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美術教學越來越受到關注。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教、學、練、評”一致性的內涵,強調美術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的意義,探討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的策略,旨在實現(xiàn)初中美術教學的最優(yōu)化,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關鍵詞: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4-0125-04
新課標強調以評促學、以評促教,將評價貫穿初中美術課程教與學的全過程。因此,只有以學生為中心,保持教、學、練、評的一致性,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美術教學質量[1]。本文對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進行深入探討,旨在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學、練、評”一致性是一種新的教學設計理念和指導思想,指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的實踐和練習活動以及評價活動的一致性和匹配性?!敖?、學、練、評”一致性的內涵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是指教師圍繞新課標和教學目標而教學,是課堂教學質量得以保證的重要前提。其次,“學”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引導和組織下,圍繞教學目標自主地學、合作地學,是課堂教學實施的關鍵環(huán)節(jié)[2]。再次,“練”是指教師結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學情,設計適量、適當?shù)淖鳂I(yè),讓學生練在關鍵處、練在重點處,樂在其中、各得其所,是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科能力的有效手段。最后,“評”是指教師對學生的整個學習狀態(tài)及學習成效進行評價,是促進學生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徑。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保持教學各環(huán)節(jié)的一致性,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學生[3]。
大單元教學,是指在遵循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基礎上,以學生學情為基礎,以學習任務為載體,以高階思維的發(fā)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為目標,以知識的內部聯(lián)系為線索,對教材中的單元知識進行整合與重構,改變傳統(tǒng)單課時的教學現(xiàn)狀,實現(xiàn)“教、學、練、評”四位一體的單元教學[4]。在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中,實施“教、學、練、評”一致性具有以下現(xiàn)實意義。
1.有助于大單元教學效果的提升
美術大單元教學,在我國美術課程的基本理念的指導下,采用拓展延伸、增補刪減、調整內容等方式,把握教材整體內容,制定單元教學方案,旨在拓展學生自主學習空間和時間,聯(lián)系新舊知識,體現(xiàn)知識體系的完整性。然而,在美術教學中,部分教師往往只關注“教、學、練”的順利完成,將“評”看作是教學結束后的“附屬品”,采用課堂提問和課后作業(yè)等簡單方式,這種方法容易造成“無效的評價”。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采取“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理念,借助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掌握程度和學習困難,這有助于教師為每位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2.有助于動態(tài)評價模式的形成
在美術大單元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一表評千課”的評價模式,這種評價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難以預設課堂上隨機出現(xiàn)的教學狀況,無法實現(xiàn)對教學活動的精準評價,會降低教學效果。而采取“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是將教學評價貫穿于整個教、學和練的過程中,可以動態(tài)檢測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練”的實際效果,能充分展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具體情況,以達到“評”穿插在“教”“學”“練”始終,既達到對“教”的評估,又實現(xiàn)對“學”“練”檢測,并將教、學、練中存在的問題及時反饋,從而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評價模式,對教學活動起到很好的引領作用[5]。
3.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育活動的最基本要素。對于教學評價而言,其核心目標必須聚焦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新課標背景下教育教學根本的價值取向。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可確保教學內容的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通過大單元的設計,教師可以將相關的美術知識、技能和素養(yǎng)進行有機整合,形成完整的教學體系,這種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美術知識,提高他們的美術素養(yǎng)。此外,通過大單元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探索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他們的跨學科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6]。
“教、學、練、評”一致性要求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目標為引領、以評價為導向,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生的練、教學的評進行深度嵌套和協(xié)同配合,構成一個完整、有效的課程教學系統(tǒng)。在新課標背景下,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需要建立系統(tǒng)思維,積極體現(xiàn)教、學、練、評的一致性,只有讓關鍵要素在課堂教學中形成合力,才能助力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7]。下面以蘇少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美術》七年級上冊第一課“抒情與寫意———中國花鳥畫”為例,談談對初中美術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的理解、設計與實施。
1.逆向設計大單元內容,確?!敖?、學、練、評”一致性。
(1)學情分析是基礎。學情分析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背景、能力、興趣等進行全面了解的過程,是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要依據(jù)。學情分析為教師精準設計大單元“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奠定了基礎。通過學情分析,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中國畫的賞析能力,對用筆和用墨的基本技法有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此基礎上,設計本課教學目標是通過深入鑒賞和評析中國畫作品,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tǒng)、思想境界及審美境界。
(2)教材分析是前提。基于“教、學、練、評”一致性的美術大單元教學,是建立在美術教材單元內容基礎之上的。在進行大單元教學設計時,教師要站在學科育人的角度,對單元內容進行梳理與分析?!笆闱榕c寫意———中國花鳥畫”屬于“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內容。教材內容包括黃筌的《寫生珍禽圖》、趙佶的《芙蓉錦雞圖》、文同的《墨竹圖》、朱耷的《游魚圖》、齊白石的《蟹簍圖》等作品,這些作品各具特色,不僅代表了不同時期和風格的繪畫藝術,而且通過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表現(xiàn)手法,展現(xiàn)了自然界的奇妙多樣性和生命的蓬勃活力。通過學習和欣賞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髓和獨特魅力,提升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yǎng)。
(3)目標確定是方向。學習目標是大單元教學的標靶,標靶不清楚,結果往往是出力不討好,徒然增加學生的負擔。一課時只有四十五分鐘,教師必須清楚這個課時學生要學到哪些東西,怎么去學,學到什么程度[8]。根據(jù)尹少淳教授的觀點,在探索“教、學、練、評”一致性課堂時,必須明確學習目標,這也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根據(jù)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可確立如下教學目標。其一,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對著名寫意花鳥畫作品的賞析,分析花鳥畫創(chuàng)作用筆和用墨的特征,感受國畫意趣,并能用寫意的方法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其二,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對寫意花鳥畫不同維度的分析,加深對寫意花鳥畫筆墨的理解和運用。其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體會寫意花鳥畫中蘊含的筆墨情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美術核心素養(yǎng)。
(4)甄選任務是關鍵。在大單元逆向教學設計中,教師首先要結合單元內容,提出基本問題:為什么古代文人喜歡畫花鳥畫?并由此引發(fā)出若干個子問題:何為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如何賞析一幅寫意花鳥畫作品?畫家運用了哪些筆墨技法來創(chuàng)作寫意花鳥畫?如何構思并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意蘊的寫意花鳥畫?然后,基于以上問題分析,整合相互關聯(lián)的“情感的記錄”和“人類的朋友”兩課內容,結合中國花鳥畫資源進行內容拓展,組成主題為“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大單元,以中國花鳥畫常規(guī)技法為依托,設計走進寫意花鳥畫、賞析寫意花鳥畫、臨摹筆墨技巧、展現(xiàn)心中的鳥語花香等四項任務活動,引領學生進行藝術行走和花鳥畫的練習,體會花鳥畫的表現(xiàn)情趣,弘揚中華民族崇尚自然、熱愛生命的精神和理想。
(5)評價落實是核心。評價落實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關于學習效果的實時反饋。這種反饋可以揭示學生在哪些方面已經掌握,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學習。對于教師來說,評價落實使他們能夠了解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根據(jù)需要調整教學策略,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在進行本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上述任務活動,設計評價量規(guī)表,包括寫意花鳥畫鑒賞評價量規(guī)表、寫意花鳥畫技法評價量規(guī)表、寫意花鳥畫創(chuàng)作評價量規(guī)表、學生檔案袋制作評價量規(guī)表以及大單元自我學習評價量規(guī)表等,以實現(xiàn)對學生的科學、動態(tài)評價。
2.精心設計任務活動,體現(xiàn)“教、學、練、評”一致性
(1)任務一:走進寫意花鳥畫。問題一:何為寫意花鳥畫的筆墨情趣?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在單元教學伊始,教師可以播放我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來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趣味的動畫中拉近與國畫之間的距離,同時激發(fā)學生對國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名作賞析,揣摩意圖。教師可以展示齊白石的《荷塘翠鳥》,介紹齊白石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特點,將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尋找《荷塘翠鳥》這幅作品畫面的獨特之處,并引導學生思考問題: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幅作品時的心情怎樣?他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這樣一幅作品?齊白石的畫風又有什么顯著的特點?這能幫助學生了解齊白石花鳥畫作品創(chuàng)作的背景。在此基礎上,可繼續(xù)展示多幅寫意花鳥著名畫家的作品,引導學生初步嘗試從畫面內容、章法、筆墨等方面去了解寫意花鳥畫的繪畫語言,感受作者的筆墨情趣。設計意圖:在任務一的活動中,利用動畫片激發(fā)學生對寫意花鳥畫學習的興趣,同時通過小組學習,探尋近代著名寫意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背景及其獨特的構圖方式、筆法筆墨技巧等,以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藝術的熱愛之情。
(2)任務二:賞析寫意花鳥畫。問題二:如何賞析一幅寫意花鳥畫作品?首先,詩詞引入,激活經驗。詩意情懷是人們表達情感的高級形式,能夠超脫低俗和庸常,寫意花鳥肇始于文人墨客,文人的情感表達是生命情感和天地自然精神相往來的悟對通神,是世俗生活的文學升華。古往今來,描寫寫意花鳥的詩句有很多,包括王安石的《詠石榴花》、齊己的《早梅》、王維的《鳥鳴澗》、曹植的《贈白馬王彪》等,教師可以師生的互動交流,讓學生感受這些詩句中所蘊含的情感與志趣,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知識面也能喚醒學生的經驗認知,為后面的自主創(chuàng)作奠定堅實基礎。其次,對比分析,學會鑒賞。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葡萄實物圖和明朝寫意花鳥畫家徐渭的《墨葡萄圖》,通過實物圖與花鳥畫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感受兩者之間的異同之處,從而體現(xiàn)寫意花鳥畫畫面所賦予的意趣。然后,結合學生課前對徐渭相關資料的搜集與整理,對徐渭的一生經歷及代表作品進行分享與交流,幫助學生從更多角度分析《墨葡萄圖》這幅作品,以促進學生的深度探究。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遷移運用所掌握的藝術鑒賞方法,對比分析黃筌的《寫生珍禽圖》、趙佶的《芙蓉錦雞圖》、朱耷的《游魚》、齊白石的《蟹簍圖》這四幅作品,完成名作鑒賞分析報告,進一步了解寫意花鳥畫的筆墨特征,體會畫家的創(chuàng)作情感以及感受生活的方式。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寫意花鳥畫鑒賞評價量規(guī)表”,結合學生自評、互評的方式,可引導學生敘述對寫意花鳥畫總體形式及畫面的感受,合理分析不同作家在創(chuàng)作時是怎樣創(chuàng)造意境的,并學會從歷史、文化、藝術等多方面表達自己對這幅作品的看法。設計意圖:在任務二的教學中,通過實物和作品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感受畫面的異同,了解寫意花鳥畫筆法和墨法的獨特表現(xiàn)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情感。
(3)任務三:臨摹筆墨技巧。問題三:畫家運用了哪些筆墨技法來創(chuàng)作寫意花鳥畫?首先,觀察名作,分析技法。中國畫的技法問題,實質上來講是用筆和用墨的問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現(xiàn)代花鳥畫家王雪濤的《荷花圖》和潘天壽的《黃菊》兩幅花鳥畫作品,進而提問:畫中表現(xiàn)了什么內容?畫家運用了哪些筆墨技法來表現(xiàn)物象?通過問題讓學生注意到畫家如何巧妙地運用墨色的濃淡干濕來表現(xiàn)景物的質感和層次感,以及如何通過筆觸的變化來傳達出花朵的生機和動態(tài)美。其次,微課教學,闡釋概念。在花鳥畫的創(chuàng)作中,常用的基本筆法包括中鋒用筆、側鋒用筆、拖筆、逆鋒等。在墨色的運用上,墨分五色是基本的技法原則,即焦墨、濃墨、重墨、淡墨和清墨。對于這些概念,學生基本一無所知,為了更好地突破難點,教師可以采用微課視頻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清這些概念,同時還可以結合徐渭的《雜花圖卷》進行重點講解,帶領學生共同學習寫意花鳥畫的用筆和用墨方法,掌握運筆要領及調色方法。最后,臨摹練習,掌握技法。讓學生嘗試臨摹徐渭的《雜花圖卷》,并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動手實踐,學生不僅能夠熟悉花鳥畫工具,還能夠感受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以及花鳥畫的藝術魅力。在該環(huán)節(jié)中,設計“寫意花鳥畫法技法評價量規(guī)表”,從理解常用基本筆法、墨分五色的表現(xiàn)形式、花鳥畫基礎調色方法、臨摹作業(yè)等方面,對學生的學、練情況進行評價與分析。設計意圖:在任務三的教學中,學生在微課視頻、教師講解示范的輔助下,研究畫家如何使用筆法和墨法體現(xiàn)作品情趣、調色方法和運筆要領,并通過臨摹練習,感受國畫帶來的樂趣,實現(xiàn)“教、學、練、評”的結合。
(4)任務四:展現(xiàn)心中的鳥語花香。問題四:如何構思并創(chuàng)作出具有獨特意蘊的寫意花鳥畫?首先,任務驅動,明確方向。教師可以布置創(chuàng)作任務,要求學生以鳥語花香為主題,進行寫意花鳥畫的自主創(chuàng)作,幫助學生明確任務方向。其次,教師示范,打開思路。教師可以用自己課前創(chuàng)作的一幅寫意花鳥圖作為示范進行講解,通過師生互動,探討如何構思設計并創(chuàng)作一幅具有自己獨特風格的藝術作品,旨在打開學生思路,拓展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更好地進行創(chuàng)作。最后,自主創(chuàng)作,大膽創(chuàng)新。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課前搜集到的花鳥植物照片、花鳥畫等相關素材,嘗試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敢于創(chuàng)新表現(xiàn),體現(xiàn)自己的筆墨情趣。設計意圖:在任務四的教學中,教師結合自己的范例引領學生思考如何進行花鳥畫創(chuàng)作,鼓勵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的筆法、墨法、基本調色方法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到作品創(chuàng)作中,實現(xiàn)對傳統(tǒng)藝術的創(chuàng)新。
綜上所述,“教、學、練、評”一致性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方法,它強調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課堂的練以及課堂的評價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和協(xié)調一致,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提高教學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和實施“教、學、練、評”一致性的教學策略,來有效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進而提升他們的美術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夏君捷.民族服飾文化的初中美術課程開發(fā)研究———以涼山彝族服飾文化校本課程開發(fā)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17):162-164.
[2]吳超燕.基于大概念的初中美術主題式單元化教學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16):176-178.
[3]丁敏喆.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初中美術項目化學習策略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16):179-181.
[4]戰(zhàn)若彤.初中美術教育中造型能力的培養(yǎng)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 2022(16):173-175.
[5]石國銀,張曉蓉,劉宗寶.創(chuàng)意圖形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應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22(03):61-64.
[6]金嫣.初中美術教育生活化的探索———以《富春山居圖》欣賞課為例[J].江西教育,2022(40):41-42.
[7]宋昊芳.立足文化之源創(chuàng)學科共融的初中美術欣賞課———以人教版九年級美術“古城古鎮(zhèn)考察”為例[J].中學課程資源,2022,18(02):53-55.
[8]黃德欽.初中美術“真實性學習”理念下的教學實踐[J].中學課程資源,2021(07):28-31.
Exploration of Consistent Teach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in the Art Big Unit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Wang Yang
(Zhongwu Junior Middle School, Suqian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qian 2238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al reform, middle school art teaching is receiv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consistent teaching of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art un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emphasizes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istent teaching in the art unit, and explores the strategies for consistent teaching in the middle school art uni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The aim is to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art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mprove students’ aesthetic and creative abilities.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art; large unit teaching; "teaching, learning, practicing, and evaluating"; consistency;teaching 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