
據了解,天貓年貨節開啟以來,“龍年”相關商品搜索同比增長超5倍。故宮旗艦店的龍年福盒已火速賣出10萬件,龍年金飾熱度同比增長500%……不斷出圈的國潮文化在龍年迎來新高度,各種國貨品牌的龍年限定、龍年聯名掀起一股國潮消費熱。
春節假期,“龍元素”的頭枕腰靠和車載香水的成交額同比增長均超10倍;香薰套裝、現代裝飾畫、龍年春聯紅包套裝等成交額增速均為10倍以上。
京東數據顯示,帶有“龍元素”的女士漢服成交額同比增長近2倍,龍形發簪的成交額增速更是近6倍。“小龍人”服飾成交額同比增長近200%,帶有“龍元素”的兒童演出服成交額更是同比增長超5倍。
“生肖經濟”火熱,背后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融合傳統與創新的“龍”風潮襲來,“龍經濟”抬頭,為今年的消費市場錦上添花。
《新華日報》評論員梅劍飛表示,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龍在中國人心中有著重要地位,大家在甲辰年對龍文創喜愛有加,折射出百姓對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期許。龍年生肖經濟的活力,貴在傳統文化與創新思維的融合,貴在契合時代的精神氣質,更得益于生生不息的傳統文化給予的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