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
摘要:音樂藝術有其獨特的美學價值和情感表達方式,能夠深刻影響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音樂藝術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視,它不僅是文化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情感修養的重要途徑。文章強調高校音樂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養培養的重要性,闡述當前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探討高校加強音樂藝術教育提升大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旨在為培養具有全面素養的現代社會人才作貢獻。
關鍵詞:高校;音樂藝術;大學生;藝術教育;綜合素養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4-0137-04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培養適應社會需求、具有綜合素質的人才的關鍵途徑[1]。在此背景下,高校音樂藝術教育應積極響應,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在高校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大學文化資源,豐富音樂教學內容,引導大學生參與音樂藝術活動,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文化修養,從而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2]。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加強音樂藝術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養的策略進行深入探討,旨在為高校加強音樂藝術教育提供有益的參考和建議。
1.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情操
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形式,能夠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引導人們追求真、善、美,從而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情操[3]。隨著音樂流淌,音樂的美感深入到大學生心靈深處,實現對美的積淀,為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塑造奠定基礎,有利于對大學生人格精神的培養。音樂,尤其是那些具有深刻社會和歷史背景的音樂作品,可以為大學生提供關于公正、善良、真理、愛國主義等道德價值觀的深刻洞見。通過學習和欣賞這些作品,大學生可以反思并塑造自己的道德價值觀。因此,大學音樂藝術教育不僅是一種提升大學生審美能力和表現力的教育活動,更是一種蘊含豐富倫理道德和思想道德內容的精神洗禮。通過這種教育,大學生的心靈得到滋養,人格精神得到培養,這對于他們成長為具有高尚道德情操和全面素養的優秀人才具有重要意義[4]。
2.培養大學生創新創造思維
其一,音樂藝術教育通過開發大學生的右腦,培養他們的創新創造思維。人的大腦具有左右兩個半球,左腦主要負責語言和邏輯思維,而右腦主要負責空間感知、想象力、藝術和直覺思維,是創新創造思維的主要來源。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右腦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音樂藝術教學的開展,能夠有效地促進大學生右腦的開發與利用。通過音樂學習,學生可以鍛煉右腦的功能,提升創新創造思維能力。傳統課程往往偏重于左腦活動,強調理論知識和邏輯推理的培養。然而,音樂藝術教育卻獨具匠心,以創新的方式激發右腦的活躍性,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更全面地開發大學生的智力潛能,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使大學生在學術和藝術領域都能取得佳績。其二,音樂藝術教育鼓勵學生嘗試新的音樂元素和表現方式,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5]。在音樂創作中,大學生可以嘗試不同的音樂風格、技巧和表現方式,這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有助于他們培養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音樂創作、表演和欣賞過程中的自由性和創造性能夠促進大學生創新創造思維的發展,為大學生未來的職業和生活奠定堅實基礎[6]。
3.促進大學生身心發展
音樂以其獨特的旋律和節奏,能夠對人的情緒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對身心發展產生積極影響。首先,音樂的情感表達有助于調節大學生的情緒。不同類型的音樂可以觸發不同的情感反應,例如,低調的旋律可能使人感到平靜或傷感,高昂的旋律可能讓人興奮,明快的旋律可以讓人感到愉快。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無論是欣賞還是表演,音樂都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平臺,幫助他們理解和表達各種情感,進而有助于情緒的調節和管理。其次,音樂藝術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美育素養。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通過音樂的欣賞和創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欣賞和創造力,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美的理解和欣賞水平,還能夠激發他們的藝術創造潛力。美育的培養有助于學生形成高尚的情感和品位,對其身心發展和性格塑造起到促進作用。最后,音樂藝術教育有助于塑造學生的性格。通過深入參與音樂活動,學生不僅能夠獲得技能和知識,更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起一系列寶貴的價值觀和品質。音樂藝術教育的過程往往要求學生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努力,通過不斷的排練,逐漸達到熟練和完美的程度。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學會耐心和堅持,明白只有通過持續的努力才能取得進步和成功。
1.學生管理方面
音樂的審美體驗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對大學生的品格養成和人文修養具有促進作用。然而,在學生管理工作中,部分高校對音樂的育人價值的認識和實踐仍顯不足。部分高校音樂教育往往被簡化為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未能深入挖掘音樂的內在價值,導致大學生對音樂教育產生誤解和輕視。此外,部分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較低,很大程度上與音樂活動的單一性、淺層性有關。如果音樂活動只是簡單的娛樂或重復的歌舞表演,缺乏音樂教育中更深層次的音樂理論,歷史、文化知識的傳授,大學生的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就難以得到提高。
2.音樂教學活動開展方面
目前,高校音樂教學活動存在缺乏宣傳和重視、少數流行音樂對大學生有一定消極影響、音樂課程較少、校園音樂文化氛圍淡薄等問題。首先,高校音樂教學活動缺乏宣傳和重視。高校音樂教學在當前的教育體系中,往往處于被忽視的地位。盡管音樂和藝術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實際的教學安排和資源配置上,音樂教學活動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由于教育管理者或教師對音樂的價值認識不足,對音樂藝術活動的宣傳不夠,部分大學生對音樂教學活動的存在和意義了解不深,導致大學生參與活動時不積極。其次,個別外來消極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一些具有負面情緒的外來音樂進入大學生的視野,會對大學生的音樂審美取向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大學生產生消沉、壓抑等消極情緒,不利于其健康成長。再次,音樂課程較少。部分高校的音樂課程較少,甚至沒有音樂課程,大學生無法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和技能,如樂理、演奏技巧等,從而影響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表現能力。最后,校園音樂文化氛圍淡薄。音樂文化的氛圍是營造學習音樂氛圍和激發大學生興趣的重要因素,而部分高校的音樂文化氛圍較淡薄,音樂社團活動參與度不高,大學生對音樂的熱情無法得到充分激發[7]。
1.加強教學管理,充分發揮音樂藝術教育的育人價值
高校音樂藝術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音樂方面的專業人才,更是要通過音樂教育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包括審美能力、創造力、情感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第一,建立多層次的音樂課程體系。在高校音樂藝術教育中,建立多層次的音樂課程體系是至關重要的一步,其應包括基礎音樂課程、進階音樂課程和專業音樂課程,以滿足不同大學生的需求和興趣。基礎音樂課程旨在培養大學生的音樂興趣和基本音樂素養,涉及音樂理論、音樂史、音樂欣賞等。進階音樂課程可以讓有一定音樂基礎的學生深入學習,涵蓋樂器演奏、聲樂、作曲等方面。專業音樂課程則為音樂專業學生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培訓,如管弦樂隊演奏、聲樂專業學習等。通過將高校音樂課程體系劃分為基礎、進階和專業三個層次,可以確保每個大學生都能在音樂藝術教育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路徑,從而實現個性化的發展和全面的提升[8]。第二,注重音樂藝術教育的實踐環節。音樂藝術教育不能僅局限于課堂理論學習,更要注重實踐環節的設置,其應包括合唱團、樂隊、音樂劇表演等多種實踐活動。在音樂藝術教育的實踐環節中,大學生可以親身參與到音樂創作、表演、欣賞和評價等活動中,從而獲得更加直觀和深刻的音樂體驗。例如,通過演唱或演奏音樂作品,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情感內涵和表現技巧;通過參與音樂創作,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創作出具有個人特色的音樂作品;通過音樂欣賞,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音樂視野,接觸到更加多元化的音樂風格和文化。第三,挖掘音樂藝術教學中的德育內容。音樂藝術教學在大學生德育中的作用不容忽視。首先,音樂教學可以傳遞積極向上的三觀。音樂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和思想,通過學習和演唱積極向上的歌曲,學生可以感受到愛、友誼、責任等正面情感,從而形成科學三觀,正確看待世界和人生。其次,音樂藝術教學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音樂的表演和創作中,學生可以通過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獲得他人的認可來增強自信心。同時,音樂也能幫助學生調節情緒,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最后,音樂教學可以通過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例如,在合唱團活動中,大學生需要相互協作,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和諧的音樂效果,這種經歷有助于他們學會傾聽、理解和尊重他人,培養團隊意識和團結協作能力。首先,合唱強調個體與集體的完美結合。在合唱中,每個個體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需要發揮自己的獨特音色和技能,同時也要協調配合其他合唱者,這種強調個體與集體的完美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促使他們明白個人的努力與集體的共同目標之間的密切關系。其次,合唱排練過程中大學生需要互相配合和團結協作。在合唱排練中,每個大學生都有自己的聲音和技巧,但合唱的美妙之處在于這些聲音的融合。大學生必須學會調整自己的音量、音調和音色,以便與其他人的聲音完美融合,這需要大量的傾聽、調整和互相配合。這種集體練習能培養大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增強大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和責任心。最后,合唱演出的成功會激發大學生對集體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當合唱團的演出獲得認可和贊譽時,所有成員都會因為共同的努力而感到自豪和榮耀。團隊認同感和自豪感有助于促使學生更加珍惜團隊榮譽,進一步提高自身團結合作能力[9]。
2.注重心理建設,加深師生之間情感交流
音樂在大學生的情感建設和心理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大學生不僅能夠表達個人情緒,還能實現心態的轉變,進而促進個人的全面成長。因此,高校應充分發揮音樂的心理建設作用,通過音樂營造積極的氛圍,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心理建設與音樂教學活動相結合。教師可以結合音樂教學內容,有針對性地設計心理健康輔導活動,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心態,增強大學生自信心和抗挫能力。音樂欣賞、音樂創作和表演等活動,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體驗音樂的魅力,從而在音樂的世界中進行情感的寄托和釋放。實踐證明,將音樂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可以發揮兩者的優勢,共同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其次,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變化。教師需要時刻關注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及時發現并解決大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大學生的行為和表現來發現心理變化的線索。比如,大學生是否經常獨自練習、是否在課堂上表現得沉默寡言、是否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出現偏差等,這些都可能是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外在表現。通過音樂藝術教育,教師可以更加了解大學生的情緒狀態、困惑和心理需求,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和管理服務,推動大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最后,積極開展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活動,營造和諧、親密的師生關系。在音樂藝術教育中,音樂教師可以與學生建立更緊密的聯系,讓大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理解,從而形成積極向上、和諧愉悅的心態。通過主動傾聽大學生的心聲,教師能夠更好地了解大學生所面臨的問題,并采取適當的方式來引導、鼓勵和支持學生,激發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幫助他們找到前進的方向。
3.營造校園文化氛圍,以校園文化熏陶大學生音樂素養
校園文化是大學校園的精神象征和文化積淀,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影響力。將音樂融入校園文化,可以豐富校園文化的內涵,提升校園文化的品位和格調。通過營造濃厚的音樂氛圍,可以讓校園充滿藝術氣息,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音樂的熏陶和感染,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首先,校園廣播作為傳播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定時播放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不僅為校園增添了和諧美感,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更在無形中深化了德育。這些音樂作品,如同一本本生動的教科書,傳達著真、善、美的價值觀,讓大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從而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其次,豐富多彩的音樂活動是校園音樂文化推動德育的重要方式。要積極組織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崇高道德品質為主題的音樂會、音樂節等活動,為大學生提供展示才藝的舞臺,為他們呈現道德的典范。在這些活動中,音樂成為連接歷史與現代、理想與現實的橋梁,讓大學生在歌聲中感受到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蘊和崇高的道德追求。最后,流行音樂的融入,為德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流行音樂以其時尚、動感的特點,深受大學生的喜愛。通過播放具有積極向上、健康陽光內容的流行音樂,不僅可以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熱情,而且能在輕松愉悅的校園氛圍中傳遞德育的理念。
4.開展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活動,培養師生積極健康心理
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活動不僅在當代大學生中備受喜愛,也受到許多青年教師的青睞。通過校園音樂藝術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師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還能夠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校園音樂藝術活動作為課堂教育的重要補充,為德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實踐平臺,有效地拓展了課堂教育的內涵。比如,元旦音樂晚會、唱紅歌比賽以及感恩父母的歌曲征集活動等,都是借助豐富多彩的音樂形式來實現德育的目標。當音樂活動與校園文化緊密結合時,大學生獲得了更多展現自我和參與集體活動的機會,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創新能力、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協作能力。通過策劃、準備和參與各類音樂活動,大學生能夠充分展現自己的創意和才華,這不僅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集體榮譽感,還能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責任感。此外,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活動還能幫助大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大學生能夠積累有關道德和價值觀的寶貴經驗。音樂的力量在于它能夠觸動人的心靈,激發人的情感。多元化的音樂藝術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感受各種情感的機會,如喜悅、感恩、奉獻等,這些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態,使他們更加珍惜與他人的情感聯系,并從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
綜上所述,音樂藝術教育不僅是一種審美教育,更是一種全面培養人的教育。通過音樂藝術教育,可以培養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創新思維、情感表達、文化素養等多方面的素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水平。在素質教育理念下,高校音樂藝術教育不僅要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大學生的情感、道德、審美等多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蘭慶煒.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改革探究[J].陜西教育,2022(08):28-30.
[2]李晴.美學背景下高校音樂鑒賞教學探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3(09):143-145.
[3]麻華.高校音樂教育對接基礎音樂教育的觀念與行動[J].中國音樂教育,2023(05):48-54.
[4]趙越.高校流行音樂教育現狀與學科建設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 2022(32):175-177.
[5]蘇蕾.立德樹人理念下的高校音樂專業教育模式分析[J].藝術評鑒,2022(20):89-92.
[6]何英琴.傳統音樂文化資源在高校藝術教育中的滲透與傳承[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2,35(17):122-124.
[7]林琴.新文科背景下高校“雙師型”音樂教師培養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27):45-47.
[8]劉振芳.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音樂表現力的培養路徑探究[J].藝術評鑒,2022(17):116-119.
[9]尚磊,黃蓉.高校音樂藝術類教學方法改革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2021(12):214-216.
Exploration of Strengthening Music and Art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Cao T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hangchun University,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130022, China)
Abstract: Music art has its unique aesthetic value and emotional expression, which can deeply influence people’s emotions, attitudes, and values.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and art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cannot be ignored. It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way to cultivat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emotional cultivation. The article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music and art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elaborat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sic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explores strategies for strengthening music and art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o enhance the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aiming to mak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the cultivation of modern social talents with comprehensive competence.
Key words: universities; musicand art;collegestudents;arteducation; comprehensive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