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財務合規風險是中小企業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其成因和治理困境涉及多個方面。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財務合規風險,企業需要從完善治理結構、建設健康的企業文化、引入先進的技術手段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財務合規管理水平。同時,外部監管機構也需要加大對企業財務合規問題的監管力度,以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和市場的穩定運行。一方面,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另一方面,政府也需要加大監管力度,推進跨部門合作和信息共享,實現更加全面和有效的監管。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實現更加高效和精準的合規監管,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和風險控制能力。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合規;風險防范;監管
隨著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財務合規風險已成為企業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財務合規風險不僅涉及財務報告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還與企業的聲譽、法律責任、經營穩定性和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密切相關。因此,針對財務合規風險的成因及治理困境進行分析和研究,對于提高企業的風險防范能力和經營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的意義
1.財務合規對中小企業的影響
中小企業作為市場經濟的重要參與者,其財務合規不僅關系到自身的健康發展,還對其他企業和整個市場產生重要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 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
財務合規風險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財務不合規可能導致企業面臨稅務、財政、審計等部門的罰款、稅款追繳等處罰,這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經濟利益。其次,財務不合規可能導致企業無法按時、準確地報告財務狀況,進而影響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投資計劃。例如,如果企業的財務報表不準確,將無法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況,進而影響企業的投資決策和未來發展。最后,財務不合規可能導致企業的客戶和供應商對企業失去信任,進而影響企業的業務和聲譽。
(2) 對企業信譽和形象的影響
企業的信譽和形象是企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而財務合規風險將直接影響企業的信譽和形象。如果企業存在財務不合規行為,將被公之于眾,這將使企業的聲譽受到極大的損害。此外,如果企業的財務不合規行為被揭露,將引發公眾的質疑和不滿,進而影響企業的形象和市場地位。因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財務合規風險,采取有效措施確保財務合規,以維護企業的信譽和形象。財務合規能夠提高中小企業的信譽度,增強投資者信心,降低融資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合規經營也能夠降低企業面臨的各種風險,避免因違規行為導致支付罰款、訴訟等額外成本。
2.中小企業財務合規對市場經濟的影響
中小企業的財務合規行為對于維護市場經濟的穩定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合規經營能夠保證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避免不正當競爭和非法壟斷等行為對市場秩序的破壞。同時,財務合規也能夠促進市場資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市場效率,推動市場經濟持續發展。
3.中小企業財務合規對國家經濟發展的意義
中小企業的財務合規行為對于國家經濟的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合規經營有利于國家的稅收征管,保障國家財政收入。其次,合規經營能夠促進中小企業的創新和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最后,合規經營也能夠提高國家的國際競爭力,推動國際貿易的發展。
二、中小企業財務合規風險防范的必要性
中小企業財務合規風險防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財務合規是指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道德規范,以確保財務報告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如果中小企業不重視財務合規風險防范,可能會面臨嚴重的法律后果和商業風險。
首先,中小企業需要認識到財務合規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企業的財務管理涉及多個環節,包括采購、生產、銷售等。如果企業在任何一個環節上違反了法律法規或會計準則,都會導致財務報告的不真實、不準確和不完整,從而給企業的經營帶來風險。
其次,中小企業需要認識到財務合規是保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越來越嚴峻。如果企業因為財務違規而被罰款、被起訴甚至被吊銷營業執照,將會給企業的聲譽和商業信譽帶來極大的損害,從而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中小企業需要認識到財務合規是社會責任的體現。企業作為社會的一員,應該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如果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違反了法律法規或道德規范,將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從而影響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商業信譽。
因此,中小企業財務合規風險防范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企業應該加強財務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以確保企業在財務管理過程中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會計準則和道德規范,實現可持續發展并履行社會責任。
三、中小企業財務不合規的表現形式
中小企業財務不合規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財務報表不準確:中小企業可能存在財務報表不準確的情況,如虛報收入、謊報成本費用等,導致財務數據失真,影響企業的決策和發展。
2.稅務問題:中小企業可能存在稅務問題,如偷稅漏稅、虛假報稅等,這些行為可能導致企業被稅務部門處罰,甚至面臨法律風險。
3.內部控制缺陷:中小企業可能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如缺乏有效的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導致財務數據失真和財務風險。
4.缺乏財務規劃:中小企業可能缺乏財務規劃,導致企業在資金管理、投資決策等方面存在較大的風險。
5.違規交易:中小企業可能存在違規交易,如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這些行為可能導致企業面臨法律風險和市場風險。
四、財務合規風險的成因及治理困境
1.財務合規風險的成因
(1) 缺乏意識和觀念
一些中小企業缺乏對財務合規的重視和認識,對財務合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了解,導致企業在財務管理中存在不合規的行為。
(2) 經營壓力和利益驅動
一些中小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面臨較大的壓力和競爭,為了追求利益和市場份額,可能采取一些不合規的行為來規避風險和增加收益。
(3) 內部管理缺陷
企業內部管理缺陷是導致財務合規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中小企業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內部審計和監督機制不健全,使得財務報告的編制和審核過程中容易出現違規操作和錯誤。此外,部分企業管理層對財務合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為了一己私利或業績考核目標,故意違反財務法規或進行虛假披露。
(4) 外部監管壓力不足
外部監管機構對于企業的財務合規問題監管力度不夠,也是導致財務合規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監管機構對于企業的財務報告審查不嚴格,對于發現的違規問題處罰力度不夠,使得一些企業有機可乘,存在僥幸心理。同時,一些監管機構對于企業財務合規問題的信息披露不足,使得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難以做出正確的決策。
(5) 全球經濟環境變化
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也是導致財務合規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各國的經濟政策、法規制度、會計準則等方面存在差異,這給企業的財務合規工作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跨國經營的企業中,需要面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財務法規和會計準則,一旦出現違規行為,不僅會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還會影響企業的聲譽和形象。
2.財務合規風險的治理困境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的特點,如規模較小、資金實力有限、組織結構簡單等,導致其在財務合規方面面臨著諸多困境。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是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
(1) 治理結構不完善
一些企業的治理結構存在缺陷,導致對于財務合規風險的治理能力不足。例如,一些企業的董事會和高管層對于財務合規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和監督機制;一些企業的內部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對于發現的違規問題難以進行有效處理。這些治理結構方面的問題都可能使得企業的財務合規風險得不到有效控制。
(2) 企業文化缺失
企業文化是影響企業行為和員工觀念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理財務合規風險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企業缺乏健康、積極的企業文化,對于員工的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不夠重視,員工缺乏對于財務合規問題的認識和重視程度。特別是在一些追求短期利益的企業中,員工往往被鼓勵進行違規操作以獲取經濟利益,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財務合規風險。
(3) 技術手段落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進行財務合規管理已成為趨勢。然而,一些企業仍然采用傳統的手工方式進行財務管理和控制,這不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現錯誤。同時,一些企業缺乏對于數據安全和保密技術的有效應用,導致企業的財務數據容易被泄露或被非法獲取。這些問題都可能給企業的財務合規風險帶來潛在的威脅。
(4) 法律法規不健全
我國現行的財務法律法規主要是針對大型企業制定的,對中小企業的適用性較差。同時,一些法規條款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給中小企業的財務合規治理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5) 人員素質不高
中小企業的財務人員普遍存在素質不高的問題,他們對財務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必要的財務知識和技能。同時,一些財務人員還存在職業道德問題,如違規操作、弄虛作假等。
五、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的風險防范
1.財務合規風險識別與評估
財務合規風險識別與評估是中小企業財務合規風險防范的基礎。在實踐中,企業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及時發現和評估潛在的合規風險。這包括對內外部環境的分析,如政策法規的變化、市場競爭的狀況、客戶需求的變化等,以及對企業自身財務狀況的分析,如財務報表、經營情況等。通過定期進行合規風險評估,企業可以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點,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防范。
2.財務合規風險預防與控制
財務合規風險預防與控制是中小企業財務合規風險防范的核心。在識別和評估潛在風險后,企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這包括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如會計制度、審計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等,以確保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中能夠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此外,企業還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確保信息的及時傳遞和問題的及時發現與解決。
3.財務合規風險應對與化解
即使企業進行了充分的財務合規風險識別與評估,并采取了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仍然有可能出現違規行為或遭受財務損失。因此,企業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財務合規風險應對與化解機制。這包括制定應急預案、建立風險應對小組、加強培訓和教育等。在出現違規行為或遭受財務損失時,企業能夠迅速采取措施進行應對,如報告相關部門、配合調查、糾正錯誤等,以最大程度地減少損失并確保企業的聲譽不受損害。
六、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的監管措施
1.政府層面的監管措施
政府在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監管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加強監管:
(1) 完善法律法規。政府應加強對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的法律法規建設,明確財務合規的標準、要求和責任,為監管提供法律依據。
(2) 加大執法力度。政府應加大對中小企業財務不合規行為的執法力度,對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形成威懾作用。
(3) 建立聯合監管機制。政府應建立相關部門之間的聯合監管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和協同監管,提高監管效率。
(4) 開展專項整治活動。政府可以針對中小企業財務合規中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活動,集中力量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2.社會層面的監管措施
社會層面的監管也是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監管的重要方面。社會層面的監管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實現:
(1) 加強社會監督。社會監督包括媒體監督、公眾監督和第三方監督等,可以加強對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的監督,促進企業規范管理。
(2) 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行業協會可以發揮行業自律的作用,制定行業規范,加強行業內企業的監督和指導,推動企業規范管理。
(3) 建立舉報機制。社會可以建立舉報機制,鼓勵公眾對中小企業財務不合規行為進行舉報,加強對違法行為的發現和打擊。
3.企業內部的監管措施
企業內部監管是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監管的基礎。企業內部監管可以通過以下措施實現:
(1) 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加強內部管理,規范財務管理流程,確保企業財務合規。
(2) 加強內部審計。企業應加強內部審計,對財務不合規行為及時發現、及時整改,防止問題擴大化。
(3) 增強員工合規意識。企業應加強員工培訓和教育,增強員工的合規意識,使員工認識到財務合規的重要性。
4.信息化監管
在財務合規制度的信息化監管創新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引入智能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對財務數據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提高財務合規制度的監管效率和準確性。
(2) 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搭建信息共享平臺,促進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共享,讓中小企業能夠更好地了解財務合規要求和相關政策法規。
(3) 推行電子化申報:鼓勵中小企業采用電子化申報的方式提交財務報表和相關資料,提高申報的效率和準確性,降低人為錯誤和舞弊風險。
七、結語
總之,中小企業財務合規的風險防范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包括建立有效的風險識別與評估機制、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控制措施以及建立有效的應對與化解機制等。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確保自身的合規性,避免違規行為帶來的潛在損失。中小企業要加強內部財務管理和控制,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和制度,增強財務合規意識和風險管理水平。另外,要優化審批流程,減少審批環節和時間成本,提高審批效率和透明度,讓企業更快地獲得資金支持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付嵐.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合規風險管理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21(23):85-87.
[2]蘇洪濤.銀行合規風險管理研究[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0(5):75-76.
[3]劉勝芳.商業銀行合規風險管理[J].現代商業,2020(22): 92-93.
[4]宋軍超,張熠婧.新形勢下信托公司合規風險管理研究——基于2016年至2019年監管處罰的分析[J].區域金融研究,2020(8):51-54.
[5]焦文平.基建企業海外業務合規風險管理的探索與實踐思考[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1):277-279.
[6]陳杰.基層行如何強化合規風險管理[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9(9):72-73.
[7]劉知博.我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合規風險管理——監管制度環境與現實挑戰[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21-25.
[8]畢鵬翾.對我國小額貸款公司合規風險管理的探析[J].經濟論壇,2016(8):84-86.
[9]肖莉.淺議健全農村信用社合規風險管理機制[J].東方企業文化,2014(15):324.
[10]劉玉.企業集團財務公司合規風險管理分析[J].商場現代化,2022(13):139-141.
作者簡介:宋霞玲(1981.10— ),女,漢族,重慶南岸人,中級會計師,研究方向:中小企業財務合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