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益民 周盈








[摘要]科研誠信是學術界關注的重要問題。文章以高質量論文為研究基礎,結合時間分布、學科領域變化、研究主題變化三個角度,分析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演化路徑,并著重對我國科研誠信研究近四年發表的相關論文進行分析,發現其最新進展主要集中于科研誠信與學術期刊關系研究、科研誠信教育研究、科研誠信政策分析研究、科研誠信問題治理研究四個方面。
[關鍵詞]科研誠信;演化路徑;最新進展;可視化
科研誠信是政府、學術界和社會公眾共同關注的問題。2019年9月25日,科技部、中央宣傳部等20部門聯合發布《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標志著我國科研誠信建設走向成熟。由于科研誠信的責任主體主要是從事科研活動的各類高校院所、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等,因此科研誠信問題也引發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1],產生了許多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為了更加清晰地揭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演化路徑與最新進展,筆者以文獻計量為基礎,應用可視化技術進行分析,以期為學界未來開展科研誠信研究提供借鑒。
一、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筆者以中國知網作為文獻數據的來源,檢索詞為“科研誠信”“科研信用”“科研信譽”,字段選擇為“篇名”,具體檢索式為:TI=“科研誠信”OR TI=“科研信用”OR TI=“科研信譽”,文獻類型為論文或綜述論文,文獻來源類別為CSSCI或北大核心,檢索時間為2023年10月01日。經過對檢索結果去重、勘誤、逐一篩選等清洗后,筆者得到相關數據227條,即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基礎數據。
文獻計量法是一種對學科領域研究文獻的各個方面和整體進行定量化研究的方法,有助于揭示其整體概貌與發展規律。知識圖譜通過共引分析和共現分析,以可視化的形式呈現某一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熱點、演進歷程和發展趨勢。文章利用文獻計量軟件SATI3.2進行定量統計,通過知識圖譜軟件CiteSpace6.2.R4進行可視化分析,對前期獲取的227條有效數據進行處理,嘗試清晰、直觀地揭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演化路徑與最新進展。
二、我國科研誠信研究演化分析
(一)文獻時間分布
學術論文數量的時序變化是衡量某一研究領域發展的重要指標。通過對文獻進行全面的統計,繪制相應的時間分布曲線,能夠明晰該領域所處的發展階段,預測研究趨勢和動態[2]。經檢索,中國知網收錄的最早在標題中出現“科研信譽”的文章為1993年發表在期刊《理論探討》上的題為《論科研信譽》的文章[3]。自此,科研誠信研究逐步進入我國各學科領域,圖1是我國科研誠信研究論文數量年度分布圖。如圖1所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關注度逐年升高,研究成果數量也逐年攀升,在2019年之前整體呈現緩慢增長趨勢。縱觀整個時間線,2020年與2021年是兩個至關重要的時間節點,此節點研究成果數量急速上升,突破年發文量30篇,可看出學界對科研誠信研究熱情高漲。
如圖1所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時期:一是萌芽起步期(1993—2006年)。自1993年起,我國科研誠信的研究成果零星出現,關注的學者較少,甚至在長達近10年的時間內無1篇相關科研成果。2003年之后,關于科研誠信的學術成果才穩定在每年1篇的頻率。此階段,以科研誠信為代表的科研倫理問題在我國學界并未引發重視,但相關研究已經開始起步,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科學研究所暴露的科研誠信問題以及建立科研誠信制度與機構的迫切性;二是平穩增長期(2007—2019年)。在經過科研誠信研究的萌芽起步階段后,該研究領域進入平穩增長期,主要表現為發文量開始穩定增長,研究內容豐富,聚焦于科研誠信的評價機制、國外科研誠信制度經驗、科研誠信行為影響因素、科研誠信建設現狀與制度構建等。三是集中爆發期(2020—2021年)。2019年9月25日,科技部等多個部門聯合印發《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由此科研誠信研究備受關注,該研究領域也迎來集中爆發期,高質量研究成果數量快速增長,研究的深度與廣度持續拓展。四是熱度回落期(2022年—至今)。經過上一階段研究成果數量的爆發增長后,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熱情有所回落,總發文量有所減少,但研究內容進一步細化,如出現對《學術出版規范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標準的分析,以及科研誠信政策文本分析、科研誠信教育等。
(二)學科領域變化
CNKI為所收錄的每一篇文獻都標注了所屬的學科領域,其收錄的每一篇文獻都屬于至少一個學科類別[4]。筆者以CNKI學科分類為節點,對檢索到的227篇文獻進行統計,發現227篇文獻共涉及168個學科類別中的73個學科。我國科研誠信研究涉及較多的學科領域(發文量≥2)如圖2所示。
根據圖2涉及學科的文獻數量,我國科研誠信研究論文學科分布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科學研究管理、高等教育是目前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領域研究成果最多的學科領域,也是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領域的第一梯隊學科,尤其是科學研究管理,該學科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科研誠信問題治理、科研誠信政策、科研誠信的認知與評價、國外科研誠信制度與經驗研究、高校科研誠信專項研究等。出版、臨床醫學、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是目前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第二梯隊學科,主要圍繞出版、醫學、圖書館領域內的科研誠信問題。該研究領域的第三梯隊學科分布較為分散,既有管理科學,又有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涉及學科門類較廣。為了直觀地了解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學科領域變化過程,展示學科擴展與融合的進程,筆者結合文獻的時間分布特點,繪制我國科研誠信研究學科領域變遷圖(圖3)。
如圖3所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學科領域不斷拓展和豐富,從1993—2006年的出版、科學研究管理和檔案及博物館三個學科方向開始,到2007—2019年的高等教育、臨床醫學、行政法及地方法制、醫學教育與醫學邊緣學科、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等學科,研究方向不斷拓展。2020—2021年,該研究領域的高質量成果數量激增,涉及的學科領域也更多,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生物醫學工程、軍事、新聞與傳媒、工業經濟等學科領域出現諸多高質量研究成果,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進一步拓展。2022—2023年,該研究領域的高質量成果數量有所回落,法理與法史、體育等學科領域出現科研誠信研究新的高質量成果。總體來說,自1993年起,我國科研誠信研究學科領域緊密地圍繞科學研究管理、高等教育、出版三大核心學科領域,不斷地向外拓展,分化出新的研究分支與方向,呈現“高集中,廣擴散”的學科領域變遷特點。
(三)主題變遷分析
關鍵詞是研究成果主題的直接表達,也是文獻的高度提煉。通過對文獻關鍵詞的統計與分析,能夠充分了解某研究領域的主題分布情況以及變遷過程[5]。筆者利用SATI對227篇文獻的關鍵詞進行抽取統計,得到關鍵詞513個,然后對高頻關鍵詞(詞頻≥4)進行統計,得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高頻關鍵詞共20個,具體見圖4。
如圖4所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高頻關鍵詞共有20個,占關鍵詞總數的3.9%。在20個高頻關鍵詞中,科研誠信、學術不端、科研不端行為、科研不端、學術不端行為、不端行為直接揭示研究主題,高校、學術期刊、科技期刊是研究對象與分析客體;科研誠信教育、科研評價、科研服務、科研管理、學風建設、建設則反映具體的研究內容;共詞分析是研究方法,誠信、學術規范、學術研究、科研創新則是對研究目的與意義的闡述。為了更清晰地展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關鍵詞的變遷與演化過程,筆者運用可視化軟件Citespace生成我國科研誠信研究主題變遷圖,具體見圖5。
由圖5可以看出,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科研誠信研究主題以及研究的范圍與內容不斷細化與拓展,新的研究分支不斷涌現。1993年,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信譽問題首次被學者提出。此后直到2003年,以一稿多投為代表的學術不端案例才再一次被學界提及。2004年,學術誠信與學術不端行為被學界正式提出并引起重視,開啟了各學科領域對該問題的研究浪潮。2006年,美國科學促進會、美國微生物學會、學術團體成為該年度的研究主題。2007年,科技期刊、制度、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國家科技政策、科學共同體等是當年的研究焦點。2008年,高校學術不端行為的科研管理、科研評價是學界重點關注的問題。2009年的信用管理、2010年的科研誠信教育與美國的相關問題是當年的研究熱點。2011年的科學研究、學術不端、對策、大學、公共政策是當年的年度高頻關鍵詞。2012年,科研不端、教育、管理、長效機制、影響因素、科研誠信體系等成為當年的重點研究主題。此后,科研誠信檔案、共詞分析、學術期刊、科技評價、比較研究、主體責任、學術倫理、治理體系、制度化建設、醫學論文、數據造假、代寫代投、政策最小顆粒、政策演化成為各年的主要研究主題。為了更直觀地展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主題變遷與演化過程,筆者對近三十年的年度高頻關鍵詞進行統計,具體如表1。
結合表1不難看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年度高頻關鍵詞呈現“集中—分散—集中”的特點。結合圖1來看,造成這一特點的原因是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經歷了由起步平穩到豐富拓展的發展過程,研究主題越來越豐富,內容越來越細化,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在不斷拓展,不斷出現新的主題方向與視角:從早期的關注一稿多投的學術不端案例,到后來關注數據造假、代寫代投等更為嚴重的學術誠信問題;從早期的科研評價、科研誠信教育、信用管理的角度治理科研誠信問題,到后來從公共政策、制度建設、科研誠信體系、學術倫理、協同治理的視角來解決學術不端問題;從早期的宏觀研究學術誠信不端問題,到后來分解研究學術誠信的影響因素、不同主體責任、學術生態問題;研究方法也從早期的純理論研究到后來運用共詞分析、比較研究、可視化分析等更為多樣的研究方法。
(四)演化路徑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筆者結合文獻分布曲線、學科領域及研究主題的變化過程,繪制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演化路徑,大致如圖6。
如圖6所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演化路徑基本為:1993年,論文《論科研信譽》發表,直到2006年相關的高質量成果仍寥寥無幾,涉及學科也主要集中在出版學科,研究內容相對單一且集中,主要圍繞科研不端行為和具體的案例開展研究,我國科研誠信研究處于萌芽起步的階段。2007年,該領域的高質量論文成果有所增加,逐年平穩增長,我國科研誠信研究的第一大學科領域也由出版學轉變成科學研究管理。2007—2019年,高質量學術成果的來源除了科學研究管理,高等教育、臨床醫學也成為第二大學科梯隊。研究主題與邊界逐步拓展,高校的學術誠信教育和學風建設以及科研管理與服務成為新的研究焦點。2020—2021年,我國科研誠信研究迎來爆發期,高質量研究成果數量激增。科學研究管理、高等教育和出版成為該階段的三個重點關注學科,研究內容進一步深化,更加聚焦科研誠信問題的治理和制度建設。2022年,該領域研究熱度有所回落,高質量論文成果數量減少,但新的研究問題與視角頻現,圖書情報與數字圖書館繼科學研究管理、出版、高等教育領域后成為一個重要的新興學科分支,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也不斷革新。
三、我國科研誠信研究最新進展
考慮到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高質量論文成果的時間跨度與具體分布,為了更好地把握該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情況,筆者將著重對2020年至今發表的高質量文章內容進行梳理,以展示我國科研誠信研究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一)科研誠信與學術期刊關系研究
學術期刊作為傳播科研成果的主要載體,在整個科研生態鏈中起到“龍頭”和“龍尾”的作用。學術期刊既是科研誠信的重要守門人,也是科研誠信的重要建設者[6]。學術期刊面臨的科研誠信風險主要有外部風險與內部風險,其中,外部風險包括不當署名,不規范使用科研基金項目,偽造、篡改數據及圖表,一稿多投,審稿專家違反同行評議制度,第三方機構代寫代發等。內部風險包括期刊編輯不遵守“三審三校”制度,違反利益沖突規定或保密規定,違規錄用“人情稿”“關系稿”等[7]。在意識到科研誠信問題后,學術期刊開始高度重視出版過程中的誠信建設,以增強論文的可靠性,避免科研誠信不端行為發生[8]。學術期刊在科研與出版過程中,明確了獨立或與其他四類利益相關部門共同承擔的11項責任,具體為執行剽竊檢測和圖像檢測2項獨立責任,文獻審閱、確認合法引用、確認實驗數據來源、堅持統計有效性、驗證作者身份和從屬關系、驗證署名貢獻、執行同行評議、檢查期刊身份有效性8項與研究者的共同責任,以及與研究機構、基金部門和索引數據庫三方共同承擔產生和使用文獻計量指標的責任[9]。因此,學術期刊要保持透明性,通過加強對學術規范、出版規范或相關規則的概念、罰則等的教育和培訓,并共享相關信息以及在學術共同體中帶頭倡導和執行誠實守信的行為三種途徑來發揮學術期刊在科研誠信協同治理中的作用[10]。
(二)科研誠信教育研究
加強科研誠信建設離不開科研誠信教育,積極有效的科研誠信教育能夠從根源上遏制科研不端行為的發生[11]。科研誠信教育的本質是以價值觀驅動為基礎而建立的一種學術倫理的內化,形成正確的學術倫理行為是其邏輯的終點[12]。科研誠信教育主體包括學術期刊、大學機構、高校圖書館、科研資助機構等。其中,學術期刊是加強科研誠信教育的主陣地,通過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有利于研究者正確認識科研誠信問題,加強自身道德約束[13]。大學機構由于具有保護受教育者權利的責任和授予學生合法學位的權力,因此其對維護科研誠信、開展科研誠信教育責無旁貸[14],其主要圍繞科研數據管理、科研合作、指導責任、發表實踐和作者責任、同行評議、科研不端行為、人體/動物實驗等主題開展科研誠信教育[15]。此外,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也在科研誠信教育方面進行了實踐,具體包括宣傳科研誠信制度,開展科研誠信學術講座,開設防止剽竊教學課程,重視電子資源版權保護和宣傳出版倫理規范等[16]。盡管科研誠信教育的開展主要發生在高校與科研機構,但科研資助機構也通過其經費優勢,從倡導科研誠信教育、資助教育實踐與科學研究項目、提供教學指導與相關資料等角度參與科研誠信教育的實踐與探索[17]。
(三)科研誠信政策分析研究
科研誠信政策是治理科研誠信問題的重要手段,盡管我國科研誠信制度建設起步較晚,但科研誠信政策越來越呈現精細化的特征,已形成一套完備的體系,不過其仍存在概念不明確[18],命令工具使用過濫,政策工具結構性失衡,重預防及整體均衡性不足等問題[19]。具體到科研誠信的相關政策,《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顯示明顯的變革與進步,其內容主要集中于查處程序和保障措施,更加符合我國國情實際,具有典型的本土特征[20]。而英國科研誠信領域的基本框架協議《維護科研誠信協約》在2019年最新修訂的版本中更加重視承諾、問責,以加大其執行力度[21]。
此外,也有學者將研究重點放在我國科研誠信政策的變遷史上,研究發現我國政府對科研誠信政策的制定是一個由點及面再到點的過程,科研誠信政策的關注重點呈現“個人—環境—全過程管理”的變化邏輯[22],對學術誠信問題治理的態度也越來越堅決,措施辦法也更加具體,相關部門逐漸加入,形成共同治理格局,治理的目標也由自我約束、道德教育逐漸轉變為制度建設與道德建設齊抓共管,同時全國絕大多數省市也積極響應中央政策,采取相關措施進行科研誠信治理[23]。
(四)科研誠信問題治理研究
科研誠信問題治理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加強問責是重中之重,相關部門通過“明責—知責—察責—追責”,有助于達到科研誠信問責制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目的與要求[24],應當基于“國家—高校—研究者”三元主體制構建高校主體責任制,壓實高校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預防責任和處理責任[25]。科研誠信問題治理除了需要建立以高校為主體的科研誠信問責制,還需要政府、科研管理部門、科研人員、出版單位等各主體在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和作用責任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協商、協同合作,打破多種剛性和柔性限制,構建由政府、學界、社會、公眾等多主體共治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實現協同治理[26]。另外,科研誠信專員制度作為目前我國科研誠信制度不足的重要補充,負責對科研誠信政策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或負責對科研不端行為的咨詢、建議、受理,以及科研誠信的宣傳教育等,這對科研誠信問題的治理也具有重要意義[27]。
[參考文獻]
[1]張玲,惲誠濤,尹思力,等.我國科研誠信政策與文獻主題演化對比分析[J].現代情報,2023(06):108-120.
[2]邱均平,楊思洛,宋艷輝.知識交流研究現狀可視化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2(02):78-89.
[3]周振林.論科研信譽[J].理論探討,1993(02):100-105.
[4]鐘源,李吉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演化路徑與熱點領域分析[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1(07):221-229.
[5]魏瑞斌.社會網絡分析在關鍵詞網絡分析中的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09(09):46-49.
[6]史昱.科技期刊與科研誠信建設芻議[J].編輯學報,2021(01):19-22.
[7]馬雯娜.期刊科研誠信風險防范要點[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07):160.
[8]肖玥,翁彥琴.科技期刊出版中有關科研誠信問題的研究述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09):1087-1097.
[9]繆弈洲,張月紅.學術期刊對科研誠信要承擔的責任[J].編輯學報,2021(04):468-472.
[10]侯興宇.科技期刊在科研誠信協同治理中的作用[J].編輯學報,2021(01):15-18.
[11]馮靖雯,趙勇.第六屆世界科研誠信大會的主題內容綜述及啟示[J].中國科學基金,2021(03):496-502.
[12]羅志敏,周倩.研究生科研誠信教育的本質與邏輯[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05):38-43.
[13]孫娟,何麗,宋勇剛,等.學術期刊在科研誠信建設中的作用與實施路徑[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21(02):153-157.
[14]周力虹,馮薇,劉芳.全球視野下的科研誠信教育:實踐進展、熱點問題與未來展望:iConference2023科研誠信教育專題研討會綜述[J].圖書與情報,2023(03):112-120.
[15]劉曉娟,劉慧平,潘銀蓉,等.世界一流大學的科研誠信教育與啟示:以2019年QS大學排行榜22所大學為例[J].中國高校科技,2021(09):4-9.
[16]馮菲,袁子晗.世界一流大學圖書館科研誠信教育的實踐與啟示[J].圖書館建設,2023(02):150-159.
[17]楊茜,王聰.國外資助機構在推進科研誠信類教育中的實踐與啟示[J].中國科學基金,2020(03):311-317.
[18]俞立平,周朦朦,蘇光耀.中國科研誠信政策的演化特征研究:基于1981—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J].情報科學,2022(05):51-58.
[19]溫虹,賈利帥.我國高校科研誠信政策研究:基于政策工具的視角[J].中國高教研究,2021(04):48-54.
[20]和鴻鵬,陳雅玲.比較視角下的中國科研不端查處政策:兼評《科研誠信案件調查處理規則(試行)》[J].中國科學基金,2020(03):318-323.
[21]吳艷,楊志維.英國《維護科研誠信協約》(2019)的新發展及其啟示[J].科學管理研究,2020(03):152-155.
[22]楊銳,楊亮,李良強,等.我國科研誠信政策特征及演化邏輯:基于文本挖掘法[J].科技進步與對策,2020(20):89-98.
[23]馮凌子,劉敬,袁軍鵬.我國科研誠信政策變遷計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20(09):73-84.
[24]周湘林.高等學校科研誠信問責制機理與構建:基于案例的探索性研究[J].教育研究,2021(06):126-137.
[25]鄭磊.高校科研誠信建設主體責任的法治建構[J].高校教育管理,2020(05):58-67.
[26]潘啟亮,楊夢婷.高校科研誠信的協同治理:基于利益相關者視角[J].學術研究,2022(09):70-74.
[27]王飛.科研誠信專員制度的產生、發展及對我國的啟示[J].自然辯證法通訊,2023(10):12-19.
[作者簡介]尹益民(1981—),男,四川南充人,川北醫學院圖書檔案館副館長,副研究員,中國科學技術情報學會科研誠信建設工作委員會委員;周盈(1982—),女,四川南充人,川北醫學院校醫院檢驗科副主任(主持工作)。